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安东尼♀

三国中最不该被埋没的十大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3-2009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安东尼♀ 的帖子

历史上庞统真的是死在落凤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3-2009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enturist 于 5-3-2009 10:28 AM 发表


你是指諸葛亮和李嚴都有錯?



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李严督运粮草,但办事不力致使蜀军北伐被迫停止,李严为了推卸责任,不惜编造谎言诬陷诸葛亮,又想杀死督运领顶罪,直到诸葛亮用证据揭露其无耻行径后才认罪,加上李严平素自私,人际关系差,招致大部分同僚的敌视,所以被罢官流放梓潼郡。建兴十二年,李严闻知诸葛亮逝世,认为后人不会给予起用他的机会,于是气愤病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3-2009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yuthefish5633 于 6-3-2009 06:56 PM 发表
历史上庞统真的是死在落凤坡吗???



在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据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历史上的庞统并非死於进兵雒城的途中,而是死於攻城之时;不是因为中了埋伏而死,而是因为被流箭射中,死於意外。关於庞统的葬地,史无明文。由於其故乡襄阳距离遥远,且为曹操地盘,还葬原籍显然不可能;而鹿头山距雒城不过数十公里,而且地势高阜,背景开阔,可能是刘备进攻雒城的大本营所在地,因此,痛失良佐的刘备将庞统葬於此处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至迟从宋代起,今白马关一带已经有了关於庞统墓的记载。宋代大诗人陆游就写有<鹿头山过庞士元墓>的诗,其中有「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苔藓无情报,秋来满断碑」等句,可见陆游经过此地之前,这裏早已有了庞统的祠墓。大概是受到这一事实的启发,又因庞统有「凤雏」的美名,罗贯中才虚构了庞统死於落凤坡的情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3-2009 07: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严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诸葛亮不杀他?却非杀马谡?

在诸葛亮四出歧山时,苟安押粮不利本应该杀,有人提醒说苟安是李严的部下,就不杀了,五出岐山时李严押粮不利又两面撒谎,诸葛亮又不杀他。而失街亭的马谡非杀不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3-2009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乡猫 于 6-3-2009 07:14 PM 发表
李严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诸葛亮不杀他?却非杀马谡?

在诸葛亮四出歧山时,苟安押粮不利本应该杀,有人提醒说苟安是李严的部下,就不杀了,五出岐山时李严押粮不利又两面撒谎,诸葛亮又不杀他。而失街 ...



李严一方面同诸葛亮一样,是刘备临死时托孤重臣.另一方面,当时李严镇守永安,扼守的是东吴进攻的要害.蜀国人材匮乏,诸葛亮是知道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害,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人选,当然不只李严一人,但是,诸葛亮北伐带走了几乎蜀国所有的精英,只能留李严在此镇守.如果因为这样一件事(后果的确很严重),就要杀李严,一旦激起他反投魏国(他的好友孟达已是魏国上庸太守),或者投东吴,都是蜀国的一大患.荆州之险已失,永安就是蜀国东面最关键所在.对于一心克复中原的诸葛亮来说,也不想因小失大,影响北伐大局.故只是罢了李严的官,由其子李丰接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3-2009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说~
刘备留下两个托孤重臣,诸葛亮主内,李严主外~
诸葛亮却自封益州牧先后夺了魏延李严的兵权~

最后为了排挤李严而一点小事先罢了李严兵权再贬为庶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3-2009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龐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09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7-3-2009 04:34 PM 发表
胡说~
刘备留下两个托孤重臣,诸葛亮主内,李严主外~
诸葛亮却自封益州牧先后夺了魏延李严的兵权~

最后为了排挤李严而一点小事先罢了李严兵权再贬为庶人的~

一派胡言·說的是你自己吧! 運糧不濟還虛報軍情,這樣的罪還不夠大?難道要謀殺阿斗才算是重罪?

