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999|回复: 5
|
客家話電視劇《菸田少年》
[复制链接]
|
|
|
以前在臺灣公干的時候,發現了他們有一個電視臺,全程是客家話的,
從新聞、娛樂、綜藝、廣告等等,全都是客家話……
其中有一部電視劇,叫做《菸田少年》,很好看,講的是4個鄉下少年的少年趣事,
當然包括一些青少年遇到的問題,還有青少年通常解決的幼稚方法,
比如夢遺后的反應,和解決方法,三角戀的發生,兩兄弟怎樣解決,等等……
是一部非常適合年輕人觀賞的客家電視劇。
后來聽說我國NTV7想臺灣客家電視臺購買了這部劇在馬來西亞的播放權。
NTV7,拜一到拜五,下午1。30。
特地通告你們的哦。。。
看了的人可以上來分享你們對這部劇的看法,比如臺灣的客家話和大馬的客家話有什么出入的地方等等之類的問題……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9-2008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啊! 「菸田少年」
那就是青春啊!我在菸田少年裡看見了青春,感覺好飛揚,卻也好低沉,像許多人真實的人生,走在學業的鋼索上,搖搖晃晃,愈想專心致志,就愈可能把心分給剛剛萌芽的所謂的純純的愛情。
想看,甚至想寫這部檔期中的八點劇,不是因為我也說客語,而是這齣戲拍得青春得動人。
縱然播出至今批評總有一些:民國67年的國高中生做春夢劇情兒童不宜、客家台的劇竟然不是全客語、純樸的年代哪有小孩這樣壞之類云云。 但是,不不不。我倒是覺得這樣帶來的畫面更真實、更可愛。
第二集阿發(張善為飾)夢裡的波胸、裸體女孩那一段似乎是目前為止最具爭議的一段激情,不過那是夢啊;在第五集阿發的夢裡出現忽大忽小、幼軟細綿的乳頭倒是很可愛呀!這段由探索女孩身體的想像轉向為惠貞姊(阿發的表姊兼家教老師)與陳美麗(高蕾雅飾,被賣到春秋茶室的原住民小女生)受毆而擔心受怕的誇張求救動畫,是夢啊,是夢!
[ → 是的,我本人相當欣賞這樣一段由不夠協調的動作所嵌入的夢境]
滿滿呈現了一個少年的日有所思,同時也成功區隔了現實人生的樣貌。
說到了劇中大學畢業,與阿發小叔相戀,卻因為沒有血緣的輩份關係而硬生生被撕離情感的惠貞姊。我覺得這位演員很漂亮啊!是帶著很好的氣質的那種漂亮呢!除了片子裡她的長髮造型假髮戴得不夠自然之外,原本的活潑與受暴後的恍惚她都詮釋得很有她自己的味道,既不澀縮,也不帶匠氣。
再來,演阿發父親的賴建文我也相當欣賞,一句話、一個眼神,直接地有力地,帶著威嚴的神情語調,演出了一位爸爸該有的味道。
還有還有,演臭面仔數學老師的方少韋,那一段兇狠狠直擰阿發的手臂,一回頭卻用迷幻得呆傻到極點的笑容看著阿發姊姊阿蘭(游詩璟飾)讓我對著電視咯咯地笑了,要是讓我剪片子,我肯定要把那個笑容從姐姐反身的中景瞬間拉近到臭面仔既大且厚,鏡面上有無數的渦旋圈圈的黑框眼鏡上,大特寫後,再和著他那「呵呵呵」的笑聲,畫面前後再抽個幾下,反正就是要強調臭面仔數學老師也有青春啊!是一位總是臭臉迎人的數學老師因為愛情而顯現的青春!
[ → 這要讚美選角的成功與厲害]
從前那個年歲啊,比現在要保守許多許多,也比現在要溫厚許多許多吧,無法以單位計算的以為,但怎麼我也不覺得這部戲裡的少年毀了什麼當年的風氣。老人家看不慣是可能的,但想想:這不就是青春嗎?不過就是一群比較頑皮、比較不願受縛繫的孩子的青春,彈橡皮筋、翹課、偷窺這一區的事,多少人的年輕也曾經這樣踏過?
