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22|回复: 3

從南韓掀起古裝劇熱潮 簡談「高句麗」是姓「中」還是姓「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7-2014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韓「朝鮮日報」報導-受「大長今」紅遍亞洲的影響,現在南韓的電視台已經吹起來一陣古裝劇風潮。
目前,正在南韓電視熱播的古裝劇有MBC電視臺的「朱蒙」、KBS2的「黃真伊」、和SBS的「淵蓋蘇文」以及KBS1的「大祚榮」等4部。也就是在南韓天天都能看到古裝劇。
「朝鮮日報」結論指出:古裝劇的最大優勢,就是始終擁有忠實的觀眾,而且男女老少都喜歡看。最重要就是在這些古裝劇中可以看到與認識韓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如果編劇在融入足夠的想像力,增加戲劇的張力,這樣的影像會令觀眾感到感動與滿足。】
說到底這些古裝劇還是跟大韓民族意識脫不了關係。可是不說你不知道,目前播映的4齣讓韓國人感動的歷史劇當中-竟然有3齣的故事背景是發生在中國東北,那與現代韓國人有何關係?!
這3齣韓劇就是-「朱蒙」、「淵蓋蘇文」以及「大祚榮」。要說清楚這3齣韓劇的歷史背景就必須從高句(ㄍㄡ;音勾)麗這個建國在中國東北的北方古國談起。根據歷史記載:高句麗的先人周秦時期一直生活在東北地區。西元前108年,漢武帝設四郡管轄遼東及朝鮮半島北部,其中玄菟郡高句麗縣就是高句麗族人的聚居地。公元前37年,扶餘人高朱蒙(朱蒙)在玄菟郡高句麗縣轄區內建立政權,起初定都紇升骨城(今遼寧桓仁縣城附近),西元3年(漢平帝元始三年)遷都國內城(今吉林集安市)。到南北朝時期,北魏朝廷第一次舉兵討伐高句麗,為避免戰爭鋒芒,高句麗長壽王15年(北魏始光4年,西元427年),高句麗遷都到朝鮮半島平壤,並向北魏政府上表自稱臣屬,北魏朝廷於是順水推舟的冊封長壽王為「長壽郡公」,由此,高句麗成為當時覆蓋東北地區及朝鮮半島北部的最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元668年,高句麗被唐王朝聯合朝鮮半島東南部的新羅所滅,高句麗王國在歷史上持續了705年之久。
而「淵蓋蘇文(又稱為泉蓋蘇文)」這齣劇描寫的主人翁是:高句麗末期的宰相淵蓋蘇文(泉蓋蘇文)。大家應該都聽過薛仁貴征東的故事吧,故事的背景就是描述-淵蓋蘇文抗唐的故事。大唐太宗貞觀17年(西元643年),新羅遣使入朝,述說百濟攻占其40餘城,並與高句麗圖謀斷絕其與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麗,命其停止對新羅的戰爭,遭高句麗宰相淵蓋蘇文拒絕,唐太宗遂決定發兵東征高句麗。雙方戰事打打停停一直到唐高宗時才完全底定。唐高宗總章元年(西元668年),唐軍攻破高句麗的都城平壤,高句麗王高藏率武百官出降。唐軍滅亡高句麗後,赦免了高氏王族的全部罪行,並將高氏王族900餘口遣送至長安,同時將高句麗全國人口約30餘萬戶全部強制遷入中原的山東、河北、陝西、河南等地區(部分遺民約兩萬戶逃入新羅境內),次年,高氏末代國 君高藏病死在長安,朝廷以郡王之禮安葬。高句麗後人從此就完全融入中國社會,像唐朝大將-高仙芝就是高句麗後裔。
公元698年(唐中宗-聖曆元年)粟靺鞨人-大祚榮於「挹婁(滿族先民)故地」建立渤海政權(初期稱為震國、靺鞨國),後來逐漸發展佔領了原高句麗的部分地區,其東南部亦達到朝鮮半島的北部。渤海國一直維持到西元926年,後為契丹人興起的遼國所滅,渤海人最後大多融入遼國或是融入後起的女真,當然隨著時間的變遷,這些民族後來全部都融入廣義的現代漢族當中。因此從上述的歷史記載看來,不管是高句麗的「朱蒙」、「淵蓋蘇文」或是渤海的「大祚榮」,這些人都應該屬於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才對。那韓國人爭的是什麼!?
