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56|回复: 3
|
如何写剧本(之二):ACTION和故事结构--PLOT
[复制链接]
|
|
在网上看到了:话剧是行动的艺术。又忍不住要批判一下。这里的“行动"应该是英语ACTION一词的翻译。
先从英文看起:ACTION这一词里有行动的含义,但是在戏剧里似乎不能翻译成行动。dictionary.com 对ACTION在戏剧里的定义是:
an event or series of events that form part of a dramatic plot: the action of a scene.
一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形成戏剧性情节的一部分:一场戏的事件。
这样的解释对于戏剧专业来讲,也不尽完善。 ACTION有“作用“的意思,有作用就应该有反作用,就应该有作用的结果。中文里没有准确的词汇与ACTION 相对。作用和反作用就成了一对儿。
action 是戏剧中一个事件引起另一个事件发生的过程(或情节)。
在舞台上列队行走,不叫ACTION。在舞台上演杂耍,不叫ACTION。只有一个事件能够激起,引出下一个事件的动作、语言或事件的过程称作ACTION。ACTION是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发生的过程。
比如,我伸手扔了一块石头,落到水里,没了结果,就不叫ACTION。但是如果我的石头打破了你的窗子,你跑出来打我。扔石头就成了ACTION,因为其导致了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你跑出来打我。一个事件,无论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组动作,或是一个情节,能够导致其他事件,其他动作,其他情节的发生,这两个事件发生的过程才可以称作ACTION。
演剧的故事情节就是由一系列的,被称作是ACTION 的事件链组成。每一个事件导致,推动了下一个事件的发生,就像多米诺。比如,我扔石头打破了你的窗户,你出来打了我。如果我受了伤,警察把你抓起来,你打我导致警察抓你的过程叫ACTION。戏剧就是这样由事件相互作用的链式反应。通过ACTION,从剧的开始向结尾发展。
当你把故事的结构想清楚,知道自己想从哪里开始,到那里结尾。然后就要用具有ACTION 性质的事件,按照故事的整体结构,一环扣一环地把故事在舞台上表现出来。戏剧的低谷和高潮都是由ACTION 引导和推动,我们看到了舞台上的浪花,ACTION才是推动浪花的风力。
多米诺效应只是一个比喻,一个多米诺牌倒下去,推动另一个跌倒。戏剧的事件要比多米诺复杂得多,一个事件有许多方法,许多力度,许多不同的理性和感性深度,来把下一个事件推出来。一个事件还可以为以后的事件作铺垫,埋伏悬念,种植情感。如果你能够把一部优秀的剧目分解成一个接一个的ACTION,然后仔细找出一个接一个的ACTION之间的内在力度,作用,反作用,原因和结果。然后把每一个ACTION排列起来,做成方框流程图,再把每一个ACTION同其他ACTION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来,你才能够真正懂得戏剧的结构是怎们回事。
上次回国看了几部戏。一部是从电影改变过来的戏,一部是小说改编的戏。因为每一个事件没有紧密的关联和相互推动,整剧就显得支离破碎,观众的感觉也是断断续续。当全剧的事件是通过ACTION相互作用,观众就会跟随ACTION的动量和节奏,感觉是连续地随着剧情起伏波动,这样观众才能跟随着剧情达到感觉的高潮。观众感觉的“动量”最怕断续。
ACTION 也不是随机的“即兴表演”,张三打了李四一拳,李四误认为是王五所为,就踢王五一脚。这样的事件确实导致了下一个事件的发生,但却不是戏剧里面的ACTION。戏剧里面的ACTION要为戏剧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服务。每一个ACTION都是戏剧整体的肌肉和筋骨。整个戏剧的动量是通过情节中的ACTION来推动。在故事结构之中,戏剧的波澜起伏,都是通过系列事件中的ACTION 来调整,来雕刻, 用以达到作者的意图。
一个演剧的艺术性就在于其用ACTION在整体故事情节的结构下,戏剧性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正因为如此,演剧需要优秀的剧作家用剧本作出整体设计来。
以前批评过“话剧是语言艺术”的说法。
虽然“话剧是行动艺术”比上者先进一步,却也是不对的。演剧就是ACTION。就像不能说你是人的艺术,因为你就是一个人。无论艺术与否,没有ACTION演剧就不存在。
