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906|回复: 19

[转贴] 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圣人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5-2012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es_88 于 10-5-2012 09:41 PM 编辑

·六祖惠能:文盲圣贤稀世有


郑连根

六祖惠能(635713),唐朝著名的禅宗大师,他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可从以下几点略见一斑:其一,在佛学上看,只有佛祖本人所说才可称为“经”,如《金刚经》、《无量寿经》等,其余历代祖师大德对佛经的阐释、解读,都只能称为“论”,如《大乘起信论》。可是,后人破例,将惠能大师讲经说法的记录定名为《坛经》,由此可见六祖惠能在佛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其二,六祖惠能虽然不识字,但他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几乎就是“智慧”的代名词,他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人”;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过六祖惠能的弘扬之后,禅宗在中国大兴,并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访五祖

《坛经·行由品》记载了六祖惠能传奇的人生经历。惠能的父亲名叫卢行瑫,早逝。惠能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卖柴为生。一日,惠能到一家客栈去送柴,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结果他“一闻经语,心即开悟”,然后问“所诵何经”,“从何处来”?诵经人告诉他所诵之经为《金刚经》,他来自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东林禅寺,这个寺的住持是五祖弘忍大师。于是惠能将卖柴钱交给母亲,“令充母衣粮”,“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一听《金刚经》即能开悟,发心学佛,这已然“不可思议”,但更不可思议之事还在后面。见到五祖弘忍之后,五祖问惠能:“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答:“弟子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惠能张口就说要来“作佛”,志向之大,显然异乎常人。

五祖做进一步测试:“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即未开化的蛮人),若为堪作佛?”在唐朝,岭南属落后地区,岭南之人被歧视为“南蛮子”,所以五祖用此试探他:你一个来自落后地区的文盲,靠什么来作佛呀?

惠能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一听即知此人秉赋超群,但碍于徒众在身边,不便多说话,就叫惠能“随众作务”,跟着大伙儿一块干活去吧。

惠能又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此言一出,五祖更加认定“此獦獠根性大利”,但怕恶人害他,还是派他去砍柴舂米。

于是,惠能就在东林禅寺砍柴舂米,干了八个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5-2012 06: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承衣钵



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东林寺开坛讲学时,手下有弟子千余人,弘忍和尚渐渐老去,想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于是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神秀当时是东林寺的“教授师”,协助五祖讲经说法,众人也觉得他应该继承五祖衣钵。神秀就写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弘忍看后知道神秀还没有“开悟”,便要神秀“更作一偈”。

数日,神秀依然“作偈不成”,且“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恰在此时,惠能从别人那里听到了神秀的这首偈。惠能一听就知道作偈的人还没有开悟,于是他做了一个偈子,并央求别人写在神秀偈子的旁边。这首偈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祖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决定将衣钵传给惠能。他潜至惠能舂米的碓房,“以杖击礁三下而去”,惠能“会意”,在三更的时候来到五祖弘忍的房间,弘忍“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结果,一部《金刚经》还没有讲完,惠能就“言下大悟”。于是,弘忍将禅宗的衣钵传给惠能,并连夜将惠能送走,让惠能远走南方,以免他人为争夺衣钵而害他。

惠能为躲避追杀一路南逃,并在山林间跟着猎人隐居了十五年。

居十五年之后,惠能感觉弘法的时机到了,“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当时,法性寺的住持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去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语一出,“一众骇然”。印宗亦对惠能十分佩服,“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印宗为惠能剃发,但却拜惠能为老师,这在佛教史上也成了千古佳话。因一般人出家,都得拜为其剃发的和尚老师,称之为“剃发师”。可印宗为惠能剃发,却拜惠能为师,这一方面突显了六祖惠能的不凡造诣,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印宗法师肯于让贤、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5-2012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_88 于 7-5-2012 06:34 PM 编辑

“六祖革命”及其影响


六祖惠能的故事讲到此处,似有必要讲一讲禅宗的历史。

灵鹫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种“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佛法便是禅宗,而迦叶尊者就是禅宗第一代祖师。此后禅宗在印度代代相传,至二十八代传至达摩大师。

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禅宗也随之传到中国,达摩遂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之后,禅宗在中国经过五世单传,即达摩传衣钵于二祖慧可,二祖慧可传衣钵于三祖僧粲,三祖僧粲传衣钵于四祖道信,四祖道信传衣钵于五祖弘忍,五祖弘忍传衣钵于六祖惠能。

正是六祖惠能,将达摩大师撒下的禅宗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也正是六祖惠能,实现了印度佛教的中国化。因此,中国佛学史上才有“六祖革命”之说,意在说明六祖惠能对禅宗、对佛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那么,六祖惠能对佛学作出的巨大贡献又体现在何处呢?

