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写得有些紊乱,笔意不够稳练,但是我私人很喜欢楼主的小说风格. 从外部的文理雕凿到内观的心穴探寻, 我想楼主在心灵内部的探索上着实下了功夫, 缺乏足够坚定的决心,不能完成这样的作品.
所以楼主说"为了完成后面的情节,作者必须要有被自己折磨的心理准备。" 我能体会个中的难度和曲折, 因为思考"我是谁"或是"存在"之类问题的过程,决不能逃避迎向内心的黑暗角和痛处,它们根缠藤蔓的在深层意识流中集结,潜意识的决定了一个人的戏剧性命运, 我想性格决定命运,而深层的内部意识河,却造就了一个人的性格.从生存在的某个共性而言,宿命是存在的一般事实,所以佛家主在从外在的忙碌追求, 转到内部的内观自静, 我个人以为就是通过扭转意识暗河流向而达到转变悲剧宿命性的一种努力. 这一点,文学拓荒者和修行者走在同一条路向,诚如楼主文中说的"那是这个宇宙中人类(大部分)所知范围外的一个世界。”,也只能由内观型的探询者能认出.
综合全局而评,我认为楼主在心灵的暗巷还在表层的摸索,靠着一种生物性的感光,在迷宫里游走兜转,文中主人公的迷惑,正是楼主的迷惑,虽然直到截稿为停止,楼主未能捉住朦胧油布后豁然明晰而逝的重心和存在的诠译(也因为这样的写法,很容易让读者晕头转向,不过这只是过程,假以时日楼主一定能够写出气势磅礴的文学作品),但是楼主的文字成共的捕捉到了人类共性的某些局部描绘,而通过这写描绘让小说中人物在某些场景内活生灵动起来. 比如以下的一些描绘都很传神:
+视觉系+ 于 01-01-2004 16:06 说 :
前言
...她的眼睛就很大,但是无神。总给人一种向内看的感觉……我指的是陶醉在自我世界里。她究竟是不是陶醉我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她对周遭的事物并不关心...
...她的双脚正踏在隔着小水渠的铁架。已经锈蚀了的铁架不能很好地和洋灰地接合,于是她用双脚前后地踩踏着铁架,发出轻轻的“锵、锵”声...
...在他离开了的画面里,呈现着电脑屏幕中一句放大了的句子。“I don’t like you. Never.”....然后她从他眼里看到了他的童年,孤单、寂寥、家庭暴力。终于,他的决定成了电脑屏幕上的一段文字。既真,又假。
...
读这篇小说的感象很多,但是缺乏明晰的主题统合,所以一时不能概括. 只觉得楼主似乎是酷爱哲学的人,文风似乎有点受到<<纸牌的秘密>>之类小说的影响(原谅我武断的猜度),明显暴露行踪的镜头观察员(经常忍不住介入捕捉画面中代替小说中人物解释的那个观察者),或多或少打断了此文的流畅性,并削弱了其文学的客观性而成为此文的明显败笔处(纯属个人所见),希望作者以后能尽量减少好观察员的介入程度,避免镜头暴露, 也许能避免读者分心并增进阅读的投入程度.
以上纯属私人评见,欢迎提出讨论.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20-2-2005 at 11:06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