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31-3-2025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剛才說了,別人都是佛菩薩,我們修我們自己,我們眼裡看別人統統是佛、統統是菩薩。
他做得對做得不對,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我的智慧;我看了之後我如如不動,我心地清淨,決定不染,這是我的禪定,這是我的一心不亂,不被外境轉。
無論什麼境界裡頭,都是成就自己的戒定慧,成就自己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不管什麼境界,順境、逆境,好境界、壞境界,統統成就自己。
所以,自己修行功夫得力,法喜充滿,我們自己前途光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決定往生。
這些人哪一個人將來往哪裡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絕對不是說我自己覺得往生有把握,你看那些人統統曉得,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他走的是哪條路,他將來得什麼樣結果。
也許要問,你既然知道,為什麼不救他一把?佛菩薩眼睛厲害得很,佛菩薩都不救,我們救不了!
你們看看《無量壽經》裡面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要說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就是下品下生的人,他們的天眼洞視,盡虛空遍法界看得清清楚楚,天耳徹聽,他都不救,我們有什麼能力救,救不了。
他有業,他那個業必須要受罪,罪受完之後,再回心轉意,這個時候佛菩薩就來了,就幫他忙;他現在還在迷惑顛倒,你怎樣勸他,他精神都提不起來。
佛菩薩大慈大悲,念念都度眾生,他為什麼不來?有些剛剛學佛的人,心裡急得不得了,度眾生的心之切超過一切諸佛菩薩,恨不得叫這些眾生都成佛。
其實做不到,沒有辦法,做不到!
就是眾生得度的時節因緣沒成熟,沒有成熟你拼命叫他成熟,這不可能的事情。
譬如我們煮個飯,通常煮飯我們要半個小時,你說我三分鐘就把飯煮好,三分鐘鍋拿開,飯盛出來,生的,不能吃。
時候沒有到,時節因緣不成熟,所以一定要懂得觀機。
對於沒成熟的人,我們可以勸他,用什麼方法勸?
講經的方法勸,就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給他下種子,八識田裡給他下種子,這就是幫了他大忙。
已經有種的人就幫助他增長,已經增長的人幫助他成熟,已經成熟的人幫助他往生。
你得看看他是在哪個階段,成熟的階段,那行,你幫助他往生成佛;他沒有到成熟的階段,做不到。
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沒有辦法度,沒有善根、沒有成熟的人,佛都對他無可奈何,我們怎麼能著急?這個事情急不得的。
所以說不能幫助別人,首先要幫助自己,自己要成就。
自己成就之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洞視、徹聽的能力,而且十方世界來去自如,看到眾生機緣成熟,立刻就來,倒駕慈航,那是真正能度脫眾生。
現在自己沒有能得度,說先要著急度眾生,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第14集】-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段文我們再把它念下去。
「然此持名,亦通圓頓,不唯局小。」這就是講持名這個法子,實在是非常之妙,小始終頓圓它都通,不侷限在小教裡。
如果我們只認為持名是小教,那你也錯了!
持名的確是教初機,可是初機能通最上乘法,並不侷限於小教。
「亦開五門,
一持念佛名門,心外有佛名故,小教,事法界觀也,
二攝名歸心門,佛名唯心現故,始教,理法界觀也,
三心名雙融門,即心即佛故,終教,
四心名俱絕門,非心非佛故,頓教,理事無礙法界觀也,
五圓通無盡門,一念心,一佛名,遍含法界,無有盡故,圓教,事事無礙法界觀也。」
實在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誠心誠意去念,這五種境界都包含在裡面。
五門雖然有淺深不一樣,一心稱名統統圓融含攝,這個意思我們要曉得。
這是把念佛簡單的說到此地。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底下這是講到三昧,因為十二如來教給大勢至菩薩是「 念佛三昧 」。
什麼叫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定,三翻作正,昧翻作定,也翻作受,受就是享受、受用,也翻作正受。
「此云正定,亦云正思」,正確的思惟,「正心行處」,心行處就是受用,通常我們講正受,「一心念佛,名正定心,若他念者,即名邪思惟也」。
這是就念佛法門來說,我們修念佛法門,一心念佛這是正信,就是正定,這就是修念佛三昧。
如果我們念別的那就錯了,為什麼?與這個法門不相應,這就錯了。
有些同修看到祖師這個說法,他又把意思錯會了,他說好,就是專念一句阿彌陀佛,那本師釋迦牟尼佛不要念了,觀音菩薩也不要念了,大勢至菩薩也不要念了,專念一句阿彌陀佛。
專念,他就把這個「專」誤解了。
專念的確是沒錯,試問問這個法門誰教給你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教給我的,好了,我們學這個法門了,馬上把本師釋迦牟尼佛丟掉,這行嗎?
