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Buffett

别人笑我(闪电/新加坡)太疯癫,我笑他人(天秤/马来西亚)看不穿!李光耀=现代诸葛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7-2013 09: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uffett 发表于 24-4-2013 01:28 PM
李光耀总想加入马来西亚
30/01/11

新加坡地方太小,没地方。

如果他们拿到峇淡岛,还是某块经济特区,
发展会更加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7-2013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lashang 发表于 21-7-2013 09:48 PM
新加坡地方太小,没地方。

如果他们拿到峇淡岛,还是某块经济特区,

本来预计这届大选民联若能执政中央,新加坡就有机会再次要求合并。
大马的华裔人口比率就有机会恢复3成以上!
可惜呀!可惜呀!
精英人才/富豪持续外流在所难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7-2013 06: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忘记了新加坡在富裕的同时,也没有了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7-2013 07: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oeweiwong 发表于 24-7-2013 06:58 AM
别忘记了新加坡在富裕的同时,也没有了文化~

华人在逐渐失去政治力量、经济的同时,
也开始被逼减少学习文字、语文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7-2013 07: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lashang 发表于 24-7-2013 07:14 AM
华人在逐渐失去政治力量、经济的同时,
也开始被逼减少学习文字、语文的机会。。。

马来西亚开始就这样,还好华社坚持办华教。新加坡早就文革变成香蕉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7-2013 07:5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oeweiwong 发表于 24-7-2013 07:16 AM
马来西亚开始就这样,还好华社坚持办华教。新加坡早就文革变成香蕉国了~


说难听的,
如果没有力量改变,
只是迟早的问题。

历史书改了,街道路名改了,
公司换股东,名字了,
榴莲是泰国的,海南鸡饭是小新的,端午节是韩国的, 。。。

上星期听到如果四年纪教育改了,
可能要打多一份兼职,
赚钱送小孩去私立学校。。。

我在想,
可能要为自己取的新 “别名”,
你们认为 “犹索夫” 怎么样?



本帖最后由 flashang 于 24-7-2013 07:56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7-2013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oeweiwong 发表于 24-7-2013 07:16 AM
马来西亚开始就这样,还好华社坚持办华教。新加坡早就文革变成香蕉国了~









你要三大种族继续分化(巫裔说马来语,华裔说华语/方言,印裔说淡米尔语等),还是要英语团结各族,各族没有语言优势甚至培养培育更多的顶尖大学高材生呢?

要大幅降低国家的贫富差距/猖獗的治安罪案率/提高人民的人均收入与高等教育水平等!把国家第一语言/国语设定为“英语"就是"现代诸葛亮-老李"的最佳解决良药!

所以现在马来西亚天天“送人才”给小新!让新币越来越强大!



你会高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8-2013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进发达国/已开发发展国家-和平/繁荣/进步/宗族种族和谐等。



永远的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富分布不均/治安不靖/宗教种族分化不和谐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8-2013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新币和马币的兑换率就知道差距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8-2013 07: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衣骑士 发表于 3-8-2013 11:54 PM
看新币和马币的兑换率就知道差距鸟




真的没眼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8-2013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63-1965年的口号:Malaysian Malaysia大马人的大马,1965年到现在的口号:Singaporean Singapore新加坡人的新加坡。


1966年到现在的口号:Malaysian Malaysia大马人的大马


1999年到现在的口号:Ketuanan Rakyat人民主权


2011年到现在的口号:Negara Kebajikan福利国


1946年到现在的口号:Ketuanan Melayu马来主权/Satu Bumiputera一个土著/朋党,贪污腐败与极端种族主义


创党到现在的口号:要求/恳求/争取华裔应有权益(自己的口袋银票满满与女人多多最好,华裔权益慢慢等吧!


现在的口号:继续拍马屁与想当年如何治理槟城,与老二争宠做大老婆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8-2013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宗伟:兄弟!恭贺您(道菲)提早退休!我就可以长期保持世界排名第一! 呵呵呵!



