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26|回复: 0

 是艺术实验还是艺术垃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2-2008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17:11
  新民晚报 记者 朱光
  
    孟京辉的多媒体剧《镜花水月》连日在沪上演,引发了观众两边倒的极端评价,一方认为孟京辉大胆尝试“回归戏剧诗意”值得肯定,另一方认为,虽然他可能有此意,但舞台上呈现的简直就是一堆“艺术垃圾”。不过,双方却在一点上达成共识:戏剧可以实验,但不该让观众花冤枉钱。
  
    正方:戏剧出自诗歌
  
    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教师石俊认为,“《镜花水月》不好看,但却是好戏”。在眼下戏剧已经与文学“离婚”的年代,孟京辉还能想到把西川的诗歌幻化成戏剧,这一点,能提醒很多圈内人去重温西方戏剧的传统。因为,戏剧诞生的最初形式是“诗剧”。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也是用十四行诗来撰写人物对白的。所以,诗歌与戏剧有着天生的“血统渊源”。
  
    在首演结束后的“观演对谈”环节中,提问的6位观众中有5人表示看不懂。另一位女生则抢过话筒:“我来代替孟导回答你们的问题吧。以文学作品为底稿的戏剧作品是有诗兴的,是表现生活空隙和理性岔口的……”随后,她建议道:“既然文本很优美,就应该把西川的诗句打成字幕,放置在舞台两侧,帮助大家理解……虽然,我们的眼睛会变成车窗前的刮雨器。”
  
    反方:满台都是“垃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剧协会员说得干脆直接:“什么粗盐,什么豆子,满台简直是一堆艺术垃圾!”另一位常看话剧的观众则表示:“这出戏毫无生活基础,所有人物都在胡说八道。”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吴保和认为,诗剧的概念不能乱套,诗剧具有诗化的语言、诗化的风格,最后形成诗化的结构。但它的载体必须是戏剧,要有起码的戏剧元素。否则只能叫舞台实验演出。
  
    更多观众观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出戏到底讲什么啊!一点儿也不好看!成串的疑问,最终在首演“观后对谈”的环节中爆发。观众与孟京辉“斗智”的精彩程度甚至超过这出戏本身。有观众问:“孟导,能不能跟我们解释一下你这个戏到底要表达什么?……”可是孟导却始终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最后,一个女观众调侃孟京辉:“孟导不用找我在哪里,我挺享受现在这种你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你的感觉……”
  
    共识:“实验”不该高价
  
    虽然双方各持己见,但大家却在一点上达成高度共识,那就是,实验演出不能以商业戏剧的价格出售门票。该剧票价均价为175元,几乎等同于孟京辉另一部票房爆棚的商业戏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远超上海小剧场话剧的百元单价。孟京辉承认,“两只狗”只是一部粗糙的、生活化的戏剧,而《镜花水月》则是他精心酝酿的实验作品,“是一次诚挚的任意胡为。”他期望观众“能够陪着他一起进入戏剧的实验领域。”不过,这对买票看戏的观众来说未免有些冤枉。“你做实验为什么要我们埋单?”一位媒体同仁说:“我们杂志改版就是一次实验,还许诺给订阅杂志一年的读者每天送一盒牛奶。”一位电视制片人说,如果定义为探索戏剧,就不该求商业回报,而应免费请观众来看戏,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报记者 朱光
  
    《镜花水月》内容大意
  
    一:“一群人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找爱,以迷幻的故事逻辑和人物关系,体现出面对陌生人群别无选择的心理期待。”二:“我可以给你三个点。一是第一次电话铃响,二是第二次电话铃响,三是电话从空中掉下来。这三点,都是不同梦境的开始。”三:“两个男人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但是梦中的女人却不是同一个人。然后梦中的这个女人醒了,发现身边有一个男人……”此外,还有四、五……
  
    《镜花水月》舞台呈现
  
    1个多小时的舞台表演,由四男两女6位演员诠释十余个角色。他们在三面围着镜子的舞台上穿梭,说着意识流的台词。一会儿,“天下”掉下一个电话手柄。一会儿,一位女演员把满瓶的豆子倒在舞台上,发出吱嘎声响。一会儿,每位演员说一句话就从嘴里吐出一个乒乓球……
  
  
  -----------------------
  





  孟京辉,请不要用你的试验品来试探上海观众的深浅!
  
