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4-2009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富翁
当亿万富翁的三个条件
到底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答案无非是:投资理财的能力。民众理财知识的差距悬殊,是真正造成穷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理财致富只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固定的储蓄,追求高报酬以及长期等待。
A、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但如果他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 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 1.0281亿,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投资理财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B、钱追钱快过人追钱
台湾有句俗语叫:“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和信企业集团是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由和信企业集团会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领军。外界总想知道这叔侄俩究竟谁比较有钱,有钱与否其实与个性有很大关系。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而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理财。致富关键在如何理财,并非开源节流。
C、将财产作三等份打理
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但是,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何错之有?其错在于利率(投资报酬率) 太低,不适于作为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假设一个人每年存1.4万元;而他将这些钱全部存入银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他可以积累1.4万元(1+ 5%)40=169万元。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况,货币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5%之下,将钱存在名义利率约为5%的银行,那么实质报酬等于零。因此,一个家庭存在银行的金额,保持在两个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够了。不少理财专家建议将财产3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于较投机的工具上。我们不妨建议你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和房地产的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以备日常生活所需。
D、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以那个神奇的公式所讲述的方法为例,若你已经拥有36万元,则你可以减少奋斗10年,若你已有261万元,则可以减少奋斗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钱,不妨去借。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举债投资”。而银行的功能,则是提供给不善理财者一个存钱的地方,好让善于理财者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钱。 诺贝尔基金会的启示
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历经 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至2 亿多美元。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4-2009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手起家的男人变成富翁 秘诀在哪儿
通向财富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条条道路都惊人地相似。而且令人诧异的是,拼命积累财富的男人也惊人地相似,他们在心理特征上就像是同一个模子压出来的一样。
百万富翁有诸多特征,绝大多数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都是出身贫穷的人,积累金钱对于那些一贫如洗的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些男人是很有冒险精神的,他们敢于冒那些脚踏实地、像苦工似地挣钱的男人所不敢涉足的风险。他们是精明强干的,他们很有远见卓识;他们的天才在于能知道如何利用别人的主意来赚钱。这是赚钱的真正秘诀——利用别人创造性的思想,并且把它们运用到实际中去。
这样的男人很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他们很有洞察力,他们会观察别人,知道如何通过与别人打交道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也知道别人对他们的反应如何。追求财富的人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孤独感,但他们并不因此而去追求政治上的名望和成就。赚钱是他们绝对全神贯注的追求。这给他们胜于一切的最大满足和快乐。
1、让金钱成为你的情人。
别在性爱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你会发现,从长远来看,赚钱比性爱更让人兴奋,这可不是空头支票。寻求需求,满足需求。追求财富者的最大天分是瞄准时机,预测所需。大众牌小汽车,美国快餐食品都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例子。
2、谨防从众心理。
群众心理弊病多,即使它是正确的,追随它一般也没有什么利润。在一般情况下,摘取经济精华的都是带头人而不是追随者。
3、当雇主而不是雇员。
那些满足于雇主付给他们高薪的男人并不是真正追求财富的人,他们的目标仅仅是成就感或权力欲。你最好去当老板,即使雇员只有你一个,赚的钱也会比任何一个公司付给你的多。
4、发展你的支配技巧。
大多数人认为,支配别人,让他们去做你想让他们干的事情非常恶劣。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时时都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支配着别人。
5、追求财富的人常常是直觉地支配着别人,而且是个行家里手。 |
|
|
|
|
|
|
|
发表于 11-4-2009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4-2009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赚钱高手的八招挣钱方法
第1招:隔山打虎