這是三國志部分關于李嚴的記錄。
建興元年,封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四年,轉前將軍。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屬嚴。嚴與孟達書曰:「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亮亦與達書曰:「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其見貴重如此。
八年,遷驃騎將軍。以曹真欲三道向漢川,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亮表嚴子為江州都督督軍,典為後事。亮以明年當出軍,命嚴以中都護署府事。嚴改名為
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又表帝曰:「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平違錯章灼。平辭窮情竭,首謝罪負。於是亮與平曰:「自先帝崩後,平所在治家,尚為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事。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漢中,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平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謂平情在於榮利而已,不意平心顛倒乃爾。若事稽留,將致禍敗,是臣不敏,言多增咎。」乃廢平為庶民,徒梓潼
十二年,平聞亮卒,發病死。
毫無疑問陳壽寫得很清楚李嚴的下場是自找的。糧草不濟,李嚴為了脫罪就耍手段。


  陳震字孝起,南陽人也。先主領荊州牧,辟為從事,部諸郡,隨先主入蜀。蜀既定,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為汶山太守,轉在犍為。建興三年,入拜尚書,遷尚書令,奉命使吳。七年,孫權稱尊號,以震為衛尉,賀權踐阼,諸葛亮與兄瑾書曰:「孝起忠純之性,老而益篤,及其贊述東西,歡樂和合,有可貴者。」震入吳界,移關候曰:「東之與西,驛使往來,冠蓋相望,申盟初好,日新其事。東尊應保聖祚,告燎受符,剖判土宇,天下回應,各有所歸。於此時也,以同心討賊,則何寇不滅哉!西朝君臣,引領欣賴。震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敘好,踐界踴躍,入則如歸。獻子適魯,犯其山諱,春秋譏之。望必啟告,使行人睦焉。即日張旍誥眾,各自約誓。順流漂疾,國典異制,懼或有違,幸必斟誨,示其所宜。」震到武昌,孫權與震升壇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屬吳,並、涼、冀、兗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震還,封城陽亭侯。九年,都護李平坐誣罔廢;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吾以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複有蘇、張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十三年,震卒。子濟嗣。


  陳震字孝起,南陽人也。先主領荊州牧,辟為從事,部諸郡,隨先主入蜀。蜀既定,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為汶山太守,轉在犍為。建興三年,入拜尚書,遷尚書令,奉命使吳。七年,孫權稱尊號,以震為衛尉,賀權踐阼,諸葛亮與兄瑾書曰:「孝起忠純之性,老而益篤,及其贊述東西,歡樂和合,有可貴者。」震入吳界,移關候曰:「東之與西,驛使往來,冠蓋相望,申盟初好,日新其事。東尊應保聖祚,告燎受符,剖判土宇,天下回應,各有所歸。於此時也,以同心討賊,則何寇不滅哉!西朝君臣,引領欣賴。震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敘好,踐界踴躍,入則如歸。獻子適魯,犯其山諱,春秋譏之。望必啟告,使行人睦焉。即日張旍誥眾,各自約誓。順流漂疾,國典異制,懼或有違,幸必斟誨,示其所宜。」震到武昌,孫權與震升壇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屬吳,並、涼、冀、兗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震還,封城陽亭侯。九年,都護李平坐誣罔廢;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吾以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複有蘇、張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十三年,震卒。子濟嗣。
陳震忠恪,老而益篤
看看三國志怎么寫!!!陳震說李嚴心術不正,結果如何?再看看陳壽寫的評語,陳震為人正直純樸絕對不會為諸葛亮背書。陳壽也沒有任何為諸葛亮背書的理由。

歪曲事實的到底是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3-2009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7-3-2009 04:34 PM 发表
胡说~
刘备留下两个托孤重臣,诸葛亮主内,李严主外~
诸葛亮却自封益州牧先后夺了魏延李严的兵权~

最后为了排挤李严而一点小事先罢了李严兵权再贬为庶人的~

諸葛亮奪了魏延的軍權?看看諸葛亮怎么對待魏延吧!

建興十年,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亮責讓之。琰與

亮箋謝曰:“琰稟性空虛,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來,

紛紜之論,殆將傾覆。頗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國,原其身中穢垢,扶持

全濟,致其祿位,以至今日。間埏迷醉,言有違錯,慈恩含忍,不致

之于理,使得全完,保育性命。雖必克己責躬,改過投死,以誓神靈

﹔無所用命,則靡寄顏。”于是亮遣琰還成都,官位如故。


建興十年劉琰和魏延不和結果諸葛亮干了什么啊?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也。建安中,為荊州剌史傅群主薄,背群而

