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163|回复: 2
|
華德福系列之二-因材施教不注重考試(第2篇)
[复制链接]
|
|
|
報導:楊潔思
圖:潘嘉威、受訪者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課程富創意、功課做得少、考試極罕見、玩樂卻很多,這樣的人性化教育,一樣可以培養孩子成材。
黃寶金老師,一位投入華德福教育的老師,在一場分享會上,與家長分享這個許多孩子夢寐以求的全人教育──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是以人為本的一種教育體系,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以各年齡層孩子身心發展與需要而設。
例如7歲的孩子,多少還殘存著學齡前的夢幻,因此,老師講的故事,以童話故事為主。
9歲的孩子,一般會比較明確地意識到,自己與周遭人物是分離的,自己必須獨立存活于世,他們的課程中會包含農耕(種稻種菜)與建築(搭建小房子或亭子),因為這是人類存活于世的最基本需求。
華德福學校的功課很少,沒有考試,有些學生到高中才迎來學習生涯中第一場考試,因此,許多學生不曾了解何為補習班,對同儕間的考試競爭也沒有什么概念。
在一般人眼中,這類的學習是“過度輕松”的,他們擔心孩子在此就讀,學術成績會落后主流學生一大截,他們更擔心,沒有考試競爭的歷練,孩子們以后恐怕無法與人競爭。
針對這點,澳洲Little Yalla華德福學校老師黃寶金說:“華德福學校低年級,沒有功課、沒有考試,也沒有現成課本,孩子將老師教導及他學習到的東西寫在大本的作業簿上,這本簿子,就是他的課本。”
讓孩子探索經驗
她指出,孩子寫多少東西在課本上,就可以看出他學了多少,因此,不需額外考試。“反之,以考試評定孩子的學習,未必準,考試有賴老師出題,若孩子在這方面比較弱,就會‘考爛’,因此不是很標準。”她提醒家長,考試只是象征的東西,不要太在乎。
黃寶金老師原籍馬來西亞,在去年年終學校假期期間回大馬,在此辦華德福生活營。
她分享澳洲華德福學校的情況,指出,其學校在中學依然會有考試,那是考慮到孩子以后可能銜接其他教育源流,學生們需要知道考試是什么。
寶金老師是台灣媳婦,在前往澳洲前,曾是台灣華德福教育草創時期的推手之一。
在台灣期間,她除了當華德福主課(主要)老師,也曾擔任科目老師,教導木工、陶土、農耕、手工等。“我很喜歡華德福教育,它非常多元,可讓孩子去探索、去經驗,讓他們選擇自己真正要的東西。”
“我們在華德福教書,是希望給你一把金鎖匙,開啟你知識之庫的門,你要自己去課室。老師在學校教的很有限,而知識那么多那么廣,是學不完的。老師是教你怎樣去做學問,怎么去學。我發現,這個教育落實在我孩子身上,他真的變成一個‘人’(更完整的人)。”她感慨地說。
挑戰自己 非與人比較
寶金老師的長子入學后,難以適應台灣的填鴨與應試教育,備受煎熬。
經過多年不斷尋找,寶金最終通過朋友,找到另類的全人教育,華德福教育,她先是把唸幼兒園的老二送過去。
之后,小學成立,校長請她擔任老師,老大也轉過去就讀,她也隨著老大,從此踏上另一條路,全人教育之路。
她從四年級教到六年級,其后,與孩子一同到澳洲唸華德福。
孩子在當地華德福學校繼續學業,她本身則為了要對這門教育體系有完整的圖像,唸華德福教育師資培訓課。
回顧大馬的教育,她指出,我們的社會很會比較,但人比人氣死人,我們應該教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有沒有比昨天進步?要有效引導孩子,一定要找到他的優點。
開啟孩子好奇心
人本教育因材施教,寶金老師說,老師會看孩子要的是什么,而作出安排,並非只是照著課程表走,因此,即使是同一班華德福師資培訓畢業的老師,每人所教的,都不相同。
“華德福老師是開啟孩子對知識的好奇與探索,所以,即使老師沒有給功課,孩子們會自己去尋找,自己讀、自己學習。可能大人會覺得要拿書來讀,要寫字,才是一種學習,實際上,孩子從遊戲、與大人一起做家事乃至做面包蛋糕當中,就有非常多的學習。”她由衷地說。
她認為,學習未必限于課室課本,生活中俯拾皆是可學習的題材,包括:“兩夫妻如何溝通、怎么吵架起沖突、怎樣解決問題,都是孩子可學習的東西。”
而且,帶孩子到野外去,他們跟大自然的互動與觀察,就有很多學習機會,“有哪一門科學的概念,不是從大自然中的觀察與互動中來?所以,不讓孩子出門,每天把他關在房子裡,他的科學會有多好?”
