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6|回复: 17
|
具有社会意识的纪录片:寻找赞助人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sblsbl 于 1-1-2011 04:09 PM 编辑
大家会有兴趣赞助还是投资具有社会意识的纪录片吗?还是你希望有谁能帮你将某人某事以纪录片方式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吗?
如果有兴趣,可以PM我询问。我帮朋友问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11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啊! |
|
|
|
|
|
|
|
发表于 1-1-2011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itle plz。。。你这样说很难有人知道你要干嘛的。。。
开门见山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11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163.com/11/0102/02/6PC1HSJA00014AED.html
2011,纪录频道迈入“元年”(组图)
2011-01-02 02:24:00 来源: 济南时报 跟贴 1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 臧文涛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玉石传奇》《美丽中国》《颐和园》
2011年1月1日,中国首个全球覆盖的专业纪录片频道 央视纪录频道(此前曾称为纪录片频道)正式开播了。该频道沿用CCTV9为频道序号,以青花瓷的青色作为频道主色调,以“全球眼光、世界价值、国际表达”为定位。对于眼下危机重重的中国纪录片,这个消息无疑是重大利好。央视纪录频道新成立的管理团队对频道前景信心满满,业内人士也深受鼓舞,一句话不停地被提起 “中国纪录片的春天要来到了”。一个纪录频道,为何如此受重视?央视纪录频道将给观众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济南观众暂时看不到
昨天是新年第一天,一些电视用户打开电视后,发现CCTV9还是CCTV—NEWS频道。记者获悉,目前北京等地区已经可以看到央视纪录频道,但济南观众还收不到。记者昨天就此询问了济南广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收到纪录频道在济南落地的通知,什么时候能收看到还不确定。记者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发现,很多其他地区的网友也反映收不到纪录频道。央视纪录频道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进入各地有线电视网络的工作比较繁琐,开播前期可能会有一些地区暂时收不到,需要观众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一个巨无霸平台的诞生
据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介绍,纪录频道主体内容包括自然探索、历史人文、社会纪录、文献档案四大类,按照国际纪录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其中,纪录频道元旦首播的片子为央视和BBC合拍的《美丽中国》。
央视9套此前为英语频道,后来改名为CCTV—NEWS。今年元旦起,央视纪录频道将会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全天同步24小时播出。其中每日有4小时首播新片,其余时间重播。国内版首播时间为20时至24时,国际版(专门对国外)首播时间为20时至23时。频道首播以“30分钟”和“60分钟”分成六大主题时段。其中海外引进纪录片将占到纪录频道节目的21%。
纪录频道的核心管理和创作团队由央视最优秀的纪录片团队组成,近年来他们推出的作品包括:《故宫》、《再说长江》、《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敦煌》等。纪录频道开播后,预计首播节目总量为1600小时左右。央视将为纪录频道每年投入节目生产和制作运营的巨额经费。据了解,纪录频道每年投资高达6亿,对于中国纪录片而言,这是一个空前的规模。此外,之前央视曾同日本合作过《丝绸之路》、《话说长江》等纪录片,今后,央视纪录频道也将会加大和海外纪录片电视机构的合作。
刘文表示,央视纪录频道的开播对国产纪录片发展将是“标志性的”事件。“看起来只是多了一个频道,在做纪录片的人看来是多了一个播出平台,但意义远不止于此。这个频道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纪录片工作者 包括央视的、省市台的、社会制作机构的、独立制片人……都汇集在一起。大家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年轻纪录片工作者成长。另外,我们频道也是一个国际项目交流平台。国际化的团队,依托国际化平台,拍一些国际化的选题,是我们的理想。”
央视纪录频道的大手笔让人们对该频道产生强烈期待:它会一举扭转中国纪录片惨淡的现状吗?