《求证》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无非是找到了一本笔记,想办法证实笔记出自谁人之手。从剧本写作角度看,剧作家把故事结构设计得富有悬念和误导,故事情节是逐渐通过ACTION在观众面前用矛盾和冲突显示出来,整剧就非常引人。
在(之一)里面提到过剧本的开始很关键,许多剧,看到了结尾,才觉着开始的巧妙。《求证》的开始的设计就非常巧妙。第一场铺垫了全剧的悬念。
在看《求证》剧本之前,我们看一看什么是戏剧结构。
英语里还有一个词,PLOT,是一个在戏剧里很重要的词。
韦氏字典里是这样解释:
the plan or main story (as of a movie or literary work),故事的策划,或主要故事。有着人为地谋划如何讲出一个故事来的意思。
新英汉字典里是这样翻译:“情节”。另一个解释是:“为(文学作品)设计情节。”
其实PLOT就是故事的结构,如何设计一个故事,然后故弄玄虚地讲出来。 PLOT 在英语里有阴谋,谋划,秘密策划的含义。同时也有计划的含义。用到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里,就有着所有这些意思的综合。 PLOT就是巧妙设计出来讲故事的过程,就有故事情节的结构设计的含义。
wiki百科全书里写得好:
A plot is the course or arrangement of events in a narrative. In a narrative, there are fiv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lot:
一个PLOT是讲故事的过程,或者故事中事件的安排。在讲故事中,plot 有五个传统的特点:
1. Conflict: where the antagonist and protagonist are described
冲突:通过主角和对手来体现。
2. Exposition (plot device): All the past details leading up to the conflict are revealed。
(故事的)铺垫:揭示引起冲突的过去的细节。
3. Rising action: the events leading to the climax
引发事件:一些引出高潮的事件。
4. Climax (narrative): the "turning point" for the protagonist
(故事的)高潮:主角的“转折点”
5. Resolution: what occurs following the climax.
结果:高潮以后的结果。
如果仅仅看字典,就不能懂得这个简单词汇的真正含义,翻译戏剧文章和理论书籍,就会出错误。
PLOT 就是我所要讲的故事结构设计,或者戏剧的故事结构。
一部剧首先要设计好整个故事德PLOT,阴谋地给观众设圈套,用各种讲故事的技巧让他们误会,惊奇,期待,感动,愤恨。。。。所以一个故事先要有作者巧妙设计的PLOT 。
然后在整体PLOT下面,要用段落作为单元,把故事“制造”出来。每一个段落里面就是充满了ACTION的情节和事件。一个戏剧故事就有这样的构造:故事结构 -- 故事段落 -- ACTION的事件系列。
再强调一遍,ACTION不是行动,也不是动作。西方戏剧真正强调的是一环推一环的戏剧性情节。真正感人的不是动作,也不是语言,更不是行动,而是用语言,动作,表情,行动有机地体现出来的ACTION--故事情节。缺少ACTION(事件,情节)的动作(行动)同语言一样枯燥无味。“戏剧是行动艺术”同“话剧是语言艺术”有同样的错误。戏剧如果是艺术,应该是表演故事的艺术,是编织故事情节的艺术,是plot 和ACTION 的艺术。
行动和语言都没有灵魂,戏剧故事的性格和灵魂含隐在构思巧妙的PLOT中,技巧丰富的ACTION 里。
我看过一台戏,舞台仅仅有2米宽长,四五个演员在台上表演,却演得非常感人。有一幕戏几个人几乎一动不动,但演员的表情,语调,潜台词里面的ACTION 却感动了所有观众。ACTION这个词需要做西方演剧的人下大功夫去体验。
一个戏剧大体上是用许多有ACTION关联的事件演示出一个戏剧性段落,诸个段落构成故事的整体结构。
一个故事的PLOT有两面,就像这个词一样,有阴谋诡计的意思,也有计划构思的含义。戏剧里面的PLOT就有作者故弄玄虚,设计阴谋,误导观众,让他们上当受骗;就有作者煞有介事,卖关子,制造悬念的一面;同时我的目的是讲故事,用故事含蓄道理和情感,要把我们头脑中的意境表现在故事里,这样PLOT的主要一面还是故事情节。如果我把PLOT叫做故事的结构,这个结构里面就要有故事悬念的结构和故事情节结构。