李显龙:恭贺您(纳吉)继续做首相!我的国家就可以长期吸收您的国民精英人才保持世界排名第一富国! 呵呵呵!
本帖最后由 Buffett 于 31-8-2013 02:3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3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有幸有再世诸葛亮的化生!




可惜!大马却有再世秦始皇的化生!大家自求多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2-2014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2-2014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0091202477
不明白蜀漢諸葛亮為什麼要一直北伐曹魏

諸葛亮為了要光復漢室而不斷攻打曹魏西境,害得兩方士兵以及人民家破人亡,不過對於人民來說,誰當皇帝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能夠擁有安定的生活,當時蜀漢的國力遠弱於曹魏,即便蜀中是受到曹魏統治,如果人民可以安居樂業,那又有何不可?諸葛亮因為個人對劉備的承諾而使生靈塗炭,這樣他真的可以稱得上是英雄人物嗎?他的部隊又可以稱為所謂弔民伐罪的王者之師嗎?不知道諸位有何看法?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33788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

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如果避免战争把主要精力投入建设蜀汉,在蜀汉国力强盛时再出击,会不会好一点?

最佳解答
首先,諸葛亮北伐並沒有大耗國力、勞民傷財,在此貼篇連結。此篇列證確實,很有說服力:http://jinyong.ylib.com/snowtalk/show.asp?ch=history&no=64238

而在下的看法,據在下所知:諸葛亮在北伐上懂得收兵、懂得節制。《漢晉春秋》記載:「或勸亮更發兵者,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減兵省將,明罰思過,校變通之道於將來;若不能然者,雖兵多何益!自今已後,諸有忠慮於國,但勤攻吾之闕,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於是考微勞,甄烈壯,引咎責躬,布所失於天下,厲兵講武,以為後圖,戎士簡練,民忘其敗矣。」可見他並不是一味的窮兵黷武,雖然連年發動北伐,但有做到有效限度的節省,並沒有像之後姜維那樣大耗國力、勞民傷財。

再看《襄陽記》寫道:「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如果諸葛亮真的勞民傷財、大耗國力,為何他死後還有很多百姓會心甘情願的為他立廟呢?

然而,諸葛亮的北伐行為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1.以傳統的儒家觀念來看,曹魏的確是漢朝的篡逆者,諸葛亮身為漢相、身為漢民,他沒有責任與義務去盡心盡力去北伐嗎?對他而言,曹魏是狂徒、罪臣,他身為大漢臣子,難道沒什麼理由去打復國之戰,以履行自己身負的使命嗎?

2.戰爭的確對老百姓不是很好,但看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三國志─諸葛亮傳》)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北伐過程中有盡力不去騷擾隴右百姓,足見其愛民之心。

3.弱小的蜀漢不先打過去,難道能保證強大的曹魏不會先打過來?若曹魏先進攻蜀漢,難道就不算引發戰爭、不算生靈塗炭嗎?

4.以整個三國歷史來看,蜀漢的確最先滅亡,而且是因為姜維北伐過度、大漢皇帝劉禪晚期的昏庸而種下了毀滅性的後果,但與諸葛亮的北伐沒有什麼關係(就如前面說的「北伐節制」)。而且從三個國家整體政治來看:蜀漢是最清明的。即使漢後主劉禪後期因錯信黃皓而朝政日下,漢國由於諸葛亮、費禕、蔣琬、董允累積下來的努力,到滅亡為止的政治風氣還算清廉,劉禪本人也沒有殘害忠良的紀錄;魏國自司馬家專權後,發生不少流血的政治鬥爭,可說是相當黑暗;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根本就是「紂王」,不但荒淫、暴虐,還設計許多不人道的刑具,吳國許多忠良死在這位暴君的手上。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個人還比較希望蜀漢統一!

5.後來晉朝從曹魏過繼過來的結果來看,統治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更沒有阻止「五胡亂華」的爆發。這樣來看,中原的百姓有比諸葛亮北伐時更可以安居樂業嗎?歷史沒有絕對的!就算曹魏沒有被篡,但能保證一定可以給老百姓好日子過嗎?以曹魏後期的政治狀況來看,能確定絕對讓人民更好嗎?諸葛亮北伐的出發點也是認為對蜀中百姓會比較好,有如何能斷言他的作法肯定是錯的呢?從諸葛亮的政治手腕來看,又怎麼能斷定他統一中原後對百姓的生活會更差呢?