三福裡面「奉事師長」,我們把老師丟掉,忘掉了,這個錯誤。
所以,我們在念佛之前,一定先念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不忘本!這不是邪念。
三稱釋迦牟尼佛之後,這才念阿彌陀佛,念一百聲、念一千聲、念一萬聲,念愈多愈好,專念。
念完之後念三稱觀世音菩薩,三稱大勢至菩薩,三稱清淨大海眾菩薩,這不叫雜念,這還是專念。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只巴結阿彌陀佛一個人,觀音、勢至理都不理,這行嗎?這不行,對不對?還有那些清淨海眾那麼多人,不能說是都不理睬,這不可以的。
所以我們都要念到、都要禮敬到,為什麼?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大家共同在一塊生活,和睦相處。
不能說只是阿彌陀佛一個人喜歡我就行了,別的人我都不要,那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也住不住。
所以這還是專念,諸位要懂得這個意思。
可是專的時候,就是對於西方淨土之外的諸佛菩薩的確是不念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必念,這叫專。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覺明妙行菩薩講這個專念,他講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他舉了幾個例子,讀誦大乘經典夾雜。
明明經上教給我們「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為什麼讀誦大乘是夾雜?
你要曉得,《觀經》裡面講的讀誦大乘,那個大乘是指淨土三經,至少也是說與淨土有關的經典。
如果與淨土完全無關的經典你去讀誦,這與本宗相違背,這是夾雜。
譬如你念《金剛經》,你去念《楞伽經》,這是夾雜。
最好這些經典我們不要去念它,使我們這個心一心繫念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心繫念阿彌陀佛。
萬萬不可以一生病,趕緊去拜藥師懺,念《藥師經》,求藥師菩薩來治病,一有災難趕緊去念地藏菩薩來消災,這都是夾雜,都是錯誤的。
如果我們想治病、想消災,統統念阿彌陀佛。
經上講得很清楚,「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又說「十方一切佛,阿彌陀第一」。
這個第一的都消不了你的災,都治不了你的病,我看那藥師如來跟地藏菩薩也無可奈何。
為什麼?第一流的都不能治,他那個二流、三流怎麼行?錯了,這叫夾雜。
再就是做會,做會就是做法會,這是夾雜。
再說些什麼不相干的吉凶禍福,或者是說說禪、說說咒,統統叫夾雜。
諸位你看《西方確指》你就曉得,古來的祖師大德教給我們一定要專修,專修容易成就三昧。
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專修,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一個都不會漏掉的。
如果你是雜修的話,他老人家說,一萬個人當中只能夠有三、五個人往生。
這個機會很少,不太容易,所以還是專修的好。
底下說「三昧是禪觀通名」,禪的通名,可以說是通八萬四千法門,通無量無邊法門,因為什麼?任何一個法門所修的都是三昧,這是通稱。
「念佛是一行別目」,念佛是在八萬四千行門裡面一種,不通於其他法門。
三昧是通一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統統稱三昧。
我們是用念佛這個方法修三昧,所以這個三昧成就了,叫做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比起禪宗的功夫是不是會差一點?不差,比任何方法所修成的三昧,不但不差,還要殊勝。
因為佛在經上說過,「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最殊勝的三昧無過於念佛三昧,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把念佛三昧看輕了。
