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322|回复: 16

如何在陌生的山路开得比别人顺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2-2013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在陌生的連續彎路上,開得比別人順暢?-  知識技術
駕駛電單車的樂趣,除了自由奔放之外,還有處理連綿彎道的樂趣。車廠的製作技術和駕駛人的技術高低,在應付連續彎道時便會無所遁形。車種受先天性所限,應付彎道的潛質沒有太多改造空間。但人類有學習能力,可以通過知識學習和肌肉記憶來提升彎道技術。要愉快地在山林之間獨走,要無拘無束地在海岸線之間暢遊,必需擁有正確的操控技巧和視線運用。以下時間,我們集中討論視線運用:
彎道示範車種:2010 Yamaha FZ8


一般人在應付陌生的彎道時,由於不知道前方彎道的深淺變化,所以都會把速度調慢。但高手們即使在連續的陌生彎道上也可以用較平均的車速過彎,讓行車步伐和駕駛樂趣都得以保持。他們的秘訣究竟在那裡呢?
要提高攻彎速度,基本功當然是你我都知道的「外、內、外」行車線位和「慢入快出」概念。
其實主宰攻彎速度的最重要元素,是「在最短時間之內,把車身壓至最大傾斜度」的能力。
示範車Triumph Street Triple R 675 - 新手請留意駕駛人的視線方向


能在最短時間內把車身壓至最大傾斜度,入彎的線位便可更尖銳,更遲收車,更遲入彎。
很抱歉,上述所提到的攻彎原則和技巧,都不是本文的主旨。
如何在陌生的連續彎路上,開得比別人順暢的問題重心, 老編想講的其實是在於「視線的運用」。要發揮視線運用的技巧,第一步是先要認識人類兩種視野:
1) 中央視野,高集中力的焦點區(Central Vision)
2) 中央區域外的周邊視野(Peripheral Vision)
Presentation: Dave
中央視野(Central Vision)的範圍很少,但具高集中力,是能準確辨認形狀和顏色的視野區域。而周邊視野則對移動物件很敏感,但不能準確辨認形狀和顏色,對焦能力也很差。重溫了人類兩種視野之後,我們下一步要練習那一種視野看些什麼。學習駕駛時,導師都會要我們把視線保持在最遠方,以便觀察前路變化。觀看最遠方的視線,更是中央視野。應付彎道時,也是靠中央視野。但我們的central vision在攻彎時,到底要望那裡呢?答案便是「消失點 Vanishing Point」
「消失點Vanishing Point」又名「Limit point」或「Arrow Head」,是前路左右路肩線交疊在一起的那一點,也代表著前路視野盡頭,或引領著前進方向的箭頭。憑著對Vanishing point的觀察,我們可以令陌生彎道上的車速更平均,減少不必要的收慢,和把握時機打開油門。
要正確運用Vanishing point,必需在彎道上保持正確行車位置。我們都知道入彎前要採取外檔行車位置,以利觀看更多彎心情況和可以盡量拉直過彎線位。而讓我們準確地用盡路面闊度的工具,便是周邊視野
一如上圖所示,我們在轉左彎時需要周邊視野的情況也許不太明顯。但在轉右彎時,跑外檔要貼住左邊路肩,還要提防路肩旁有否沙石積水,這時候周邊視野的運用便顯得很重要。
++ ++ ++ ++ ++ ++
我們都知道,在駕駛時萬萬不能犯上鎖死視線(Target Fixation)的錯誤。但持續觀望「消失點」又為何不會犯錯呢?
因為消失點是一個不斷在變化的「點」。如左圖所示,1-4行車位置的「消失點」都不同。
留意位置4的Vanishing point和其他位置的消失點突然拉闊了距離,代表駕駛人望見了出口,可以及早作出加速準備。
利用周邊視野我們除了可以盡量利用合法的路面闊度出入彎道之外,Peripheral Vision其實也在不停地監察著路面和周遭環境,避開路面上可疑的物件障礙,也會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奇怪行為預警提防。
談過視野種類和彎中視野「消失點」之後,便是時候講解一下「Vanishing Point」如何主宰你對車速的控制。
當「消失點」開始偏離中間點,游向視野兩旁時,表示人車開始接近彎道。「消失點」越向旁邊移動,代表彎道越急。當「消失點」移向中間時,代表接近彎道出口,在應付連續的陌生彎道時,我們只要依隨著以下的原則,對應著「消失點」的變化便可提升攻彎的流暢度:
上圖展示著「Chasing the vanishing point」的簡單原則。觀察路面危機交由「周邊視野」負責,駕駛者只需追隨著「消失點」的移動而調整車速,減輕精神上的負苛,應付陌生路段便輕鬆得多。有一點要留意的是,你所採取的車速,是直接和「消失點」的游走速度成直接的正比關係。駕駛者若要提升車速,必需先能準確地對「消失點」的變化,作出及時的反應和調整。如果反應跟不上,便會變成「入彎速度過高」的危險。如 何及早辨別入彎速度過高呢?
如果入彎前的車速是在駕駛者所能應付的能力之內的話,「消失點」會和駕駛者穩定地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大部份情況都會是兩、三個車位的距離。但若果駕駛者的轉向能力未能及時消化彎道的變化時,「消失點」便會急速地向駕駛人的方向移近,代表入彎速度過高,超出騎士本人的轉向能力,減速是唯一辨法,否則人車恐怕會指出彎道之外.....有關Vanishing Point和Peripheral Vision這兩個課題,其實在【鐵騎會館】中曾經被討論過,各位可以從另一種的表達方法,更立體地了解以下課題。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 +14 收起 理由
sammax + 5 我很赞同
周恩来 + 5 我很赞同
projektzwo + 4 好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2-2013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ah lao,好像很深奥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steveseow99 + 1 慢慢琢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3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steveseow99 + 1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3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论坛的会员好难认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3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13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3 遍..感觉也可以用在脚车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0-2-2013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oadster 发表于 20-2-2013 12:00 AM
...看了3 遍..感觉也可以用在脚车和车..

