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99|回复: 0

谢老师画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0-2013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谢老师学生迄今,已经大概20余年。长不长,短不短,像昨日事,却如此遥远。叫了谢老师20余年,除了习惯、华人尊师传统、师徒情谊、他的确很师范儿---20年来,他没间断做功课和创作。每次拜访他,看他作品,都会燃起心中那一团火,未熄的火,每天找着机会,准备全心投入作画。

坚持作画、坚持探讨相同理念超约大半生,如熬汤,越久越香醇浓郁,让我对着他的画发出拈花微笑,已经不需要再讲任何话。什么南洋风、新南风、什么点线面、什么六法、什么这空间那空间已经不重要。画中已经讲完一切,无需要任何文字诠释,不然恐怕画蛇添足。

但是转身背画,对着读者,我还需要着文。一来谢老师大半生钻究视觉语言,文字表达较生疏,这是多数画者共通处。二来我接受过一点思考模式训练,或者我可以深入浅出,助老师画简单介绍,避开生硬技术名词,稍补不足之处。

谢老师自南洋美专毕业多年后重提笔,延续探讨与发展学院、陈文稀、钟正山所教。看了他20年画,他都在玩分割画面、玩画势、破势、回势、破局、救势、救局。画中花草树木、一石一鸟、天地水云成了他手段,并非他所要表现题材。有者评谢老师无意义地重复着icon(标志),或称他为谢秧鸡,我都认为失读。错过了20年来,他不断为分割画面,所添加的精神与各种情感内容。

90年代初,谢老师以一批非常刻意表现空间分割作品,重步画坛。相比后期作品,当时每张画的空间分割得相当苍白,笔墨亦相当凌厉单薄。就是代表作《太虚》,虽有意赋予哲思内容,效果却相当生硬。但从各方面看,已经展露他无比潜能、睿智和对视觉语言敏锐度。被概括为蓝色时期的作品,只是热身运动,绘画方向却非常清晰(虽然后来接触多了理论,有点混乱。)曾听过某画廊不屑他的画,只能说他们走宝了。

美专毕业后几年,回去探望谢老师,很快,他已经推出《重造自然》画册。翻着他画室速写簿,一把年纪还非常谦虚踏实地,每天速写身边一草一木一人。藉以捕捉和体验更丰富的生活内容,增强画面分割手段。此时他的画面分割已不再纯粹,笔墨线条变得浑厚如武侠小说中的高手,用色更谐调深远。《重造自然》把画面分割提升至造境,将平时速写的感觉气氛注入画面,每个画面角落都成了独立小宇宙,却又紧紧与整体联系,让人不禁拍案叫好。

就如他常常在画面上制造了矛盾,然后破之;《重造自然》后,谢老师又藉着禅学的无我、自在、平常内容,试图破解画面分割手段。让画面看起来愚拙、更直接、更不多作思考,企图寻求更高的圆融。身为他学生,虽会置疑他对禅学体悟,但从他处事为人,倾向,艺术上的追求,不难看出真性情流露,似乎有多少禅的共鸣。当然这还具争论性,毕竟我对禅学不太了解。

相比,2000年初,顶天立地的大树大石作品,却非常成功,他已经不再限于画面上分割。站在顶天立地大树大石画前,我四周空间仿佛也被分割了,有点我在画内,画内空间同时延伸到真实世界里。反观画展里以装饰形式呈现两副作品,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陶瓷画作虽然很好尝试,探讨成果也不是很理想。

我想以《丛林的生命》作为一个总结。站在八尺大作前,我感受到风起、生命、自然、不刻意、清凉、一切都那么成熟完美,神游其中,久久未觉归意。画里已经无所谓南洋风、新南风、马蒂斯、构成原理、意象空间、多点透视等等让我们小辈哭笑不得的超级大技术名词。。。



·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fireylt + 5 谢谢分享
mywuneng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2-2025 07:04 AM , Processed in 0.131366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