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319|回复: 4
|
用了幾千年的GUI
[复制链接]
|
|
|
前言
前北大校長蔣夢麟在他的著作《西潮》中提到,在清朝時,如果西方文明不乘著炮彈和基督教進入中國,那麼中國還可以維持幾百年不變。也有歷史學家說中國的老百姓在宋朝以後所過著的生活變化不大。可以推斷,那個時候的幾代人,可能都過著相同的日子。
過後,西方文化進入了,中國掀起了百年未有之變局(李鴻章的說法),作者在他的自傳式著作中說是五十年巨變。而我們看到的,在鴉片戰爭後的一百五十年,中國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看看香港在當時的一個小漁村變成今日的國際大都會,你可以去想像它的變化之大。
一個人在舊時代裡,要看見時代的變化是很不容易的。但科技變幻無窮的今天,一個人衹要在廿年裡,就可以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科技産品的演進。像我雖然比電腦遲出生,但幾乎可以看到了電腦的演變,也直接間接的體驗了科技的演進。
舉電子郵件為例,它對這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幾乎是必備的了,不管是用在私人或是工作上。而在Netscape 3.0的年代(1995-1996),我也沒有想過今天會對電子郵件那麼強的依賴,和它今天的無所不在,以及少了電郵的寸步難行。
就在這科技快速演變的同時,我看出了一些蛛絲馬蹟,彷彿可以用歷史來做個對照。
語言
西方科技文明的強大,包括電腦科技的一日千里,讓他們在世界的經濟版圖不停擴充,直到現在人人口中所說的“全球化”。科學技術讓這些科技列強殖民落後國,像美國的軍事科技強大,所以可以在國際事務上為所欲為。除此之後,科技本身還可以出口,像IBM, Microsoft, Intel這些高科技公司,也為美國的富裕做出不小的貢獻。原來科技除了可以恃強凌弱之外,還是個大商機。
因為電腦科技的發源與發展都在美國,使得幾乎和電腦相關的「東西」都以英文為主。許多的人都知道,至富的其中一個原則是和富人在一起,而這些先進國都以英語為商用語,所以其它民族想要接觸這商機,就必先接觸英文。這些外資商業帝國,技術文獻資料,都一律以英文做標準,連程式語言,學校教科書都以英文為主,使得大家都認為只有英文才有前途,而它在某程度上也真是如此。
許多中華文化的忠實擁護者,也包括英文不好的一群,會說那些學習英語者不愛本身的優良文化,說他們崇洋媚外,說他們香蕉人。香蕉人是因為香蕉外面黄皮,裡面肉是白的。但有時這也過於偏激了,因為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不會英文在很多事情上也不太方便。而這些中華文化維護者會搬出一大堆的理由來說明中華文化的優秀。優秀歸優秀,但大家還是向著金錢的方向衝,英語好的華人還是佔有很大優勢的。
那麼英語真的比較值錢嗎?舉個生活上不是特別明顯的例子,我最近對網路廣告關鍵字做一些研究,發現英文的關鍵字比起其它語文,包括簡體和繁體中文,都更有價值,更多人競標。而英語成為全球通用語的趨勢,好像不是華語所能阻擋的。
英語
英語優勢的來源,大家當然會先說是大英帝國遍佈全球的殖民地所帶動的,這是第一波。而美國的商業強勢當然是第二波了,想跟富人做生意,當然得學好英文。這當中,我們也發現了日本第二經濟強國的地位,在國外許多地方,包括機場和旅遊勝地,除了必備的英文外,也都有日文指示牌,宣傳單和說明書等。這說明了人多未必有用,錢多才有用,錢多了大家才會尊敬你。
那第三波的英文勢力在哪裡?應該是電腦和網路世界裡了,這是隱形的勢力,如果其它國家沒有認真看待,他們的語言就來必定會被英文蚕食。因為網路英文的內容太多了,是其它語言所不能及。而任何技術或産品一出來,必以英語為先,其它必會慢半怕。所以先機在英語,商機當然也在英語上面。
雖然中國,日本或一些非英語系國家也嘗試在科技上下苦功,像中國在研發中文處理器,中文的程式語言,中文的本土軟體,但成效還不明顯。試想想,若中國人的程式都以英語來寫程式,且不論它的好壞,那就實在沒必要使用中文的電腦書了,何必多費一番功夫呢?