詣襄陽太守關羽。羽命為功曹,遣奉命西詣先主。先主與語論軍圍計

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辟為左將軍兵曹掾。及先主為漢中王,拔

儀為尚書。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尚書令劉巴不睦,左遷遙署弘

農太守。建興三年,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事,將南行。五年。隨亮

漢中。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

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于儀。亮深惜儀之才干

,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看看這里諸葛亮在魏延和楊儀不和時又干了什么? 三國志很清楚的記載他非常看重楊儀和魏延的才華。如果諸葛亮真的那么討厭魏延,魏大將軍早就丟了腦袋了。無可否認,魏延的死諸葛亮要負上很大的責任,他調停的結果根本沒有解決兩人之間的矛盾。可是如果把魏延的死全算在諸葛亮頭上未免太過分了。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

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

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

,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

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請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

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將軍費瑤、

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于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

,假節,進封南鄭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

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士卒,勇

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忿,有

如水火。

看看三國志我們偉大的魏大將軍原來是關老爺第二。他和重士卒輕士大夫的關老爺有什么分別。魏延的死跟關老爺一樣都是因為本身性格的缺陷造成。

如果說諸葛亮排擠魏延,請問為什么他可以在孔明當權時升到征西大將軍,南鄭侯?諸葛亮不同意他學韓信分兵作戰,只是意見上的分歧和排擠扯不上關系。而且魏延的作戰計劃風險大,一輩子小心謹慎的諸葛亮不敢往他身上押注也是合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09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三國志關于益州之戰的記錄

是歲建安十六年也。璋率步騎三萬余人,車乘帳

幔,精光耀目,往就與會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余日。璋

資給先主,使討張魯,然后分別。

    明年,先主至葭萌,還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進圍成都數

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戰。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

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上面寫得很清楚和我們可愛的阿斗完全相反,就算劉備的大軍已經包圍了成都,百姓還是愿意為劉璋死戰。可見比起可愛的阿斗劉璋多么得人心!

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

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

此不可也。”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

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

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

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

急,欲還救之,并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

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

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

將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

過輒克。于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

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于是統逡巡

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

:“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看看龐統提出鴻門宴第二時,劉備怎么回答。剛剛踏入別人的地盤就用暗殺的手段把主人干掉,人民會心服嗎?別忘了劉璋還有個兒子在成都。龐統所謂的上計也不是什么好主意。成都有一定的兵力短時間內絕對沒辦法拿下。如果楊懷和高沛斷了劉備的后路,劉備要怎么辦?劉備如果聽龐統的上計或開鴻門宴第二只怕他能否平安回到荊州都要打上問號。

龐統的死和諸葛亮一點關系也沒有。只能怪他運氣太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9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izhu 于 26-3-2009 01:28 PM 发表

諸葛亮奪了魏延的軍權?看看諸葛亮怎么對待魏延吧!

建興十年,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亮責讓之。琰與

亮箋謝曰:“琰稟性空虛,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來,

紛紜之論,殆將傾覆。頗蒙明 ...



这也只能说明诸葛亮与魏延不合。
这个事件的起始点在于诸葛亮在被刘备托孤后,他没有军权。
所以他先自封为益州牧,再现后夺了魏延和李严的兵权。
李严是当地名士,魏延很有军威,是诸葛亮权力膨胀的两个最大绊脚石~

原帖由 feizhu 于 26-3-2009 12:43 PM 发表

一派胡言·說的是你自己吧! 運糧不濟還虛報軍情,這樣的罪還不夠大?難道要謀殺阿斗才算是重罪?

這是三國志部分關于李嚴的記錄。
建興元年,封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四年,轉前將軍。以諸葛亮欲出 ...


那我也来一篇三国志的文章: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这一段话,你们不觉得有问题吗?
既然诸葛亮可以“
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那么李严为什么也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先把证据交到诸葛亮手上,然后自己主动向刘禅告状,他到底是在告自己、还是告诸葛亮呢?假设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李严实在自投罗网,甚至有点不知所谓。
可是,这么简单的疑点就是没有人提出来?到底,陈寿是在骗自己,还是骗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9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27-3-2009 08:47 PM 发表



这也只能说明诸葛亮与魏延不合。
这个事件的起始点在于诸葛亮在被刘备托孤后,他没有军权。
所以他先自封为益州牧,再现后夺了魏延和李严的兵权。
李严是当地名士,魏延很有军威,是诸葛亮权力膨胀的两个最 ...

至于诸葛亮和魏延不和,三国志从来没提到。他的前军师,南郑侯加征西大将军都是你眼中无能的诸葛村夫封的。诸葛亮要北伐不靠汉中的兵力靠什么?难道诸葛亮可以靠法术生出一支军队吗?