一,将佛教理论实用化,将贵族佛教平民化,从而大大推广了佛学在中国的传播。佛教产生于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进入了繁荣期。但是,在惠能之前,学佛之人一般为王公贵族和士大夫,平民百姓鲜有学佛的机会,或者学佛也难得要领。原因可能就在于,佛经中有很多名词术语,平民百姓很难理解。另一方面,没有卓越的弘法才能,一般的僧人也确实难于将博大精深的佛学讲透彻,讲得能为中国民众普遍接受。

祖惠能大师显然是个奇才,他能深入浅出地阐释佛学精华,同时使之与中国人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比如,佛家讲“持戒”、“忍辱”“禅定”等,戒律很多,修行的法门也很多,一般人很难抓住精髓,经惠能大师一解释,问题立马明了:“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一首偈,直截了当,就把佛学的精华概括得差不多了。

比如,佛家讲“戒定慧”三学,关于这三个方面的经论非常多,一般人也很难抓住问题的实质,而惠能大师又是用一首偈就把“戒定慧”三学的核心问题讲清楚了:“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这首偈一下子就抓住了佛学的核心,佛学是“心”学,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修好这颗心”。只要能修好这颗心,采用什么形式并不重要。

祖以前的中国佛教,大多强调读经、坐禅等修行方法。即便是禅宗,自达摩至弘忍至神秀,都十分注重打坐静修。打坐修禅并没有错,可很多人看到诸多高僧大德都打坐修禅,遂对打坐产生了“执著”,误以为打坐才是学佛,岂不知,学佛修禅要落实到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绝不只打坐一法。鉴于此,六祖惠能说:“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又作偈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以此告诫人们,“道由心悟”,并一再强调:“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则佛。”“不悟,佛即是众生;一念悟,众生即是佛。”“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这些无疑矫正了人们对佛学的诸多误解。

其二,将传统佛教的出世解脱转化为世间解脱,使佛教充分生活化。

迦牟尼佛所说佛经中原本就有一部《维摩诘经》,专门讲居士在世间的修行理论。可佛法传入中国之后,传法的高僧大德一般都是僧人身份,他们一般远离尘俗,寄身山林,这也让很多人误解,认为学佛一定要出家,一定要出世。针对这种误解,六祖惠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经六祖惠能大力提倡解脱不离世间之后,禅宗乃至整个中国佛教便逐渐朝着既入世又出世的道路发展,即“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身在红尘,心怀净土”,这样,便将世间与出世间打成一片,使佛教充分生活化、普及化。

其三,由原来的强调佛度师度,转化为强调自修自度,使佛教更能激发个人之潜能。

统佛教依靠佛度,有“佛广度众生”、“菩萨广度众生”之说,这种说法自然没错。佛菩萨讲经说法,便是“度众生”(众人若依佛的教诲去做,便能获得幸福美满)。可是,“佛度众生”之说传久了,很多人便发生误会,认为既然“佛能度众生”,自己便可不努力,只需给佛菩萨烧香磕头,求佛菩萨保佑即可。鉴于此,六祖惠能大师一直强调自修自度。《坛经》中记载,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惠能后,担心有人害他,就连夜把他送到江边。上船后,五祖弘忍把橹自摇,惠能说:“请和尚坐,弟子来摇橹。”五祖说:“合(应该)是我度汝。”惠能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又不正,蒙师教旨传法,今已得悟,应该自性自度。”五祖听后也说:“如是如是。”可见,从一开悟,惠能大师就确定了“自性自度”的佛学理念。在日后的弘法活动中,他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说:“大家都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且不是惠能度,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佛家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然都有佛性,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尽量地开发自己的生命潜能,使本具的佛性得以彰显,这就叫“自性自度”,而不可光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偷懒。这种“自度”的修行理念无疑更能激发我们的生命潜能,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禅宗经六祖惠能大师弘扬之后,高僧大德辈出,禅宗此前五世单传的局面彻底终结,随后更是出现了“五家七宗”的繁荣局面。