没有悬念的故事,对观众最多能够有10分钟,15分钟的引力。当我把悬念的构架做好,我就可以牵着观众的鼻子,慢慢讲我的故事,含蓄我的道理。时不时地把悬念发展一点,进化一步,揭示一点,然后我接着讲故事。
如此而言,悬念结构如味精,使用很少的时间和篇幅,许多时候仅仅点到而已。主要的力量要放在讲故事上面。剧作家就要有10%的恶作剧本领,加上90%的讲故事天才。“恶作剧“是技巧,可以学会,讲故事的天才,故事背后的文学才能却不容易学来。
有文学天才的青年,不必有太多的戏剧训练,只要学会一些戏剧的基本技巧,特别是“恶作剧”的技巧,就能写出优秀剧本来。然后在优秀导演的指导下,改写剧本,渐渐理解舞台的特殊性。美国许多优秀剧目都是业余作家写出来。美国许多小剧院,就专门培养,寻找有天才的作家。出其不意的好剧目,都是新手,业余作家写出来。
美国许多剧本是炉火纯青的“恶作剧”加平庸的故事,最典型的是好莱坞。炉火纯青的恶作剧是吸引观众的法宝。
继续写下去之前,再说几句闲话。并非仅仅创作欲高昂,偏要自我表现。只是每每见到荒谬,就忍无可忍。自家里不是戏剧出身,并不懂得太多的戏剧,可为外行,就看出了这多破绽,忍不住做个不知深浅的小孩子,大叫皇帝没有新衣。
中国演剧(话剧)像一个自以为是的皇帝,把了自家传统的龙袍脱去,真的并没有找到新衣。
作为小孩子,就有心血来潮,不管不顾,随心所欲的特点,如此写来的文字就散乱,就冲动,就不严谨。加之确实有“创作欲”,在噪杂的生活里每每挤出时间写字,就像吸了鸦片。如鸦片的文字必有毒素。也就要多请大家批判着读来。
为什么好的戏剧作品离不开剧作家?就因为戏剧需要PLOT,有人来谋划悬念和“戏剧性”,有人设计,改造戏剧故事的结构。
美国剧作家WALLACE SHAWN 说过:
'I've always had to invent some kind of form for my plays that will take the place of the form that plays usually have. I know for a fact that the only reason one watches something for more than 15 or 20 minutes is because it has a plot and you're curious to know what happens next. But having no talent for the regular type of plot development, I have had to struggle to invent an equivalent that would be equally gripping.'
“我必须要为我的演剧发明一种形式,取代演剧通常的形式。事实上我知道一个人看什么东西能看上15或20分钟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有一个PLOT,这样你就很好奇地要知道下面要发生什么。但是因为没有通常的发展PLOT的天才,我就必须要挣扎着来发明一种相等的、同样引人注目的东西。”
正因为人们看戏的注意力和耐心有限,戏剧的故事结构,PLOT,就是加强戏剧吸引力的技巧和手段。写剧本就不能像写小说和散文,随心所欲地跟着自己的思路往下写。有了故事,有了主题,有了人物以后,就要下大功夫设计和制作戏剧性结构,这个结构就有两个方面:悬念,误导-出其不意的“恶作剧”的结构和故事情节发展的结构。
有了结构的构思以后,再把故事分成段落,一段一段来写。每一段都是构造悬念结构和故事结构的零部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1-2007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写剧本(之二):ACTION和故事结构--PLOT(续)
英语里SHIPWRIGHT是建造船的人,WHEELWRIGHT是造车轮子的人。PLAYWRIGHT(剧作家)就是建造戏剧的人。因此PLAYWRIGHT 就比其他文学形式的作家(writer)有更多的劳作和才能。经验,知识和才能对于剧作家也就同等重要。
铺垫(exposition)
一个故事总是有背景。而自然主义的戏剧舞台上用人物作语言,人物就不能说不自然的,跟情景无关的或者牵强附会的话。不能以个人跟另一个人说:“你昨天吃了臭鸡蛋,拉了一天的肚子,今天早晨起来就不想去学校上学。” 废话,他自己吃臭鸡蛋,自己不知道?偏要你告诉他?
怎样把背景信息通过ACTION和Plot巧妙地表现出来,就是技巧。当然你可以用一个讲解员来作背景介绍,这仅仅是手法之一。更多的剧作家把背景信息用plot和action来编织出来。
比如吃臭鸡蛋拉了一天肚子的背景可以用两个人争吵,或者玩笑来表现出来。
“谁叫你吃臭鸡蛋?拉一天肚子你怪谁?”