魏延和刘琰不和受到惩罚的也只是刘琰而不是魏延。杨仪不被诸葛亮做掉,是因为他后勤能力强诸葛亮需要依赖他。

你用什么证明诸葛亮和魏延不和?凭那句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这只是主帅和将领意见上的分歧,怎么能够证明两人的不和?魏延感叹的是自己的才干不能够完全发挥。我们伟大的魏大将军,在诸葛亮死后居然放火烧了栈道,完全没考虑的大军的死活。他把个人恩怨看到比大局还要重,丝毫没有考虑到大军被司马懿偷袭的危险。而且魏延的潼关奇袭风险高,胆小的诸葛亮怎么可能会同意。蜀汉的国力弱小受得起一万士兵的损失吗?
李严的军力被抽调也只有司馬懿和曹真入侵汉中的时候而已,而且为了李严的兵力他把江洲和永安的大权全给了李严的儿子。李严曾经写信给诸葛亮,希望把江州和巴郡从益州分开自成一州让他开府。另外李严也曾写信劝告诸葛亮希望诸葛亮受九赐!刘备临终前怎么对待诸葛亮?这样的建议难道不是希望诸葛亮死?受九赐是篡位的第一步,李严居心如何路人皆知。

接着我想请问一下你怎么解释陈震关于李严的评价?陈震没有任何理由帮诸葛亮背书!而且陈震有留下书信证明他对李严的看法是野心勃勃的人。这个看法诸葛亮后来也证明陈震是正确的,诸葛亮曾经感叹自己没有听他的话导致全军被李严摆了一道。我想问陈寿有什么理由帮诸葛亮背书?诋毁李严他能得到什么好处?
既然诸葛亮可以“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那么李严为什么也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先把证据交到诸葛亮手上,然后自己主动向刘禅告状,他到底是在告自己、还是告诸葛亮呢?假设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李严实在自投罗网,甚至有点不知所谓。
可是,这么简单的疑点就是没有人提出来?到底,陈寿是在骗自己,还是骗我们?
你用什么证明李严没有犯下运粮不济而且谎报军情的罪是捏造的,李严为什么不可以犯下这样的错误?就凭你一句李严不可能犯下低级错误就能够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那么多研究三国的专家怎么从来都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为什么连你推崇的朱教授也不曾提过?

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这句话显示出李严不但想脱罪还想趁此机会把诸葛亮扳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9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izhu 于 28-3-2009 03:00 AM 发表

至于诸葛亮和魏延不和,三国志从来没提到。他的前军师,南郑侯加征西大将军都是你眼中无能的诸葛村夫封的。诸葛亮要北伐不靠汉中的兵力靠什么?难道诸葛亮可以靠法术生出一支军队吗?

魏延和刘琰不和受到惩罚的 ...


别忘了,刘备是个用人鲜少出错的人(除了关羽之外)
他能把李严放到托孤重臣的位子上,是有他的考量的~

假设三国志是可信的,那你就要解释我的那段了···
是李严笨(把证据交给诸葛亮)还是我们都给诸葛亮的光环的蒙蔽了?
如果我的不可信,那么很简单,既然你的也是出至于三国志,一样有嫌疑之处!(为写而写!)

诸葛亮用什么打仗?
这句说的好,刘备托孤时诸葛亮是没有军权的!军权在李严的身上!
另一个疑点就是诸葛亮先自封益州牧!
州牧的权利在那里?为何有这么大的诱惑促使诸葛亮要坐上去?
州牧吸引诸葛亮最大的地方就是州牧可以征召自己的军队,也有自己的军队!
所以诸葛亮封了自己做益州牧!
那为何是自己封?
我的观点在于蜀国只有一州之地,州牧不是应该属于皇帝刘禅吗?(某程度上,益州牧对于有着更大的权利),固刘禅不可能把州牧给了诸葛亮,也就只能说是诸葛亮自己封了自己!
疯了州牧诸葛亮做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3-2009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28-3-2009 05:12 PM 发表


别忘了,刘备是个用人鲜少出错的人(除了关羽之外)
他能把李严放到托孤重臣的位子上,是有他的考量的~

假设三国志是可信的,那你就要解释我的那段了···
是李严笨(把证据交给诸葛亮)还是我们都给诸 ...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惧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
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刘备看人的眼光如果真的那么好的话,请问庞统和蒋琬为什么会被派去当县令?蒋琬后来继承了诸葛亮的职务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庞统后来在益州之战出了不少力!以这两人的才干居然被派去当县令!
请问你要怎么解释!