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這一點希望諸位同修要記住,不要輕易聽信別人無知的見解,吃虧的是我們自己,要曉得一切法門,這確實是第一法門。
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說了兩千多個法門,他選擇的是念佛法門,持名念佛法門。
連文殊、普賢都選擇這個法門,我們還信不過嗎?應當要相信。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3-2025 09:10 PM 编辑
「又此念佛三昧,亦名一行三昧,亦名諸佛現前三昧,般若三昧,普等三昧」,這都是念佛三昧的別名。
如果你真正明白這個意思,你才曉得念佛的殊勝,這一句佛號與禪家所說的一行三昧沒有兩樣。
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教學,講到三昧,他就非常注重一行三昧,他那是上上禪,接引的根性是上上根人。
殊不知念佛也是一行三昧。
這裡面要注意到的就是一心稱念,一心是無二心,所以才稱之為一行。
這一句後面有解釋,在六十面第二行,引用《大智度論》上說的。
「智論云」,就是《大智度論》上說的,「一切禪定攝心,皆名三昧」,這是通說,「一行別目者」,有兩種解釋,第一「謂萬行中一行」,這是念佛是一行三昧,參禪也叫做一行三昧。
因為他在一切行門當中,他選擇一門,就是一門深入成就,這叫一行。
第二個意思,這一行三昧專指念佛,就在這一面第四行最後三個字看起。
「二即指念佛三昧」,所以一行三昧有的時候是專指念佛三昧,「文殊般若經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一行三昧是三昧裡面最高的,「應處空閒,捨諸亂意」。
處空閒這是環境,特別是一個初學修行的人,因為我們的心會被環境所轉。
一個人到不被環境所轉的時候,他功夫已經得力,那個修行的確沒有問題了,他的前途一帆風順。
他功夫不得力,他會隨環境轉,隨環境轉這個危險性太大了。
所以,道場一定要建立在幽靜的處所,就是人跡不到的地方。
從前,現在很多人到大陸上觀光旅遊,你看過去這些名山古剎都是建立在深山裡,交通很不方便。
像九華山,你從山下要走到那個廟裡,從前是走路,要走三天才能走得到。
所以一般人都不願意去,它環境清淨,沒有人打擾他。
對外,在從前沒有無線電廣播,也沒有電視,也沒有報紙,外頭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他都不知道。
他在山上住,一年到頭天下太平,什麼事也沒有,他心清淨。
現在修行很糟糕,每天有電視、有無線電廣播、報紙雜誌,這一看,世界亂七八糟,心裡頭一天到晚在胡思亂想,這是大障礙。
現在像那些道場,大陸上那些道場,能不能修行?不能修行,為什麼?開放觀光了。
我這次在北京看雍和宮,雍和宮是喇嘛廟,是密宗的道場。
在從前是門禁森嚴,一般人不能進去,現在賣門票觀光。
我到裡面去,住持出來招待我,告訴我現在廟裡頭還住了五十多個人,裡面有八個西藏的喇嘛,其餘都是蒙古的。
每天觀光客五千人以上,星期假日一、兩萬人,這還修什麼行?沒法子修行了,沒法子!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今天我們講真正修行,我覺得美國很好,在那個地方建個道場沒人打攪你,人跡不到。
我們台灣不行,地方太小,消息很靈通,你不管住在哪個地方,過兩天馬路就開了,汽車開上來了,這不行。
還有電視廣播,有的時候你不能不聽。
在外國,那電視廣播,我們不懂英語的人好,聽不懂,所以就不看電視,也不聽廣播,也不看報紙。
到了美國,又不會駕車,所以到美國怎麼樣?眼也瞎了,耳也聾了,嘴巴也啞了,腿也軟了,不能走路了,正好念佛,除念佛之外沒事幹。
隔壁鄰居是外國人,講話也不通,他也不來找你,你也不會找他,好,正好。
真正念佛,我覺得外國環境比中國好,當然講經弘法,中國環境比外國好,真正老實念佛,外國環境比中國好。
這就是必須要找個清淨的環境,這是外緣。
內裡面捨諸亂意,這是對自己來講,自己一切分別執著妄想要放下,內外清淨,內心清淨,外面環境也清淨。
「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像我們求生西方淨土的,專念阿彌陀佛,專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樣成就很快。
