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54|回复: 8
|
張學良──民族敗類抑或民族英雄?
[复制链接]
|
|
對張學良「西安事變」的評價,始終離不開抗日戰爭及當時的中國社會實際情況。我們先看看中共的偽史觀怎麼說的:張學良的「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聯合抗日,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槍口對外,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好一個「民族英雄」的說詞。我們不能再以一黨之私,只依中共的歷史觀來看待歷史,評價歷史人物,而要以歷史的實際與真實,客觀看待與評說。
從1931年瀋陽「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東北軍閥張霖祚及其子張學良壓根就沒有真正的抗過日,一直推行的是遷讓政策,同時,張學良還錯誤的理解蔣介石「剿共」的軍事戰略,被中共的政治策略及所倡導的所謂民族情感索迷惑,發生於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的確使中國的命運從此改變。但蔣介石所說「我要抗日,但要消滅共產黨」並沒有錯。
中共把張學良定格在「民族英雄」的歷史地位上,顯然是不符歷史事實的,是出於一黨之私,欺騙愚弄人民,儘是違背歷史真實的。中共所有關於張學良與「西安事變」的歷史文獻中,都一直認定是張的「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對日宣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的謊言,並使之編入大、中、小學的偽歷史教材及有關所謂愛國主義材料中。強迫青年人接受中共所篡改和偽造的歷史史觀,使之在國人心中根深柢固。在大陸瘋狂的歲月中,國人就像被打了毒針,黨中央一「抽筋」,全國人民都「發瘋」,由中共政權灌輸給國人傳統思維慣性將足足影響好幾代中國人。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張學良在抗戰前期做了什麼?
(一) 不抗戰,只抓蔣
首先,我們必須澄清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抵抗的說法。
張學良先生晚年多次談及「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責任問題,他反復說明: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不抵抗政策。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曼哈頓中城貝公館接受紐約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偕老報人李勇等八人訪談時,有人提問:「大陸有關媒體宣傳說:蔣介石下手諭,命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占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命令,與蔣介石無關」。
關於手諭在於鳳至手裡之說,據為張學良所信任,替張氏記錄口述歷史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張之宇記載:「張學良曾自疚,告訴筆者:我是封疆大吏,中東路,九一八事件,對蘇、日關係,平時我有自主權,不能說有了事,推卸責任,外界傳說我有蔣介石不抵抗手諭存在於鳳至手中,是扯淡,於鳳至不是那種人」。
蔣介石過世後,張學良曾接受了許多媒體及學人的訪問,包括著名歷史學者唐德剛教授,對於不抵抗之說,也有答復,這裡就不一一例舉。
(二) 張學良軍事戰略上的無為
一個擁兵20多萬人的東北軍將領,不在東北與日軍周旋,卻逃到西北與共軍合謀逼蔣抗日之策。張學良曾備兩萬日軍打得狼狽逃竄,蜂擁入關。卻被中共宣傳為中央命令不抵抗,推卸責任,實屬小人國賊之尤。為日軍從東北南下,長驅直入,迅速占領整個東北開了方便之門,使東北幾千萬同胞深受日本人鐵蹄糅躪。在軍事指揮與用人上都不足為將材,特別是在軍事戰略上,看不到日本東進之主要目的是要占領整個印度支那,而中國任何一個局布抵抗都會延緩日軍這一進程,特別是東北軍的抵抗,更能為中國軍隊爭取時間作好全面抗戰的準備,張學良作為一個軍人與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孫立人將軍相比,在軍事上就顯得毫無作為,實為一個軍事政治小丑。
(三) 澄清蔣介石不抗日,真內戰的愚弄宣傳
蔣介石先生所領導的中華民國作為美國的盟友,不可能成為德、日戰爭販子的幫凶;也不可能真要坐失大好河山,張學良帶兵入關 ,實為一己之私。
蔣介石先生早年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二十九歲擔任北閥軍總司令的重任,打倒了滿清王朝,平息割據軍閥,至少在形式上基本統一中國;這樣一位國家統帥,怎麼就會在抗日戰爭中,成了把中國拱手讓給日本,讓給美國,賣國求榮的賣國賊了呢?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對蔣介石來說當考量的理應是清剿共產主義運動,當然抗日也是運籌帷幄之事,對日宣戰只是遲早之事。1937年7月7日,中國國民政府終於在全國軍民忍無可忍之下,正式宣佈對日抗戰,從此全國上下一心,軍民一體,為保衛中國領土,中華民族的存亡,奮起抵抗日軍的侵略長達八年之久。期間的上海、南京、武漢大會戰,支那遠東戰場及戰事,足以証明:成千上萬的國民黨軍人戰死疆場,為國捐軀,特別是張自忠將軍在武漢戰敗,自殺身亡的壯舉,更是憾人肺腑,催人淚下;孫立人將軍指揮的緬甸「仁羌戰役」震撼世界。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共政權並不把他們當中國人,反為了自己一黨之私,欺騙愚弄人民,篡改歷史,長達半個世紀,不把歷史真象告訴國人,而這些可歌可泣的愛國壯士從來不見諸於愛國主義教唆材料中。
在大陸所有媒體的宣傳與中共欺騙人民的愚民教育中,都把東北淪陷的罪責歸併於蔣介石先生身上,這顯然是不符歷史事實的。蔣介石的抗日方針非常清楚:抗日也必須剿滅共產運動。而張學良由於政治上幼稚不成熟,公然以兵變逼蔣聯共抗日,事實上卻保存了共產黨,使其在西北荒野得以迅速發展軍事力量,從而再借日本人的手消滅國民黨的有生軍事力量,時機成熟,發動內戰 ,竊取政權。
