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22|回复: 2
|
心向太阳剧坊的成立和发展历史
[复制链接]
|
|
心向太阳剧坊的成立和发展历史
心向太阳剧坊成立于2000年,当时由马来西亚吉隆坡韩新传播学院在籍学生发起成立。创立初期,并没有以“心向太阳剧坊”剧社示人,而是以“韩新传播学院2000年应届毕业生”所呈献的毕业演出《心向太阳》舞台剧示人。而剧组的成员,主要皆来自2000年新二甲班应届毕业生的该院广播电视电影系的学生,并且邀请同年级新闻系同学、公关系同学和摄影系同学一同筹组,另外,再招考学弟学妹参与台前幕后演出。这一部舞台剧,的确给予大家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当时,剧组选择得演出剧本是《心向太阳》。 《心向太阳》是黄乃辉先生的自传故事,他是一名脑性麻痹残障患者。 1997年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奖。剧组选择了这样一个真人真事的故事,希望可以激励时下青年人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对于自己享有健全的身体感到幸运,并且积极地面对生活。此外,也唤醒社会关注残障人士,并且给予他们实际的支持,同时希望身体有缺陷的朋友勇敢地活下来。
另外,剧组除了希望通过舞台剧《心向太阳》传达健康讯息之外,也通过公众乐捐索票和赞助的形式,为马来西亚华人残障协会筹募发展基金,让更多身心有缺陷的朋友受益。
该剧组在筹备演出初期,并没有获得院方的支持,因为学院担心同学们学业受影响被家长投诉。同时,演出所耗的经费大约马币2万令吉(约4万人民币),这一笔数目,单靠公众乐捐索票的款额难以平衡开支,而且舞台剧在国内是一项冷门的艺术,要推动民众走入剧场看戏剧是一项不简单任务,因此剧组一度与院方对于舞台剧公演僵持不下,最终双方达至妥协,签署公演条件协议,才平息这场纷争。
为了让演出成功公演,剧组成立委员会,积极投入筹备工作,从剧本、导演、舞台设计、灯光音响、布景道具、演员,到寻找赞助商、宣传、票务、寻找演出场地等,一切皆由剧组一手包办。为了让演出贴近真实,剧组也安排成员到残障协会参观与交流,了解残障者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同时也联系《心向太阳》故事主人翁黄乃辉先生,获得他允许演出,并且邀请他来马来西亚观赏舞台剧。
筹备期间,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赞助商,除了发信件、打电话联系有关公司寻求经费或宣传品的赞助,剧组也制作募捐卡挨家挨户向民众乐捐并且传播这一项义演讯息。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筹委会主动向有关商场提出建议,应用商场内的舞台作宣传活动,演员们在好几个公开的舞台演出剧中精彩的一幕,观众被演员们的演技和精神吸引,感动之余也了解了残障人士需要全民的关注。此外,剧组也向商场申请摆设档口宣传舞台剧,同时也派发有关国内残障协会的资讯,让民众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一群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另一方面,排演组也面对排练场地的问题。同学们白天上课,晚上排练戏剧。初期院方无法提供排练空间,剧组只好利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学院前的走廊练习。排练时,排演组必须准备饱受蚊虫的叮咬。步入整排阶段,由于剧组人员达40人,便移到走廊前的马路上进行排练,有时车辆会经过,有时下起狂风暴雨,这样的经历成为剧组人员难忘的回忆。
《心向太阳》舞台剧一连5场的戏剧演出获得空前的回响与成功,除了得到媒体的关注,也获得黄乃辉先生的亲临与激赏。在他的建议之下,再次重演舞台剧为佛教慈济功德会马来西亚马六甲分会静思堂演出,激励了许多当地的残障朋友和青年,并将所筹得的款项,全数捐献给慈济马六甲洗肾中心建设基金。
《心向太阳》舞台剧激励和感动了许多观众,获得社会鼎力支持。自此,学院对于校内学生筹办舞台剧公演也采取开放的态度,并且提供排练场地、软硬体设施促使演出顺利,如舞台剧《演得成吗? 》,歌舞剧《Deadline》等。
有一家人特地带着孩子从森美兰州芙蓉赶上来吉隆坡为观赏舞台剧《心向太阳》,希望顽皮的孩子看完戏剧之后,能够有所领悟和启发,结果到了剧场却买不到观赏券入场。 (《梦天堂》纪念特辑,心向太阳剧坊出版,2004年,pg7)《心向太阳》舞台剧真人真事的故事和健康的主题思想,开创了马来西亚中文剧场的新局面。
2002年,《心向太阳》舞台剧制作群再次聚集,延续黄乃辉先生的精神,筹演另一部舞台剧《汪洋中的一条船》。 《汪洋中的一条船》是郑丰喜先生的自传故事,他也是台湾70年代一名值得大家学习的残疾人士,他那不屈不饶的的奋斗精神同样地激励了许多青年人,并且也被拍成电影、偶戏等鼓舞更多的朋友。
在获得郑丰喜先生的太太吴继钊老师的同意下,剧组决定把故事搬到马来西亚舞台,并且邀请本地音乐人和歌手演绎激励人心的主题曲,同时也秉持《心向太阳》舞台剧的精神,希望马来西亚各单位关注残障人士的需要,并且排除歧视的眼光,而所筹得的款项也全数捐献给“双福残障自强发展协会”作发展基金。