其值得一说的是,惠能之后,禅宗不仅为佛教中人所熟知,即便不学佛之人,亦对禅深有兴趣。禅理、禅意、禅机从此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文学、书法、绘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西方人称惠能为“东方耶稣”,并将其与孔子、老子并列,合称“东方三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2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听过这个人,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2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说出“手指指月,月非指,指非月”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12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_88 于 11-5-2012 10:41 AM 编辑

六祖惠能肉身千年不腐
至今还保存完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5-2012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基督徒没这福份,耶稣复活后就拍拍屁股走人,没留下圣体。
六祖惠能提倡"自修自度"、佛学平民化、对于坐禅及出家的"身在红尘,心怀净土"教义,让我一直以来对佛学的疑问都有了答案。
谢谢分享,这次只略看,迟些细看若有提问望lz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2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Les_88


     ——特种文物禅宗六祖真身像

  杨鹤书(杨鹤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中文摘要】南华寺供奉的禅宗六祖惠能和明代憨山等三位佛教知名人物的真身坐像确是其人的真身。这是用防腐葬来处理而达到目的的。我国佛教徒的“真身”则是一种有异于木乃伊的防腐葬,通过“出龛”和“坐缸”等方法来保存尸体,最后再加上防腐香料,上漆布,反复几层后,“真身”像便大功告成。

  Abstract:Three true body statues including Huineng and Kanshan of Ming Dynasty, etc, are worshiped in Nanhua Temple, and are indeed their true bodies. These statues were obtained by anticorrosion burial. The “true body” of Chinese Buddhists is a kind of anticorrosion burial different from mummy. The body was preserved by methods like “out of the nich” and “seated in the cylinder”. Finally, the anticorrosion flavor and linoleum were applied repeatedly until the “true body” statue was successfully molded.

  

  曲江南华寺的大雄宝殿,供着唐代禅宗六祖惠能、明代憨山等三位佛教知名人物的真身坐像。他们身披袈裟,两手合十,双腿屈盘,神态安详,宛如刚刚打坐入定。这几尊真身坐像,是用佛教特有的防腐葬法制成的,的的确确是其人的真身。

  大家知道,解放后,我国发现了不少古尸,这些古代尸体之所以能保留到今天,主要是通过自然条件的作用或人为的方法,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人为的防腐方法就叫防腐葬。

  世界上最有名的防腐葬,是古埃及的木乃伊。我国佛教徒的“真身”,则是一种有异于木乃伊的防腐葬。这里不妨以六祖惠能的真身来作说明。据《六祖法宝坛经》和《曹溪通志》记载,惠能逝世于公元713年,第二年即“出龛”装饰成今天所见的六祖真身像。

  什么叫“出龛”呢?这就得从和尚的葬法谈起。和尚下葬的方法很特别,叫“坐缸”。就是使用两口大缸殓尸,先在一口大缸的缸底放上生石灰和木炭,再将尸体取坐式放置其中,然后再在尸体周围戴盆铺上催干子(中药,又名无名异)和大量木炭等乾燥剂,最后两缸对口相合密封。这种防潮、催干措施,给尸体的保存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我们知道,和尚是素食的,一般体内脂肪较少。特别是一些老和尚(能保存真身的和尚都是寿命较长的),临死前往往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准备“涅盘”坐化,这样就把身上仅有的一点养料——脂肪、蛋白、水份等消耗殆尽,身体非常乾瘦,这样也使尸体易于保存。

  据记载,惠能死于农历八月初三日,正是金风送爽,天清物干的季节。他死后,除用上述方法“坐缸”外,还在南华寺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立木塔(即今灵照塔前身)贮放葬缸。尸体本身已比较乾燥,再加上密封、气候、地势等良好条件,所以六祖的尸体得以不腐。

