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94|回复: 5

6TB硬盤大作戰:西數紅盤、希捷企業、HGST充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7-2014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TB硬盤大作戰:西數紅盤、希捷企業、HGST充氦

機械硬盤的容量停滯不前了很久,現在終於開始再次發威了,
HGST、希捷、西數先後推出了6TB大容量產品,希捷甚至都已開始出貨8TB。
AnandTech近日找來這三家的6TB,進行了一次正面PK,
看看在容量 突飛猛進的同時,性能上市是不是也有驚喜。

參戰隊員:
- HGST UltraStar He6 6TB (HUS726060ALA640)
- 希捷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6TB (ST6000NM0024-1HT17Z)
- 西數WD Red 6TB (WD60EFRX-68MYMN0)


本次測試分為兩大部分,首先是在一套PC DAS(直連存儲)系統中,考察各硬盤直接連在SATA 6Gbps接口下的原始性能。


其次是一套NAS網絡存儲系統,各硬盤都配置為RAID 5陣列模式。


【三大6TB硬盤規格、技術對比】
西數紅盤:
這個是最晚發佈的,但最值得關注,
因為它首次使用了單碟1.2TB技術,突破了沉寂多年的單碟1TB,
因此只用了五張碟片,而且是在傳統垂直記錄技術下達成的。
299美元的價格也是三者之中最低的。


希捷企業級:
希捷的最傳統,六張1TB的垂直記錄碟片
由此帶來的一個不利因素是盤體兩側中央的螺絲位置做了變動,很多機箱可能無法保持得很牢固。
希捷號稱性能最佳,但是450-560美元的零售價格實在有點高,畢竟是企業級產品。


HGST充氦:
這無疑是最具技術革新的,包括兩項專利技術:
HelioSeal,使用氦氣而非傳統空氣將碟片密封起來;
7Stac,在傳統的3.5吋硬盤標準尺寸內,封裝了多達七張碟片(傳統技術的極限是六張),結果還是重量最輕的。
充氦帶來的好處非常多,不僅降低了風動剪切,允許封裝更多、更薄的碟片,
達到同樣轉速所需的馬達功率也小了,因此整體功耗更低
此外就是全密封技術使得硬盤可以放在液冷之中,傳統硬盤有呼吸孔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對於大型數據中心來說,該硬盤可以大大降低整體成本,但是單買不太划算,亞馬遜上需要約470美元


規格對比:



值得注意的地方都加粗了,尤其是西數紅盤的特殊之處比較多:
轉速較低、加載卸載循環次數偏少、錯誤率稍高、負載工作量較低、質保更短。
由此可見,如果很在乎可靠性,西數紅盤並不是首選,畢竟人家是非企業級的嘛。
希捷的緩存容量更大,HGST的則最輕。

技術特性對比:
首先看HD Tune Pro的檢測結果:



HGST的是最齊全的,只少了一個自動噪聲管理(AAM),通過調整磁頭速度來降低噪音的技術。
TRIM是固態硬盤的,就不說了。
西數的又少了個高級電源管理,意味著不能由NAS系統通過ATA指令來調整磁頭停靠間歇。
希捷的則最差,又少了主機保護區域、設備配置覆蓋(允許硬盤向主機報告參數變動)、接口電源管理。

接下來是來自AIDA64的報告:



這都是一些平常很難接觸到的底層技術,不用太在意,但也有幾項可以關注下。
西數紅盤不支持更精細的電源管理,希捷沒有NCQ。

Streaming流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多媒體流的同步數據傳輸,
並改進低優先級傳輸的性能,很適合媒體服務器、視頻編輯。希捷不支持,但西數支持卻並未開啟。

【持續、隨機讀寫性能】
就像普通用戶那樣,將硬盤接在SATA 6Gbps接口上,HD Tune Pro 5.50來測試讀寫速度。

持續讀取:


希捷以171MB/s的平均速度遙遙領先,HGST 142MB/s也還可以,西數因為轉速較低,平均只有126MB/s。
希捷的突發速度也更高,多一倍的緩存幫助不小。
持續寫入:


希捷依然領先,平均達到了168MB/s。HGST 139MB/s,西數仍然吃虧在了轉速上,只有123MB/s。
隨機讀取:


希捷還是第一,HGST稍稍落後。

隨機寫入:


西數紅盤作為消費級產品的劣勢體現得淋漓盡致,根本沒法和企業級的比,
不過最有趣的是HGST 512字節傳輸上IOPS完勝,因為它的扇區尺寸還是512字節,不是新的4KB。

混合讀取:


在硬盤的不同區域混合執行隨機、持續訪問,更接近真實情況。希捷、HGST不分伯仲,希捷略高。

混合寫入:


希捷、HGST還是差不多,不過HGST在突發速率、希捷在8MB隨機尋道測試上表現有點奇怪。


【單客戶訪問:DAS/NAS環境】
接入芯片組的SATA 6Gbps接口,NTFS格式。DAS測試結果彙總如下:


希捷還是領先。HGST的讀取高於西數,但是寫入最低。
NAS環境中,都配置成RAID 5陣列模式。


在網絡環境下,尤其是讀取時,轉速較低的西數並不差,完全可以滿足,
不過在寫入密集型應用中就不行了,性能明顯差些。

【多客戶訪問:NAS環境】
使用25個虛擬機同時訪問CIFS(通用互聯網文件系統)共享,並用IOMeter測試總帶寬、平均響應時間。

最大吞吐量、100%讀取:


最大吞吐量、50%讀取:


隨機8KB、70%讀取:


60%隨機、65%讀取:


西數低轉速的劣勢再次暴露。多客戶的隨機訪問會讓其性能大大下跌,希捷則能穩住。
不過,西數紅盤面向NAS,一般不會有太多人同時訪問,更多的是隨機訪問。

【RAID Resync重新同步、功耗】
NAS一般需要多塊硬盤組建RAID,因此重建陣列、重新同步的速度就很重要。


希捷最快,但功耗也最高。西數最慢,但功耗也最低。

再看更多測試環境下的功耗:


希捷的高性能是有代價的。HGST的充氦技術則在保持同樣轉速、較高性能的同時省電不少。
西數是節省的,優勢很大。
最後是一點小意外。RAID 5陣列重新同步的時候,西數的其中一塊突然報了個I/O錯誤


AnandTech表示,他們測了那麼多硬盤,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

SMART診斷、NAS測試都沒問題,但是RAID陣列仍然不接受這塊硬盤,只能換一塊新的。
將它換到普通PC上,使用、測試一切正常。
懷疑是兼容性,但是換盤重建後也沒有任何問題。

【結語:各有所長】
測了這麼半天,如果你要推薦一款,還真不好說。三塊硬盤各有各的特長,而且正好互補重疊。
如果你是普通家庭用戶,需要存儲大量數據,並且要分享給整個家庭,
同時訪問人數不超過五個,而且在意功耗,在意價格、性價比,西數紅盤6TB絕對是不二之選。

如果你需要較好的性能(但不是固態硬盤級別的),會用到虛擬機、大量並發訪問等,也不差錢,希捷企業級6TB在等你。
HGST的充氦技術則代表了一種未來,整體成本更低,而且在性能、價格、功耗之間是最平衡的,
也適合7×24不間斷運行,適合高端用戶。

转贴自: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7-2014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昨天已经看了,hehe......Seagate在明年应该会推出10T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14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uifah 发表于 28-7-2014 12:58 PM
这篇文章昨天已经看了,hehe......Seagate在明年应该会推出10TB.....

你又几时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14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心下次放:圖多!慎入!

btw, 氦氣漏風了怎麽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14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ollygoh 发表于 28-7-2014 04:52 PM
你又几时换。。。??

哈?我还没会印钞票啦,前阵子才把10个2TB卖掉换去6个4TB WD NAS和1个4TB WD Black的,都已经要破产了(已经花了4K++),最近又把4个3TB WD Green卖掉,多几天应该会买多3个4TB WD NAS的就暂时收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14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929 发表于 28-7-2014 07:12 PM
好心下次放:圖多!慎入!

btw, 氦氣漏風了怎麽辦?

难为了你的512kbps咯。。


漏气咪买新的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11-2025 08:59 PM , Processed in 0.18200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