中韓對於高句麗問題的爭議,或許可以從時間的遠近來看。
將時間拉長到宋朝建立之初:之所以會將朝鮮之高麗國錯誤地看作是高句麗的繼承者,和中國史書的錯誤記載有一定關係。綜觀這些史書記載,《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將高氏(朱蒙)的高句麗寫入王氏高麗傳的,《宋史》則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語的始作俑者,這3部史書的記載直接影響到了以後的幾部史書。
《舊五代史․高麗傳》共約240個字,其中「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國遂自立君長,前王姓高氏」一段之前記載的全部是高氏高麗的事情,之後記載的則是王氏高麗的事情。
《新五代史․高麗傳》共約280餘字,除開頭「高麗,本扶餘人之別種也。其國地、君世見於唐,比佗夷狄有姓氏,而其官號略可曉其義。當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外,其餘全部是王氏高麗的記事。
《宋史》為元人脫脫等撰寫,書中為高麗傳單列一卷,稱:「高麗,本曰高句麗。禹別九州,屬冀州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之玄菟郡也。在遼東,蓋扶餘之別種,以平壤城為國邑。漢魏以來,常通職貢,亦屢為邊寇。隋煬帝再舉兵,唐太宗親駕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勣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為郡縣。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君長。後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職貢。長興中,權知國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貢……」此後記述的是王氏高麗和宋朝交往的史實。由內容上看,《宋史․高麗傳》在前面綜合了新、舊五代史的記述,並在此基礎上把兩書作者沒有明確的王氏高麗和高氏高麗之間的關係,直接明確表述為「王建承高氏之位」,使二者變成了前後相接的繼承關係。朝鮮之後的史書基本上沿襲了這些錯誤記述,《明史》則較前幾史有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為對明王朝冊封李成桂為朝鮮國王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不僅承襲了上述錯誤,而且為李氏朝鮮政權的沿革作出了一個完整但是錯誤的交代:箕子朝鮮—衛氏朝鮮—漢四郡—高句麗—東徙復國—王氏高麗—李成桂改號前的高麗—李氏朝鮮,將屬於中國歷史的箕子朝鮮、衛氏朝鮮、漢四郡、高句麗都納入到了朝鮮史中。
就近代來說:最先就高句麗問題向中國發難的並不是韓國,而是1920年前後的日本。當時日本剛併吞朝鮮,意圖謀取中國東北,於是日本帝國主義御用學者提出:「中國文化從明代始入侵滿洲」,好讓高句麗與朝鮮正式連結,合理化的讓日本完整併吞滿州。
北韓與南韓在1945年解放分開獨立之後,分別進行了高句麗史的研究,其共同的特點是認為高句麗僅是朝鮮歷史上的國家,並且認為漢朝四郡本來朝鮮之地,高句麗曾經抵抗過中國的侵略。但是北韓學者認為,朝鮮史學只以新羅為主體的敘述是錯誤的,高句麗-新羅/百濟—新羅-渤海—高麗…才是朝鮮歷史的正統,這種史學觀點被認為與北韓希望確立朝鮮半島北方為「正朔」有關。而南韓在建立後的20年內,主流史學界對高句麗問題並不重視。但是進入70年代以後,隨着經濟起飛,國力強盛,慢慢的也興起了一股「高句麗熱」。在南韓軍方出版的歷史讀物當中,也藉著重新詮釋的高句麗史來聲稱要-追憶起「我們民族在滿洲原野馳騁的榮光」以及「民族獨立和雄飛的歷史」。
而2002年中國大陸正式開始的『東北工程』則完全引爆了中韓兩國的宿怨情仇。
「東北工程」是「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的簡稱,這是一項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東北三省聯合組織的大型學術項目,於2002年2月正式啟動,為期5年。該項工程的課題分為研究類(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翻譯類和檔案資料類3大系列。其中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古代中國疆域理論研究;東北地方史研究;東北民族史研究;古朝鮮、高句麗、渤海史研究;中朝關係史研究;中國東北邊疆與俄國遠東地區政治、經濟關係史研究;東北邊疆社會穩定戰略研究朝鮮半島形勢變化及其對中國東北邊疆穩定的影響研究。
