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78|回复: 7
|
美股评论:最糟的日子已到尽头
[复制链接]
|
|
新浪财经【MarketWatch纽约2月24日讯】毋庸赘言,股市近期的行情还是令人忧心忡忡的,但是有些事情却是你在股市当中所无法发现的,比如我们当前的经济前景已经不再像不久之前那样糟糕了。
繁荣或许还不能说已经在拐角那边等待着我们,但是的确有愈来愈多的统计数据显示,衰退周期最糟糕的日子很可能就要结束了。
听到这样似乎是盲目乐观的论调,许多人都可能会倍感愤怒,但是在各位以指责的邮件将我淹没之前,最好还是听我仔细讲述一番我的看法。首先,我必须澄清的是,我并不是说经济的下滑已经紧急刹车,我只是说,现在看上去,经济下滑的速度已经在减缓了。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无论奥巴马上周签署为法案的经济刺激计划将发生怎样的作用,其实都已经和经济状况的根本性改变无关。换言之,假如衰退的确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当中宣告结束,这很可能只是经济自身的进展使然,而和刺激计划无关,更不必说将经济刺激计划归为衰退结束的原因是多么荒唐了。
假如你一定要将经济走出困境这一事实归功于某种政策,那就将其归功于货币政策吧。事实上,联储已经向我们这个经济体系当中倾注了大量的流动性,此外还有一些针对银行的特定的借贷计划和资本注入计划,这一切的确是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当然,前面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一些阐述,而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事实的证明,下面就是这些事实:
——美国经济谘商局的先行经济指标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呈现上涨势头。
——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样连续两个月上涨。
——一月间,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样出现了上涨,这种情况近半年时间以来还是首次出现。
——Baltic Dry Index是度量诸如铜、铁和钢等重要原材料运输成本的指标,这一指标已经从不久之前的低点上涨了大约一倍左右。
——二手房销售在十二月当中实现了增长,接受我们每周调查的大多数观察家都表示,他们认为这一指标一月还将继续上扬。
——新屋销售也在十二月间实现了增长。
——建筑商的信心状况本月已经有所好转。
——在低利率的推动之下,无论是新的抵押贷款,还是现有贷款的再融资,其规模都有所增长。
——真实时薪在十二月间增长4.5%,之前的十一月间,它已经增长3.3%。
——一个消费者预期指数在一月间有所上扬。
——零售销售额在一月间增长1%,增长情况自去年六月以来还是首次出现。
——消费信贷下滑的速度在最近一个月当中得到了抑制。
——消费及非军用资本货物订单规模在一月间有所增长。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上个月出现增长。
——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上个月同样增长,而且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月了。
——货币供应还在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体系拥有充足的流动性。
——三月期伦敦银行拆借利率已经从几周之前的接近5%下跌到1.2%,意味着银行间彼此已经愈来愈乐于放款了。
——包括泰德息差(TED Spread,即美元3个月伦敦同业拆息LIBOR与美国国库券的息差)在内的诸多金融市场指标,其进展同样让人乐观。
——银行间信用违约掉期的价格已经从峰值回落。
——企业债券市场也在解冻。大约1270亿美元的美元标价债务在一月间发行,创下去年五月以来的纪录。
——银行账面上的一些证券,其价格已经开始复苏。
毋庸赘言,当今的整体经济距离健康之类的形容词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小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前首先必须学会爬行,而我们的经济现在似乎已经在开始爬行了。 |
|
|
|
|
|
|
|
发表于 25-2-2009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政府今起实施金援计划两大举措
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等五大金融监管机构周一发表联合声明称,今起将开始实施新金融稳定计划的部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政府转股计划以及对大型银行开展“压力测试”两大举措。市场人士指出,上述两项措施很可能导致政府控股美国主要大型银行,同时,转股计划本身或将面临很大难题。