如果這種程式語言像java, C#等等都以英文為基礎,那其它民族學習英語是必然的。如果大家都有一些英文基礎,那各民族溝通也必以英語最為方便。這也是英文目前在網路上的優勢。所以其他的民族,不斷的想要發展自己的民族語言,可是自己的語言裡有一大堆都是外來語,自己把英語弄成自己的語言,這樣的做法卻是莫可奈何的。
中英的差別
先不論英語和中文目前在國際上的地位,以我不是專家的看法,他們最大的差別是英文是「嘴巴」的文字,中文是「眼睛」的文字。一個以讀音為優先,另一個則以圖形為優先。當然它們各有優缺點,語音的缺點是各地方的口音變化大,時代久遠或距離的因素就會南腔北調,所以不管是中國大陸用著同一文字的,也有一大堆方言,印度和歐洲大陸也有很多種的語言。
如果是像英文,以拼音來組成文字,這對歷史資料的流傳是最大的障礙,因為一個詞彙的古今讀音可能差個十萬八千里。而中文以圖形文字出現,即使大家用不同的方言,但還是能看得懂同樣的文字。這也是歷史學家說中國大陸沒有變成歐洲大陸分裂成各民族國的原因,全靠中文字把各民族聯繫起來。
在沒有錄音、錄影的年代,大家衹能靠著文字,刻著寫著來流傳想法、知識和事件(後來就變成「歷史」)。但若要說到歷史的考古問題,圖形的文字像甲古文,楔形文字等,因為還是有蹟可循,所以還有解讀的可能性。看見一隻小鳥的圖,猜來猜去總不會是狗和猫吧!而拼音文字,除非能夠找到對照的資料,否則時代久遠,語音變化太大,若當世無人會讀,解讀機會比圖形文字更低了。
圖形文字的優勢
圖形文字的優勢在哪?如果你到過不同國家的機場或酒店,必定會看見許多的指示牌,那些指示牌的圖像簡單易懂,左右箭頭、餐廰廁所、德士巴士等等。在不熟悉該國語言的情況下,一般人大概也不會理解上有困難,即使那些告示牌收藏個一兩百年,再讓後人去解讀,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中文的的優點,不必多說。一個中文字,可以有華語、粵語、閩南語等等各種讀音,但意思卻是相同的,傳了幾千年,‘田’字還是田字的意思。
那麼是甚麼原因讓中文在這個經濟、科技歷史洪流裡,漸漸的失去了優勢,搞得大家都以英文為先,以英語為傲?

語音文字的後來居上
隨著電話、錄音、錄影技術的發展,「語音」文字就可以很好的保留下來。如果怕語言文字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那麼可以把事件錄影下來,音影俱在,不再存在著流傳與解讀的問題了,聽不懂錄影畫面中人們之間大呼小叫的對白,但看見動手打架,也應該知道那些對白不會是打招乎問好了。
語音文字在這些科技的輔助之下,它的弱點反而被掩盖了,優勢得以發揚。語音文字,以英文來說,兩人在通電話,你不會的字,我可以直接教你,c o m p u t e r,就是computer。而中文就慘了,「電腦」,要說「上面是下雨的雨,下面是…」,即使一個淺白的字,像‘狗’字,對於兩個中文都不太好的人,一個要教,一個要聽,就會「左邊這樣那樣,右邊這樣那樣」,搞了老半天,比不上人家英文的d o g三個字母搞定。只要會26個字母,想要在電話上學甚麼英文字都沒問題。而這個時代,有誰不用電話呢?總不會為了一兩個字把它畫成圖案傳真(fax)給你。
雖然現在的這些科技在將來必定會有解讀上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格式版本眾多,但至少在目前它們把英文的缺點遮盖了,把優點強大的發揮。也因為英語的便利與它的價值關係,學習它的人蜂擁而來。而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呢?聽說有人學了簡體中文,去了台灣看不懂一大堆繁體字;也有人學了繁體中文的,去了中國目瞪口呆。他們不知道原來中文字也有差異,就冒冒然去學習,這對中文的發展,也是一個大障礙。
全球學英文
這裡不論英文的好與不好,在时代的巨輪下,沒人能阻擋英文領土的繼續擴張,中文沒想要去阻擋的話,那麼誰也擋不了,不可能依賴印度文吧!更何況他們早就已是英語的殖民地了。
而像中港台,日韓,新馬這些以漢字為主,和常用漢字的族群,都全力在學習英語。或許那些中國古老的智慧,再過多幾年都要翻譯成英文,大家再以英文來閱讀。為何要學英文,因為當中國人要和德國人溝通,當香港人要跟越南人溝通,當台灣人要跟馬來人溝通,大家總不會用華語吧?所以英文成了國際用語,其中一個原因也是中國還不夠富強。因為英語最通用,學了後可以跟德國、越南人、印尼人溝通,不必學德語、越南語、和馬來話,事倍功半。
華人的適應能力強,全球有目共睹,他們為了生活,不管生活在哪個國家都可以學好當地的語言。為了生意,學習英文更不成問題了。而中華民族也因為俱略這個特質,幾千年下來,雖然經歷比別人更多的苦難,卻活得比別人都好,人數比別的民族都多。那麼要學英文賺大錢,何樂而不為呢?