  和尚的尸体在缸内经过一、两年后,即取出处理,谓之“出龛”,这时如发现尸体保存完好,就请佛教徒中有名的佛像雕塑师敷上防腐香料,敷剂干后,再上漆布,即裹上一层苎麻布,上一层朱漆,即用夹贮法制作如此返复几层后,“真身”像便告完成了。可见,佛教徒真身的得以保存,是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而不是他们炼就了什么“金刚不烂身”。

  (原载《羊城晚报》1981年7月19日)
结果还是后人用防腐香料搞出来的木乃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5-2012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12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_88 于 11-5-2012 09:24 PM 编辑


其实现代 ‘科学’ 还无法完全解释六祖肉身的现象。

至今已历 1,200余年了,既未注射防腐剂;又非真空密闭;广东气候也炎热,环境潮湿;
不腐变,不枯槁;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六祖肉身现供奉在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12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lcm861019

耶稣有没有留下什么,不予置评。

欢迎以后网友多来交流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2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Les_88


    那和尚的肉身是处理过的。
没有处理过的请看新疆的都是在公元前的。

这个是4千年以前的中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2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11月24日,河北香河县淑阳镇胡庄子村一位老人平静地死去,其遗体没经过任何防腐处理,在自然环境中,至今不腐。

老人名叫周凤臣,辞世时享年88岁。其遗体停放在他生前居住的地方。这是一家普通的农户小院,正对着院门有两间矮小的砖木结构平房,窗户上挂着厚厚的窗帘。拉开窗帘,透过窗户,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玻璃制成的透明棺性罩,和一张铺着锦缎的灵床---老人便躺在上面。直观上看去,老人的身材不高,上身着蓝色衣褂,下身为深青色裤子,面容神态安详。或许是由于7年的自然风干,水分散失,老人肌肉已呈塌陷状,全身骨骼轮廊清晰可见。

   老人日常衣着简朴,常年食素,口味清谈,不占烟酒,早睡早起,过着平凡的农家生活。为人正直,忠厚善良,乐于助人,守孝道,对长辈平易谦和,对晚辈则宽爱严教。老人还总结出做人的5条标准:第一,走到天边口要对着心,心眼儿要放在正地方;第二,遇人多替人别人着想,不要光想着自己;第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四,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不要把它看得太重;第五---个人作好事有人知道,作坏事也有人知道,最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这些述说中,很难体察出老人与其他普通农家妇女没多大的差别。

   从11月6日,老人似乎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以后身体不腐作了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从禁食,呕吐,排泄,咳痰到净身,净口,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历时20天。

现在,老人的遗体在自然条件下停放,历经了7度严寒酷寒暑的考验,盛夏室温高达摄氏34度相对湿度高达90%冬季室温则降至零度,仍没有受到影响,至今完好。其实有些人还是可以做到身体不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2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前,她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周凤臣,1905年生於河北省香河县一大户人家,20岁时嫁入本镇杨家,含辛茹苦操持家务几十年  
    身后,没有进行过任何防腐处理,在香河老家的土炕上这位早已没有生命却有别於一般死人的老人静静地守在儿孙身边十年。到底是什麼让她“固执”地“留”了下来?  

    香河老人到底算不算木乃伊?她的出现与她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没有必然联系?她生前的一些生活习惯会不会成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因素?  

    农家特有的土炕,大红色的褥子,蓝色大襟布衣———她静静地躺著,安详的姿态,让人觉 得她似乎沉浸在梦裏。就这样,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殊的处理,在自然环境下,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生命停息十年后,依然肌体完好地安卧在生前睡过的土炕上。这一切,似乎不可思议……  

    拜访香河老人  

    我是在她停止呼吸、停止心跳,甚至停止一切生理活动并被确诊为死亡的10年后的某一天见到她的。  

    第一次走进这座位於河北省香河县淑阳镇胡庄子村的院子,是2003年初,农历马年岁尾。带著些微寒意,阳光斜射在墙角的残雪上,我怀著好奇和虔诚的心情,踏进了小院开在一堵砖墙上的大门。  

    这是一所典型的北方农家院落。除了屋顶灰色的瓦,院墙和房子一律红色的板砖建成。院子裏,几棵树木在冬日的阳光中舒展著枝条;苞谷棒子、干辣椒串在木柱子上和屋檐下释放著庄园气息。  