今日起监管机构将针对花旗、美国银行等20家大银行开展“压力测试”,这项测试是美国财长盖特纳金融稳定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财政部希望通过测试对各大银行的资本需求作出评估,同时确定某些公司是否需要首先求助于私人资本。 美国财政部官员周一称,今日将公布“压力测试”的具体内容,预计测试要花数周的时间。不过,一些官员担心市场可能没耐心等待4月份出测试结果。
如果测试结果暴露出不足,政府将向无法从私人渠道筹措到资金的银行提供“暂时性的资金缓冲”。这种缓冲将以购买“强制性可转换股”方式对银行注资,政府将视需要将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
财政部在周一的声明中表示,此前已接受政府援助的银行,也可要求将政府持有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声明强调,两大举措将保证参与这项计划的银行能够继续为美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运转提供足够的信贷。因为“只有当金融机构在私人部门中,美国经济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金融稳定救助计划的前提就是一定要保证银行的私有制。” 但不可否认,转股计划将导致政府控股大银行,美国政府官员也于周一承认,政府在一些机构的持股可能会暂时增多。
美国财政部早前已表示,为提振花旗普通股权益资本,稳定市场恐慌情绪,会考虑将其现有的花旗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不过,转换价格可能存在技术性的困难。按照花旗目前拥有59.2亿股稀释后流通股计算,40%的持股比例需要美国政府持有约39.5亿股花旗普通股才能达到。那么美国政府则需将价值290亿美元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但要使持股比例不超过40%,则意味着转换价格必须高于每股7美元,该价格较花旗周一收盘价2.16美元有过高价差。花旗高层正在与政府官员就此事密切磋商,不过据市场人士分析,结果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政府拥有花旗超过半数的股份,要么亏本转换。知情人士称,很可能会以美国政府大幅增持花旗股份告终。 |
|
|
|
|
|
|
|
发表于 25-2-2009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其演讲中指出,经过重建走出衰退后的美国经济将更为强大,但这需要公众团结一心,并为美国的将来担负起责任。
综合外电2月26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向身处忧虑之中的美国民众保证,走出衰退后的美国经济将比以往更为强大,但他将告诫称,复苏需要公众“为其未来担负责任。”
奥巴马将在国会联合会议上发表如下讲话:“虽然我们的经济可能受到削弱、信心可能遭到动摇,虽然我们仍处于困难和不确定时期中,但今晚我想让每个美国人知道:我们将重建,我们会复苏,美利坚合众国将比以往更为强大。”
美国白宫公布了上述演讲简摘,奥巴马定于东部时间晚上9点发表这一讲话。
奥巴马将在讲话中表示:“现在需要的是,举国团结一致、勇敢面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并再次为我们的未来担负起责任。”,
奥巴马将指出,美国拥有减少自身问题的手段;在其就任后第一个月内,奥巴马一直忙于推动7,870亿美元刺激方案出台以对抗经济危机。
他将表示:“这场危机不会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问题的答案未超出我们能力所及。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实验室和大学、农田与工厂之中,存在于企业家的想象力与地球上辛勤劳作人们的骄傲之中。”
他将表示:“那些将美国造就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进步和繁荣力量的特质仍为我们所有。” |
|
|
|
|
|
|
|
|
|
发表于 25-2-2009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 欲重新提振美国民众信心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24日在国会发表讲话,讲话时其在解释衰退应对策略时向担心经济前景的美国民众保证更美好的日子就将出现,但他告诫实现复苏需做出共同牺牲。
综合外电2月25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联合会议上讲话指出政府将尽全力确保主要银行拥有足够放贷资金,并表达了对美国汽车业实施重组的决心,此外他认为经济危机根源在于只顾短期利益的文化、监管缺位等因素。
奥巴马称,政府将尽全力确保主要银行拥有足够资金用于放贷,此外他要求以市场为基础对碳排放加以限制,并表达了对美国汽车业实施“重组、重构”("retooled, reimagined")的决心。
