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2235|回复: 5
|
[讀後感] 侯文詠《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
[复制链接]
|
|
|
本帖最后由 atits 于 1-9-2010 02:17 AM 编辑
雖然封面上印著大大的標題 ─ 不乖
但本書的重點應該是後面的那一句 ─ 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
這本書算是侯文詠針對自身的經歷和华人社会當前教育及思維做的反思吧。
從喜愛閱讀寫作的童年生活中,因價值觀的主流考上人稱第一志願的醫學系,拿到醫學博士,當了主治醫生,當了副教授。
在主流的價值觀中,這是人生的勝利組,是一個成功的人。
但當後來選擇放下,改行作一個不穩定的職業-作家,
成為近幾年來每每出新書都能獨占銷售排行榜的侯文詠,
不能疑惑的,已成為推廣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的最佳代言人了。
作者在書中談到了八種概念
1.不乖
2.對事物的熱情
3.學習失敗
4.獨立思考
5.從知道到做到
6.快樂
7.從眼界到視野
8.人文的連結
當然以上的概念很多都是老生常談
但作者有他詮釋的一種方式
配合一些小故事及自身經歷
有點像勵志作家戴晨志作品的感覺
但也許是小說家的背景
讀起來卻不會像一般的勵志書那麼的硬
而是一種舒適的文字閱讀。
這就是侯文詠的文學特色吧!
“不乖“在書裏是第一個章節。
全書共有八個章節,無一不是作者在人生際遇中,不斷地追求、探討之後,所得到的極大智慧。作者在書中明確的表示,“不乖不等於不對“。社會上舊有的觀念便是將不乖和不對劃上等號,叫小孩子及年輕人要乖、要聽話。殊不知卻是將一附無形的枷鎖,牢牢地套在他們身上,一輩子要被這種道德上的順從,折磨得體無完膚、自我設限。
作者在書中也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人若無獨立思考的能力時,便要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於是作者才會說:「想事情要用自己的腦袋,白痴!」用這句話來罵醒那些腦筋轉不過來的人。很多時候我們接收到一些其他人認為對的、正確的事物,有時便理所當然地套用進自己的生活、工作之中,卻不知道事情的脈絡為何,一昧地套用,終究是為他人所操弄的機械人罷了。
再來作者傳達出學習本身就是要讓自己快樂,產生了熱情之後,才能達到最佳的成效。
本書我認為非常適合初出社會、學生觀看,不過我本身看完是沒有太大的感覺。
若是沒有針對自己人生做過一番深刻思考的朋友,看這本書可以當做是開啟智慧的鑰匙。但轉不轉得動智慧之門,還是得靠自己觸類旁通、沿伸閱\讀,強化本身的知識、經歷,才能把這門後的“自我“給解放出來。
記得比爾蓋茲說過:『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接受它吧』
我們不能否認,有家事背景的人,對於夢想的追求。
但有多少人,正面臨著『夢想』與『現實』的衝突。
我覺得這之間如何選擇,才是重點。
而如果選擇了夢想,要如何克服現實,這才是重點。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2010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序
如果我一直很乖……
小時候上作文課時,老師要我們讀故事寫心得。故事的內容是對日抗戰期間,女童軍送國旗給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守軍的故事。
照說,這個關於榮譽、愛國、奮不顧身的故事,心得一點也不難寫。
不過那時我故意唱反調,寫了一篇「吐槽」的心得。文章詳細的文字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大意基本上是:
一、如果不能打勝仗,送國旗也沒用。如果能打勝仗,國旗過幾天再掛也沒關係。
二、如果打敗仗還掛國旗,老百姓會誤以為打勝仗,錯過了逃亡的黃金時機。
還有,
三、國土失掉了,還可以收復,但女童軍命沒了,就無可挽回了。因此還是命比較重要……