總而言之,諸葛亮對我來說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以法治使蜀漢的政治良好、他執法起來公正無私、他北伐過程裡盡量不擾民眾、他鞠躬盡瘁且死而後已,使我不得不佩服他!

參考資料
《三國志─諸葛亮傳》(附裴松之註解)+維基百科+證據連結+自己看三國的觀點


基本上是两大原因:

1、任何时代的战争, 实质上都是国力的比拼。相比魏国,蜀国不仅面积小、人口少,而且经济也不发达。如果不对魏国用兵,而是长期处于守势,蜀国和魏国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最后的结果一样是被魏国吞并。

2、 政治口号使然。刘备、诸葛亮都将匡扶汉室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口号,这个政治口号也是一把双刃


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5809

李光耀总想加入马来西亚
30/01/11

作者/来源:新加坡爱问 (14-2-2007) 星华网
http://www.sing-hua.com

为什么李光耀总想让新加坡重新加入马来西亚

新加坡想加入马来西亚,是因为新加坡面积太小,身处马六甲海峡,旁边的马来西亚和印尼都是穆斯林国家,一旦发生战争不堪一击。而且资源匮乏,需要从马来西亚柔佛州进口饮用水。新加坡想依靠马来西亚幅员辽阔的腹地,但前提是要马来西亚提高华人地位。

马来西亚拒绝新加坡的加入,是因为敏感种族问题。马来西亚的主体是马来人,在政治上马来人也占主导地位,总理及内阁重要部长等职位均规定必须由马来人担任。因为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华人的地位一直不如马来人。新加坡人口400万,其中75%华人,13%马来人;马来西亚人口2000万,其中50%马来人,30%华人。马来西亚恐怕一旦新加坡加入,华人将超过马来人成为多数,马来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受到威胁。新马合并将会改变马来西亚的种族结构,所以尽管可能会有利于马来西亚的经济,马来西亚依然坚持拒绝。


“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新加坡政府的领袖李光耀公开反对「马来人至上」政策,并宣传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观念。在1963年的新加坡州选中,联盟通过新加坡联盟党(Singapore Alliance Party)挑战执政的人民行动党(PAP)。巫统政客积极为新加坡联盟于新加坡拉票,表示在华人领导的新加坡里,虽然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表面上是多种族的政党,新加坡的马来人常被视为二等公民。不过,所有巫统支持的马来裔候选人都败于人民行动党手上。因为联盟和人民行动党之前达成协议,同意分别不会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参选,这次选举中很多人民行动党党员觉得联盟出尔反尔,于是决定在1964年的马来西亚大陆大选中参选。虽然人民行动党在造势大会中吸引大量群众,可是在大选中只赢得一个席位,由代表孟沙选区的蒂凡那胜出。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财政部长及马来亚华人公会会长陈修信向华人呼吁,避免挑战马来人的特别权利,以免冒与印尼合并这个险,此番言论有助马来亚华人公会保持其地位,继续做「马来亚半岛中不争的华人领袖」。巫统领袖对人民行动党非常愤怒。

新问题很快就浮现。新加坡政府与人民行动党领袖李光耀公开表示反对「马来人至上」,提倡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不是一个马来人的马来西亚。他辩称:「马来人仅仅在 700年前大规模移居到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39%的马来人里,有三分之一是较新的移民,就好像赛查花阿峇(Syed Jaafar Albar),他在战前从印尼来到马来亚,当时他已经超过三十岁了。因此如果某一个种族认为,他们较有资格自称为马来西亚人,而其他人成为马来西亚人是全靠他们的favour,这是错误的。」