  以下转自: 海话剧艺术中心 » 话剧论坛
  http://www.china-drama.com/bbs/A ... =33524&PageNO=1
    孟京辉,请不要用你的试验品来试探上海观众的深浅!
  作者:剧中的乔龙
  
  前一阵好久都没有来安福路,心生想念,于是搜寻着中心网站的爿爿剧目。莫要说,又是孟京辉的戏扎到了我的眼球,一大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词汇,其喙头委实和《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有得一拼。好在《镜花水月》这个名字,比之《两只狗》总要诗意一点,于是我幻想能在其中找到我对孟戏的初见,找到那个马路,找到那个明明……
    首演的上座率很高,从舞台上的镜子里看到,几乎没有空座。戏开始了,好像是一场诗朗读,此起彼伏,国家话剧院的成员们轮流晒着自己的台词功底,确实显得独特,但是久不停歇的快门声扰得我不能静心。我举起左手,向着剧场中的红衣服务员无声地抗议,我惊讶于服务员的麻木和拍摄者们的无耻,即使是再牛B的记者,也绝不能在话剧场里打着闪光,身后一位大姐忍无可忍地用咆哮制止,可这也同样影响了我们,原本应该是今晚最让人关注的戏断之一,就被这么糟蹋了。
    灯光重又亮起,演员的肢体和灯光,开始告诉我们这是一出舞台剧而非诵诗会。我习惯性地搜寻不同场景和片断之间的线索,无功而返;我习惯性地思考那段“小小小散文”是什么意思,无功而返;我习惯性的纳闷三个名叫“于飞”的男女吐着乒乓球,无功而返……我一度相信随着时间进度能够在后面找到答案,可是我又错了,因为,演员已经鞠躬谢幕。
    “我被骗了!”瞬间的反应,“我是被自己的幻想骗了!”第二刻的反应。我认为我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了,之前我要寻找的线索、框架、关联、意义,对这个东西来说,都是徒劳的。而所谓的“电台里的小小小散文”,“箱子里的洗发水”、“嘴巴里的乒乓球”、“地上粗颗粒的盐”……只是让这个东西更加不伦不类而已。
    我没有鼓掌,而是抬腕——八点四十,舞台上的人并没有下去,反而又上来了两个。瞬间的鸦雀无声,并不是没有问题想问。终于我身边的朋友站了起来,他的问题很简单:“这个戏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一片哄笑之中,我开始鼓掌!我只记得孟京辉说了一句:“我是拿戏剧和诗歌的碰撞作个试验。”我对此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坐在我前面的朋友问:“在演员的眼里,这个戏是什么?”在另一片哄笑之中,我依旧在鼓掌,一番唇舌之后,我并没有听到答案。
    我起身离去,还没有问出我想问的问题:“在作者西川眼里,这是个什么东西?”我知道即使问了,也没有什么答案。当西川自觉满意和成功的作品《深浅》,被孟京辉左插一花,右抹一瓢之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正儿八经地把它当个戏?是否还有必要去研究左边插的什么花,右边抹得是哪瓢?是否还要在意它是谁的作品,谁演的?是否还要花钱买票之后,“皇帝的新装”似地说这戏不错?我只是有点好奇。
    或许孟导的感觉太过良好,《恋爱的犀牛》是孟京辉,《琥珀》是孟京辉,可当《艳遇》不再孟京辉的时候,孟京辉的新玩艺就来了——一个将西川的诗集左摆右弄过的东西,套上了孟京辉的光环,叫嚷着“中国当代多媒体诗剧《镜花水月》引领中国当代艺术新思潮”。孟导,国家话剧院的演员经不起你折腾,难得的名气经不起你挥霍,观众朋友们经不起你忽悠,请别拿你的试验品来试探上海观众的深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多麗絲 + 5 精彩分享(呵呵,不好意思,迟了一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1-2025 09:56 PM , Processed in 0.13650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