|
文:庄若
这本书一直放在身边,虽然已经泛黄,书背微微压脱,仍保持三十年前塑胶包着的型态。当年我买的书,都会用干布扫过,再濡一点稀释的肥皂水抹去污积,再用清水抹去肥皂,然后耐心等水自然干了,再使用塑胶纸包起来。那样,做大概是在80-83年之间,我到城里《学报》工作为止。那是「现代诗」还梦着「诗之盛唐」,迈克杰逊和麦当娜MTV开始盛行,港剧,录影带,张国荣和谭咏麟Fan屎「打得火热」(英国则是CC对DD)的时代,嬉皮士已成往事,与你干杯的是雅痞士。
那时,所谓的「现代诗」其实已开始御下「现代」外衣,只留下一个赤裸裸「诗」的名堂。我不晓得现代的人写诗有多少人读过理论,或有理论可读的?我们当年有许多理论可读,何谓现代或超现实,什么是达达或存在主义,样版答案,总是可以背得出几条出来(现在不行了,请别考我。)或许「不受理论影响」是某些人的自豪(那此文不必读下去了。)可是今天我只想表示一点感激,此本《现代名诗品赏集》对我这个读书不求甚解的读者,起着多么大的作用。
我时常期望本国诗坛,有一日可以编出这么一本书,或者可以做这么一个活动:一个个诗的讨论会(不是论文发表会哦。)
根据张默序文所云,此项活动名之「谈诗小聚」,举办方式是:每一次聚会,由某诗人发出三首诗,邀请十多位诗友即席讨论。可贵的是,这些讨论,并非朋友间互相吹捧,反而是坦诚的批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那份专注,虔诚。说「严肃」不及枯燥扬扬洒洒数万字的专论,友侪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作用」,这才是读者潜移默化多年之后,念念不忘的理由。
书里被讨论的作品,有张默,碧果,管管,苏绍连,辛郁,覃子豪和痖弦。覃子豪当年已作古,自然没参与讨论。我个人值得一提的是,苏绍连2010年开始已是我的脸书友,真是「时代的巨轮」呵。可是参与讨论的,可说是半个台湾诗坛吧?
你说,把这个盛会搬到现代的马来西亚,不晓得有多少作品,有多少诗作者(不说诗人。)可以参于呢?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