此一研究,立即引發韓國的抗議。在2003年12月9日,韓國古代史學會、韓國考古學會、韓國近現代史學會第17個學會在漢城歷史博物館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中國應立即停止把高句麗史編入中國歷史的歪曲歷史行為。」
隨後,有韓國議員向國會提交了「敦促中國停止歪曲歷史的決議案」,認為韓國政府應提出強烈抗議。接著,韓國政府決定,將針對中國研究東北地區的古代史問題成立「高句麗史研究中心」,加強對高句麗史的研究工作。
2004年6月在蘇州舉行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三處高句麗遺址和北韓申報的一處遺址同時獲得了批准。中國的媒體在大會的報導中,以高句麗一直向中原王朝進貢為由,認為高句麗與中原是隸屬關係,是中國的地方政權。
2004年6月24日,中國大陸《光明日報》發表一篇題為《試論高句麗歷史研究的幾個問題》的署名「邊眾」的文章,則引起了更大的風暴。文章提出:「高句麗政權的性質應是受中原王朝制約和地方政權管轄的古代邊疆民族政權。」
這一觀點立即在韓國學者和媒體中間引起軒然大波,漢城(首爾)大學教授李成珪認為:「如果古朝鮮、扶余、高句麗和渤海等歷史作為中國少數民族的歷史編成‵中華民族′歷史的一部分,那麼有可能引出韓國史只是沒有被中國吸收的支流,是沒能參與‵中華文明′的野蠻落後的集體歷史而已等各種觀點。」而韓國漢陽大學 教授慎鏞廈甚至撰文稱之為『‵歷史帝國主義′工作。』
對此韓國第一大報《朝鮮日報》發表所發表的社論,指出-「中國之所以這麼做是要重新確認與朝鮮族居住的東北地區的關係,並以此為基礎,製造介入北韓地區的理由,隱含高度的戰略意圖。」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璉瑰對此解釋說-這是一種自衛式的連鎖反應:「問題開始複雜於1999年前後,中國一些並不瞭解韓國學術界的學者突然發現了韓國學術界的這種觀點,他們很吃驚,於是也開始進行研究,這樣一來韓國又很緊張,並聯繫到中國的崛起,以為中國要重寫東北亞歷史。」
其實古時候的民族和國家的概念一定和現在不一樣,古代的中國,國中有國,諸侯遍野。另外,中國歷朝歷代都有封國,尤其是邊疆少數民族封國的存在,對民族融合、疆域穩定起著巨大的作用,且所有的侵擾、騷亂、爭奪也都和現代的侵略戰爭截然不同,所以看人看事,必須歷史客觀。
1990年中國大陸學者-李殿福、孫玉良兩人合著之《高句麗簡史》中介紹了遼寧省台安縣大高麗房子村,有高氏家族聚居,據他們的家譜記載是高句麗長壽王之後裔,現已完全融入漢族之中了。他們以此證明:「留居遼東地區的高句麗後裔,年長歲久,與漢族(應該也包含其他東北民族)雜居共處,互相通婚,自然而然的變成了漢族。」
1995年發表了這一高氏家庭後裔-高之謙《關於高句麗長壽王後裔的研究:以高氏家譜為中心》一文:該文論證了「高氏家族的漢化是有歷史根源的」,「高句麗滅亡以後,留在故地的高句麗遺民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從遼金開始,漢族化的速度更加快了。」「直至今天,高氏家族的高句麗風俗習慣已蕩然無存。」同書所記載韓國調查者的表格顯示,當調查者問高氏後裔有沒有改為朝鮮族的意向時(其實這個問題就有傾向性,已主觀地確定高句麗後裔應加入朝鮮族),被調查者回答:「沒有,因為語言、風俗習慣都漢化了。」說明他們已形成了漢族的民族自我意識。這為高句麗族的流入漢族提供了實據。(忠偉)
究竟那一個為真? 春秋時期的公子高還是東北的高句麗?有真憑實據嗎?或史書可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7-2014 0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见到萁子朝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14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属于朝鲜,东北也是朝鲜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4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吧,之前朝鲜半岛都出现了王朝,而且是朝鲜族建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1-2025 02:40 PM , Processed in 0.11748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