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0|回复: 4
|
科学的敌人(续)-唯科学 上篇
[复制链接]
|
|
注:《唯科学》这篇没收住,写长了,只好分成两部分贴上来,大家慢慢看就是了。
唯科学
唯科学的观点中主要有两个部分构成,其一是科学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其二科学的就是对的。兼有两者的观点可以叫做唯科学主义,或者叫科学教。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会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用科学解释、衡量、考察任何事物。所有的事物都必须在科学中找到证据才能够肯定其存在。如果没有科学的支持,他就不能确定,无所适从。在这里,我是对这种观点持批判态度的。不过各位神棍、伪科学的掮客们不要高兴太早,我在这里完全不是留空间给你们。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很多宗教人士在传教的时候大谈科学,说科学证明了神的存在、某某宗教经典的预言被科学验证了,某某科学的成果证明了灵魂、来世的存在,等等。我在这里就一一列举了,反正Youtube上一搜“科学”这个词,出来的都是这类东西(我真替教徒们可惜,有钱做点善事,钱怎么都花在这上面了呢?)且不说这些成果本身有多少是伪科学,单就用科学论证宗教这个事情就说明了唯科学的普遍。我认为,神学、宗教、哲学这些学科也好,说事物也罢,跟现代科学的观念没什么关系,如果非要说有,我觉得可以说从历史上看,宗教、哲学孕育了科学,哲学哺育、指导了科学的发展,宗教、伦理部分地良性地束缚了科学。(这些说起来又没完了,待续吧。)但是,一定要用科学来巩固宗教信仰、招揽信徒,这种手段为我不齿。(这就类似我宁可花上半天写一些没什么访问量的文字也不去政治时事版面去骂骂林冠英,虽然后者能吸引更多的访问量。)真正的信仰是不需要科学来佐证的,就如同欧几里德的几何公理,不证而自明。而现的宗教人士传教都把自己的信仰当成一种假设,然后去其它地方找证据去证明,这不是很可怜的事情么?也许佛说的末法时代可能就是现在吧,呵呵。这算是一个不那么明显的唯科学例子,相对于反科学的宗教人士来说,部分宗教人士陷入唯科学多少有些讽刺意味。
前面在说反科学的时候已经说过了,科学虽然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张,但终究并非万能,它有自己的领域和范围,超出了这些范围的研究,并不是科学力所能及的。不过在很多其它的学科和领域中,研究者们在自己的学科中逐步地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研究,比如社会学家就利用统计学进行调查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和倾向,心理学的发展也受到了科学原则的影响,研究主流从精神分析走向了行为分析。虽然这些学科部分地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手段或者原则,由于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是否能称为科学或者是否需要成为科学,现在下结论还尚早,学界也争论不休。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必纠结于某个学科的归属了。正所谓“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我们要做的是在生活中区分出哪些是骗子,哪些是极端者就够了。
本帖最后由 rodger 于 12-4-2013 05:25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2-4-2013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等这些东西的主观成分不少,很难客观的找出结论,是否属于科学科学界很有争议
宗教成天拉拢科学,要科学帮忙证明自己,都想搭上科学的顺风车
信仰是信仰,不需要去证明什么,也不需要靠证明什么来加强自己的信仰,如果非要靠证据才能加强信仰,还倒不如直接拜科学为真理算了
我就读过一本说明可兰经里写的东西如何符合科学事实的书,讲到很有道理,其实只是拿相似放大来强调
比如说人类的胚胎,人类的早起胚胎长得有点像被咬嚼的口香糖,而平胚胎在阿拉伯文是alaqah(忘了原词,不知道对不对),而alaqah又有咬嚼的意思,还有其他两个意思,忘了是什么,不过也是跟胚胎有关系,然后就大做文章
逻辑的想就知道,
1. 一个东西的形状,脑袋会首先搜寻和这个东西最相似的记忆,而这个胚胎形状,你也可以形容成被某种东西辗压过后的样子。只是被咬嚼的口香糖比较广为人知而已,所以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是辗压,而不是咬嚼。
2. 既然是强调词汇的多义符合一个事物,那其他阿拉伯语呢,尤其是出现在可兰经的,这些多义词的多义又是否符合单一事物的所有现象呢?这简直就是一个人买万字,他中了,他就说那是今天他看到了什么什么车牌号码,所以才中。但是他忘了,他今天看到的号码其实不止一个,而是很多很多,他只是因为中了万字,脑袋很自然强调和这个万字有关联的所有东西。
3. 最后这种证明方式根本不是科学的证明方式,和科学无关
伪科学就别说了,伪科学是先进的迷信,相信伪科学的人,本身是没有什么科学知识的,就好像相信鬼神的人,他们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才相信的