李其后叹言:「马来西亚属于谁?是马来西亚人。谁是马来西亚人?我希望我是,主席先生。但是坐在议院里,有时我质疑自己究竟是否被容许做一个马来西亚人。这个疑虑在很多人的心中存在……[一旦]这种情绪转化成行动,人与人在不言中斗争,所导致的战争会彻底摧毁马来西亚。」有时候,李却令事情变坏,发表种族言论,其中很多批评马来西亚的种族架构,提醒人民非马来人现已占大多数,占61%,多于39%的马来人。有一次他说:「为什么我们要回到以前的新加坡,令在马来亚的非马来人沦为少数?」当时人民行动党和巫统关系已经紧张,李常常要求联邦政府严厉打击马来西亚的种族主义者,其中包括巫统领袖赛查花阿峇和赛那昔(Syed Nasir Ismail),令情况愈加恶劣。

李的言论令很多人不满,尤其是联盟的政客。陈修信称他为「马来西亚和马来亚史上最大的扰乱者」。东姑认为李的立场太激进,而巫统政客觉得李用其言论来引起马来西亚华人的注意。李关于马来新移民的言论与到严厉的反驳。阿峇表示:「将马来人和其他人同归一类是一个侮辱……」巫统报纸《马来亚独立报》(Malaya Merdeka)警告:「如果马来人受压,利益不受保障的话,」他们会把马来西亚和印尼合并起来。东姑对此甚感恐惧。对于他来言,马来西亚的种族主义者不是真正的极端主义者,真正的威胁是一些寻求「大印尼」来教训华人的人。

种族之间的纠纷导致新加坡的1964年种族暴乱,其后人民行动党的马来政客奥斯曼渥(Othman Wok)暗指暴乱由马来西亚的种族主义者所策划。暴乱后的一年,局面继续紧张。赛查花阿峇表明:「无论在何处,我仍然是马来人。」李在议会中严厉反驳道:「如果我到处说[他]说的话:『无论在何处,我仍然是华人』,我们会怎么样?但是我不断提醒别人,我是马来西亚人。我正在学Bahasa Kebangsaan(马来语——国家语言),我接受宪法第153条。」

李坚持自己并不是反对马来人的特别权利和宪法第153条,说:「如果移民社区……看不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感受到做一个贫穷马来人的滋味,又不会同情他,我可以说,他很快会把不满果断地表露出来,整个国家将会陷入混乱。」很少联盟的人士认真思想他的言论。巫统政客坚持,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表示完全平等的社会,导致马来人的特权被撤掉。一名联邦官员施努(Senu Abdul Rahman)觉得,李所提倡的平等会阻止马来人在经济上参与:「我们所需要的是机会,一个为人民谋取资产的机会。」李之前表示自己马来西亚人的身份,施努问:「李今天所享有的权利不是从天而降的,是人所赋予的。他难道不感激本国的原居民吗?」李回应说:「不,我不是在接受别人的款待,我在这里是我的权利。马来西亚百分之六十一的人民要于这点上坚持着,否则会失去一切,会失去未来。」有些人(当中包括赛查花阿峇)继续持着施努的立场,把马来人称之为Bumiputra「家中之主」,其对向李这样的外人bangsa asing或寄宿者orang tumpangan的款待被滥用。这番言论引起内阁成员Lim Swee Aun的反驳,坚持他们「是共同业主,不是寄宿者,不是客旅。」

有些人不同意巫统的立场。Ismail Abdul Rahman向议会说「联盟和人民行动党赞同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概念」,但是具体方法不同。Ismail江人民行动党的方法定为一个「非群体性的直接模式」(“non-communalism straightaway”),而联盟需要「两个步骤。第一,种族之间的和谐;第二,是最终有一个非群体性的国家(ultimate state of non-communalism)」。李视此番言论为巴结的把戏,除非那些马来西亚的种族主义者被制止,否则不能认真考虑这番话。

在这样一个敌对的环境里如何谋求生存呢?