考虑PLOT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地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一般戏剧的一开始就演示现在、铺垫过去并埋伏未来,所以戏剧的开始的“切入点”(point of attack)和前十分钟极端重要。开始的情节就要精心策划。(之一)说过开始还要考虑观众,尽力慢慢同观众亲近,找到共鸣。
现代剧作家,特别是新手,还有一个麻烦。一般剧院的艺术总监看新剧本,只看前十几页。演出来的剧本和读出来的剧本大不相同。许多剧本不看结尾,就不知道开始的巧妙。除了前面讲过的剧本开始的难题,新剧作家还要尽力让开始的十分钟剧本读起来也吸引人。
没有找到中文剧本,也就只能拿英文《求证》剧本开刀。我喜欢这个剧本并不完全因为我是学科学出身,懂得数学家不食人间烟火的“怪僻”和沉醉数学迷宫的痴迷。我喜欢这个剧本里的“suspense plot" (悬念结构、密谋,或者叫做“恶作剧”的巧妙)。如果你能找到这个剧本,仔细读几遍。努力找到剧本中哪些是正经讲故事,哪些是故弄玄虚的“恶作剧”(讲故事过程和悬念的构造)。你就能懂得为什么戏剧需要“恶作剧”的技巧。
父亲ROBERT,50几岁
小女儿CATHERINE,25岁
大女儿CLAIR,29岁
父亲过去的学生HAL,28岁
第一幕
第一场:
父亲和小女儿 7页
一。故事 (story plot): 父女关系,铺垫了全剧。引出姐妹关系,引出了HAL。(用父亲和女儿的亲密的“冲突”讲故事。整剧的story plot大多是通过冲突讲出来,这是该剧的特点。优点是这样的故事非常吸引人,缺点是许多情感不够细腻和深入。)
二。“恶作剧”(悬念 sespense plot):
1。误导-惊奇:用父亲开场。误导观众。然后种植主要悬念.最后一段铺垫了(惊奇)父亲之死,死亡原因,明天出殡。似乎证实了小女儿精神是有问题(这又是一个误导)。
2。主要悬念:小女儿有精神问题吗?
小女儿和HAL 5页
一。故事:通过“冲突”铺垫父亲的过去。表现小女儿和HAL的现在。两人通过冲突讲出了父亲过去的故事。通过强烈的关于笔记本的冲突,引出两人之间的浪漫。在笔记本上如此大做文章,也是为了后面作铺垫。
二。恶作剧:引出“歧视”。笔记本事件:误导--偷笔记本,打电话叫警察;惊奇--生日礼物,引出HAL和小女儿间的浪漫。
(注:看完剧本以后,这个开始要认真多读几遍,找到每一句话同后面剧情的关系后,你就知道了这个开始的巧妙。小说可以不管不顾地写下去,戏剧没有这样的奢侈。戏剧的结构性就要极强。小说是田野,要求自然,戏剧是房子,要有结构和建筑。)
第二场:
大女儿和小女儿 7页
一。故事:姐姐的关心,妹妹的任性。围绕警察和昨晚饮酒。通过“争吵”反讲昨晚警察来了的故事。这是巧妙的铺垫方式。
二。恶作剧:通过警察事件,怀疑妹妹是否正常。用HAL 做反悬念(观众知道怎么回事,角色不知道。比如,观众知道那里有地雷,演员慢慢向地雷走,让观众悬心.).
两个女儿和HAL 1页
最后用HAL的出现作为惊奇。
第三场:
小女儿和HAL 5.5 页
这场戏主要讲HAL和小女儿之间的浪漫。
第四场:
小女儿和HAL 1.5页
故事:这是第三场的继续。仍然是两人之间的爱情。铺垫给出关键笔记的原因。
悬念:由此引出笔记本--此戏的主要悬念,同小女儿是否有精神问题相对应。前面所有关于小女儿是否精神正常的“故弄玄虚”都是为了铺垫这个笔记本的悬念:用悬念加强悬念。
小女儿和大女儿 4.5页
故事:大女儿告诉小女儿,出卖房子。(惊奇)要求小女儿搬到纽约。利用卖房子的冲突进一步加深姐妹俩的矛盾。通过矛盾冲突,进一步揭示父女关系,姐妹关系。
悬念:笔记本,小女儿:“(笔记本)不是我找到的,使我写的。” (这是闭幕词)
西方两幕话剧只见一般有中场休息。所以第一幕一定是一个大段落,同事故是不能中断,要给观众很强的悬念。这样可以防止观众中途离场。这第一幕的闭幕词就要既是句号,又是下一幕的引子。
(第一幕完)
第二幕
第一场
(过去)父亲和小女儿 4页
故事:过去父女的关系。小女儿上学。
父女和HAL 5页
故事:父亲和HAL的关系。HAL 和小女儿认识的过程。旧时就有好感。为现在的浪漫铺垫。
悬念:结尾,父亲写笔记。不是悬念,但是呼应第一场的冲突:HAL 发现了这本笔记,想用来作为生日礼物给小女儿,be小女儿误认为是偷窃,还叫了警察。
第二场
大女儿、小女儿和HAL 5页
围绕求证笔记的冲突,悬念的激化:笔记是不是小女儿写的?