奥巴马的这番表述对此次危机相关讨论做了权衡,他承诺政府将解决短期萧条和可能持续几代之久的财政挑战等问题;目前这场危机已导致金融市场萎缩、房价暴跌,并致上千万人失业。在有批评声认为奥巴马近期悲观言论引发投资者和消费者不安的背景下,奥巴马24日的讲话听起来更为乐观。
与传统国情咨文讲话相似的是,此次演讲并未以重大新政提议为特点。相反,奥巴马对政府为支持银行和遏制止赎所采取的措施、以及他在医疗保健系统改革、能源独立化及教育系统现代化方面的计划做了概述。
此外,他还描述了此次经济危机的根源因素,包括只顾短期利益的文化、监管缺位以及银行向那些无承受力的民众提供了本不应该提供的贷款让其购买房 |
|
|
|
|
|
|
|
发表于 25-2-2009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瞧~
经济未必如评论所说那么好。
 |
|
|
|
|
|
|
|
发表于 25-2-2009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道指从7500起到8900时候,大家说快起回去了。
现在从8900跌到7100,大家就说还有得跌。
会不会跌到6500我不懂,我懂反弹快来了。
股票是周期性工具,没有一直跌,也没有一直上。
我赢的钱就是人家输的钱,我输的钱就是人家赢的钱。
你怕,我怕,你卖,我卖,谁买呢?为何要买? |
|
|
|
|
|
|
|
发表于 26-2-2009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如何保证我国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安全,未来一段时间里金融海啸是否会出现第二波?针对上述问题,多位专家学者在昨日召开的“环球财经研究院金融海啸第二波”专家研讨会上表示,金融海啸第二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爆发,我国的外汇储备应当抓住时机,在管理上有所突破,转变思路,进行多元化配置。
金融海啸第二波将来临?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表示,各国救市政策并没有阻止金融危机蔓延,危机来得更快更猛烈了。金融海啸第二波必然会来临,其时间点可能在下个月。
在宋鸿兵看来,花旗银行、美国银行被国有化或申请破产保护,将是第二波危机中的标杆性事件。宋鸿兵预测,“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将是第二波海啸的引爆点,尤其是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其整体违约率将从去年9月的4.5%上升至20%。“届时,全球商业银行都将出现重大问题,而黄金(217,2.98,1.40%)价格则会创出历史新高。”他说。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环球财经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两位学者对“金融海啸第二波”的观点均不置可否。尽管如此,张明也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仍将继续蔓延。他说,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已非常确定,欧洲经济则可能会更糟糕,而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下一阶段,金融危机可能会继续深化,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美国的商业银行、对冲基金将同时出现问题,两个问题的叠加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更加严重的冲击。
我国外汇储备应多元化配置
向松祚表示,目前美国经济仍在不断恶化,美国要救自己,要么继续发行大量美国国债,要么美联储继续大量增加美元供给。这些都将对我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张明也表示,当前我国政府必须高度关注外汇储备的安全。目前,美国国债有10.8万亿美元的存量,今年可能再发2万亿美元,如果当前经济局势持续下去,我国外汇储备中的1.3万亿美元资产,将面临美国国债被抛和美元下跌的双重风险。
张明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必须转变思路,进行多元化配置非常必要,而且目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他建议,我国政府应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用外汇储备构建能源矿产等战略储备资源;二是利用当前股市处于历史低位,购买国外非金融类大盘蓝筹股;三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建议其他国家向我国贷款,并将贷款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宋鸿兵也表示,我国外汇储备中持有美国国债的量应该下降,或在外汇储备资产负债表上配置一定数量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一方面对美国政府继续发行美国国债构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对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进行对冲。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
