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清风寒羽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5-2018 0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寒羽 发表于 7-4-2018 05:58 PM
断稿感言一晃五年,政局变幻无常,当年的一些想法也随着时间而变化。
请原谅我挖坟造僵尸,我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当年的理想,即科学性地分析局势的变化。
至于为什么断稿?当然是因为懒啊!如果不是大选将至,激起我 ...

当然,这是民主时代,我并不能阻止任何人的弃票或废票的权力,我只想表达的是废票并无法在这次大选带来任何具意义的影响


很赞成你这句话,在马来西亚,废票真的真的不能带来什么意义,要有意义就一定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选委会,这样废票才能表达出人民的愤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5-2018 0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一 发表于 12-5-2013 09:04 AM
我个人觉得城市反风已经到了顶端。。假如下一届大选选区没有划分,成绩还是一样。反风吹不进乡区,尤其在东马偏远可是议席多的地方。在西马的格局应该保持互相制衡,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

对,到了顶端。所以他们才重新画选区把我们group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8 02:2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困境很明显,明目张胆的把国家资源变成私人资产,却没有法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18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5-5-2018 05:54 PM 编辑

(7)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1:新经济政策

如果单纯看标题,认为我是要恶搞敦马哈迪医生的“马来人的困境”的话,那就猜对了。

2013年,接触了一些大马历史和这本著作,就酝酿要对着这本自相矛盾著作的作者叫板。结果铺垫了许久,就断稿了。哈哈。


当然,2003年后,敦马哈迪医生已经重新诠释了“马来人的困境”,而近年,也陆续有许多作品对“马来人的困境”进行了精辟的评论,这里就不表述了。

敦马哈迪医生思想所引发的困境就是当两个名为“土著”和“非土著”的老鼠在谋划如何分蛋糕的同时,这个蛋糕已经不自不觉间被名为“全球化”的细菌侵蚀而发霉了。

如若如敦马哈迪医生所言,马来人是属于温和而须被保护,近乎于“熊猫”的存在的话,那把领导地位交付于如此柔弱的领袖是否能带领国家应对全球激烈的竞争?如若非所有马来人皆如此柔弱,用种族划分人民是否合宜?

就结果而论,其倡导的保护政策所引发的恶果包括:
1.      国家对内竞争,弱化对外竞争能力
2.      导致极端种族主义政权
3.      种族逐渐单一化,失去原本多元性的优势(容后再谈)

其实,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察觉保护政策的弊端,然而或因权位利益,或因暴乱遗下的恐惧,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就连早已察觉错误的敦马哈迪医生,也只数次避重就轻地谈论,却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说极端种族主义的发展到了后期,连其首倡者敦马哈迪医生也无法驾驭。

这就是历史遗祸所导致,马来西亚人对保护政策进退失据的困境。

文接: (8)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2:国债 (#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18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5-5-2018 05:55 PM 编辑

(8)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2:国债

我国国债高不高?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也无意在此回答。因为高低是相对性而非绝对性的。比如说,一个富人欠债百万都不算多,而一个穷人欠债数千就足以拖垮生计。


目前的国债会不会致使国家破产?
只要内外局势没有突变性的发展,至少可预见的未来内不会破产。以国家对比为公司,我们拥有丰富的资本(天然资源)和千万名有生产力的员工(人民),基本上可承担的债务范围极大。而且这些员工(人民)的可迁移市场有限,可以任由领导(政府)剥削利益,所以一个国家可以承担的债务率比任何世界级的大集团要大的多。

困境何来?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在于如何利用债款。

我们究竟该利用债款于投资资产,还是消费耗损。打个比方,我们向银行贷款。我们应该用来买罗里以增加公司的竞争力,还是应该买一辆马赛地来享受?或许站着说话不腰疼,当问题贴近我们生活的时候,或许一切就有所改观了。

我国基本的消费耗损例子:
1.      津贴(汽油、医药等)
2.      援助金
3.      最低薪金制
4.      大道收费站废除
5.      价格管制
6.      其他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7.      缺乏概念的计划和制度

这里只是稍微提及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是我们现有享受的耗损。当然,一些具争议性,如教育津贴个人认为是投资资产,关税政策属于政治博弈等不算在范围内。

所以,我们是否愿意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换取更大的长远利益?全球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问题,而贫富悬殊加剧了选择困难,这就是我们正面临的困境。

当然贪污会加剧耗损,然而如前言所述,这属于容易引发争议的课题,此处不谈




文接: (9)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3:温水里的青蛙 (#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18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6-5-2018 02:10 PM 编辑

