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伟大的书法?伟大的我之书法?自己爽的书法?一篇关于我在2004年书法个展评论文章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3-6-2010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关于我在2004年书法个展评论文章。
雄霸率性天真笔 ~ 心之印记
诚谈王嘉堃首办书法个展
不是夸大,嘉堃的书法艺术在中华书法史里虽非仅有,但却斗胆说在本地书法界是空前的。
书法艺术和水墨画相似,一直都被归为最经典的中华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在我国,一个非以中华文化为主流的国家和社会,书法艺术直接或间接地面对了迅速走向西化、现代化、生活化(不泥古)、区域性、强势与弱势文化优劣势的冲突,各种本体内与外的转变和挑战,如何很得当地体现当代、当地书法艺术的定位及反映出创作者最直接的生活感触和思维起伏。
自艺术学院毕业至今九年,嘉堃首次用他的书法创作,对外公开对话。
是次首办个展共展出了大约20件作品。选材、书写、格式、尺寸和装裱呈现形式都相当多样化。从斗方、长条幅,到扇面和多并型式,都体现出他所花的心思。
书法创作的核心部分,基本上可划分为三:
1)技术品位:技术、技巧、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2)形式基点:形式效果的创作与展现或表现。
3)主题要求:主题思想和陈述,如何展现在作品中,并产生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深度和成熟度。
嘉堃打着“书法与生活点滴”的标题,正清楚显示出书法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吃重的份量、地位和重要性。
纵观中外诸门类艺术,如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都是有主题而创作的,但在书法艺术史中,却都几乎尽是没有主题的创作,几乎都是以一种“即兴”的姿态而留存下来的“印记”为多。
书法创作和作品很多时候都偏重于“偶然性”。
嘉堃选择从贴身的日常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也非无道理的。古时中国治艺者就已有金科玉律谓艺术之来源有二:一曰造化;一曰生活。
古人也说:从生活中切磋艺事。
「艺术的变革,不是重新回到民族文化的老传统中披沙拣金,就是重新回到民生活与宇宙自然的「大海」中去发掘泉源。」--摘自何怀硕《怀硕三论之人生论》中的《说艺术》
志于道,游于艺
茶、壶、猫,已是嘉堃生活中的“常客”,几乎搬到哪,住到哪,这些“元素”都跟到哪。早在学院时期的生活,到毕业后回马六甲设立画室教画,又到新加坡工作,又回到了首都吉隆坡。这些我称之为“元素”的,已不知何时,老早就“入住”在他的字与画,成为他一部分字画中的主题内容,或是潜在中引领了他的情绪,而作出一些相关的作品。
愿与所有热爱生命的人分享:
1)生活就是人生教育。
2)思考使人成熟稳重。
3)艺术是件痛快的事!
二零零一年是嘉堃创作量蛮大的一年。
身处四面环海、地理环境受限的新加坡,从事人事复杂、节奏紧凑、责任繁重的广告创意行业,住在空间狭小、极机械化、规格化的政府组屋里...创作在时间、空间和精神都很紧迫、疲累,和无奈的景况下,反而更激发了他,作出强而有力的反弹,创作出大量大尺寸和奔放的作品!