唉。。。两位的理念与际遇多么相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14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edb.gov.sg/content/ed ... l-headquarters.html
新加坡:国际总部的首选地点

新加坡向来是美国、欧洲与日本公司设立亚洲总部的首选地点。近年来,许多亚洲公司将新加坡选为进军全球市场的平台。在新加坡,跨国企业可以相互交流、进行交易,并建立伙伴关系。

想知道新加坡在全球与区域排名的表现,点击这里http://www.edb.gov.sg/content/ed ... kings/rankings.html

正当新加坡吸引更多新进跨国企业在这里设立区域总部,已经进驻新加坡的跨国公司正在拓展业务,进行更高增值的实质商业活动,包括:区域与环球商业企划、人才培训、财务与融资活动、研发、知识产权管理和物流管理。

在经济发展局的总部计划下,欲进行区域与国际总部商业活动并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优惠政策。欲知详情,可联络经济发展局。

-目前,一共有2万6000家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

-新加坡是外派企业人员眼中,生活素质最佳的亚洲国家。根据全球人力资源研究机构ECA国际的调查,绝佳的基础设施、低犯罪率、社会政治稳定,使新加坡成为最佳的生活地点。

-三分之一的“财富500”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

-新加坡签署了50个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和30项投资保证协议,使选择在新加坡进行跨国业务的总部公司,享有税务优势。

-作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签署国,新加坡为企业提供额外保障,以实现最大的知识产权潜能。

-新加坡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之一,拥有完善的金融体制,吸引许多区域财务中心在此落户。

-新加坡是极少数拥有标准普尔AAA信贷评级的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10-2014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如此评价中国的未来,中国人看后不得不服!

2014-10-03

  《李光耀观天下》是一本极为受欢迎的书,全书348页,分11章,其中真知灼见,相当精彩,值得一介与一评。

  关于中国。李光耀把中国放在第一章,足见他的重视。有几点有趣的观察:

  (1)中国有自己5000年来的文化与历史,相信中央强大,国家才能安全。中国绝不可能发展为一个西方概念下的民主国家,“中国有自己的方式”。中国会小心、逐步地进行改革,包括党内民主。

  (2)在对外政策方面,中国会继续“低调地”强大起来,使影响力提升,但必要时也会展现力量。

  (3)讲到西太平洋局势,李认为中美两国在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的竞争已经开始,并将延续到21世纪后中叶。

  未来二、三十年,中美两国实力将实现平衡,中国有可能把美国势力赶出12海里、甚至是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届时,中国将成为区域大国。

2013年10月版李光耀出版:《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但中美应不致发生军事冲突,唯一的“危机”是台湾问题。但李认为由于经贸依赖,两岸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4)中国应有潜力继续维持8%上下的增长率15到20年,但前提是要顺利推动各种改革。

资料图:李光耀与习近平

  作一些总结或评论吧:

  (一)李光耀观世局,洞察力惊人,绝非“推背图”之流,靠的主要是逻辑与智慧。

  (二)国家兴衰,一取决于人才,二取决于制度,三取决于民族性。

  (三)与我一再指出的21世纪的主旋律是“全球一盘棋,中美大博奕”,若合符节。

  不能不佩服李光耀。

  未来10年,中国是否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体?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及各级官员如何管理这个国家,是否延续过去的战略?一个更强大、更自信的中国会是否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没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全部答案。不过,如果有人问,对这些问题,国际上谁的答案比较深思熟虑、真诚坦率、引人兴趣?一个可能的回答是李光耀。华裔的李光耀是现代新加坡的缔造者,他不仅建立了一个能说服中国领导人的模式,让他们觉得也可以领导一个威权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他还熟悉从邓小平开始的历届中国领导人。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在新近出版的邓小平传记中提到,邓小平和李光耀的关系非同一般 ——

  “邓和很多外国领导人的关系都很密切,但与李光耀的关系则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从邓的角度看,李光耀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在处理实际问题、与世界领导人迅速建立关系、对国际事务的掌握、把握长期趋势、时刻准备面对现实和在发表真知灼见等方面,都很成功。”

  年近90高龄的李光耀已到了其所说的“壮士暮年”。大部分读者都没有机会向他致敬,向他提问,听他令人兴奋、观察入微的回答。我们很幸运能够在过去18个月里做到了这一点,在一本今年12月即将出版的书中,和大家分享我们努力的成果。

  用李光耀自己的话来说,以下是对关于中国未来最受关注的九个问题的简洁回答:中国领导人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第一的大国?中国真的会成为世界第一吗?世界第一意味着什么?如果成为亚洲主导力量,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将如何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战略是什么?执行这一战略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中国领导人对实现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主导权有多迫切?随着中国迈向世界第一,它如何看待美国在亚洲角色的变化?中国崛起对亚洲邻国有何影响?未来几十年里,中国能否保持30多年来两位数的增长?