(9)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3:温水里的青蛙
如果政治冷感是罪,那我们今天就是在赎罪。


政治与经济,本来应该并重平衡发展,然而历史导致了政治发展放缓。虽然初期专注经济致使发展迅速,如今却不得不被迟来的政治觉醒所拖垮。

全球化突然的激烈发展,各国各自为政的经济保护屏障已被除下,全球陷入剧烈竞争带来的个体压力剧增。曾经我们眼前的蛋糕,迅速地被全球化竞争夺取。

这里重申,不是说马来西亚经济毫无发展,而是对比世界的相对发展较为缓慢。

曾经我们享受着经济成长带来的丰硕果实,国家富足给予人们大量的消费耗损,不进则退,全球化的发展,致使人们的需求提升。曾经家里有电话都是奢侈,今日没了智能手机,整体工作效率就追不上时代。拥有更多与不得不拥有更多,比起以前拥有更多的我们,精神压力反而更大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洪流,全球化的发展,曾经的奢侈品是今日的 “基本需求”。不能说回到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我们就会活的更好。

然而曾经我们在享受期间放缓了的成长,今日我们就必须为偿还,才能追上时代的步伐。

如今的马来西亚人,犹如温水里的青蛙,虽然已经了解事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水温过高而致死,却又不知何时离开最恰当。察觉水温升高的同时,又害怕面对新世界。是该在受到更大伤害前离开温水,还是该留在曾经的舒适区静待水温回复?这就是马来西亚人现在面临的政治选择困境。







文接: (10) 何去何从1:历史的必然发展 (#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6-5-2018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6-5-2018 01:47 PM 编辑

(10)何去何从1:历史的必然发展

历史没有对错,只留下结果让我们去选择,然后顺应大势去发展。

大势所趋,极端种族主义政权最终必然会消亡,而任何阻挡大势的行为,只会延长混乱的转换期。


为什么说极端种族主义政权注定灭亡,正确的说是自取灭亡?下面简单论述个人观点:

极端种族主义的形成,是忘了初衷的“军阀种族主义”,为了权力而不断透过煽动,威胁与安抚人民来获得个人权益。极端种族主义政权下,敌视其他种族无可避免,至此,弱势种族或被同化,或反抗而被肃清而渐渐流向灭亡,最终仅存单元民族。没了种族之分,极端种族主义政权就自己被自己瓦解了。取而代之的,将是社会主义政权。

对应我们现在的状况,让极端种族主义政权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
1.      第一阶段,非土著逐渐被同化而式微,缺乏对土著挑起任何有意义的威胁 而进入第二阶段。

2.      第二阶段,失去目标的极端种族主义政权,自我分裂,以马来西亚的状况,将是宗教性的分裂,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对抗的极端宗教主义政权出现。

3.      第三阶段,由于非土著被同化的唯一方式是穆斯林化,强势的穆斯林将在极端抗争中迅速获胜,至此国家单元化完成。

4.      第四阶段,如果国家强盛,则将走向战争路线,如若国家经济不济,则流向社会主义政权。


然而,教育与资讯的普及,人民的政治觉醒,我们有幸止于第一阶段。而对于马来西亚的必然性发展是“理想主义派”。

理想主义政权简单来说,就是以创建美好未来为宗旨,以施政方针来分别派系,以富国为基础的吸引选民,以求达至属于马来西亚人的理想乌托邦。

简而言之,国政的极端种族主义政权必然走向灭亡,而国政的选项将是坚持而亡,仰或转型。而最接近转型方向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里先别妖魔化共产主义,正确的共产主义其实是有利于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而国政在基础设施发展上的功绩,大家有目共睹,所以说这是朝他们最擅长的强项转型。

希盟呢?或转型为理想主义政权,或成为理想主义的踏脚板而被淘汰。

经济上,可预见的未来,无论何人执政,生活的压力也会持续升高。最有力的证据将是届时我国精神类疾病率将会持续上扬,首当其冲的将是中产阶层。

何以如此?我们就像寓言里的蚱蜢,在蚂蚁辛勤耕耘时享受,如今名为“全球化”的寒冬来袭,饥寒在所难免。当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虽然迟,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冒着寒冷与饥饿,我们也要往外寻早食物和衣服。

无论何人胜选,对民的赋税必然增加,只是从何着手。看不见的加赋税方式包括商业税,最低薪金制等,新增针对商业活动的“利民”政策等。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增加税收的方式。如何证明?必然性的高通货膨胀率将是最有力的证据。

而有效的利用赋税,才是未来政府的最大任务。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0-2025 11:06 PM , Processed in 0.14453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