这个时期的作品,几乎都是处在一种“平衡-失衡”/“倒地-爬起”(balance-unbalance,借用舞蹈术语)的状况,在平衡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失衡的时候,不经意反映在作品的内容、形式、用笔、线条等上面了。
这时也正好是他的“感情空白期”。
音乐、小盆栽、茶壶和茶这时陪伴着他,所以作品里时常出现喃喃自语或歌词的内容。
中国书法教育家熊秉明的“内省心理教学法”中,日常口语也是成了创作题材之一。
这些作品都是“心像”的表现,仍属于写“意”的作品,追求的是率真而为,如写意画中的“大自在”。
艺术追求者都有一个首要的提前:就是“爱现”!有激烈的表现欲和创造性的冲动。
早期在学院时,嘉堃已尝试利用汉字书写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来呈现当代其他的艺术表演形式:他燃放了许多大小各异、写满了汉字的孔明灯,而带领观众体会现实空间和思维空间互融的观念书法艺术表演形式。
汉字的作用很多时候是实用性的,但另一方面同时也注重视觉结构形式,因为汉字毕竟是从形象文字所演变过来的文化符号。
多年来嘉堃一直尝试用各种媒体、多种方式进行现代书画水墨的实验,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尽管西方文化不断侵袭渗透进来,但他都一直坚持着自由创作的原动力,潜心艺术创作。
嘉堃并非全职艺术家,教导儿童书法和承接自由工(free-lancing)是他赖以糊口
的生活方式。
早在嘉堃还没进入艺术学院前,他在家乡马六甲遇到了他的书法与水墨画启蒙师:李金财与吴东昇。这两位启蒙师对嘉堃灌输了书画应有的正确观念。
在艺术学院期间,嘉堃遇到了另一位把他真正领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导师:彭庆勤。彭庆勤扮演启发和开动嘉堃的创作之泉,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李金财与彭庆勤都是马六甲书画盟友组织-古城五友的成员,而嘉堃在后期也成了古城五友解散前的最后一位加入的盟友。
在艺术学院纯美术系主修水墨画,复修书法和篆刻,让嘉堃对东方艺术的精神和思想有更深沉的认识和知见。
学欧(阳询)而平、学颜(真卿)而肥、学赵(孟兆)而媚、学齐(白石)而野、学吴(昌硕)而朴、学碑而拙、学帖而华丽、学赵(之谦)而活、学黄(庭坚)而放。
赵之谦善以画入印。
近代大师齐白石的钤印大疏大密之章法的构成乃源自赵之谦之白文印中的大胆留白。
嘉堃偏爱赵之谦字形朴拙中带着灵动,黄庭坚的刚硬中有大胆豪放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中虽不能很切确地找到某大师的某一种笔法,但却多少能感受到古时前人大师们的轨迹...他的用笔和格式更让我想到了篆刻的延伸。由此也就不难了解他那有些看似抽象画作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线条和构架,其实并没脱离中国文字,而离开的也只是表面的形式。
随着时空的转变,周围人事物的消失变迁,嘉堃并没停下探讨书法艺术的脚步,他继续前行,用许多不同的书法形式和线条,留下或静态或动态、或形上或形下在宣纸或其他媒体上的印记。
「线的生成就是如此,因为线条在视觉上没有好恶、没有分别,也没有偏爱,只有视觉的真相...」(转引自查常平主编《人文艺术》,贵州人民出版社,王川之《方格,山水,独居,有关李华生的进作》一文。)
「线意味着一切,线意味着全部。」巴米特.纽曼(Bamett Newman)
为什么这拙文会命题为「雄霸率性天真笔~心之印记」?其实嘉堃的书艺蛮近似日本的“近代诗文派书法”:空间的交错、重叠、移位...
「雄」即「雄健」,「霸」即「霸气」,「率」即「率真」,「性」即「性格」。而这雄健霸气率真性格的天真笔,在媒介体上跃动,墨韵淋漓,全情贯注而留下的墨迹,正是内心情绪与思绪的印记。
他用笔浑厚中有粗犷,力道遒劲,偶亦为飘然不群,率真洒脱中有沉着,又偶露清冷气息,削笔偏侧取势,冷然英秀,不时出之以细劲,辅之以拙朴,妙之以童心稚趣!这足以让他脱颖而出,已非一般同辈所能项背!
「宋人尚意」至「清人尚态」,可看出书法已变得更趋向唯美了。清代书画家常提的「清趣」,其实尚属「意趣」,而宋画常曰:「大气浑成」,服宋四大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中的米芾:「澜漫天真是吾师!」和「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
所以看来嘉堃是更贴近宋人之书画笔意,尽其雄浑古拙,天真忘我,中得心源,而能轻易在区区数尺纸上,墨飞笔舞,笔短意长,率真机趣流露跃然纸上,有大气魄,有雄霸势,有天真,有生机!