国产纪录片的尴尬境地
稍微了解一点中国纪录片的人都知道,改变现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期以来,国产纪录片都处在一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
2010年12月6日,反映汶川地震后人们生活的纪录片《劫后》在广州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纪录片大会评审团特别大奖。曾感动所有在场观众、甚至自发起立鼓掌的这部片子,获奖后却无人问津。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电视台都看了片,最后却只有两家电视台播出。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去年9月,崔永元策划并出品的32集纪录片《我的抗战》无人问津,各大电视台均拒绝播出,急得小崔全国各地到处奔走呼吁。直到这部纪录片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后,才同步登陆85家电视台的非黄金时间。2010年末,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盛典在北京举行,《我的抗战》获得“2010年度卓越贡献纪录片奖”。
纪录片其实不缺观众
在很多电视台看来,纪录片实属“鸡肋”。播了也没人看,播它干吗?在收视率决定一切的今天,很多电视台“毅然”砍掉了纪录片节目。即使少数还在播纪录片的电视台,也把纪录片放到深夜或上午这样的时段。可是,纪录片真的没人看吗?
显然不是,《故宫》、《台北故宫》、《大国崛起》、《敦煌》等大型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时,都曾引发收视热潮。可见,对高质量的纪录片,观众是买账的。另外,随着近年来电视频道的增多,对节目数量要求大大增加,一些地方电视台也引进了一些国外纪录片,比如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片子,都引发了良好反响,赢得了一批死忠拥趸。与电视台相比,观众选择更为自由灵活的网络,在纪录片推广上其实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百度旗下高清视频网站奇艺,有一个专门的纪录片专栏,分为社会、历史、地理、军事、人物、自然、探索等,每一条目下都有大量纪录片提供正版高清播放,且点击量都不低。日前,奇艺还专门举办了“奇艺·改变视界”2011纪录片新媒体传播论坛,意在推动中国纪录片进一步发展。
由此可见,不是纪录片没有观众,而是优秀的纪录片太少,最重要的是,播出平台严重受限。央视纪录频道的开播,的确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
网友也可给纪录频道供稿
央视纪录频道对中国纪录片意义重大,但频道一开播,中国纪录片就能迎来春天吗?显然这是一个过于乐观的说法。
目前,国产纪录片已经有娱乐化的趋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纪录片专家张同道主持的《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总体来看,2009年的纪录片娱乐功能越来越强,现实关注越来越弱。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开通播出的纪录片栏目总计83档。从纪录片栏目的类型看,社会现实类相对较少,只有央视的《百姓故事》、《新闻调查》等少数栏目关注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而多数栏目选择了人文历史类和地理风光类。也就是说,纪录片越来越成为消费时代的一种消费品,纪录片逐渐向商业化方向发展,追求故事性和戏剧性。
或许,对当下现实的关注与人文精神的缺失,才是中国纪录片真正的困境所在。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则表示,他们对近来在网上很火的旭日阳刚、《老男孩》也很关注。“能够励志的,反映中国人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的,关注普通人生活的题材,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将来会提供一个通道,网友可以把故事提供给我们,我们把它体现到频道上。我们希望能和当今社会互动,希望能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
2011力推纪录片一览
《美丽中国》(6集)
首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也是中国国家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首次合作。
《玉石传奇》(8集)
全景式展现中华玉文化,全国精美出土玉器尽收影像。
《颐和园》(6集)
这是在颐和园内进行的一次史无前例的拍摄。深刻解读颐和园的艺术、文化和历史内涵。高端的数字电影技术,完整地记录颐和园四季的风物变化,细节丰满生动。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12集)
卢浮宫首次面对华人媒体全面开放拍摄。以中国的眼光、现代的立场,看东西方两座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帝国的兴衰》(5集)
首次从经济视角解读秦汉帝国的兴衰历史。
央视纪录频道首播时段
20∶00 《人文地理》以人文角度关注世界各地不同的风貌以及风土人情的纪录片。
20∶30 《时代写真》是自然地理、科技和社会纪实类纪录片。
21∶00《寰宇视野》是海外引进纪录片。
22∶00 《特别呈现》是国产精品纪录片。
23∶00 《发现之路》是历史档案和考古探险类纪录片。
23∶30 《历史传奇》也是历史档案和考古探险类纪录片。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2011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metroer.com/post/786/
在国际纪录片领域,人们从来是强调“合作”和“团队”的精神,现在已经有大量专门游走于各纪录片电影节以及纪录片基金会之间的经纪人团队。纪录片说到底也是一门“生意”,和任何市场一样,它也需要宽松的内部环境和专业人才。图片:纪录片《海豚湾》讲述的是日本小渔村和歌山太地町常年上演的惨无人道的杀豚事件。本片获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2010年12月,广东国际纪录片大会和北京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相继开幕,国际的纪实影像在中国不再是寂寞的风景一道。随着央视决定每年投入5000万元,从2011年第一天起正式开播纪实频道,纪录片仿佛将在中国“迎来春天”。然而,在日益商业化的电影市场,“不赚钱”的中国纪录片与国际的真实差距又有多大呢?
