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家國夢

如果粵語、閩語都能算是方言,那麽日語絕對也是漢語方言之一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8-3-2009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8-3-2009 10:46 PM 发表


“莫”字不念入声念什么?那是字音注字“音”,不是注“义”。


《切韻》:

夥,胡果反。楚人云多

姐,慈野反。羌人呼母,一曰(女曼)


這些都是訓讀,而不是本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3-2009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8-3-2009 11:34 PM 发表


《切韻》:

夥,胡果反。楚人云多

姐,慈野反。羌人呼母,一曰(女曼)


這些都是訓讀,而不是本字


问题是“無”字呢?“莫”字呢?
“謨”声“莫”,“莫”字又如何训读?
这个字从没一个时候是非入声的。
而且更过分的是,既然这样,为什么“膴”字不取训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09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8-3-2009 11:39 PM 发表


问题是“無”字呢?“莫”字呢?
“謨”声“莫”,“莫”字又如何训读?
这个字从没一个时候是非入声的。
而且更过分的是,既然这样,为什么“膴”字不取训读?


你錯了,古人的意思是把 “膴”訓讀成 [莫]

在那個方言裏,表示 meat 這個詞義的字讀音和 雅言中的 ‘莫’相同,但是詞義和‘莫’完全沒有關聯,卻和 “膴”的意義相通

所以只好用 “膴”這個字來表達那個方言裏讀作‘莫’但意思是meat的那個詞



這種做法就和日語把‘夫迄’訓讀成sore-made的道理一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3-2009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8-3-2009 11:47 PM 发表


你錯了,古人的意思是把 “膴”訓讀成 [莫]

在那個方言裏,表示 meat 這個詞義的字讀音和 雅言中的 ‘莫’相同,但是詞義和‘莫’完全沒有關聯,卻和 “膴”的意義相通

所以只好用 “膴”這個字來表達那個 ...


问题是,最起码现在那不是得把“膴”字念成一个入声了么?
那不是和你原来大大声说無旁不能读入声的说法大背?
再说,就算是训读,这个字在周朝时就有了,去看《诗经》、《周禮》。
而且我引的那一段话就说:。

“《周禮》有膴判”。讀若謨。

那么,《周礼》內的字就算是训读字,所取不是中华正语,难道还会是番语?

所以说没问题。

而且再深入追究,为什么古人的意思一定是你那个意思?
最间单不过的就是“無”字古多读,但在这个场合要取和“無”通转的“莫”的音。
而不能取其它的“亡”、“毋”之类。

这样的观念我已说过非惟我个人之见而已。

此外,再顺便一提,这不是原争执重点。是枝微末节。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9-3-2009 12:2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3-2009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8-3-2009 11:49 PM 发表


问题是,最起码现在那不是得把“膴”字念成一个入声了么?
那不是和你原来大大声说無旁不能读入声的说法大背?
再说,就算是训读,这个字在周朝时就有了,去看《诗经》、《周禮》。
而且我引的那一段话就说: ...


一字多讀,則東亦可為西,南可為北,紅可為青

、“一 [家] 字,忽而公,忽而谷,忽而姑,歌者難爲音,聼者難爲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3-2009 09: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9-3-2009 12:38 AM 发表


一字多讀,則東亦可為西,南可為北,紅可為青

、“一 [家] 字,忽而公,忽而谷,忽而姑,歌者難爲音,聼者難爲頌”


在还没开始之前先再提醒这是枝微末节。

正文:

越说越没道理,除了在远远远远古,哪个时代不常见一字多读的?
即使是唐朝也是这样,怎见得歌者难为音,听者难为颂了?
即使到了今天,因为音不再古,为诗较难,却又怎么不行了?
你难写诗是你的事,语言现实却又是那样,难道改得了?

这是“实然”的问题。

而且字有场合,“無”一字在不同场合音不同有何奇怪?

既然“謨”若“莫”,那么
“膴”若“無”不就好了?

实际上,这种“否定词”在用方块字写的时候会有一字多音不奇怪。
因为有场合。字有场合,如语法语用常合来决定,不同场合不同音。

“公無渡河”=“公莫渡河”(别)
“無有闻”=“亡有闻”(没)

其它说这是什么阴阳对转之类也是胡乱引用,我还没去追究呢!
人家是开放音和延长性有声子音尾对转,你是开放音和入声对转。

好了,别再搪塞虚幌,回到“小焦点”——这个周官內用的“膴”字如何不正?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9-3-2009 09: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9-3-2009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9-3-2009 09:16 AM 发表


在还没开始之前先再提醒这是枝微末节。

正文:

越说越没道理,除了在远远远远古,哪个时代不常见一字多读的?
即使是唐朝也是这样,怎见得歌者难为音,听者难为颂了?
即使到了今天,因为音不再古,为诗 ...


不同場合不同音,有時候是文白異讀,有時候是訓讀

還有你那個 “有聲音尾” 存在與否至今仍是一個謎,漢語系的輔音韻尾基本上沒有清濁對立的證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3-2009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9-3-2009 04:14 PM 发表


不同場合不同音,有時候是文白異讀,有時候是訓讀

還有你那個 “有聲音尾” 存在與否至今仍是一個謎,漢語系的輔音韻尾基本上沒有清濁對立的證據


当然有时这样,重点是,不论哪一种情况,没有不能异读的事吧?而且至少上古的汉代就有这样了吧!

至于第二行,如果是“L”、“R”等流音那当然是个迷,但你要提的“阴阳对转”就是那个。这些“响音”包含“母音”、“鼻音”、“流音”、“滑音”等。但入声是不“阴阳对转”的(如“莫”和“毋”(無))不可,你提到这个,所以我说根据不当。


还有,不要再逃避主要问题,那个“膴”字怎么不正?
它是周官字。请回答“是”或“不是”。
东汉的硕儒字圣,在其中一本最古老的注音字典內提供了
“莫”音。请回答“是”或“不是”。

天天这样避重就轻,要我三番五次抓回来考,我很不习惯喔!==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9-3-2009 09:4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3-2009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9-3-2009 08:47 PM 发表


当然有时这样,重点是,不论哪一种情况,没有不能异读的事吧?而且至少上古的汉代就有这样了吧!

至于第二行,如果是“L”、“R”等流音那当然是个迷,但你要提的“阴阳对转”就是那个。这些“响音”包含“母 ...


陰聲:沒有輔音韻尾

陽聲:有鼻音韻尾

陰陽對轉,顧名思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9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恕鳥某愚昧~方塊字都算漢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11-2025 02:19 PM , Processed in 0.11488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