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对于一些神奇现象多是抱着不相信的态度,认为那不过是魔术一样骗人的东西,
实际上,这种神奇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快速翻书,瞬间记住大部分内容,有些孩子(但并非全部)的确能够练出这种能力。再有就是速算能力,像那个智障少年的例子。
练过杜曼,七田真的孩子,有一些会出现一些比较神奇的能力。
现在问题的焦点不是这种神奇的能力能不能练出来。而是这种能力练出来以后的用途是什么?
能够让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吗?能让孩子的智力提高吗?
答案很大程度是否定的。
一方面,孩子的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
另一方面,孩子的这种能力会与学校,幼儿园或者家长的正常教学方式发生冲突。
简单说一下这种冲突。
因为两者用的脑区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智障少年的视频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
这个孩子算术的时候更多是用颞叶(这里姑且称之为为右脑,实际上右脑是个通俗的说法,学术上有较大争议),而正常孩子主要用额叶(这里姑且称之为左脑,实际上左脑的组成可能要更复杂一些)。
由于左脑的思维方式实效性更大,那种右脑的思维方式逐渐被放弃(淘汰)。
所以,不论练过右脑的孩子以前表现得多神奇,最终还要走上左脑的发展轨迹。
([萧愚]:我这里不是说右脑不重要,右脑对于绘画,音乐等艺术类学科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数学,阅读这些学习内容而言,显然是更偏向于左脑的领域。每个脑区要各司其职,不要越权,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有些孩子,只能用右脑算术,不会用左脑,这往往是大脑有缺陷的孩子。就像有些孤独症患者或者那个智障的少年。失去了左脑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不得不用右脑进行计算。
杜曼本人就是研究这些脑伤儿童的,他开发出来的所谓数学方法(小圆点),
利用了脑伤儿童左脑有缺陷,不得不用右脑的原理。看起来神奇,实际上不过是一种表演性的能力。并不是真正有用的数学能力,也不能真正改变脑伤儿童的命运。
正如我博客里那个走进科学的视频,那个智障少年的确具有神奇的速算能力,
但这种能力有什么用呢?智力障碍并没有改变,命运也没有改变,只是给大家添了一些谈资而已。
杜曼又把这套方法移植到正常儿童那里。也是利用了婴幼儿左脑发育还不完善,更多用右脑的特点。但是,正常的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左脑会逐渐发育起来(语言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随着正常教育的介入,他会逐渐用左脑进行思维,阅读,算术等等。
这样,他的婴幼儿阶段练成的右脑算术的能力就会逐渐消失。我以前说过,如果不消失反而是大问题,这意味着孩子的左脑发育有问题。既然这种能力会消失,当初花那么大工夫去练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甚至,这种思维习惯如果过于强大,或者家长忽视了孩子左脑的及时开发,及时提供营养。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诚挚希望家长朋友不要再信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了。
就是有多大的诱惑,有人在前面进行多少神奇的表演,也不要去信那些东西。
因为那些东西很大程度只有表演价值,没有实际价值,甚至,会损害实际能力的获得。
早期教育更多应该关注的是,我们跟孩子的情感交流充分了吗?语言交流坚持了吗?给孩子读了多少书,讲了多少故事?做了多少游戏?搞了多少体育活动?
我在七年前便一直在关注杜曼的家长和孩子。七年过去了,一波波的家长不知所踪。杜曼宣称的那些神奇都烟消云散。现在应该讨论的不是杜曼能否造就神童,开发右脑,而是是不是有副作用的问题。
也许杜曼的孩子早年的时候越神奇,也就意味着他们走得弯路越大。
走的弯路越大,就意味着改正错误越艰难。
关于可能的危害,请参考会说话前大量识字会造成语言发育迟缓吗?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