我们可以举数据为例,早在2005年,法国制作的纪录片达到了2000小时,其中1250小时主要由法国的国家公共台播出,在法国三台,平均每天就有1个多小时播放纪录片。而中国的年均纪录片产量仅为约1000小时,而且播出时间极为尴尬。央视的纪录片制片人陈晓卿曾经撰文调侃,自己当年跋山涉水和同事们好不容易拍出来的一部有关中国北方森林的环保纪录片,一般只能在午夜一点多播出,“主要给崔永元这类失眠患者服务的”。
另外的差距还体现在政府的支持上,据记者了解,美国电影制作人拍摄纪录片是可以获得政府50%的资金支持的,在加拿大,一些纪录片项目还未开始前,就拿到20%左右的退税,有的甚至超过45%。政府合作制作的优惠,也是纪录片资金的一个来源。这成为中外纪录片的另一个差距。
但播出时间和政策上的差距还不是最为关键的,更重要的差距是整套纪录片的游戏规则和专业人才的缺失。中国的纪录片制作者,大部分还属于“单干户”,缺少职业团队的运作。曾凭借纪录片《1428》在威尼斯影展获奖的中国导演杜海滨,曾抱怨说“片子拍出来,不知道观众在哪儿”,纪录片制作者既当导演又当经纪人的“身兼数职”现象很普遍。
而在国际纪录片领域,人们从来是强调“合作”和“团队”的精神,而不可能依靠制作人独来独往。一个专业的销售团队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优秀的导演。澳大利亚的著名纪录片导演阿曼达·金谈到澳大利亚纪录片行业模式时说,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电影版权法规十分繁琐,但电影制作人在拍片前必须研究透彻这些法规,但这势必消耗精力、影响拍摄。因此,纪录片经纪人和基金会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其实,国际上现在已经有大量专门游走于各纪录片电影节以及纪录片基金会之间的经纪人团队,为纪录片制作者们牵线搭桥。这种预案销售的国际纪录片市场模式,实际上是卖点子。因此,随着国际纪录片论坛、基金会的兴盛,国际纪录片有了“卖出去”的更多途径。过去,大部分纪录片不赚钱的原因在于制作人大多在制作期间就将电影卖给当地的电视台,这需要支付高额的播出执照费。而现在,像阿姆斯特丹电影节这样的平台能够将全球所有优秀的独立电影人都集中到一起,提供了新的发行和资金渠道。图片:阿德里克·凡·纽文森,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行业办公室负责人,简·维瑞曼(Jan Vrijman)基金评委
阿姆斯特丹电影节(IDFA)创办于1988年,是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中历史较为悠久的一个。他们的项目负责人阿德里克·凡·纽文森向《周末画报》记者表示,他们搭建的平台,一方面是为了让纪录片制作者“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另一方面,她坦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为了谋求资金来源。此外,加拿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Hot Docs)、德国莱比锡纪录片电影节、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芬兰赫尔辛基纪录片电影节等著名电影节,都为国际纪录片制作人和纪录片导演们推广自己的作品和创意搭建了一流的平台。
但在中国,目前纪录片显然还称不上一门“生意”,而是由文化部门主推的一个项目。众所周知的是,美国1996~2002年每年仅有15部纪录片上映,2003年时增长到50部,占了电影总放映量的10%。投资600万美元的纪录片《华氏9·11》,票房高达2.3亿美元。事实已经很明显,纪录片说到底也是一门“生意”,和任何市场一样,它也需要宽松的内部环境和专业人才。
Q=Modern Weekly
A=阿德里克·凡·纽文森
Q: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简·维瑞曼基金会吗?