2004年,剧组正式将剧社命名为“心向太阳剧坊”,时时刻刻铭记和秉持最初推广戏剧文化艺术、教育和传播社会关怀公益的精神。在这个时期,“心向太阳”原班人马所剩不多,许多会员到国外留学深造,或踏入社会工作,无法像在求学时期那样毫无顾虑地全情付出于公益活动,于是广招会员参与剧社。
这一年,心向太阳剧坊推出以马来西亚国民偷渡到英国淘金为挽歌的故事,表达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可贵,同时表达“国外的月亮未必圆,国内的月亮反而圆又圆”的爱国精神。这部舞台剧《梦天堂》,心向太阳剧坊首次获得马来西亚文化、艺术和文物部的支持与赞助,并且该部门成为戏剧演出的主催单位,而该部副部长拿督黄锦鸿也出席舞台剧的新闻发布会,并且答应成为心向太阳剧坊的顾问,通过戏剧传播有意义的讯息。
此外,心向太阳剧坊也再次邀请台湾黄乃辉先生莅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作巡回激励讲座会,题目为《梦天堂:开启生命之窗》,一连两个星期南下北上到各华文独立中学、民间会馆共9个站进行讲座,感动和激励了许多学生和民众。 《梦天堂》舞台剧和讲座会系列活动,获得马来西亚两大主要华文报章《南洋商报》和《中国报》协办,马来西亚国营中文电台《第五台》也是主要的宣传电台之一。
为了更有效达致传播效果,心向太阳剧坊将前两部舞台剧《心向太阳》和《汪洋中的一条船》的剧情、剧照、观后感和剧坊成员的心声结合出版成书《梦天堂纪念特辑》。另外,也配合舞台剧演出,创作了富教育性和激励性的歌曲,结合出版成音乐专辑《梦天堂:心向太阳剧坊音乐专辑》。
《梦天堂》系列活动让更多政、经、文、教人士深一层认识了心向太阳剧坊,给予了许多支持和帮助,扶持剧社的成长。当时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拿督翁诗杰建议剧社向马来西亚社团注册局申请合法注册,并且得到当地州议员拿督何启利律师的协助,成功获得申请;企业家海鸥集团在吉隆坡一商场赞助了约800平方尺的空间作为剧社的工作室、排练空间和活动室;剧社也和各文化与民间组织交流与合作,推动社区活动;而学校和家长们逐步认识了戏剧的教育传播功能,剧社开始开办戏剧班,并且走入小学、中学和大学指导戏剧,2008年与马来西亚吉隆坡韩新传播学院开办“戏剧传播系”,培育戏剧与传播人才。
2005年,心向太阳剧坊察觉爱滋病在马来西亚与全世界肆孽,而且大部分国民对于爱滋病的传播途径仅局限于“性关系”和“滥交”的认识,并且对于病患者带有歧视的眼光,于是推出舞台剧《爱之路》。 《爱之路》古事改编自马来西亚一名爱滋病患者邹旭云的真人真事题材,在筹备期间,他也为剧社人员上课,义务提供爱滋病资讯和马来西亚推动爱滋病的历史过程。为了让没有走入剧场的朋友也认识爱滋病,心向太阳剧坊在数个商业广场、大学、大专学院、中学、小学和社团组织进行推广,发起防范爱滋病的教育宣导活动,除了戏剧演出、歌曲演唱,也进行爱滋病问卷调查、爱滋病医药讲座、影片欣赏、捐血运动、义诊、派发爱滋病手册、避孕套等,目的唤醒大众的关注。除了在吉隆坡推广,也到其他州属进行宣导传播,甚至把剧组移至中国北京演出舞台剧《爱之路》,并且与当地爱滋病团体、医院交流分享心得及相互取经。
由此至今,每年的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和5月份国际爱滋病烛光日,心向太阳剧坊也举办一些以爱滋病为主题的活动,让广大民众参与,而以爱滋病为题材的戏剧包括《陪你走过》、《爱不怕》、《死亡.凶手》、《爱.天使》等。
除了全速火力宣导爱滋病,心向太阳剧坊间中也推广环保、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关怀单亲妈妈、维护与缅怀华文教育先贤、国际课题如四川大地震义演等。为了提升剧场无限的可能性,剧社也与国内各源流剧场交流与演出,如2007年马来西亚独立50周年,受国家文化部邀请与国家剧院合作呈献歌舞剧《敦陈祯禄》。另外,也定期与国外剧社交流,如北京中央艺术学院、北京戏剧家协会、上海话剧艺术院、澳门剧社、台湾国家剧院等交流取经。
为了让剧社间与广大民众有个相互分享与交换心得的平台,心向太阳剧坊自2005年起出版《戏纪元》季刊免费赠阅,至今成为马来西亚唯一一份中文戏剧刊物。
2009年,为了让戏剧走入民间及戏剧生活化,心向太阳剧坊打造“戏剧后巷”。 “戏剧后巷”坐落于吉隆坡怡保路珍珠坊底层,成为马来西亚首个以戏剧为主题的文化街,设有戏剧图书馆、小剧场、戏剧咖啡座、摄影馆和戏剧精品馆,并且定期举办文艺活动让民众参与,该天地成为艺术工作者分享交流、寻找戏剧资讯和咨询演艺活动的开放性平台。
心向太阳剧坊的成立与发展历史:
2000-2003年:(初生婴儿)
成立初期第一代会员—以残障人士为题材戏剧,唤醒社会关注弱势群体。
2004-2005年:(学前阶段)
第二代会员—推广爱国精神,勉励青少年不自暴自弃。
2006-2009年:(小学时期)
第三代会员—着重爱滋病教育宣导活动。
2010年至今:(中学时期)
秉持最初的信念,走入群众打造戏剧文化街,以期戏剧融入生活。
|
|
|
|
|
|
|
|
发表于 14-2-2011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真的很棒!!!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2-2011 0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