    进了院子,正和主人打招呼间,一只长相威风的狼狗凑到我跟前围著我不停的嗅,在主人的呵斥下,它犹疑地望著我,缓缓地摇起尾巴。院子,以及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生气。  

    这所院子也就是我要“拜访”的老人的旧居,已经退休的长子杨守德和曾任北京总参某部军官的小孙子杨学顺现在住在这里,时常“侍候”老人於左右。  

    从大门左侧内的小门进去,院子裏一间稍高一点的砖房,便是老人的居室所在。一进房间,一股袭人的香气便围拢过来,小孙子杨学顺说:“奶奶生前焚香的习惯,我们不敢忘了。”  

    屋子不大,一道薄薄的木板墙将其分成两半,墙中间开出一道门来。我被招呼著脱了鞋,轻轻地跨入老人的“寝室”。  

    老人身著蓝色大襟上衣、深色裤子,安详地躺在铺著红色褥子的炕上,屋顶的灯光和透过窗户缝隙射进来的阳光,穿过可以开阖的玻璃罩静谧地投在她的身上。能看到老人的面部和颈部的皮肤,肤色仿佛巧克力一般,在光线照射下泛著明明的油光;眼睑陷了下去,已经看不到眼球,脖子肤色基本与面部无异;然而,眉毛和睫毛依然清晰可见,灰白稀疏的头发整齐地梳在头上。能很明显地看出来,肌肉已经失去了弹性,紧紧地裹在骨骼上,但未有腐化的痕迹。  

    “奶奶原来就这样睡在炕上的,后来由於尘土太大、太脏,就给做了一个玻璃罩罩起来。”杨学顺轻轻地抬了一下玻璃罩的顶盖,我闻到了一丝仿佛油性物质放久了所生发的淡淡的哈喇味,但并不刺鼻。  

    我从老人的“寝室”裏退出来,这才发现,整个房间的一张大炕是通的,中间的一道木板墙并没有将炕切开。而炕的这头,老人的孙女正在和小曾孙子玩。常说“阴阳两重天”,在这里却感觉不到丝毫的异别。“奶奶去世十年了,一直这样睡在这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当她老人家还在世。”杨学顺很自然地说。  

    我见过入土近十年的尸体在正常情况下的样子,除了已经开始化絮的衣物,所剩的只是白白的骸骨,肉体早已不会存在了。然而,我其时所见到的又不得不让我相信它的真实。  

    “不可思议”的事实  

    死,在普通人的眼裏永远是一个沉重而恐怖的字眼。而在这个家庭,老人的死似乎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变化。十年来,这位早已没有生命却有别於一般死人的老人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家中,“伴随”在儿孙身边。是什麼让她“固执”地“留”了下来?  

    生前,她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周凤臣,1905年生於河北香河县一大户人家,20岁时嫁入本镇杨家,含辛茹苦操持家务几十年———何以在身后留下如此“不可思议的事实”?  

我只能从老人的儿孙和村里长者的口中得知一些有关老人生前的事情。  

    她为人谦和,心肠慈善,淡泊一生;和大多数农村老太太一样,她也烧香敬神,而且经常。38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开始吃素,此后50年间不沾荤腥。小孙子杨学顺回忆。  

    就在临终前20天左右,老人身体发生了一些在儿孙们看来十分反常的变化:  

    1992年11月6日,老人咳嗽不止并拒绝进食,香河县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肺炎住进医院,其间,多次出现异常呕吐,有时喝一口水能吐出一碗,裏面还杂有红色蝌蚪状的东西和黑色小米粒状的硬物。  

    11月10日,老人身体已极度虚弱,强烈要求回家,儿女们开始为她准备后事。回家后,她神志仍很清楚,可以喝少量的水和西瓜汁。次日,继续输液治疗,身体逐渐好转,到15日,基本康复。她拒绝输液并开始进食,但一向喜欢吃热饭的她,却要吃凉饭,喝凉水。当天上午老人出现了异常排便,呈喷涌状,量大粘稠,颜色为棕褐色。  