我還寫了不少理由,總之,結論就是大唱反調。
可以想像,在那個國家、民族情操重於一切的年代,我被老師約談了。
老師問我:「老師平時對你好不好?」
我說:「好。」
「如果你覺得好的話,聽老師的話,別人怎麼寫,你就怎麼寫。」老師停了一下,又說:「大家會怎麼寫,你知道吧?」
我點點頭。「為什麼?」
「你相信老師,這是為你好,你聽話以後才有前途。」
「噢。」
我相信了老師,從此我的文章分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種是公開的、「聽話」的文章,像是:作文課的作文、比賽的作文、考試的作文、貼在壁報上的作文。另一種是偷偷摸摸的、「不聽話」的文章,像是:傳小紙條的文章、寫情書的文章、投稿的文章……
一直到了我長大之後,我母親還很喜歡數落我小時候多麼頑皮、多麼不乖的事蹟。當然,四行倉庫的心得事件,也是其中的一件。
對我來說,那些其實只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話,或者誠實地說出、做出自己想做的更有趣事情而已。當時我一點也沒想過,那就是所謂的「不乖」。
依照那樣的定義,我這一輩子其實還做了不少「不乖」的事。像是,第一次投稿時沒有郵資,偷爸爸的郵票。像是,為了讓稿子內容更精采,編出許多學校根本沒有發生過的事。為了看電影,偷偷翻牆爬進電影院,被老闆拎著耳朵拉出來……
或者,像是,約會時沒有徵得雅麗小姐的允許,就偷偷地吻她。或在實驗室做研究時,明明大家都覺得異想天開、根本不可行的方法,我硬是要試。或明明大家覺得是沒有機會被接受的期刊,我硬是要投稿。或辭去了醫師的工作,成為一個專職作家,成為一個編劇、廣播主持人、電視連續劇製作人……
回想起來,是這些「不乖」、「不聽話」的作為或決定,一點一滴造就出了今天我的人生非常決定性的部分。
有時候我不免要想,如果我那時候放棄了「不聽話」的文章,只寫「聽話」的文章,或者因為沒有零用錢買郵票,因此放棄投稿,或者先徵詢雅麗小姐同意,才敢吻她……少了這些「不乖」,我的人生會變成什麼呢?
我真的不知道。
我相信,就像我的老師講的一樣,所有要我乖的人幾乎都是很善意地為我好。我也相信,聽話的人的確會有前途。那時候我並不明白,不聽話的人,長大一樣會有前途的——差別只是,聽話的有聽話的前途,不聽話的有不聽話的前途。
回想起來,如果可以的話,我很想讓那個年輕、不乖又有點徬徨的自己,或者像我當年一樣的年輕人知道:
別擔心,只要相信你自己,繼續努力、用力讓自己長大成心中想望的樣子,一切都會很好的。
那時,如果能聽到類似的話,從愛我或為我好的人口中說出來,或許我會少些猶豫,多點堅定與專注吧。於是,我開始了這本書的書寫。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2010 0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乖&不乖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要求做乖寶寶、乖學生,最好大家都一輩子照著主流價值觀活到老、乖到老!那麼,為什麼現在卻反過來要「不乖」?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繼續乖下去,但有太多疑問在等待我們去挖掘,有太多挑戰在考驗我們的應變力,有太多刺激在拓展我們的視野,而「乖」可能會讓你無法適應波動激烈的時代,「乖」可能逼你在遭遇挫折時選擇放棄……這樣的乖,怎麼會有進步的空間?人生怎麼可能獨一無二、精采好玩?
試著用「不乖」的角度想想:為什麼「認真」拚不過「迷戀」?失敗又怎麼會比成功好?為什麼我們總是用「別人的腦袋」,而不是「自己的腦袋」想事情?為什麼「視野」遠比「眼界」更重要?…… |
|
|
|
|
|
|
|
|
|
|
发表于 1-9-2010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ATITS的推荐。
我一定会很喜欢侯文詠的这部作品。 |
|
|
|
|
|
|
|
|
|
|
发表于 1-9-2010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2010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