  问:中国领导人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第一的大国?

  李光耀:当然,为什么不呢?中国的经济奇迹已经使其从一个贫穷的社会转型为现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高盛预言,沿着这个轨道,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紧随美国之后,中国发射了载人飞船,有能力用导弹击落卫星。中国有13亿人口,其文化绵延数千年之久,人才济济。他们怎么能不渴望成为亚洲第一,继而世界第一呢?

 今天,中国正以50年前无法想像的速度发展着,这是一个无人预料到的巨大转变。中国人已经提高预期和抱负。每一位中国人都渴望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一个和欧美、日本一样,繁荣、先进、科技发达的中国。这种重新唤醒的使命感是一股无法抵抗的力量。

  不像其他新兴国家,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并以此被世界接纳。中国人想和美国平等地分享这个世纪。

  问:世界第一意味着什么?如果成为亚洲主导力量,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将如何改变?

  李光耀:中国人内心深处是他们殖民化之前的世界,殖民给中国带来不少剥削和耻辱。汉语中,中国是“中央王国”的意思,让人回想起中国主导东亚的年代,当时其他国家是中国的附属国,纷纷前往中国进贡。

  随着其工业化,中国日渐强大,中国之于东南亚,会不会像美国自1945年那样,带来善意呢?新加坡对这个问题不确定。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或者越南都不确定。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愈加自信并愿意采取强硬立场的中国。

  美国担忧,当中国能够挑战其主导地位时,他们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亚洲很多媒体和小国家也很担忧,他们担心中国可能想恢复几个世纪前的帝国地位;他们担心可能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属国。

  中国不断告诉我们,国家之间都是平等的,中国不是霸权国家。但是,当我们做了中国不喜欢的事,他们就说你让13亿人不高兴了。所以,请搞清楚你的位置。

  问: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战略是什么?

  李光耀:中国宣称,他们的最佳战略是打造一个强大和繁荣的未来,凭借大批受过教育、技能日益娴熟的工人,赶超其他所有国家。他们会避免任何损害中美关系的行为。挑战一个更加强大的科技强国将使其“和平崛起”之梦过早夭折。

  中国正遵循着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中描述的道路,这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片意在界定中国精英在这一问题上的讨论。德国和日本错在意图挑战当时已有的秩序。中国人不笨,他们已经避免了这个错误。GDP总量,而非人均GDP,才是国家实力的关键。中国不会很快追上美国的军力,但是,它正迅速发展非对称方式以威慑美国的军力。中国清楚其增长依赖进口,包括能源、原材料和食品。中国还需要开放的海上航线。

  中国打算用30到40年——也可能是50年——的和平时间来追赶他国,建立体制,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转变。他们必须避免德国和日本所犯的错误。对实力、影响力以及自然资源的竞争,在上世纪将这两个国家拖进了两场可怕的战争。前苏联的错误在于军费开支太高,民用技术投资太低,以致经济被拖垮了。我认为,中国领导层已经领悟到:如果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就会输,会破产。所以,不提竞赛,继续埋头工作,笑看未来四五十年。

  问:执行这一战略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李光耀:内部看,主要挑战是文化、语言、不能吸引并整合他国人才,渐渐地,国家治理方面的挑战也会出现。

  在接受移民上,即使中国和美国一样开放,不会汉语的人又怎能轻易融入中国社会?中文特别难学——单音节,声调多。口语几年就可以学会,但想快速阅读中文却很难。我不知道中国在雇佣外国人才时,是否能克服语言障碍及相关困难,除非让英语成为主导语言,就像新加坡一样。新加坡小孩先学汉语,然后学英语。他们可能十几岁就赴美留学,英语渐渐变得流利,但脑子里仍流淌着四千年的中国名言警句。

 中国的GDP将不可避免地追上美国,但是,其创新能力可能永远不能与美国匹敌,因为这需要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四倍于美国的国家——假定中国人才也是美国的四倍——没有技术突破?