恶作剧:本场结尾的撕笔记和争夺。
第三场
大女儿和HAL 3页
故事:通过冲突,HAL 得到了笔记。
第四场
(过去)
父亲和小女儿 5页
故事:小女儿为什么退学回家,照顾父亲。
第五场
大女儿和小女儿 3页
故事:大女儿的安排搬家,小女儿的消极抵抗,发展成冲突。
小女儿和HAL 4.5页
高潮,小女儿同HAL的争论变成妥协,最后两人开始讨论。
(剧终)
作为剧本的写作者,解析剧本的方法同导演和演员不同,我们要从一个优秀剧本里面筛选出那些是故事,哪些是技巧,作者如何用技巧讲故事。而找出技巧最好的方法是划分出剧本中的悬念PLOT和故事PLOT。
通常来讲,科学家的故事是最不富有戏剧性,最不吸引人的。把两个数学家的故事讲得如此吸引人,就需要很强的剧本写作技巧。
故事:
一个优秀数学家有两个女儿和一个爱上了他的小女儿的学生。数学家晚年精神失常,不能自理。大女儿主张送他去疯人院,但小女儿坚持让他呆在家里,自己照顾父亲。由此,小女儿就不能上大学。但有一段时间,父亲恢复正常,作为学生的导师,HAL的来访使小女儿喜欢上了这个学生。
父亲去世之后,现在的教授HAL来检查他的所有笔记,希望能够找到有价值的数学证明。就在检查笔记的同时,HAL和小女儿相爱,发生了关系。小女儿就给了HAL 一本笔记。这本笔记看起来同她父亲的所有笔记一样,但却记载着一个有突破性、有历史意义的数学证明。最后证实了,这本证明是出自小女儿的手笔。
看一看这个剧的整体结构:
1。切入点:
小女儿的生日之夜,死去的父亲和女儿通过一瓶香槟酒的“冲突”铺垫了全剧的悬念和背景。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戏剧性开始,不但把全局最主要的人物关系,父亲和女儿,铺垫开来,同时埋伏了很强的悬念。
第一场显示出了作者的风格:通过在小事上的冲突和矛盾来讲故事,同时利用冲突呈现人物性格和构造悬念。这样就使得简单的故事富有戏剧性的波澜起伏。
如此的故弄玄虚和争吵在西他文学形式里就显得突兀,文字上就不优雅,读起来就过于吵闹。但是剧本是要搬到舞台上去,当演员演出来,戏剧性的冲突就比文字减弱许多,感情和潜台词就能表演出来,戏剧就有了血肉。就像是一张建筑设计图纸,在纸上只是分明的线条,建成了以后就是立体的漂亮的房屋。
剧本的作者就要注意,缠绵、细腻而优雅的语言,在舞台上就会显得像是懒婆娘的裹脚;强烈的,棱角分明的冲突,潜台词丰富的对话,
在舞台上就会变成性格突出,感情丰富的戏剧性情节。其他文学形式需要用细腻优雅的语言来含蓄感情;戏剧文学则要用冲突,矛盾性的对话来引出深入的“潜台词”,靠演员表演出来的“潜台词”来含蓄感情和哲理。因之戏剧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写作方式。
2. 展开段:
第二场和第三场继续铺垫故事,展开姐妹关系和妹妹同HAL的爱情关系。以此同时“恶作剧”地推动悬念:妹妹是不是精神有问题?这个悬念的推动,其实是为了剧目的主要悬念做基础:笔记是谁写的?这样当第一幕末引出关于笔记本的主要悬念,就使主要悬念悬上加玄。
3. 推出疑问--笔记本事谁的?
第四场揭示出作者的目的,前面搞得冲突不断,目的是把这个简单的笔记本在烟雾弥漫中突然闪光地出现。看到这里你就该明白,前面的所有铺垫都是瞄准了这个笔记本的出现。
第一幕就是这样“恶作剧”地引出主题,通过所有演员之间“小事”上的冲突,铺垫了故事的背景,同时给主要悬念增加高度。故事PLOT 和悬念PLOT浑然一体,难舍难分,通过冲突融合在一起。
这就是写剧本的技巧。
文章转自: 新浪博客 李同青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8-11-2007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好贴!!! |
|
|
|
|
|
|
|
发表于 25-2-2008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我半个小时
好文章,写的人也好
可让我用心去读完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