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144|回复: 1

当代马来西亚华裔画家的困境与突破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1-2015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绍胜 于 12-1-2015 09:01 PM 编辑

文/骆教源
———  ———  ———  ———  ———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一直都胶着于文化认同、教育语文和经济等课题。经过几代人的争取与发展,华裔的文化的传承、语文的发挥以及经济的支配,尚能掌握得平衡。 语言政策与艺术教育
过去,在文化政策下,华裔能够在遭受到的待遇中,寻求突破,才达到今日的成就。在华以艺术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凡响的成果。
i) 独立前、独立后至60年代在延续着殖民时期的教育政策,本地的教育语文大致分为英语和母语。社会上普遍崇尚英语,并且认为受英语教育者出路很多,受英语教育的都被视为精英。当时不管是受英语或华语教育的画家多以表现南洋题材为主。比如戴惠吉Tay Hooi Keat,许清发Jolly Koh,杨仁龄 Yeo Jin Leng, 吴家安Patrick Ng, Willium K.K. Lau, 甚至Peter Harris都是。这些画家在英语的优势下受到英政府和建国初期政府的资助下遣送英国深造。
ii) 70-80年代教育语文政策转向,加上国家文化政策,以及文化管理方针,华裔画家(也包括英语源流的画家)以及南洋风渐渐被边缘化而走向次文化sub-culture的方向。
英语源流的画家还有英语的优势,能够从国际媒体上得到更新的艺术资讯,走出南洋风,也朝向国际主流的艺术创作意识。这些如所述的画家,也包括Anthony Lau, 陈斟仁Joseph Tan,周澄明 Chew Tian Beng,李健省 Lee Kian Seng, 钟金钩Choong Kam Kaw等。
iii) 自70年代新经济政策以及80年代私营化计划以来,90年代的社会上普遍的感受到效应。而华裔画家也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下,也看到欣欣向荣的前景。
iv) 2000年至今不管是什么语言源流的画家,在新资讯的获取都不成问题了。现在国际与区域局势已异于过去,随着中国的崛起,带动华语的语文复兴,我们可以看到华语教育的成就一日千里,令人刮目相看。所以本地华裔画家在求取资讯方面已经没有语言的障碍。
社会基础
i) 社会的成熟性
一个国家有两种实力,其一是硬实力,就是军事力量;其二是软实力,就是文化力量。前者讲究征服,后者讲究感染。征服只能短暂,而感染却是永恒的。
一个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软实力,就是文化力量。软实力的范围包括政、经、文、教四大领域。在四大领域中最能支配一个国家对外印象和影响的就是在于文化、艺术和创意事业。
ii) 艺术家的专业
艺术家的功能是完成社会人文精神与科技物质的平衡;一个健全成熟/上轨道的社会,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艺术工作/创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就像园丁年花匠那样,与花草枝叶和泥土为伍,培育出满园鲜艳夺目的花朵。其实艺术家、艺术创作和作品代表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缺少了艺术和艺术家,这个社会,国家,民族是没有本质的,没有凝聚力。
如果艺术家纯为理想创作,当他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越常人时,他会被看成脱离现实,离开广大群众,不食人间烟火。这也是一种社会悲剧,因为一个富裕的社会能够养得起羽球队,足球队或能被哗众取宠的艺匠所蒙蔽,竟然养不起一个真诚为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这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损失。
功利是美感的致命伤–社会大众必需无条件去接受/认同艺术家的创作行为。艺术工作者的最大问题在于理想与名利,虚荣与视实之间的平衡。艺术被工匠式的用于生产与买卖,作品单纯的被当成商品作为投资和收藏起来,就会失去艺术与生活的价值。
本地美术舆论为华裔美术家/画家做评介方面严重缺席。这也反映华裔画家-艺术界不重视理论上的支撑。画家们都具备手的技艺和灵巧,但在艺术原理和美、哲学等理论方面的评论比较不重视。缺少美术舆论在文化、艺术发达的欧美是不可思义的。我们可从美术史看到,名家、大师都受到不同层度和角度剖析。许多印象派画家都受到严厉的、恶意的或善意的批评。画家被点名恶语批评的后来都成为艺术大师。许多艺评价也因中肯的评论而成名,如:Roger Fry,Clive Bell,Walter Benjamin等 - 艺术家从事创作要经得起批评。
iii) 自我提升方面
本地也缺乏较高的学历华裔画家,但只有高学历也不够。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具有较高学历的艺术工作者群里,还找不到能写一篇像样艺评的人才。这让我想起达芬奇的一段话。
达芬奇语录说:凡是从事艺术事业的人,如果事先没有勤快研究艺术的科学面(如美学,美术史,艺术理论,人文学等)就如水手乘着一艘没有舵或罗盘的船出海,根本无法确定能否抵达预定的港口(艺术事业的成就与目标)。
一个艺术家没有对理论探索,他的创作视野和事业是不会走得很远的。
iv) 审美教育
大马的艺术就像国家的历史,不很久远,不很成熟,受过殖民地时期外来统治。虽不至于成为文化/艺术沙漠,但因初期大马人绝大部分都是移民或曾在殖民时期成长,所以“根基”很肤浅。
一个历史发展深远,成熟和上轨道的国家,会把相当大的资源投入文化、艺术事业上去,大马必需要在政,经,教基础办好、健全的同时把大量的能力投注在艺术事业上。
 