这一招的要点是学会与别人合作,而不是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做。因为你不可能是位全才,要学会不纠缠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巨大的财富通常是有眼光的帅才同多才多艺的智者通力合作的结果,真正的赚钱高手通常是善于利用别人的能力赚钱的人。凡事亲力亲为只会分散你的精力,使你无法对全局作出判断。
第2招:当机立断
要赚钱必须果断,学会迅速地审时度势。快速决断能够使你占据领先优势,拖拖拉拉、畏首畏尾、不敢决断是赚钱之大忌,这会让你一次次贻误良机。
第3招:穷追猛打
成功者往往是持之以恒、埋头苦干的人,一个专心于目标并致力于此的人。做事有头无尾,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要赚钱就不能怕辛苦,如此则成功可期。
第4招:眼观六路
这一招的要点在于注意与善于观察,对新观点、新事物要保持敏锐的头脑。可随身携带一个简便的本子,随时记下你发现的生财之道,有时间的时候加以整理,就会发现几个方法合在一起,就得出有价值的方案,然后迅速开始实施你的计划。
第5招:胆大心细
你必须认识冒险是有代价的。要知道世界上绝没有万无一失的赚钱之道。所谓“赚钱的生意不要抢”。盲目随大势,贸然作决定都是不可取的。要避免失败,就要处处小心,躲开可能碰到的陷阱。
第6招:借鸡下蛋
借钱赚钱,借鸡下蛋不丢人。赚钱的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当机会来了,你一时又没有资本时,看准了不妨借钱出击。死守着有一分钱花一分钱的老观念将难成大事。
第7招:动如脱兔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时间观念,决定做一件事情以后,行动要迅速,绝不能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去做。时间就是金钱,拖沓的作风是赚钱的天敌,行动不敏捷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
第8招:创意制胜
努力开发你的创造力,围绕你的事业让思维不受拘束地展开联想。经营最可靠的是创意,一个好点子、好创意往往能使你的经营之路柳安花明,财富属于那些具有创意而又能把新观念付诸于行动的人!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4-2009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财第一课
每个人对金钱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对理财有自己的一套。
以下是最简单和普及的理财方式,愿与大家共享之。
理财第一课: 记账
列下开支项目,然后每月做个统计,一年后做个总结,你会发现到一些不必要的开销可以省去。
一般上,开支如下:(注: 这包括有家庭的,单身的,有男女朋友的,随君选择。)
1. 伙食费(Food & drink)
2. 通讯费(telephone & internet)
3. 房贷(mortgage or housing loan instalment)
4. 车贷(car hire purchase instalment)
5. 汽车或机车费(vehicle running expenses) 如:车油,路税,维修,车险和一切相关费用
6. 保险费(insurance) 如房屋和个人,伴侣或孩子。
7. 孩子费(child expenses) 如孩子奶粉,尿布,教育,保姆,衣裤等
8. 水电费(electricity & water)
9. 娱乐费(entertainment & recreation) 如看戏,打球等,也可以涵盖健身等, Astro
10. 文具,书和杂志费(printing, stationery & periodical) 如报纸,杂志,刊物,文具等
11. 会员费(member fee) 如一些团体会员费
12. 个人杂费(personal expenses) 如衣裤,包包,眼睛,剪发,化妆等比较私人的费用
13. 医药费(medical fee) 这个是医生看诊费,去药剂店买药,看牙医等费用
14. 电脑费(computer & related expenses) 如电脑维修,软件,购买空CD片,一切有关电脑的费用。
15. 其他
其实有很多开支项目,不能一一列出,这按照个人所需。
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记账的习惯。这个要恒心,而且要对自己有诚意,不要随意乱填。这个不需要任何会计软件,普通的spreadsheet如microsoft的excel就可以。
理财,从记账开始。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4-2009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账(补充)
一个月作总结,然后算出各个开支占了总开销多少巴仙。这些数字不会骗人,它现在你的眼前,你会发觉到一些无必要的开销当初为何会消费。
分出一些是必然开销,当然开销和可有可无的开销,找出空间能省则省。如果一个月下来,你还有剩余10%of 你的薪水,恭喜你,你踏出了理财第一步。
其实,最难的就是记账,记录你一个月的开销。这一步没做好,往后那些理财计划等都是纸上谈兵。之前我本身没什么记录开销的习惯,自孩子出世后,发现到每月钱用光光,名副其实的月光族。那时才痛下决心记账,每个月都做小总结,每三个月总结,每半年大总结,每年大大结算。
每个月头几天,拿一两个小时出来,看看下上个月的开销。你会发觉到有时真的很浪费,而且在不很需要的情况下消费。这样这个月在那方面有比较谨慎花费。
特别是女性,周边的东西太多太吸引妮们了。所以记账对女性特别重要。
我虽然很久以前想过要实行记帐这习惯
但是最后因为懒惰不了了之了
好奇这里有谁有记帐的习惯啊
分享下.谢谢![](static/image/smiley/default/wink.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4-2009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出退休理财的三大误区
晚年时也不妨作一些大胆的尝试。
别搞错了:退休后你仍将有大笔开销。那么怎样才能高枕无忧呢?千万别相信老朋友和家人们的传统观念。
他们的很多建议不只是错误的,而且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下面我们就列举三个传统观念,并将其一一攻破。
1) 生命短暂
退休的人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时可能很少考虑生命的长短,然而当他们作出财务决策时,却总是好像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一样。60几岁的人经常会过于担心他们在退休后不久就会去世,这往往导致他们作出愚蠢的决定。
可能最愚蠢的做法就是从社会保障基金中提前支取退休金。你可以在62岁至70岁之间开始提取你的退休金,提取的越早,每月得到的金额就越少。尽管如此,2004年仍有54%的女性选择在62岁支取退休金,在这一年龄支取退休金的男性比例为49%。
没错,如果你的健康状况很差,早点支取退休金或许不失为明智之举。但即便如此,你也应该考虑一下配偶的预期寿命。为什么?如果你是家庭收入的主要创造者,你的配偶在你过世后依然可以领取丧偶退休金──所以晚些提取对配偶大有好处。
但如果你是单身,又不能确定是否长寿,你应该推迟提取还是早些提取呢?毫无疑问,也应该推迟提取。
没错,如果你推迟提取退休金,又在退休不久后去世,你从社保基金中享受到的福利就寥寥无几了。但是与活着但却过着拮 的生活相比,简简单单地死去也没什么大不了。
不幸的是,如果你活得很长,但却早早地用光了你的储蓄,你就很可能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到那时,你唯一的收入就是每个月从社保基金中领取的退休金──而你提取得越早,领取的金额就越少。
2) 保留本金
你是不是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不要动用本金”,“不要 你的资产”?