    11月16日淩晨,老人又剧烈咳痰,达三小时之久。晚上,开始用凉水漱口,整整持续了24个小时。  

    11月19月上午,老人要求用凉水为她擦身,并用清凉油涂擦全身主要穴位。深夜,又要求回到北京德外长子杨守德家。到京后不再进食,每天只喝少量凉开水。  

    11月24日晚,神志非常清楚的她自己拔掉输氧管说:“我要睡觉了,不再需要它了。”随后安详地合上双眼,停止了呼吸和心跳。检查诊断结果:死亡。  

    我不得不惊讶於老人后辈们的记性,久隔10年,老人临终前的举动居然如此清晰可讲。“奶奶停止呼吸前后身体变化异常,所以我们就把她的身体保留了下来,并详细观察记录了变化情况。”杨学顺说。老人停止呼吸24小时内,体温一直没有下降,24小时后逐渐降至室温(约22℃),但肢体仍然柔软如常。  

    11月29日夜,老人指尖颜色变红,手背和胳膊表皮内开始出现红色液体。12月1日,身体开始慢慢充气,一天后全身呈气囊状,弹性很好。2日晚,身体表皮部分破损,并开始渗出大量红色液体,直到25日,这些液体基本渗完,身体恢复原状。  

    1993年元旦后,老人身体表面开始排出油性渗出物,6个月后,渗出物量逐渐减少,至今尚未停止。  

    1993年夏,天气炎热,室内温度高达摄氏34度,多雨而潮湿。这样的天气正是各种腐败细菌最活跃的时候,更是“老人”倍受考验的时候,而令人惊奇的是,她居然“挺”了过来,而且挺过了漫长的十年。  

    众说纷纭  

    在常人看来,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无法想像的事情。古埃及、新疆、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木乃伊,我们之所以平静地接受了它的出现,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经过处理或在特定条件下形成;而香河老人,我们之所以惊奇於她的存在,是因为她是一个正常人在气候正常的地方死去,未经任何特殊处理而历经十年寒暑依然肌体完好。她因此成了一个让不少国内外人体科学研究者、生命科学研究者、传统文化学者、宗教界等各界人士“蠢蠢欲动”的谜。  

    1993年5月初,我国人体科学工作者组成综合调查组,对老人遗体进行了科学考察,认为老人遗体具有可贵价值,建议存世。在一些科研部门及香河地方政府关照下,杨家於1993年7月5日晚将老人迁回香河。  

    此后,武警总医院、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先后组织专家进行过考察,并形成过程度不同的考察报告。现在每年对老人进行系统医学观察1—2次,并建有记录档案。  

    也是从1993年开始,人体科学、传统医学、气功、宗教、传统文化等各界人士陆陆续续慕名“拜会”老人,之后便留下了一些不太确凿的结论和充满变数的猜测。  

    “香河老人现象尽管难以理解,但否定不了这一事实。这一现象说明科学需要进一步发展,这是必然的。”一些传统医学界人士说。  

    “考古学界比较熟悉的木乃伊是在特定的乾燥环境下形成的,但在常温下就不行。至今未发现对老人身体进行过特殊的药物处理,这个现象需要解释。”一些考古界人士说。

“香河老人以极小的‘物质’消耗,聚集了极大的生命能量。她能如此有序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演变,实在需要认真研究。”一些生命科学家说。  

    “老人遗体没有经过任何防腐处理,在自然环境中,经过几度严寒酷暑的考验,至今不腐,自我演化成佛教界视为获得正果的完好肉身,老人已是潜心修行的得道圣贤。”一些宗教界人士说。  

    “香河老人这样一个平常的农村妇女,没有归入任何宗教,在现代社会成‘道’,这说明平常就是‘道’。”一些传统文化研究者说。  

    ……  

    而这些莫衷一是的解释,依然离科学结论和人们的期待很遥远。  

    对话:谜?  

    香河老人到底算不算木乃伊?她的出现与她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没有必然联系?她生前的一些生活习惯会不会成为产生这一结果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对於这一事实目前有没有科学的结论?  

    得到香河老人的线索,我似乎抓住了一条扑朔迷离又结满死扣的绳索,与所有好奇的读者一样,我也急於解开这个谜。从2月开始,我一直在寻找有关方面的专家,但事情远远没有想像的顺利,一直到3月底,才辗转找到曾两次考察过香河老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病理学教授王德文先生。  

    问:香河老人是木乃伊吗?  