这只是一个过弯时教你眼球追踪消失点,理论上走路也可以用,呵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13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之前有看过了,但美认真去看和了解,现在懂了。一直搞不懂几时是分辨最好的消失点,然后加速出弯。现在知道了。
最后一个消失点和之前的消失点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就是加速出弯的时机了。明天开车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2-2013 0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20-2-2013 01:50 AM
谢谢分享,之前有看过了,但美认真去看和了解,现在懂了。一直搞不懂几时是分辨最好的消失点,然后加速出弯 ...


其实所谓的消失点,他根本不是点,而是一条线,从1拉到4都是消失线
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13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teveseow99 发表于 20-2-2013 02:02 AM
其实所谓的消失点,他根本不是点,而是一条线,从1拉到4都是消失线
追~~

明白,但一到三都应该不是好的加速位对吗?当你看到4的时候就是好的时机加速出弯了。对吗?
根据文章我理解到的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steveseow99 + 5 恭喜恭喜,明白了技巧,1在陌生的山路就没有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13 05: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参考的文章, 但每个人的视力范围不一样,  做出的速度和距离反应也不一样。
虽说安全第一, 世界极的车手都有摔倒的经验, 毕竟要求速度要有所觉悟。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b750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13 08: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攻弯运用消失点的当儿,也要注意下前面路面的状况。。。。。
因为大马的公路和道路,很多都很适合拿来跑越野车。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b750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3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teveseow99 发表于 20-2-2013 02:02 AM
其实所谓的消失点,他根本不是点,而是一条线,从1拉到4都是消失线
追~~

小小愚见,从此图看,假设车手高速入弯,那在位置1必须非常靠右确保在理想路线,位置4时应该已经进入向内卧俯的状态。出弯后车手位置也应该进入右边车道范围,考虑这是民用道路,必须提防对头车的风险。如果是中低速入弯,那入弯技巧和消失点的准确度则较容易拿捏,亦大幅降低对头车的风险。个人认为山路视野太窄,这种路面状况不适宜高速飞驰。祝大家骑乘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3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thong 发表于 21-2-2013 04:31 PM
小小愚见,从此图看,假设车手高速入弯,那在位置1必须非常靠右确保在理想路线,位置4时应该已经进入向内 ...

赞同您的看法,老鸟都是推荐slow in fast out的。。。进弯速度过快容易出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3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明 发表于 19-2-2013 11:00 PM
wah lao,好像很深奥下!

明兄是佳礼摩托专区的山道王~~~马奶半岛各地的山湾道路都有大大甩佐d“脚毛”。
还有泰国5000公里的山弯道天堂“梅宏松”~~~这个还难得倒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3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b750 发表于 21-2-2013 05:22 PM
明兄是佳礼摩托专区的山道王~~~马奶半岛各地的山湾道路都有大大甩佐d“脚毛”。
还有泰国 ...

Ai yo。。。嗅烟王还差不多吧!慢进慢出乃俺滴本色,重点享受安全劈弯过程,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2-2013 0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固然重要,可是过湾遇沙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爱车专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8-2025 01:22 AM , Processed in 0.18238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