事实上,提取一些本金可能是让你的退休储蓄保值的最好办法。
我又要老生常谈地提一下我经常在这个栏目发表的观点了:当你退休时,不妨考虑将25%或50%的资产转到即期固定年金中,这样你可以在有生之年按照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水平逐年提取,通货膨胀率大约为每年3%左右。
不过很多人仍然不愿购买年金。对于某些人来说,不去购买年金的理由和提前支取退休金如出一辙。
很多老年人担心他们在购买年金后不久就去世,而他们的庞大投资也就打水飘了。其实你可以在退休后的前十年陆续地少量买进年金,而不是一次性大笔投入,这样风险就小多了。
很多退休人员还有一个顾虑。当你将资金投入到固定年金的时候,钱就没了,这违背了“不要动用本金”的原则。不过从长远来看,动用本金购买年金有助于保留你的资产。
事实上,退休时你的支出可能会超出你的资产组合在扣除通货膨胀后带来的回报。在退休的早些年,你的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慢慢萎缩。
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萎缩程度也将加速,你需要让你的收入增长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而投资组合价值萎缩后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却在减少。到80岁左右,你的储蓄就基本上用光了。
如果你购买了年金,你就不会陷入这种绝境。年金不仅可以保证让你在有生之年都有收入,而且有了年金你就不用大手笔地支取剩余资产了。最后:在你去世的时候可能有大量资产还未动过。
如果你选择即期年金,你可能还会受到另外一个传统观念的束缚。你或许已经听说过,不应该在个人退休帐户(IRA)中购买年金。
是的,你可能不想动用个人退休帐户去购买可递延税款的固定或可变年金。个人退休帐户本身已经为你提供了递延税款的待遇,因此用这部分钱来进行可递延税款的投资就毫无意义。
但在个人退休帐户中购买即期年金仍然不失为明智之举。这不会立即产生任何税项。而如果你动用应纳税帐户购买即期年金,你可能要卖出股票,这就产生了资产所得税。
而且,年金收入将被作为正常收入计税,就像你从个人退休帐户中进行支取一样。因此用个人退休帐户购买即期年金,你就省下了随后引发的大笔税款。
3) 购买债券
传统观念认为,随着退休年龄的临近,你应该逐渐卖出股票,买进债券。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不要将股票全盘卖出。我认为退休人员应该将其在全球多元化股票基金中的投资保留40%-60%。那么该如何解释上述传统观念呢?它是建立在一种错误的假设基础上──并且忽视了一个重大风险。
他们假设退休人员非常不愿承担风险。但事实上退休人员对于熊市经常比年轻投资者更加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拥有长期的投资经验。
诚然,如果你的投资组合是你的主要生活来源,而不仅仅是为退休作储备,那么股市崩盘对你的打击就大多了。不过除了股价下跌外,退休人员还要面临其他风险。
在25年至30年的退休过程中,通货膨胀可能给你的生活成本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你的投资回报就要超出通货膨胀率──这也就是你需要持有一定股票的原因。
原文:Jonathan Clements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4-2009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財迷思:給孩子金錢的意識
不少父母在理財訓練中,最感到頭疼的就是孩子缺乏金錢的意識,只會一味亂花錢,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該怎
么辦?首先,父母應先自我檢討,孩子亂花錢的習慣,是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許多父母往往一邊責怪孩子胡亂花錢,但當孩子有要求時,又是大把大把的鈔票給他。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難理解賺錢是一件困難的事。
如果孩子不必存錢就能享有金錢,那么他們又怎能體恤賺錢的辛苦?