語言嘛,我倒不認為客台的劇就非得全用客語發音不可。這個故事改編自吳錦發的「青春三部曲:閣樓、春秋茶室、秋菊」。寫的就是真實的成長的故事,即便在當時的山城美濃也有來自各個地方的人居住生活著,像大塊仔羅胖(吳震亞飾)演的山東第二代,要他們全家在劇中把客語說得字正腔圓,豈不太為難人、太不像真實世界了嗎?
我的家不在這座島的南方,對菸田人家的印象總是從電視上、書上得來的,看似近切,實際上卻很遙遠,加上在美濃,那座月光山下的人家,他們說的客語與我熟悉的北部的用字挺不一樣。所以,其實一直陌生。這幾年,認識S、認識J、認識E一家,再認識在台北工作,卻長居美濃成為當地人的H,就愈來愈發現南方養育的人是多麼地有趣。
此劇播出的前一週,我在中壢的家裡ㄗㄨㄣˇ到17台,聽見生祥溫暖又獨特的聲音,他正唱著這齣戲的主題曲,歌裡唱出來的是菸田肚的大小事,畫面裡的人演出的是青春期的少年誌;可想而知,當下我就決定追追這齣戲,看看那一段青春的故事。
還是強調,沒有要為劇組或客台宣傳的意思,只是我喜歡這樣的拍攝風格和交錯不停的敘事,尤其,離我們都還不算遠的關於青春的故事。 http://www.pts.org.tw/hakka/ciga/index.htm
copy自:http://ngaiheibibi.pixnet.net/blog/post/16184443 |
|
|
|
|
|
|
|
|
|
|
发表于 11-9-2008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要学各种台湾客家话就买他们出版的词典,千万不要想看电视就能学到。 |
|
|
|
|
|
|
|
|
|
|
发表于 17-9-2008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7-9-2008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话用用脑吧。台湾硕士生甚至专门录下他们的闽南电视剧然后在自己的学位论文里一一指出演员们的错误发音、本调、变调等。请问你可以说她无聊吗?是你无聊还是她呢
很多闽南剧演员已经在访问中承认自己的发音错误,这我是事实。
台湾出十多本词典不是让客家人学习难道是浪费纸张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17-9-2008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gtk 于 17-9-2008 06:08 PM 发表 
你说话用用脑吧。台湾硕士生甚至专门录下他们的闽南电视剧然后在自己的学位论文里一一指出演员们的错误发音、本调、变调等。请问你可以说她无聊吗?是你无聊还是她呢
很多闽南剧演员已经在访问中承认自己的发音错 ...
所谓的“错误”是因标准的取舍而定的。我也没说所有闽南语演员是完全标准,我甚至就直接指出当中多有不当的演员,如六月等人。而且不要避重就轻,难道普天下的台语使用者都误用台语吗?连你所谓的那些硕士也在內吗?我的重点是,台湾没自己的标准吗?难道要用你的思维叫他们一直回厦漳泉老家去取经?话说,厦门话也不是话啦~~~~怎么不赶快叫厦门人回漳泉两处去取经?反而弄出个厦门标准来了?
事实是,天下没有多少个人在使用一个语言的时候从头到尾不犯错的。标准语是取大趋势,普通人,只要不是专家,每个人只拿95分,只是多数人在个别部分重叠在一个标准上而已。换言之,每个人用错不同的5巴仙,A错一些词,B用错另一些字,但针对特定一个字词,绝大多数人都只取一个形,然后少数者尽可能贴近多数人。这就是标准所在,也就是语言现实。你会连这样浅显的道理也不知道?可别告诉我你从头到尾讲话不犯错。
至于那些客家教材,请不要再转移视线,这些书我可不是没看过。他们出的客家字典和书籍是台湾本土客家系统的客家话。那是我的逻辑。按你的逻辑,他们是必须回他们中国原乡老家去取经的。因为以你的思维,台湾本土的客家话对你而言须不是话,只是不象话。
讲话没经脑袋的是谁呀?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8-9-2008 10:50 PM 编辑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