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14-9-2009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崔成熙 于 14-9-2009 06:41 PM 发表 
那要看地区了。我家这里人说普通话,口音估计偏南方人的普通话口音吧?我们很难说好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不分,说普通话时也很难分得清。没有儿化音。如’儿子‘ 我们在读普通话时会发成近似‘鹅子’的调调。
天啦~~你讲的明明是“西南官话”~ |
|
|
|
|
|
|
|
|
|
|
发表于 14-9-2009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瓦拉的长征 于 14-9-2009 11:41 PM 发表 
应该还是北方话,夹着南方发音,和我的方言差不多~
长江以北任何地方汉语方言听起来都不困难,过了长江(西南除外)口音开始五花八门,听不太懂~~
广东都是三种主要方言(粤,客,潮),互相听不懂
那湖北也算是北方吗?从地图上看是比安徽更为内陆的地方,我的中国地理还蛮烂的......
我父亲是来自“永定土楼” 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5-9-2009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5-9-2009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瓦拉的长征 于 15-9-2009 12:07 AM 发表 
“永定土楼”-- 福建的客家人吗? 福建属于华东 ...
对,客家人.....
学了不少地理知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9-2009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格瓦拉的长征 的帖子
NO NO NO,是江淮官话,不是西南官话。转自百度:江淮官话,旧称下江官话、下江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北方方言的一支次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之间及沿江以南部分地区。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A:通泰片[分泰如片和南通片]、B:洪巢片、C:黄孝片(存在争议)。代表话为泰州话、扬州话、芜湖话、合肥话和安庆话,其中以洪巢片占大多数。洪巢片是典型的江淮官话,以扬州话为主。泰如片接近吴语。洪巢片使用区对泰如片的江淮话理解就有些困难。分布地区
江苏省:
连云港市:市区、东海县(西北部除外)、灌云县、灌南县,约304万。
盐城市:市区、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建湖县,约606.5万。
宿迁市:沭阳县、泗洪县(西北部除外)、泗阳县,约343万。
淮安市:市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约520万。
扬州市:市区、宝应县、江都市、高邮市、仪征市,约453.5万。
镇江市:市区、句容市、扬中市,约187万。
南通市:市区,通州中西部(比较特殊)、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约430万。
泰州市:市区、兴化、姜堰、泰兴,约438.5万。
苏州市:张家港沿江地区,人数不详.
南京市:市区、溧水县,约530万。
(总计3812.5万)
安徽省:
六安市:市区、寿县、金寨县(西北部除外)、霍山县、舒城县,约499万。
合肥市:市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约456.5万。
滁州市:市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明光市、天长市,约433万。
巢湖市:市区、和县、含山县、无为县、庐江县,约453万。
安庆市:市区、枞阳县、桐城市,约231.5万。
马鞍山市:市区、当涂县,约124万。
芜湖市:市区、繁昌县、南陵县,约170.5万。
铜陵市:市区、铜陵县,约75万。
池州市:市区、青阳县,约91万。
(总计2672.5万)
江西省:
九江市:市区、九江(北部)县,约142万。
河南省:
信阳市:市区、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商城县、光山县、新县、罗山县。约798万。
以上共计7425万。
注:江淮官话 湖北省黄孝片 由于存在较大争议,未列入分布表内。另天津地区现居民的先祖为大多明初时期,安徽、苏北一带随燕王朱棣北上戍边的移民,天津在清代又为“淮军”的大本营,所以当地的方言十分接近江淮官话。江淮官话和普通话相比最大的语音特点就是有入声:绝大多数地区都只有喉塞音一个入声韵尾;还有极少地区入声韵尾弱化或失去入声韵尾的,如南京、新海连等地。除了具备江淮官话的共同特征外,洪巢片淮语又具有许多独立的特征:
⑴、声母方面:
①除了滨阜、建盐的少数点外,绝大多数地区n/l不分。
②有些地区平卷舌能分,有些地区平卷舌不分:其中全部念为平舌的占多数。
③无疑母“ng”:除了滨阜方言有疑母“ng”之外,其他的方言疑母大多数均已的脱落或消失,疑母字归入零声母。
⑵、韵母方面:
①大部分地区能区分an/ang。由於普通话的影响,不分an/ang的地区正在减少。例如:南京等地的新派口音已有an/ang的对立。
②en/eng,in/ing相混,其中以念en、in者为多。
江淮官话属于汉语官话存在较多争议的大区语言,主要的争议包括∶
1. 江淮话是否属于官话
从1980年代起,晋语被划出官话区,其理由是晋语有不同于官话的入声韵。而江淮官话也同样具备入声韵2,部分学者认为应一视同仁把江淮官话划出官话区。
2. 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
黄孝片的鄂东部分,虽然有入声调,但它的入声调音长比普通声调还长,与洪巢片、通泰片大为不同;黄孝片里的九江一带方言,是否应属黄孝片、是否应属江淮官话,都有争议。
3. 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关系
有以下几种看法∶
所有江淮官话(或洪巢片、通泰片的全部)均由吴语演变而来;
只有部分江淮官话均由吴语演变而来;
江淮官话仅带有吴语的底层,不一定(或一定不是)从吴语演变而来。
PS:西南官话湖北话我听过的,只能说个别词和我们江淮话相似。天津话也有和江淮话相同的方言词汇。吴语里也有个别相似的词汇。可以说,江淮话是南北方言结合的产物。 下面是我根据我家这里的江淮话,总结的江淮话拼音。江淮官话拼音表
元音:a o e i u v
母音: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dz ts zr zh ch sh r[读音相当于英语音标里‘Z’的发音] v y w
复元音: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u
前鼻后音:an en in un ang iong
入声尾韵:-k,-h,-t
例:上街 shang jie=san gai 吃饭chi fan=tsek fan 那是谁 na shi shei=nek si na go
洗衣服 xi yi fu= si zrang 特别te bie= tek biek 肉松 rou song= zrou sen 无法无天wu fa wu tian=vu fek vu tin
一个人yi ge ren = yek go zren qu=去ki,区tsv xia= 吓hek,下xia ian=in uan=uon ong=en ing=in
ao=uek,ao ji=机,鸡zi,激jek 其qi=ci 西xi=si ie=i,ai,ie jia=家ga,佳jia. qia=掐ka,恰qiek iao=io
声调:阴平=入声调/轻声调
阳平=阳平调 上声=上声 去声=阴平/入声调
唐诗江淮官话念法:
千山鸟飞绝 qin san niǒ fei juèk,万径人踪灭 wān jin zrén zen mièk, 孤舟蓑笠翁 gu zou suòk lìk ong,
独钓寒江雪 dòk diō hán jiang xuèk.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9-2009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注:zr读音和英文音标里的[z] 读音一样。唐诗注音里没有标点符号的字,读音近似普通话的轻声。 |
|
|
|
|
|
|
|
|
|
|
发表于 21-9-2009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崔成熙 于 14-9-2009 10:34 AM 发表 
吓?不是啊,我是纯种的中国人,汉族。
这玩笑开得真。。。大  |
|
|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4-10-2009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不会这么巧吧,老乡,我也是安徽人唉,我是宣城的。哈哈,太巧了吧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