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99|回复: 1

【心得】9571339547.我們仨.楊絳.時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6-2005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双亲节,我读<<我们仨>>

书名:<<我们仨>>
作者:杨绎

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


买这本书是个意外。可以这么说吧。
或许是因为书皮,浅褐色像再造纸,我喜欢。
或许是因为书中的真迹附录,很特别。

书中第一章,作者在写一个梦。
梦中有她的女儿、她的丈夫、他们一家三口简单的生活琐事。
钟书、阿圆,书里就一直是她丈夫和女儿的名字。总提着父女二人亦父亦友的感情。隐隐透露作者的慈爱,以及幸福。说是:阿圆跟钟书最哥儿们。简短地写着一家三口在三里河老家的生活。

故事转折在某天一辆黑色大房车把那父亲载走了。之后,女儿陪同母亲去寻找他。
梦境变得离奇。母亲每天走在一条叫‘古驿道’,去探望病弱的父亲。晚上,母亲就梦似的飘到女儿身旁,看她为生活劳碌,看她旧患复发入院。
就这样一直在父女二人间往来,看着古驿道的柳枝不断嫩绿、发黄、凋落。直到她梦见女儿终于病愈出院,来到古驿道探望父亲。

她说,梦是跟现实相反的。她听见女儿说:‘娘,我回去了,爸爸叫我回去了,再见!’
她才梦醒。


接下来书中就叙述着夫妻二人到英国留学,法国定居、生下女儿的一段回忆。后来爆发战争,三人于是回到祖国。当时是1938年。然后就是女儿成长的点滴,夫妻二人在中国革命下受到的遭遇。

梦中叙述她在父女二人的往来,其实就是丈夫和女儿分别病重入院,她就每天在两家医院奔走。直到1997女儿病逝,1998年丈夫病逝。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

全文没有催人泪下、悲痛的字眼,但字行里间洋溢的挚深感情让人动容。书中附录三人日常互通的信件、短条,以及首页可以拉出的一首长诗。是作者写给女儿的。

我对中国文人学士认识不多,只从书里知道他们三人皆是在文艺界贡献良多。像作者曾翻译<<堂。吉诃德>>,女儿钱瑗是中国师大讲师,丈夫钱钟书参与毛主席诗词翻译等等。


----------------------------------------------------------

分享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书中每字每句洋溢着作者对家人的慈爱,以及家人给她的幸福。身为文艺学家的她,可以用笔,用字,去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那么对于不曾收过正统教育的我的母亲,又是怎样表达她的爱呢?
许是被认为唠叨的叮咛,许是坚持从老家带来的一褒汤。

看完这本书,少了一份无知,多了一份感恩。

[ 本帖最后由 双鱼儿 于 22-10-2005 01:22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7 收起 理由
NetLover + 47 這心得分享寫的很好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6-2005 0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仨> 在忍痛暂时不买的书单里
因为更想买的<伤心咖啡店之歌>握在手中放不下

这是穷学生的痛处>.<

之前看了书背面的简介 就已经很感动了
突然明白 留到最后的那一个人 走下去的力量 在于爱的回忆
然后我相信 每一个爱过的人 亲情的 爱情的 友情的
在回忆 在想念里 总能再次相遇 就算没有天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6-2024 04:19 AM , Processed in 0.05911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