|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url=]上一篇[/url] 下一篇 返回目录 |
文章评论 所有评论
共 8 页 首页 上10页 1 2 3 4 5 下10页 末页
| [46楼] 评论人: blakefirst 查看 blakefirst评论专辑 | [11楼] 评论人: 沉默的羔羊 查看 沉默的羔羊评论专辑
奥巴马救市在制造更大的洪水,美国在发放更多的美圆-足以买下世界 毁灭世界的美圆洪水,而世界都看好黄金做为诺亚方舟,但黄金已经掌握在共济会长老的手里,诺亚方舟也只能救几个人 也已被那几个恶人所掌握,
因为黄金是在水位线之上漂浮的,曾经被罗斯切尔德压制了在纸币水位线之下200多年,在这200多年中谁都不能靠黄金来交易来积累劳动财富 只能使用纸币而在使用纸币的过程中却被共济会滥发的纸币窃取了劳动果实 专门发放纸币的美联储用纸币买下世界-这就是犹太银行家在200多年来的真切计划突悠世界 买下世界财富 要犹太王做世界主宰,
美国洪水泛滥,既然没有权利干涉美联储滥发美圆并买下世界实业,我们就必须在交易过程中尽量不用美圆计价实行双边贸易,我们只用美圆和美国做贸易,用他的纸币和他过家家,
认清他的美圆本质,再烂的企业的股份也不能让美圆给买下,中国的银行出售股份就是一个愚蠢的行为。 在世界规则都被犹太银行家扭曲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看见扭曲的世界和扭曲世界的人 我们才能看清繁杂的假象,宋鸿兵确实让我们看见这原本的表面世界后面还存在一个邪恶力量支配的世界,有比较才知道对错,或许你该教育我毛泽东是世界最大的恐怖大亨,
转贴:美专家诬称中国和塔利班有染威胁世界稳定
http://news.qq.com/a/20090224/000427.htm
2009-2-24 21:47:01
2009-2-26 15:49:28 |
| [45楼] 评论人: 信用是金 查看 信用是金评论专辑 | 给≤货币战争≥的一个建议。希望此书在最后加一句话
黄金也会贬值,投资黄金也有风险。信心才是最重要的。货币不能和任何事物挂钩,否则就容易受私人操纵。货币一张纸其实就是信用。
《货币战争》一书准确地预测了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而备受高度关注,该书的作者宋鸿兵勾画的美元的未来并不光明。(宋鸿兵认为黄金最稳,但黄金也是有风险的。私人和私有集团的操纵是最大的危险。国际炒家们既炒货币又炒黄金和石油等等等。。。)
2009-2-26 14:42:23 |
| [44楼] 评论人: 随缘-- 查看 随缘--评论专辑 | 各位专家:我们中国的老百姓能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减少点损失呢?
2009-2-26 13:35:05 |
| [43楼] 评论人: 文盛才能国昌 查看 文盛才能国昌评论专辑 |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不能在一行做精、做细?这跟政策环境关系太大了,在中国,产业政策调整非常频繁,项目选定后面临的政策变化风险太大,企业刚定下神准备大展拳脚,那边就准备给你下刀子了,任何企业都想在一行长期干下去,这样节省很多成本,但是我们的政策环境逼着你转行,这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细分行业世界龙头的主要原因。比如广州,现在搞滕笼换鸟,几乎是逼着高能耗企业走。其实这是国家对于省域经济定位不准造成的,在任何时候,高能耗产业都必须有人干下去,因为它是一切基础的基础。从广东搬到西部就不在中国大地了吗?从西部搬到非洲就不在地球上了吗?环境破坏都是存在的,看对谁最直接。到最终,只要在地球上,人人都得承受和埋单。而真正有效的方法不是让你走,而应该更支持你让你做精,因为基础已经存在了,重新来过是需要巨大成本的,这一点,政府从来没有考虑那么深远。 经济危机极有可能步入到真正的经济萧条,而这不因国家投多少钱为准,因为投入再多的钱它都改变不了政府短视的政策制定思维。 |
|
|
|
|
|
|
|
|
|
|
|
发表于 27-2-2009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qtanlin 于 2009/2/25 20:01 发表 
新浪财经【MarketWatch纽约2月24日讯】毋庸赘言,股市近期的行情还是令人忧心忡忡的,但是有些事情却是你在股市当中所无法发现的,比如我们当前的经济前景已经不再像不久之前那样糟糕了。
繁荣或许还不能说 ...
哈.哈.哈.哈.哈.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