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5|回复: 10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革新教会还是为了创造新教派?
[复制链接]
|
|
如题...
最近上历史课上到宗教改革...
不太了解马丁路德当时的那些行为,如发表95条...
到底他是为了改革封建的天主教,还是为了要创造新的教派呢?
大家给点意见... |
|
|
|
|
|
|
|
发表于 30-7-2004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7-2004 03: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丁·路德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
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
那时的德国,经济比较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商业比较繁荣。但与西欧各国相比,它的经济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分散性,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的分散性加剧了政治上的分裂割据状态。政治经济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导致国内一片混乱。天主教会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僧侣们无恶不作,整个国家处于一片“混沌”状态。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他认为一个人灵魂的获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什么教会的繁琐仪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的特权。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
1520年是宣场路德学说最火的一年。那一年共出版德文书籍、文章208册,其中路德的著作有133册之多。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都发表在那一年。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予头并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庭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阶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
这一切点燃了下层人民的热情之火,呼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民拥戴路德,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人员却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动进一步划清了自己同教会的界限,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教皇有些慌了手脚,只好一再敦促德皇查理五世为路德定罪。德皇终于决定于1521年4月17—26日,在沃尔姆斯召开帝国会议,为路德定罪,给这样一个叛经离道的叛逆者以惩诫,同时也要给路德的拥护者们表演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路德并没有被教皇的淫威吓倒,他昂首挺胸地到达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议上据理力争,毫不让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求摆脱罗马教庭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帮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路德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立足,只好隐居到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
路德并没有沉寂下去。他选择的圣经翻译工作有着不可估价的积极意义。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海涅认为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路德所译的圣经是依照着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但路德不能代表人民。当德国农民要把宗教改革变成一场推翻现存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时,路德退缩了,最后走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先写了《劝基督徒勿从事叛乱书》,又开始回维登堡讲道,平息骚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他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由劝抚、调解到力主镇压。后来又叫嚣“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死,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丑恶狰狞的面目暴露无遗。路德彻底脱离了人民,路德教在德国蜕变成为世俗诸侯的工具。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仅在宗教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恩格斯说“路德不仅把下层人民的运动,而且连市民阶级的运动也出卖给诸侯了”。
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路德一生功过参半。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
他的宗教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他无愧于这一光荣。 |
|
|
|
|
|
|
|
发表于 30-7-2004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7-2004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7-2004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说是搞分裂。。旧教会那种腐败使到他要倡导回归真正的基督教义 |
|
|
|
|
|
|
|
发表于 19-1-2005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世界史时,老师是告诉我,马丁路德是不能接受用钱或是说赎罪券来赎罪的事件而想再创新教派的。 |
|
|
|
|
|
|
|
发表于 23-5-2005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沒有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還是會發生。
宗教改革背後的政治因素,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都很重要。
當時民族國家興起,各領主都想要打破一統教會的控制,脫離教會對其領地內的領導權。這種衝突當時已經日益明顯。一些大國如法國、西班牙,他們通過談判取得對教會的控制權,但是一些小國家就只好另謀其他方法。當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出現,正好成為他們的藉口。
這背後又涉及了中古時期羅馬帝國的衰亡以及教會出來彌補帝國滅亡後的真空。
另外一點是當時的教義的爭端,馬丁路德提倡Augustinism,而當時的教會主張Thomism。
馬丁路德認為人類無法知道自己是否會得救,這只有上帝知道,因此要對上帝有信心。雖然不知道誰得救,但是得救者一定會是虔誠的教徒,行上帝的義。
教會所主張的是Thomasism,這派主張上帝賦予人類自由意志,讓人去做選擇,但是缺乏上帝的引導人類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而這需要Grace of God,這需要通過儀式來取得。儀式是上帝和人之間溝通的橋樑。本來這個也沒有錯誤,只是說要多唸一些經文,辦幾場彌撒這些簡單的方式就已經足夠了。但是後來卻被歪曲了。
還有很多宗教改革的東西可以談,但是我並非這方面的高手,所知有限。
許多人聽了宗教改革就容易產生天主教是惡棍,但是這之後天主教發動改革(counter-Reformation),把教會弊端革除之後,天主教又再次強大起來,至今仍然是基督教之中最大的一派。 |
|
|
|
|
|
|
|
发表于 24-5-2005 06: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不止只有他"另创"教派, 在其他地方也有因不满roman catholic教会而崛起的, 只是Luther比较有名 |
|
|
|
|
|
|
|
发表于 24-5-2005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說,Calvinism的影響力應該是最大的吧。從某個角度來看,其影響力甚至和英國、法國和西班牙這幾個當時的歐洲大國的內政撤上了關係。
既然這個主題是說馬丁路德,就說馬丁路德好了。 |
|
|
|
|
|
|
|
发表于 1-6-2005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堕落天使 于 30-7-2004 12:31 AM 说 :
他应该是想当教主吧,所以才美起名的宗教革命
当时资产阶级革命需要有相应的宗教变革。老教派对制度和经济改革起到强烈的阻碍作用,当时的马丁路德改革目的就是分化罗马教廷的权利影响。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