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9|回复: 2
|
南方汉族与汉语谱系
[复制链接]
|
|
从下文可以得知:1)浙江、上海的汉族群体其实是汉化的百越族,汉族成分全国最低。2)福建的百越族已经驱赶殆尽,全部由华北汉族填充。3)北方汉族混有阿尔泰系统族群成分,而福建、江西汉族成分反而最纯。4)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的闽语和客家人群来自苗瑶系统的畲族。
观察全国各地汉族的O1单倍群频率分布,我们看到浙江和上海的汉族群体中O1的频率最高。现在侗傣族群分布集中的西南地区的汉族群体中O1单倍群频率反而不高。这说明浙江、上海的汉族群体中包含大量被同化的百越成分,而西南地区的百越成分被同化的很少,所以至今还是属于其他民族。浙江、上海的古代於越和扬越族都已经被不同程度的汉化,而被归属于汉族。而西南地区的汉族群体中很少有百越群体被同化的成分,其中的百越成分是通过与现代百越族群通婚交流获得的。同化所能获得的成分当然要远远多于交流获得的成分。
在全国的分布图上,福建的O1频率显得格外低。特别是在南方群体中,与浙江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不是闽越族离开福建,这种现象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自北向南,扬越、於越、瓯越、闽越、南越、雒越各个民族历史记载上唯有闽越有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而在这一个弧形地带中,也恰恰在福建出现了O1单倍群的分布断层。这使我们不得不相信,汉武帝对闽越的强制移民政策是得到坚决地贯彻落实的。部分闽越族人被强制内迁到“江淮间”,最多的就是到浙江一带,这更加增加了浙江的O1比率。而被强制迁徙的人群就非常容易被同化了。当然,大多数老百姓是不那么容易被强制迁移的,因为在强制移民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压迫。但是福建被中央政府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也没有办法继续住下去,所以他们最自然的对策就是向相反的方向“逃跑”,逃到广东或者台湾。
O3e是汉藏语系人群的高频单倍群,在其他类群中相对较少。从各地汉族的这一单倍群频率的分布看来,福建汉族和华北汉族的频率最高,浙江汉族最低。这一单倍群在浙江和福建之间又体现出强烈的对比反差,分布方式与O1正好相反。所以这可能揭示了福建汉族中来自北方汉族的成分要远高于浙江。
O3单倍群是南方来源族群的普遍类型,在南方各族中,特别是“濮-蛮-羌”系统的高频类型。福建汉族的这一频率是各地汉族中最高的,而甘青内蒙一带则大幅降低。这提示北方阿尔泰系统族群的融入可能是造成北方汉族O3频率降低的原因,而江西、福建一带则是汉族成分比较纯正的地区,特别是福建,很少受到外界影响。所以,在汉族之前,闽越族是福建的隔离群体,闽越之后汉族成为福建特殊地形造成的隔离群体。这可能也是汉语各方言中闽语支发展速度最慢的原因之一。
O2a单倍群是中国西南部的特征单倍群,原初的汉族群体可能并没有O2a单倍群。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的闽语和客家人群中这一单倍群尤其高频,这一趋势看似从湖广一带蔓延而来,很有可能来自苗瑶系统的畲族。畲族发源自湖广的苗瑶系统,从广东西北迁到广东东南部,在广东东南和汉族群体发生一定的混合。所以这一地区的汉族群体中有高频的O2a正可能体现了这一结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8 07: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探索
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 Origin of Hakka and Hakkanese:A Genetics Analysis 李辉 潘悟云 文波 杨宁宁 金建中 金力 卢大儒 摘 要:客家人是南方讲客家话的特殊汉族民系,其来源学术界有一定争议.该研究对福建长汀的148个客家男子做了遗传分析.从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SNP的主成分分析看,客家人与中原汉族最近,又偏向于苗瑶语族群中的畲族,不同于其他南方汉族偏向于侗台语族群.混合分析发现客家人数据结构中汉族结构占80.2%,类畲族结构13%,类侗族结构6.8%.各族M7个体Y-STR单倍型的网络结构分析发现客家人中类苗瑶结构有两个来源,其一来自湖北,其一来自广东.客家人之类侗族结构应来自江西土著干越.客家人母系遗传的线粒体RegionV 区段9 bp缺失频率为19.7%,与畲族很近,不同于中原汉族.客家人的主要成分应是中原汉人,畲族是对客家人影响最大的外来因素.与客家话中的苗瑶语特征相印证,客家人可能是古代荆蛮族的核心成分不断加上中原汉人移民形成的.客家话等南方汉语方言最初也可能是南方原住民语言在中原汉语不断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关键词:客家人;遗传结构;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SNP);短串联重复(STR);畲族;客家话
|
|
|
|
|
|
|
|
发表于 20-11-2008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族不汉族那么重要吗?
现在已经是全球化的世界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