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nianfo

《净业三福》,大家做到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7-2024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7-2024 06:08 PM 编辑




净空老法师慈悲开示: 十善業道的宗旨是什麼?

湯恩比博士說,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

儒家講倫理道德,佛跟道講因果報應,不是假的,真能救世。

十善業道做了總結,十善業道的宗旨就是止前之惡前是我們今天以前。

我們有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身口意的行業做錯了,將來一定要感召的惡果。

佛教我們十善業,是把過去的惡到現在止住,不再作惡,這叫修十善,永遠不再作惡。

所以十善的理要清楚,事相要明白,落實在生活,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把起心動念管好,決定不可以惡作。

所以就不惱於他,他是一切眾生,你不會讓眾生生煩惱,你不會傷害眾生。

行今之善,從今之後我們皈依佛,皈是回頭,依是依靠,依靠佛陀的教誨斷惡修善,這是宗旨,這才能利樂一切眾生。

前面身三業,不殺、不盜、不淫;口四種,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

現在我們接著,意三業。

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造業的根,在十善裡頭比什麼都重要。

不貪、不瞋、不痴,這在佛法稱為三善根,世出世間一切善法從這生的,這善根。

翻過來貪瞋痴,叫三毒,能生一切眾惡,一切惡都從這生的。

佛告訴我們,貪心感的是餓鬼道,瞋恚感應的是地獄道,愚痴感應的是畜生道。

所以,餓鬼、地獄、畜生從哪裡來的?從貪瞋痴來的。

貪瞋痴要是斷掉,三惡道就沒有了,這三惡道的因。

沒有因哪來的果報?所以三惡道是自己貪瞋痴變現出來的,你墮三途,自作自受,不是別人造的這三道讓你去受罪,不是的,全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我們要知道。

要怨天尤人,那叫罪加一等,罪就加重。

明白這個道理,不怨天、不尤人,不怪人,全是自作自受。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七六集) 2013/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7-2024 01: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fcc 大大,就是这个帖子,据说我们除了必须要念佛之外,也必须做到所谓的“净业三福”,这样才能够往生净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24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10-2024 07:30 PM 编辑

淨空老法師慈悲开示:【 淨業三福,從十善業做起 】

十善業道,这是世间善法,淨業三福第一福所說的。

三福,第一是世善,第二是小乘善,第三是大乘善。

《報恩論》曰:凡是善行,皆可往生。這句話意思非常深廣。

世間善法多,不一定是佛法,所有一切善行,具足善行的人都有可能往生。

但必常常念佛迴向,即轉世善為淨因

這說得很清楚了,世間善可以轉,我們將世間善的功德迴向西方,求生淨土。如果不迴向,就變成人天福報。
如果一轉變,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裡頭也有三輩九品。

故佛說諸經,總兼世善。無論大乘經,小乘經,常常把十善,孝親尊師,倫常大道,都(附)帶說。

而此十善業,且特說專經,《十善戒經》,專講十善,《十善業道經》。以淨身三、口四、意三諸業,淨是清淨,教導我們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

符合經典所教,善護三業為修持根本。

這個重要,小乘三千威儀,大乘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修哪個法門,必須具備十善業。

十善業是善人,善人條件都不具足,怎麼能學佛?

古時候很嚴格,不具足十善不能受三皈五戒,受三皈五戒一定具足十善業,也就是淨業三福第一條做到了,才有條件求受三皈五戒。

現在沒有了,想受就受,師父就傳給你,是真是假沒人再過問。

所以佛法怎麼衰,一定要知道。

我們想拯救佛法,讓佛法再興旺,從哪裡做起?從十善業做起。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365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25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念佛成佛,我們得一心回家】

佛法只有一乘法,一乘法是什麼?成佛之法。

淨宗是念佛成佛,屬於這個法。

佛講《無量壽經》(歸類)在方等(部),成佛之法,為什麼在方等時講?

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學生雖然現前程度不夠,提不上去,福德如果深厚,過去生中曾經供佛很多,說這個法門,得佛本願威神加持,能信,能發願,他就能往生。

往生成就跟《法華》成就平等,一下提升那麼高。

如果(宿世)善根差一點,但是有福德,佛加持他能信,不一定要解,只要能信,肯發願,就能往生。

《法華》、《華嚴》跟淨宗相應,都導歸極樂。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經歷,我們都要學,知道自己怎麼修,知道怎麼幫助別人。

實際上,能信這個法門,發願往生,就是真實智慧,跟一乘大菩薩沒有兩樣。

只是他的智慧超過你,但是你的福德跟他拉平了,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加持。

實際上真信發願,佛力就已經加持,自己不知道。

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能離開經典,經典天天看。看家鄉的狀況,家鄉的依正莊嚴,要起這種念頭,我們得一心回家。

回家,什麼障礙都沒有了。煩惱不斷,自己斷了,業障不消,自然消掉了。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179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5 06:26 AM , Processed in 0.10358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