「隨彼方所,端身正向」,念佛人,坐面朝西,站的時候面也朝西,供佛像最好佛像供在西方,求感應,念念不忘西方。
「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念一佛功德,與念無量佛功德無二。」特別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諸佛,一尊佛都沒有漏掉。
念別的佛可能還漏掉一些,念阿彌陀佛是一尊佛都不漏的。
所以《彌陀經》裡面講諸佛,你看古德的註解,什麼叫諸佛?諸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的名號,這都是勸我們要一心繫念。
「若得一行三昧者,諸經法門,皆悉了知。」這是成就的殊勝。
你真正念到一心不亂,給諸位說,一切經論你不學自然通達,決定沒有障礙,得到三昧了。
一切經論都是佛從三昧裡面流露出來的,現在你也得三昧了,所以你只要一接觸經典,你自性裡面流出來的經論,跟佛菩薩那個經論相應,還一模一樣的,不增不減。
這種智慧叫無師智,沒有老師的,自然智,就是本性般若智慧的流露。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3-2025 09:23 PM 编辑
此地灌頂大師假設了一個問答,「 問,此教念佛,為念十方佛耶,為念阿彌陀耶」。
經上沒說清楚,沒說明白,只是十二如來教他念佛三昧,他到底念哪個佛?
「答,但念阿彌陀佛」,他答得很肯定,「以十二如來同名阿彌陀故」,這跟《無量壽經》上名字完全相同。
「下云,攝念佛人,歸於淨土,又普廣問佛十方俱有佛土,何以獨讚西方,佛言,閻浮提人,心多雜亂,令其專心一境,乃得往生,若念十方諸佛,境繁意散,不成三昧」,他不能成就,
「況諸佛同一法身,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故」。
底下又問,「何十二佛,皆教勢至,念自名耶,答」,這個答裡頭有兩個意思,「一者十二如來,本願如是,如今法藏願云,聞我名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也」。
這個願是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這是四十八願裡頭最重要的一願,就是臨命終時十念可以往生。
「二者教念十二佛名,即是教念古彌陀十二別號,猶今法藏教念無量壽佛,即是教念無量光,乃至超日月光也。」
這個意思統統在《無量壽經》裡,我們一定要曉得。
理事都搞清楚了,我們才會死心塌地的念阿彌陀佛,死心塌地依照三經、五經一論來修持。
這個地方講修持,就是把我們所有的想法、看法、做法,一切錯誤的統統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所以,我過去講淨土經的時候,我說了個最簡單的說法,往生品位究竟從哪裡區別?我沒有按照古人那個講法,我的說法很簡單。
你把三經裡面這些道理、教訓、方法你努力去做,你如果說百分之百的做到了,一定上品上生。
如果你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還有一成做不到,那你就是上品中生。
你再打個八折,我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二十做不到,這就上品下生。
如果打七折,那就是中品上生,再打六折就中品中生,所以最低限度你要做到二成,下品下生。
如果念了這些經論,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只可以說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看看來生來世碰到之後,再繼續努力幹,這一生沒辦法往生。
這一生要往生,至少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不能說我完全不做,這個不可以的。
如果說完全都不要做,佛何必說,佛就不必說了,還要給你說《觀經》、《無量壽經》幹什麼,說個《阿彌陀經》夠了。
所以一定要做到,努力去做,這樣才能夠提升品位,才能夠決定往生。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第14集】-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