迷信就是,越不清楚越虚构就越相信 |
|
|
|
|
|
|
|
发表于 12-4-2013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唯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就只有宗教家可以同时身兼这三个身份。首先他们会附和科学,说某某科学发现符合他们的教义(比如水知道答案),谁知道后来这个科学发现原来是个伪科学,这时候他们就会抵赖说并没有证据否定这些科学发现,还说图文并茂又出书又上电视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说像战地医生萧源盛那样)。后来这个伪科学被揭发和受到大众讨伐的时候,宗教学家又会说科学不是万能,自己的宗教超越科学,科学证明不到不代表是假的,要别人尊重他们散播没有科学根据的教义的权利等等,再不行的话就躲在自己的圈子里面自说自爽,天天就和自己臭味相投的道友歌颂自己的宗教的厉害,当然也不忘重复附和科学的举动(比如佛教法音的几个高人) 本帖最后由 bashlyner 于 12-4-2013 04:27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9-4-2013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引用的解释可知,现代所谓的科学指的是方法和规则,不是‘真理’本身。不少人混淆‘科学’和‘大自然’。
大自然既然存在,即使没有了科学还是一样存在;未知亦然。
以此为论,科学就成了人类意识和大自然之间的媒介之一。至于它是个怎样的媒介,这里就不作多谈。
这样就更容易区别科学,反科学,伪科学和唯科学了。
科学 = 一种方法
非科学 = 不是科学的方法
反科学 = 反对科学的方法
伪科学 = 只达到科学部分标准的方法
唯科学(主义) = 唯科学不是一种方法 简单的说,唯科学主义就是在人类意识和大自然之间,只认同科学这媒介,抗拒其他媒介的一种执着。大多数受过普及教育的现代人都有这种倾向。严格来说,唯科学主义是科学发展的极端,不单单不是科学的敌人,反而是把科学推崇到最高峰的一种表现。
|
|
|
|
|
|
|
|
发表于 19-4-2013 05: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在很多其它的学科和领域中,研究者们在自己的学科中逐步地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研究,比如社会学家就利用统计学进行调查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和倾向,心理学的发展也受到了科学原则的影响,研究主流从精神分析走向了行为分析。虽然这些学科部分地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手段或者原则,由于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是否能称为科学或者是否需要成为科学,现在下结论还尚早,学界也争论不休。
楼主轻轻地点过了我想反对的东西。纵然社会科学家利用统计学进行调查,目的只是要增加研究的客观性,也算是一种降低错误的方法。社会科学界已经蔓延着一股具误导性的科学风,认为只要统计点头就是事实,但是却忘了最重要的结论还得依赖学者自身主观的判断。心理学算是社会科学界的‘叛徒’,几乎依赖科学原则来明哲保身。总之科不科学可以归纳为知识和权力之间的问题,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意义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一直都反对自然科学入侵社会科学的领域,尤其是在唯科学主义当道的世风之下。其由有三:
第一,就生理和行为的关系,科学只能证明两者有无关系,却无法得知何为因,何为果。‘生理影响行为’和‘行为影响生理’是有很大差别的。就好像‘说谎会产生某种物质’和‘某种物质让人说谎’是截然不同的。再说,用科学来解决行为的缺陷只会增长人类对物质的依赖,继而削弱人类的意志能力。
第二,科学无法找出生理和行为之间的媒介变因。比如‘一般人说谎的时候会紧张,紧张的时候会产生某种物质’和‘说谎的时候会产生某种物质’的区别。科学无法测量‘紧张’,也无从证明紧张的媒介效果。这两者应用在现实的时候是截然不同且具误导性的。
第三,这局限于唯科学主义者,也是我反对的主因。大多数的唯科学研究为了‘真理’,往往不考虑其结果带来的社会后患。假设x人种的基因比较容易生产一种导致‘懒惰’的荷尔蒙(暂时默许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忽略文化的介入),假如这得到科学验证我们就可以用科学让x人种‘勤力’起来。但是事实是这样吗?x人种不但不会变的更好,反而会变得更可悲!到最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可悲到完全建立在实验室的成果,人类的意识形态也将会缩水成为归纳在生物化学和基因学之下的阶内囚。应该说生理机械人比较恰当吧!
这就是我所谓的禁区。除非有一天人类的理性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醒觉:只有建立在关系以及超越二元论式辩证法的理性才能开启这道禁区的门。否则它只是个祸害人间的潘多拉盒子。
本帖最后由 mc_tablo 于 19-4-2013 05:17 AM 编辑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