A:它的目标是为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制作人提供一个发声的机会,为其提供资金上的资助,但是我们并不去考虑所拍摄的题材。有些国家纪录片资源稀缺,而在另一些国家某些题材是禁忌,不过在亚洲,我们依然得到了来自中国、印尼、泰国等国制作人的申请。
Q:每个国家有文化差异,甚至一国之内也有这种差异。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的沟通呢?
A:我们选择项目的标准是,任何一部电影都应该符合一个条件:它既能在本国上映,又能在其他国家上映并得到很好的理解。我们会邀请一些电影来参展,以便让这些纪录片在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也能够看到。我们会尽力让这些电影传播开来,但是不保证畅通无阻。
Q:不过,在某些国家,这种沟通会受到干扰,比如来自政治上的压力。
A:是的,这也是我们希望把好纪录片引进到国际舞台的原因,我们还是希望确保这些人也有自己发声的机会,只要讲述的故事是有价值的。我认为,某些国家的纪录片即使不能在本国上映,但它还是需要在别的地方上映,因为纪录片是关于交流的。比如,西方就很希望通过纪录片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Q:如何看待这种争议性?比如《海豚湾》的争议既来自日本官方,也有部分来自民间。
A:我认为争议性是电影制作人自己的事情,因为纪录片毕竟是一种个人的视角。纪录片在批评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接受批评。虽然不一定是事关丑闻,但肯定会有人不高兴。但我觉得总会有两方面的声音并存,应该让人们自己去做判断。《海豚湾》的拍摄者是希望停止捕杀海豚,并得到了大量观众的支持,但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他们的利益当然受到了损害。
Q:纪录片最终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什么?
A: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放进制作者个人的观点,有创见的纪录片为我们展现整个社会,它给了你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纪录片可以让人们了解世界上他人的生活。智利纪录片导演古兹曼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周末画报』 撰文 孙骁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1-2011 10: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顶啊 |
|
|
|
|
|
|
|
发表于 2-2-2011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2011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blsbl 于 2-2-2011 08:46 PM 编辑
赞助多少?
北海蛟龙 发表于 2-2-2011 06:43 PM 
你想赞助吗?看纪录片类别吧?但应该不超过500k... (我也不确定,你如果真的有兴趣,我问我朋友...) |
|
|
|
|
|
|
|
发表于 2-2-2011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想赞助吗?
sblsbl 发表于 2-2-2011 08:40 PM 
你开这个贴,问了不答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2011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开这个贴,问了不答的?
北海蛟龙 发表于 2-2-2011 08:45 PM 
我回了啊... 纪录片是帮朋友问的。通常500k一下吧.... 但因为是赞助,那应该没minimum amount 吧。如果你愿意赞助整个project,那我再叫我朋友准备计划书给你。你愿意赞助怎样的project?有特定要求吗? |
|
|
|
|
|
|
|
发表于 4-2-2011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11 06: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00k= =倒不如买一辆bmw.....
calt 发表于 4-2-2011 12:26 PM 
哈哈,你很明显不是这贴想找的人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2011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顶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3-2011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寻寻觅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4-2011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顶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4-2011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6-2011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来来参加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6-2011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