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81|回复: 2

关于埃博拉,你要知道的七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10-2014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显示,埃博拉疫情自今年在西非地区爆发以来,已经导致超过4500人死亡,9000余人感染。目前,美国、欧洲相继出现首例本土病例。有足够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埃博拉已开始“走出非洲”,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

对于这种与艾滋病病毒、拉沙病毒并称的严重病毒,你应该了解以下七件事:

第一、什么是埃博拉病毒?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地区首次被发现。通俗地说,埃博拉病毒是5种病毒的统称,名字分别是“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本迪布焦”和“雷斯顿”。据中国疾控专家介绍,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发生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身上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埃博拉与拉沙病毒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即“第四级病毒”。

第二、感染埃博拉后有哪些症状?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是5至7天,最短2天,最长可达21天。初期症状是发烧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咽喉疼痛和肌肉无力。这跟患流感的症状很相似。埃博拉患者有了以上症状后,继而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等,随着病毒在体内扩散,多个器官开始坏死,感染者最终因广泛内出血、多发性器官衰竭等原因死亡。

第三、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而不是空气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埃博拉疫情的介绍,人类可能通过接触受到感染的动物或人的体液而染上埃博拉病毒。从病人身上向外排出来的东西如唾液、体液、排泄物等都有很高浓度的病毒。健康人皮肤破损的部位或者粘膜如果接触到留下埃博拉疫病患者体液的物件,如床单、衣物或用过的针管,也可能被感染。
目前各方的研究都表明,病毒还不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为了防范埃博拉病毒的空气传播而戴口罩,目前看没必要。

第四、埃博拉病死率极高。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埃博拉病毒平均病死率约为50%。在以往疫情中出现的病死率从25%到90%不等。本次在非洲大陆横行的埃博拉病毒,是埃博拉病毒亚型中最致命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其综合致死率接近80%。

第五、怎样治疗埃博拉?据介绍,目前没有治疗埃博拉的特效疗法。无国界医生组织称,患者在被隔离后将得到医疗工作者的帮助,包括为患者补水、维持其氧气状况以及血压,并对患者的任何感染并发症予以治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表示,中国目前还没有治疗埃博拉的药物,但相关研究已经获得突破。在检测技术、药物、疫苗、治疗性抗体等方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问世”。

第六、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我国疾控领域专家认为,“非典”过后,中国无论是在政府、医护、技术还是公众层面,都已树立起对烈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意识。同时,实时信息监测和风险评估与沟通体系的建立,检测、防控病毒能力的提升,让我国在防止埃博拉病毒入侵上也有更足的底气。由此,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公众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第七、防御埃博拉,需避免食用野生动物。非洲当地居民素来有食用猩猩、蝙蝠等野生动物的习惯,这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疫情的根源。广东省传染病领域专家认为,基于现有证据,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倾向于被认为是果蝠。不仅如此,一系列病毒,包括狂犬病毒、sars病毒等都来源于蝙蝠,蝙蝠已然成为自然界的一个“病毒库”。因此,专家提醒,要避免“中招”,关键还要“管住嘴”。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shirley1020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0-2014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恐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4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s kind of feel like this info not all the truth, its just make to calm peopl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9-2025 09:25 AM , Processed in 0.09167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