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7|回复: 5
|
孔子誅殺少正卯?
[复制链接]
|
|
姓氏:闻人
祖宗:少正卯
分类:赐姓
姓氏起源:
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
至圣先师曾经杀过人……
发现很多历史掩盖了很多东西,没去多了解的话也不会知道那么多…… |
|
|
|
|
|
|
|
发表于 3-3-2008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3-2008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上的
正史中的確有記載诶~
|
|
|
|
|
|
|
|
发表于 25-3-2008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4-2008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4-2008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時至南宋,朱熹開始對此提出疑問。他說“若少正卯之事,則予嘗竊疑之。蓋《論語》所不載,子思、孟子所不言,雖以《左氏春秋》內外傳之誣且駁,而猶不道也,乃獨荀況言之。吾又安敢輕信其言”。
以後又有多人提出疑問。尤其是錢穆先生以充分的論據和事實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習俗駁斥了這種歷史的捏造。其主要論點有二:第一是從上古到春秋時期,用事實點出了各個王公貴族都是不能隨便殺士的先例。何況用“子為政,焉用殺?”來教訓掌權者季康子的孔子。如此的背景才會有以後百家爭鳴的大環境。第二是從荀子列出的五大罪狀,時間上應是戰國時期,並且和其《非十二子篇》很類似,則知少正卯即當時荀子在戰國時攻擊的十二子的化身。
可見,孔子誅殺少正卯的可能性還是很值得質疑的。
首先,要是孔子殺了少正卯,為魯國除去了心腹之患,那麼孔子便是救國于危難,挽狂瀾于既倒的偉大人物。他的偉大之舉應該載入史冊。但事實卻相反,不但《春秋》不載此事,便是記載孔子言論的《論語》,孔子的孫子子思以及儒家思想的發展者孟子也並未提及此事。他們無論是生活的年代,還是師從關係,都較荀子更貼近孔子,更了解孔子,孔子的偉大之舉怎麼可以只字不提呢?難道是因為怕影響孔子的形象嗎?還是孔子誅少正卯是一歷史性的錯誤,為此其孝子賢孫們無顏提起呢?荀子生活的年代較孔子晚了250年,他又是怎麼知道孔子曾誅殺少正卯的呢?
其次,孔子既然以仁愛治天下,反對以殺人為政,就不可能在掌權七天大動殺機。此外,孔子那時雖然參予了魯國的政治,但僅僅有提建議的權力,絕沒有掌握魯國的生殺大權。而魯國的少正卯則是權傾朝野的大夫,孔子怎麼可能殺得了他呢?
當然還有人認為荀子有關孔子殺死少正卯事件的記載可能屬實。
理由有三:其一,孔子雖然與少正卯同為大夫,但是也具有殺死少正卯的能力。荀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孔子應該算是君子了,並且荀子把孔子殺死少正卯看成是“君子之誅”,所以孔子完全可以借助魯君之手除去異己少正卯。
其二,諸子百家確實喜歡用寓言的方式說理,但是只有莊子之流喜歡荒誕無稽之談。韓非子對儒家持有很深的成見,但是他似乎態度嚴肅,不屑隨便以不實之詞寒磣孔子。荀子較韓非子更為持重,所以他對孔子仿佛也更不會編造寓言進行利用。荀子說服別人喜歡用可稽可考的事件。所以,不但其所記的孔子之誅可能屬實,而且其所記的商湯、文王、周公、太公、管仲、子產等之誅也都是可能屬實的。 時至南宋,朱熹開始對此提出疑問。他說“若少正卯之事,則予嘗竊疑之。蓋《論語》所不載,子思、孟子所不言,雖以《左氏春秋》內外傳之誣且駁,而猶不道也,乃獨荀況言之。吾又安敢輕信其言”。
以後又有多人提出疑問。尤其是錢穆先生以充分的論據和事實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習俗駁斥了這種歷史的捏造。其主要論點有二:第一是從上古到春秋時期,用事實點出了各個王公貴族都是不能隨便殺士的先例。何況用“子為政,焉用殺?”來教訓掌權者季康子的孔子。如此的背景才會有以後百家爭鳴的大環境。第二是從荀子列出的五大罪狀,時間上應是戰國時期,並且和其《非十二子篇》很類似,則知少正卯即當時荀子在戰國時攻擊的十二子的化身。
可見,孔子誅殺少正卯的可能性還是很值得質疑的。
首先,要是孔子殺了少正卯,為魯國除去了心腹之患,那麼孔子便是救國于危難,挽狂瀾于既倒的偉大人物。他的偉大之舉應該載入史冊。但事實卻相反,不但《春秋》不載此事,便是記載孔子言論的《論語》,孔子的孫子子思以及儒家思想的發展者孟子也並未提及此事。他們無論是生活的年代,還是師從關係,都較荀子更貼近孔子,更了解孔子,孔子的偉大之舉怎麼可以只字不提呢?難道是因為怕影響孔子的形象嗎?還是孔子誅少正卯是一歷史性的錯誤,為此其孝子賢孫們無顏提起呢?荀子生活的年代較孔子晚了250年,他又是怎麼知道孔子曾誅殺少正卯的呢?
其次,孔子既然以仁愛治天下,反對以殺人為政,就不可能在掌權七天大動殺機。此外,孔子那時雖然參予了魯國的政治,但僅僅有提建議的權力,絕沒有掌握魯國的生殺大權。而魯國的少正卯則是權傾朝野的大夫,孔子怎麼可能殺得了他呢?
當然還有人認為荀子有關孔子殺死少正卯事件的記載可能屬實。
理由有三:其一,孔子雖然與少正卯同為大夫,但是也具有殺死少正卯的能力。荀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孔子應該算是君子了,並且荀子把孔子殺死少正卯看成是“君子之誅”,所以孔子完全可以借助魯君之手除去異己少正卯。
其二,諸子百家確實喜歡用寓言的方式說理,但是只有莊子之流喜歡荒誕無稽之談。韓非子對儒家持有很深的成見,但是他似乎態度嚴肅,不屑隨便以不實之詞寒磣孔子。荀子較韓非子更為持重,所以他對孔子仿佛也更不會編造寓言進行利用。荀子說服別人喜歡用可稽可考的事件。所以,不但其所記的孔子之誅可能屬實,而且其所記的商湯、文王、周公、太公、管仲、子產等之誅也都是可能屬實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