  鉴于其国土之大,问题之棘手,设施之落后,机构之薄弱,仿效斯大林模式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转型困难很大,中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障碍要远超人们意识到的。

  问:中国对实现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主导有多迫切?

  李光耀:中国并不急于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也不急于承担那个位置上的重任。眼下,中国对大型国际组织,如G-20的成员身份很满足,在这里,中国的意见受到重视,经济利益得以维护,但是,责任由20个成员共同承担。

  毫无疑问,有声音呼吁中国加快建立自身优势,要求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尊重,扮演好大国角色,但是,中国领导层的重心依然偏向谨慎和保守。他们以共识为基、着眼长远。尽管有人可能想象21世纪属于中国,但也有人希望在建立“中国世纪”前,能和美国分享这个世纪。

  问:随着中国迈向世界第一,它如何看待美国在亚洲角色的变化?

  李光耀:中国领导层意识到,作为亚洲地区“二战”以来的主导力量,美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造就了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高速发展。中国知道它要利用美国市场、美国技术以及留美学生带回的前沿思想。因此,未来二三十年,对抗美国对中国毫无益处,可能还会损害目前这些利益。

  中国的策略是在这个框架下发展,等待时机,直到变得足够强大,可以重新定义政治经济秩序。在安全领域,中国明白美国对华优势明显。在技术发展和应用上超过美国前,难以想像中国会选择在军事上与美国抗衡。

  中国无需争夺东亚。中国会逐渐加强与东亚的经济联系,向他们提供一个有着13亿消费者的市场。再有十年,20年,中国将成为东亚最大的进出口国。

  我不认为美国会从亚洲撤离。但是,我认为中国的国力在增强。中国的态度是,“我们不反对且欢迎美国在亚太的存在”。在经济发达水平和军事上,在百年内中国不可能追上美国,但中国可以通过不对称的发展给美国施加巨大的伤害。

  问:中国崛起对亚洲邻国有何影响?

  李光耀:中国志在成为世界第一的强国。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邻国的对华政策,都已考虑到这点。 这些国家都在重新定位自身,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核心利益遭到威胁时,自己就会面临严重的后果。中国13亿人民的收入和购买力正不断增强,仅凭市场准入,中国就可以实行经济制裁。

  中国对东南亚的战略很简单:中国告诉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我一起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想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各国需要权衡他们是想做朋友还是敌人。中国也愿意通过与东盟国家接触的调整获益或表达不满。

  通过巨大的市场和日益提高的购买力,中国正逐步将东南亚国家吸入其经济体系中。日本和韩国也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中国无需武力即可做到这点。中国的邻国想让美国参与亚太事务,以免沦为中国的人质。美国应该在30年前,早在中国这块磁铁将东南亚吸入其轨道前,就在亚洲建立起自由贸易区。经济大势决定了根本的趋势,他国很难制抵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

  问:未来几十年里,中国能否保持30多年来两位数的增长?

  李光耀: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以大约每年10%的速度快速发展,有时甚至超过12%。中国能不能,至少在下一个十年里,维持如此高速的增长?我认为可以。中国起点低,加上13亿国内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这个增速可以维持。

  问:中国真的会成为世界第一吗?

  李光耀:中国出错的几率大约是20%. 我没说一点也没有,因为中国的问题比较严峻:体制变革、商业文化变革、反腐以及新思想体系的形成。中国明白,如果希望继续“和平崛起”,并在经济和科技争取第一,他们就不能输。

  21世纪将见证亚洲恢复其全球地位。东亚过去30年的进步,使其对未来非常乐观。如果不发生不可预料的重大灾害,中国民众的再组织、再教育、自我训练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将利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果,加快发展步伐,建设成一个全面工业化的高科技社会,如果不是50年内,也是100年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15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18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句“改朝换代,告别腐败,不要债留下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9-2025 01:10 PM , Processed in 0.12042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