其中有一书写在橙黄色宣纸的六并作品,是嘉堃在某次书法赛中,戴着耳机听着王菲的歌而写就的!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作品,它那震慑着我视觉的,具有戏剧性的表现,风卷云舒的气势,是最有霸气的一幅作品!有着沉着痛快的风格!
其实并非只这幅作品,他其余的作品几乎都充满了节奏和旋律:刚强、柔弱、壮丽、淡泊、冲和、飞舞、妙曼、简雅、轻重、巨细、长短、繁简...
他的作品似乎都有音乐视觉化(music-visualization)的轨迹(path),其中线条的力度和强度(dynamism and intensity)以及空间的安排,在视觉上对观众而言,亦即是空间和时间都被凝固在宣纸或媒介体上所呈现出来的印记。
从作品上可以轻易追踪觉察到用笔的“加速”(accelerando)、“异样顿挫重捺和提按断续”(angular accent and stress movement)及“断奏”
(staccato)(借用音乐术语)等的节奏感,加上肢体上的“紧张-弛缓”(annspannung-abspannung,德语,舞蹈术语),更加强了自作品视觉所放射出来的“感情张力”(emotional tension)
邱振中《中国现代书法:现状与选择》:“汉字书法作品如有可辨读的文辞,会影响鉴赏心理。”
书法创作的空间拓展:1)书法在本地社会上的文化角色。2)书法的文化功能在传统意义上变了。3)书法的“自愉性”和文体功能的逐渐分割,文辞及可辨读性已减弱。
嘉堃并没有非常刻意地强调他的书法作品的可读性,书法在如此近似“涂鸦书写”的形式来达到汉字审美的意图表达,反而可以更从容地自传统书法体系的框框里获得了解放!
易经:「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新」与「丰富」本就是任何生命成就追求的首个要素。
古语说:「充实之谓美。」,又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要厘清如何「日新」,怎样坚毅地达到「富有」老实地从实践经验做基础,最要紧的是明了到「道并不远人」,而且踏实去做,还真能给人充实的感动!
「今是昨非。」-丰子恺
艺术创作是需要辛勤时间和反省的,可幸的是嘉堃并没有不可一世的自满,虽然他曾在多个全国书法大赛中夺冠。
人体本身就已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自古所有的人类物质文明都是由人去创造的。所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体的呈现是包含着他生存的环境和行为表现,或更贴切的说法是他的生活使然。而从嘉堃不同时期及不同地点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做一个对比,即可明了。
无论是横向书写或直写、双并、四并、六并乃至“田”字形大斗方四并等排列装裱形式;字与字的空间,裱作之间的空间,都形成了一种自由变化的可能性,它同大面积空间的自由处理结合在一起,使到关于形式构图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章法秩序有更大的自由度,加上虚实对比所产生的空间变化,所以在多次重复的空间节奏中,复杂的精神活动和对形式的想象都全被激活了!
这个展出堪称得上“大马现代书法革命”!
如与外国相比,这个展不是很精彩,也不是很有文化穿透力,但已是一个很好的本地书法变革的起点!
可幸的是嘉堃本身对这书法艺术的热情、先天的素质、对中华文化的“储备”、对现代文化的敏感度和对传统书法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养分都有一定的水准。
艺术家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端,但如果缺乏理论性思考和判断的基础,要继续发展做领头羊,或要走得更长远则会很困难,甚至领头不成倒成了迷途羔羊。
继承-完善-破坏-修复-创新-继承
“熟地即死地”。要置死地而后生;功夫即在于如何由“熟”转“生”,而生生不息。
书法历炼了悠长的演进和变化,到了近代艺术形态,它本身已具备了一定的反照能力,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之一,字为心画,文字是世界现象的组成部分,是心灵意识外现的体现,也是人类心灵痕迹自然流露的印记。
我想在质和反省中,对待一切严肃的艺术创作,都谨持多元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正是嘉堃的艺术路子的其中一个宗旨吧!
虽然打着“生活化”的旗帜,但我想嘉堃可能并非完全暴露自己的私生活,完全地反映在他的书法创作上吧!这里显露的是一种生命践行化的状态和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其中一种思想立场而已。
甄子豪
2004年4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