就在大家拚命學英文的同時,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若要跟日本人做生意,通常他們都不配合別人,而是別人要學習日語去配合他們。他們憑甚麼啊?但這麼一看,他們反而讓日語更有價值的存在於這個世界。而中國人不執著這個語言問題,為了生意願意學習各種語言的關係,反而讓別人不必學習中文,也使中文的價值減少了。
賺錢繳稅是愛國,如果賺錢又推廣自己民族的文化與文字,更家愛國(對中國人來說)。
電腦文字方向
就在大家以英語使用著電腦的同時,我發現電腦的文字也在演進,這讓我覺得必須要向大家說明,別以為圖形文字打輸了這場仗。
自從中學開始接觸電腦以來,我看見電腦的發現與演進,在學習電腦的過程中,更加瞭解電腦語言的發展。從最早時人們衹能用電腦語言(零和一)到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再到程式語言(programming language)。這幾個時期,一般大眾還是沒辦法和電腦談得來,都是一些俱略編程能力(programming skill)的人才能夠指揮電腦。
到了MS-DOS,PC-DOS,一大堆指令式(command line)DOS的時代,一般人就可以開始對電腦下命令了,雖然有時它還是不聽話,可能是下錯指令或下了指令電腦楞住了。而我們也必需有很好的記憶力才能記住那一大堆的指令,時間長了沒用就會忘記。但這時就有許許多多的人,開始去學習與電腦溝通的語言,主要是看在電腦的工作效益份上。

在約十年之前,進入了微軟的Windows大時代,更多人可以在電腦上工作了,而現在幾乎所有的辦公室都有電腦了(除了大老板的沒有之外)。現在,一般大眾衹要受過簡單的訓練,就能指揮電腦工作,應用自如,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用戶圖形介面(GUI)。
轉載自 http://www.techxii.com
[ 本帖最后由 sora86 于 25-6-2009 11:34 A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6-2009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5-6-2009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相信拼音文字是过渡性的,等到人类的文明更上一层楼时,人们就会看到象形文字是高级的文字而拼音文字是相对低级的文字。
象形文字是以视觉为依归,是三维的,而拼音文字是以听觉为依归,是一维的。视觉的世界,相对于听觉世界,更为复杂,但也更为丰富和多姿多彩。
我们是活在以视觉为主的三维世界里,而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更优于表达这个世界的事物。如果要一个人作出取舍,只能任选其一:视觉或听觉世界,我想结果如何,无需多说。
或许可以这样比拟,拼音文字是黑白电视,而象形文字是彩色电视,同样一个画面,象形文字却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而拼音文字显得更为枯燥、沉闷。
我是念英校的,学习使用英文和华文的比重大概是3比1至5比1之间,而中文和英文都是我最爱的语言,所以我没有偏袒中文的老黄卖瓜心态。但从两种语言的客观比较,我的确看到了很多中文汉字的优点。
我们正处于文明的起步阶段,拼音文字在此阶段或许占了简单和容易普及化的优势,但当我们进一步进化时,这些优势就会转变成弱点。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出端倪,随着知识、资讯的爆炸,拼音文字已经显露了不胜负荷的弱点。从电脑的发展,的确可以看到其向着象形文字方向靠拢的迹象。曾几何时,用电脑输入中文的速度已超越输入英文或其他拼音语文的速度……。
其实,再多的争辩也是无谓的,时间将会给我们一个更明确的答案。
严重警告:
这类性质的贴,无可避免的,将会惹来一条疯狗到此狂吠乱咬一番。
在无政府状态下,疯狗的行径异常猖獗,准备好打狗棒是必要的…..
有一条疯狗,就是偏执于把汉字拉丁化,从高级堕落到低级,如果它灵敏的嗅觉嗅出相左的论点时,就会扑过去狂吠乱咬一番......
[ 本帖最后由 风满楼 于 25-6-2009 03:04 P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6-2009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只要忽略他就好
很快就有解決方案 |
|
|
|
|
|
|
|
|
|
|
发表于 25-6-2009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明白,楼主想表达什么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