刘备下邳相。初为陶谦将,后仕刘备。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飞杀豹,城中大乱。

英雄记的两种说法
英雄记》里收录两种说法。在《三国志·先主传》的注引里记载刘备以张飞留守下邳,因为张飞欲杀曹豹,曹豹部众于是坚营自守,并派人迎接吕布,导致吕布取得下邳,张飞败走。在《三国志·吕布传》的注引里则记载吕布初入徐州,曾写信给袁术。袁术回信吕布,叫吕布攻打刘备,并允许资助军粮,吕布于是攻击下邳,当时下邳城内因曹豹跟张飞不和,被张飞杀害,而变得混乱,刘备中郎将许耽便派人接见吕布,并开门迎接吕布入城,张飞因此败走。后一种说法为《资治通鉴》所引用。
看看以上的转载,刘备用人真的没出错(关羽例外)。刘备把徐州老家交给好兄弟张飞把守结果他因为曹豹把荆州丢了。如果用的是关羽,徐州也许不会失陷。

刘备不把汉中交给张飞是有理由的,因为前车之鉴刘备怎么还敢把自家的大门口给张飞管?

三国君主中用人第一的是曹操不是什么刘备。刘备用人连孙权都比不上。

用一句刘备不会用错人就可以证明李严无辜有点说不过吧!而且刘备看人也不见得很准!

自先帝崩後,平所在治家,尚為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事。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漢中,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平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謂平情在於榮利而已,不意平心顛倒乃爾。若事稽留,將致禍敗,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看看诸葛亮写了什么,要李严派兵到汉中他居然要求分出五郡让他当刺史。要他镇守汉中他居然说要等到司马懿开府。李严还曾经写信给诸葛亮劝诸葛亮加九赐。很明显他的动机是让大家知道诸葛亮造反然后自己可以把他干掉。这样的人到底是在为国家处理还是根据自己的野心行事?

好就当你说对了,刘备不会用错人。那你是不是更不应该怀疑诸葛亮?刘备把自己的儿子和国家的命运都托付给他,你怀疑诸葛亮不就等于自打嘴巴?
是李严笨(把证据交给诸葛亮)还是我们都给诸葛亮的光环的蒙蔽了?
如果我的不可信,那么很简单,既然你的也是出至于三国志,一样有嫌疑之处!(为写而写!)

你不断地强调陈寿说谎,请问他有什么动机?为诸葛亮背书是不可能的,看他对诸葛亮的评语就知道了。
李严运粮不济谎报军情妄想脱罪兼扳倒诸葛亮,有充分的动机。如果你说不出陈寿说谎的动机,你要别人怎么信服你?单凭一句李严不会犯下低级失误就足够?你用什么保证李严没有犯下那样的错误?只凭他是官场老手?就算是老手也不代表不会一时失手犯下一些低级错误。运粮不济是条大罪,绝对不是你口中的小事。李严因为心虚加上害怕,犯下了低级失误也不是不可能的。看看他希望诸葛亮加九赐这类事,就足以证明他本是不是属于那种工于心计的人。很明显李严犯罪动机十足,相反陈寿完全没有说谎的理由。不然你为什么无法说出陈寿说谎的原因?

九年,都護李平坐誣罔廢;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吾以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複有蘇、張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陳震忠恪,老而益篤
这段要特别放大不然某人会故意忽略掉!!!关于诸葛亮和董允的书信中提到陈震提醒诸葛亮李严野心勃勃不可重用的事,应该是我第四次提到了。可是每次都被忽略了。请问你要怎么解释陈震的话?如果陈寿在说谎那为什么会有这一段呢?陈震不是诸葛亮派系的人物,他有什么理由帮诸葛亮背书?陈震在三国内又不是什么出名人物,用他来背书根本不够分量。蜀汉有更多老臣子名声和人格都受到更高的推崇,为什么陈寿不用他们来背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3-2009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没有答我~
不必一直拿新的东西来印证你的论点,已经够多了~


我要听的是你如何解释我写的那段~
不然涅,哈哈~
虽然很少人懂,可诸葛亮诬陷李严这事可就大条了啊~

那你到说说看刘备用错了那些人导致自己一塌糊涂的?
(当然除了关羽)

[ 本帖最后由 JunJun04035 于 29-3-2009 01:4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7-2025 07:31 PM , Processed in 0.1469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