華德福教育崇尚大自然,大自然是我們的老師。在台灣,她有一個菜園,其兒子常在戶外,跟大自然的互動非常多,有很多學問,都從大自然中來。
她都不給孩子買玩具,孩子要什么玩具,就到菜園找材料,再跟父母要工具自行制作。
她也限制孩子看電視:“很多時候我會帶孩子去公園。我讓他們在外玩到很累很髒,回到家幫他們清一清身體,他們就會很好睡,而且還可以做很多靜態活動。”
她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到戶外玩,讓孩子發洩旺盛的精力。“當我們限制孩子看電視玩電玩,我們必須要找另類活動給孩子,要開另一條渠道給他。”
親身體驗更勝理論
華德福孩子看起來很野、很髒,甚至還有可能跌倒、流血,寶金老師說:
“孩子可從跌倒當中學習,痛了就知道這個是痛,知道要如何騎腳車才不會跌倒;遇到怎樣的困難,要怎樣克服。你不要剝奪他(學習的機會),這不是從白紙黑字讀出來的,是需要很多親身的經驗。”她說。
于她,孩子該認真的時候很認真,去玩的時候,也該玩得很開心。“褲子髒了,去洗一洗就好,你要讓孩子充分地跟大自然互動學習,讓他玩得很開心,笑得像瘋子一樣,那,他回到家就安靜了嘛。”
否則,回到家,孩子依然不能安靜,依然跳不停,結果造成許多孩子過動現象。
她說,華德福學校在下雨天,會讓孩子出去玩,淋濕了,回課室就換衣服。“這不是野,是讓孩子去經驗雨,去經驗水的互動,你平常無法制造這個水給他玩,下雨就是很天然的水。”
家長須信任老師
投身全人教育,在台灣兩次協助創辦華德福學校,她深有感慨地說,辦校時遇到一大問題,是家長不了解這個教育,有很多質疑及不信任。
“最不好及最難處理的,是家長對老師的不支持。家長普遍上有疑問:你們到底在做什么?你們的孩子好野,你們的孩子又沒有考試,又沒有功課,你們到底在干嘛?”
“他們很緊張。但是,我的孩子現在讀大學了,所以不要緊張。”她在分享會上笑著跟家長說,並指出,若孩子接受這個教育,家長要充分跟老師配合,信任及幫助老師,有疑問,可真接跟老師溝通。
“家長要非常配合學校,孩子才能教得好,不要想說:‘我找到了華德福教育了,華德福教育真的很棒,我繳了錢,沒我的事了,學校老師就要負責把我的孩子教好。’錯了,錯了!實際上是,家庭教育更重要,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更重要,左右孩子更多。”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502667
|
|
|
|
|
|
|
|
|
|
|
发表于 5-3-2014 10:0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欣赏华德福这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可是在亚洲社会就觉得它是一种教育艺术, 只可远观而不能近尝。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3-2014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etstella 发表于 5-3-2014 10:03 AM 
欣赏华德福这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可是在亚洲社会就觉得它是一种教育艺术, 只可远观而不能近尝。
並不會哦,在中國,台灣,華德福教育已經非常的盛行,甚至在台灣,還有些學校已經獲政府承認,
由政府出資,公辦民營!
所以不是只能遠觀的教育!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