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0|回复: 0
|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一)1月18日2009年
[复制链接]
|
|
平台計劃 主辦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一)
平台計劃成立3年以來,除了自身團員間的衝擊,交織出魔術游擊隊般的多元藝術交流量,2009年開始,平台也啟動"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邀請各領域工作者參與交流、分享自身專業,希望藉由每月一次的跨領域藝術交流系列計劃,汲取跨界養分,達到開放交流、啟發、臨摹的學習成效,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基,讓藝術的光,在各領域工作者之間流動撞擊。
我們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啟動「藝術核爆」計劃的引擎。
這是一個文化產業的時代
日期:2009年 1月 18日(星期日)
時間:2:00pm
地點:SICKL (studio in cheras KL) map
75, Tingkat 3, Amber Business Plaza, Jalan Jelawat 1, Cheras 56100 Malaysia
( the studio just 3 mins walk from CHERAS lrt station, star line )
Emai; : pentasproject@gmail.com
自由樂捐進場
這是一個消費主義,文化產業的年代!
透過個人三個作品《宇宙連環圖》、《囍馬來亞山》及《哈奈馬仙》。從個人作為藝術工作的前線出發,分享這一年香港熱烈討論、以及台灣開始關注的劇場產業化趨勢所帶來的刺激。我不是學者,不從宏觀或分析性切入。主要從我這三年與朋友們做的作品,呈現一些香港劇場現象,及大家這幾年思考著及關心的問題。
1. 《宇宙連環圖》—創作在香港廸士尼開始以及WTO在香港開會抗議示威事件後。/述說一群年青人追求理想與大環境的關系。
2. 《囍馬來亞山》—應邀劇場組合一篤戲一人一物喜劇藝術節,創作的獨角表演。反思喜劇及借嘲諷自己,窺探香港劇場普遍現象及一個演員如何自處?/思考人在大環境的洪流中如何安置自己的心靈。探討真正的喜悅與快樂是什麼?
3.《哈奈馬仙》—借由與德國劇作大師的 Henry Muller的《哈毋雷特機器》,省視劇場文化產業的問題。/那邊廂剛宣佈放棄政府支助,邁向文化產業的劇場組合(現改名為PIP文化產業),同樣改編莎翁的《仲夏夜之夢》作第一炮作品。兩個作品巧合時間演出,鬧得滿城風雨。作品引起爭議非常,並因而國際評論協會辦了一個閉門討論會,讓三方對談,最後成對峙。
梁菲倚
資深劇場專業全職藝術工作者,從事表演15年,是香港台灣劇壇很優秀的女演員。
1997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藝術學士(一級榮譽)學位,主修表演。在校期間3次獲頒傑出演員獎。
畢業後,於1997~2000年間,加入市政局香港話劇團擔任全職演員,期間多次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及提名香港舞台劇最佳女主角或配角獎。
梁菲倚,自幼學習芭蕾舞,後來在香港受歐美及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教育。但其個人作為藝術家的視野及追求,她開始涉及東方表演探索。因在2000至2004 年,加入享譽國際藝壇之台灣優表演藝術劇團,。從承襲波蘭戲劇大師果托夫斯基,所開發出優人神鼓獨特的表演訓練方法,包括學習靜坐,禪修。隨團到世界各地參加大大小小國際性藝術節巡迴演出。
2005始,梁菲倚開始把多年學習、實習及累積轉化為自己的特色進行分享。
如:目前是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聯合藝術總監;劇團兩年內已經受邀德國、上海和北京演出。
梁氏處女編導作品《我讀老鷹再見》,就獲高度評價;自編自導自演《囍馬來亞山》參加香港劇場組合一人一物喜劇藝術家,以獨特的內涵感動觀眾,引來不少迴響。
[ 本帖最后由 平台計劃 于 8-1-2009 02:01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