    答:她本质上就是木乃伊的一种,也叫干尸。不同的是,我们所知道的古埃及、菲律宾的木乃伊是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后形成的;中国新疆所见到的大多数木乃伊(干尸)是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高温、乾燥)下形成的。而香河老人,於1992年11月亡故之后,没有经过任何防腐处理,在气候比较正常、地理位置并不特殊的北方形成,但颜色跟新疆木乃伊差不多。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现象。  

    问:老人临终前所做的比如净身、净口等举动以及所发生的一些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不是导致其尸体不腐的最主要原因?  

    答:我认为这一点对解释老人尸体不腐之谜比较关键。一般来说,人死后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体内脏器就开始自溶。最先参与这一活动的是一些含水多的、含酶高的(比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蛋白分解酶)体内要素。由於酶的分解,自溶活动很快开始,随之很多腐败菌就开始活跃,特别是胃肠道内的大肠杆菌、酵母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开始大量繁殖,加速身体腐烂。  

    从香河老人家人提供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她得了某种消耗性疾病。她临终前有相当一段时间“上吐下泻”、“咳痰”、“体表排液”,而且不再进食,这导致身体极度脱水,胃肠道内基本空虚,脏器极度萎缩,体内的腐败菌数量较少而且活动能力弱;加之老人身体很瘦,死后又置於暖气边,室温高、空气乾燥,体内水分快速蒸发,以致乾枯。各种腐败菌所依赖的环境基本被破坏,在一定时期内不腐烂是可以解释的。  

    问: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可以解释的原因呢?  

    答:这个很难说清楚。比如说老人生前是不是经常呆在阳光底下,或者是否曾多次照过X光,这都有可能成为尸体不腐的原因———X光和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作用,都有可能减缓尸体腐化。  

    问:客观地讲,现代医学和人体科学能否彻底解开这个谜?  

    答:如果对她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的话,应该能够解释。比如说定期称一下体重;取点皮肤、肌肉,查看她的肌肉横纹等微细结构保存状况;做进一步的仪器测定和组织学、细胞学甚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然而,这些现在都没有做到。  

    因为,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她是不可能不变的。再过10年、50年、100年会是什麼样子,我们需要长期跟踪和更近距离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解释。  

    问:研究诸如不腐尸体等特殊生命现象有什麼现实意义吗?  

    答:从整个社会来看,人们对遗体保存研究的兴趣似乎不大,除了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外,我国以及其他国家都不太重视(当然,对一些特殊人物尸体的研究各国都比较重视)。当然,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毕竟我们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认识到,这样也有助於消除一些未知事物所带来的疑惑和恐惧。  

    手记:智而不惑  

    就在香河老人死后“不朽”的消息公之於世之后,有关老人生前身后的形形色色的说法便开始以各种形式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2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老人生前行善积德,死后不腐是所谓佛界的因果报应;有人说,老人生前具有特殊的诊疗技能,经年沉疴她能手到病除,说明老人早已得道;有人说,老人生前就有好多特异感知功能,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尽在她的视线之内,是为仙境……一些媒体也曾以猎奇的眼光过滤著新闻事实。  

    死,在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有著层层禁忌,并且衍生过形形色色“故事”的词。什麼时候死的?怎麼死的?死后成了什麼样子?在民间总会有著各种不同的说道,而且会结合死者生前所为,流传一些所谓的故事来。  

    事实上,对於自然世界裏难以找出科学答案的事情,人们总惯於猜测、想像,尤其对於人类自身,善于思维的本能总会有意无意地让人们在一些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上盖上一层神秘的东西,而且慢慢衍生成各种各样的传说与邪说。而这些,只是人们抑或对善的褒扬抑或对恶的贬抑而已,或许已远离了科学事实的根据。  

    人们期待的,依然是化开所谓神奇之雾的智慧之光。 (张显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2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我是因为一句“菩提本无树”而敬佩了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5-2012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说出“手指指月,月非指,指非月”的人
geen 发表于 11-5-2012 12:33 AM



    风动,幡动,仁者心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2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2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前,她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周凤臣,1905年生於河北省香河县一大户人家,20岁时嫁入本镇 ...
樱桃蓝调 发表于 12-5-2012 10:15 AM


很好的贴啊。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2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探讨的香河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0-2024 09:36 AM , Processed in 0.14313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