此外,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必須讓孩子瞭解金錢的實際價值。許多孩子不懂得賺錢艱難,沒有金錢的價值觀念。
他們往往只知道用錢買自己所要的東西,而同樣數額的錢用在生活上其他方面,或可以派上多大的用場則全然不知。因此便自我為中心的考慮問題,對金錢揮霍無度。
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一些情境,比如帶孩子到市場買菜,讓孩子知道冰淇淋的3令吉,能夠買多少菜;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比如省下買一個名牌書包的100令吉,就可以資助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園;還可以讓大一些的孩子利用假期做一些臨時工,親身體驗賺錢的艱辛。
類似的環境教育,也許會比家長們長篇大論的大道理更為有效地讓孩子懂得珍惜,進而逐漸改掉亂花錢的毛病。
在訓練孩子理財的時候,必須注意孩子金錢意識的發展。一般上,根據研究,孩子金錢意識的發展,大約有6個層次:
1)0~3歲:沒有金錢意識。視金錢為一種玩具。
2)3~7歲:朦朧的金錢意識。不認識金錢,只知道錢可以「換」東西。沒有自覺的買賣行為。
3)7~11歲:簡單的金錢意識。開始認識金錢,並能計算,意識到錢可以買東西,有比較自覺的買賣行為。
4)11~14歲:複雜的金錢意識。認識到錢的多種物質交換功能。有了金錢,可以購買吃、喝、穿、住及學習、遊玩等所需的各種東西。買賣行為不但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且具有初步的獨立性。
5)14~17歲:全面的金錢意識。認識到金錢具有物質交換功能、精神方面的功能及社會功能。即用金錢可以買到享受、榮譽及地位。
6)18歲以上:創新的金錢意識。即具備了運用金錢進行金錢增值的自覺意識。
當然,以上的分析僅能提供參考。孩子的金錢意識其實與家庭教育及父母的消費方式有著更直接的影響。因此,父母必須通過孩子平常的談話、行為來瞭解孩子對金錢意識的發展水平,一旦發現偏差,必須及早引導,及時調控,因為這對于孩子將來踏入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與此同時,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也包括下列重點:
1.教育孩子懂得一定的商品知識和購物常識,知道如何挑選、購買、算賬、付錢、找零錢。
2.教育孩子懂得一定的財務計算知識,使孩子從小就有目標與計劃,並以先分配,后花費的方式管理零用錢。
3.讓孩子支配自己手中的零用錢,教他們認真管理好這筆錢,使他們在有限的零用錢中,用自己的切身經驗來培養起金錢觀念。
4.讓孩子懂得金錢與勞動的關係,培養勞動的觀念,熱愛勞動及勞動的成果。同時,還應當積極鼓勵孩子負責家務,樹立起他身為家中成員的責任。
5.在家庭經濟生活中,讓子女參與家庭的財務決策與管理,通過家庭的理財規劃,使孩子明白家中每月的收入與開支狀況,從家庭的收支管理中學到理財知識與技能。
要培育孩子的金錢意識,其實也不一定是生硬的訓導方式。只要我們動一動腦筋,我大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環境課室,來達到這項目的。
環境課室:菜市場適合年齡:6歲以上有個媽媽,每逢假日,總愛帶著剛上小學的女兒到菜市場買菜。出發前,媽媽會告訴他,今天準備買什么菜,預算是多少,讓女兒當自己的參謀。到了菜市場,母女倆會先瞭解各種蔬果的價格,然后聽取女兒的意見,決定該買些什么,不該買什么。在歸途上,媽媽會幫女兒分析今天的菜是買便宜還是買貴了,哪些錢又花得恰到好處。
透過買菜的實踐和平時的指導,女兒對金錢的價值有了較具體的認識,學會了如何花錢、如何算帳,漸漸養成節約的好習慣。過去,女兒對食物非常挑剔,吃菜專挑好吃的吃,還常常浪費食物。現在,她不但知道米飯是農夫辛苦勞動種植出來,而且知道是父母辛苦賺錢買回來,又在廚房辛苦弄出來給自己吃的。因此,她不再浪費食物,而且還會把好的食物留給父母。
转载于东方日报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4-2009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
不懂赚钱的辛苦
还真的挥霍花钱下
但是
做工后
体验到赚钱的辛酸
知道了钱是难赚的
也变得比较不会那么花钱了![](static/image/smiley/default/icon_redface.gif) |
|
|
|
|
|
|
|
发表于 11-4-2009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分享,版主应该为他加分!![](static/image/smiley/default/biggrin.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4-2009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