一个健全上轨道的社会,必须能够支持,培育艺术家,让他能按下心安分的去创作。所以学校的教育必须强调审美(美的欣赏、美术制作)教育。
一个健全的艺术界除了有强大阵容的艺术工作者,还必须有成熟的人文环境。这个人文环境必须容纳艺术批评家、美术史家、美学家、哲学家,不能缺少艺术鉴赏家、艺术收藏家,等等。
后现代之后本地艺术家的方向
i)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
20多年来一些“海归”艺术家陆续把欧美后现代媒介带回国,这些看来是“新”媒介,但都是西方潮流产生于一时的“现象”phenomenon,虽然其结果不是真正的艺术,但不妨尝试。在欧美许多艺术家,在80年代都渐渐回归传统的架上绘画easel painting,做回真正的画家,回归古典主义至表现派之间的艺术风格。
ii) 本地艺术家的出路
美术家及艺术工作者的出路,是紧跟着国家政策和年度预算案。政府和私人企业对文化、艺术与创意产业的支持形式有:
1.直接在经济方面支援艺术家和创作软体方面
2.建设硬体设施,如:艺术学院、美术馆、音乐厅、歌剧院、文化中心、图书馆
3.赞助艺术创意事业,如:出版、画展、音乐会、戏剧、收藏
4.赞助学术研究
与文化、艺术创意相关的产业是不会随着时间消失或贬值的。相反地它会跟随着时代、历史、潮流和大众的知识程度而提升价值。创意产业是一代传一代,跟着时代潮流,成长、壮大而庞大起来。
国家和私人企业的软体、硬体实力,可以从它在文化、艺术和创意事业投入多少资金与人力来衡量。从政者和企业家必须要独具慧眼,看到好几代人的事业。
iii) 开拓本地市场:文创事业、艺术旅游和国际交流
创意产业可以从1.博物馆、2.美术馆、3.艺术行销三个环节得到维护、发展和开拓。
1.博物馆–在国内每一个州属里,加强历史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将历史文物、收藏及
遗迹维护做好
           -设立基金做研究、存档、护理、展示和普及教育用途
           -马来西亚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与传统。有许多历史文物待发掘、研究与保存
           -最重要必须培训历史研究人才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2.美术馆–马来西亚美术、艺术创作人才辈出。从战前、独立后至今,也因经济成
长、稳定,艺术与美术的成就可观。美术馆的功能就在于重视艺术与美术家的创作成果,创意产权的维护及教育负有很大的责任
3.艺术行销–文化及艺术可以感染人心,使人心向上升华。旅游业也可以以文化、艺术作为促销的卖点。加强创意产业的行销意识,不只让外 国人到来旅游购物、 品尝美食,还可以感受到马来西亚的人文、多姿多彩的艺术与高层次的事物
      -透过人文事物与艺术作的品,外国人认识马来西亚,了解我国各族风尚与
                情怀,如此,又可以达到振兴经济的目的
 
由政府、文化部及暨旅游部、私人企业界、文化艺术界共同开发马来西亚的文化、艺术与创意产业,有艺术旅游、馆藏展览、文化表演与交流等,多方面的形式。
不管哪一方面或形式,都需要大量人群、社区的投入。受益的都将是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以及后一代、世世代代无数的马来西亚人。
iv) 海外艺术市场
自70年代马、中建交以来,两国间的政、经、文、教互通互动,文化交流是不可缺失的一个层面。文化交流方面有艺术的大范围,如:文学方面、美术方面的。美术方面的发展,中国大陆展现了大国崛起的楷模,而马来西亚也在近十年来急起直追,还不算落后。乐观的看出了有官方的交流,民间互访的交流也相当频密。马、中有着历史与文化的共同渊源,美术上就有水墨画和书法的共通性,所以这是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共有优势。
v)亚洲文化差异与艺术共融
亚洲国家都有语言、文化、宗教等差异,但在差异中又有共融性,这共融就在艺术的表达的风格–南洋风。试想看,欧洲的印象派风格原自巴黎,当这个大都会吸引了英、德、荷、意、西、俄等国家的画家到来共同创出这个跨国际的风格,并带回自己的国家而发扬光大,成为美术史上自文艺复兴以来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潮流,这就是文化与艺术上的共融性的力量。
投资、收藏与拍卖
近10年来艺术拍卖事业在东南亚兴起,带动了艺术鉴赏和收藏的投资。投资、收藏与拍卖渐渐形成一个周期的循环。当然艺术品的价格提升了不少,刺激了周边的艺术行业。当追本索源时,不可忽视的就是艺术家、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以及健全的人文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3-2015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1-2025 06:54 AM , Processed in 0.14253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