「西安事變」的確成了中國歷史的交點,它使中國歷史兩種發展趨勢相互倒錯,成為中國歷史命運的轉折點,如此重要地影響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對中國人民的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更是深淵。
如果沒有張學良的「西安事變」,幫助中共在西北的窮鄉僻壤利用抗日戰爭得以生存、發展、壯大;再借日本人之手,消滅國民黨軍隊,就不會有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八五年,中國貧窮國土上的內戰與和平時期的浩劫;更不會有中共幫助蘇俄在亞洲推銷共產主義,建立共產政權的瘋狂歲月,也不會有五十年代斯大林、毛澤東慫恿北韓金日成大舉進犯南韓,使美軍不得不為消滅共產政權,遏制共產運動的漫延而進行反擊;也不會有近一佰萬中國志願軍健兒為了那個無為的政權、無為的領袖而獻出寶貴的生命。
張學良的「西安事變」幫助中共在中國大陸建立了個封建帝國。使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的宏業斷送在張的手裡,至少使中國歷史的發展倒退了四十年(1945年至1985年)。如當時,蔣能消滅中國境內的共產主義運動,1945年後,他將對中國社會進行之資本主義改革,從而使中國真正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中國的綜合國力及人民生活品質早已有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點從二戰後,由美國幫助發展起來的日本、台灣、南韓、新加坡可以看出。
(四) 歷史的走向
如果歷史的發展軌跡,在清剿了中國共產運動,北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得以在美國的幫助下,迅速恢復發展經濟,那麼在亞洲崛起的應該是中國而不是日本;眾所周知,由於有所謂的抗美援朝戰爭;美國三分 之二的加工業託付給日本,使日本從戰爭的廢墟中站起來,經濟迅速恢復發展,成為亞洲一霸、世界一強。反觀中共在一九四五年進行了窮凶極惡的內戰,打著為了人民的幸福與自由、民主的旗號,竊取了大陸的統治權;在和平時期,進行了歷次史無前例、慘無人道的浩劫、屠殺、篡改歷史,欺騙人民長達半個世紀,使人民的精神面貌與社會政治生活的建造,正負相減不是零,而為負數,現實的中國與70年前在西安事變的檄文中向蔣介石所要求的都相差甚遠。(註)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共產黨,中國更富強;沒有毛澤東,中國更繁榮。
沒有「西安事變」就不會有六千萬條無辜人民的生命死於內戰及中共建政後的歷次屠殺之中,特別是中國建政後,在其暴君毛澤東的領導下,對中國人民已有的美好道德倫理結構,所進行的摧毀性的破壞革命就會避免,也不會出現整個國人在商品經濟社會的結構中,整個民族都在墮落中沈淪的悲慘史事,當然也就沒有了今天所謂台灣的統一問題。
張學良是抗戰期間,共產主義運動能在中華大地上存活,持續發展的主要幫凶,使其之後,它能肆意橫行中國作出了他罪惡的貢獻。
反思「西安事變」的現實意義:抗日的蔣介石被打倒了,沒有真正抗日的中共確成了領導全國軍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政府」;高叫「抗日」的張學良成了中共玩弄政治權謀的幫凶,一個歷史罪人卻成了「民族英雄」,這真是歷史對中國充滿戲劇性的嘲諷。在現實社會政治生活中,我們要警惕那些天天高喊:「反美帝、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武力統一台灣,不惜與美國一戰」的政治狂人的危險性!
張學良被共產政權所誘惑,鑄成終身大錯,特別是看到他幫助中共建立了專制王朝,任意掠殺人民,更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又有愧於蔣介石,只好在夏威夷眺望大陸也遠俯台灣,抱恨終生,客死異鄉。 |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7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良是对是错,一直以来便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的辩论要点。
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个为国家着想的爱过青年,要知道他当年在国民党的权利不小,又得蒋介石器重,却还是策划了西安事变绑架蒋。要知道这对他没有益处。
如果国共内战打下去,中国会不会沦陷于日本真的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最好的路走还是国共联合抗日,这是最能卫国的策略。
如果说他是败类,那实在是太严重了。 |
|
|
|
|
|
|
|
发表于 15-11-2007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講到醬完全抹殺了張學良的功勞,如果他真的像如樓主所說的是個敗類,那麼蔣介石為什麼不像殺了楊虎城那樣殺了他,而只是軟禁到他去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1-2007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ghwantey 于 14-11-2007 12:27 AM 发表
张学良是对是错,一直以来便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的辩论要点。
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个为国家着想的爱过青年,要知道他当年在国民党的权利不小,又得蒋介石器重,却还是策划了西安事变绑架蒋。要知道这对他没有益处。
如果国共内战打下去,中国会不会沦陷于日本真的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最好的路走还是国共联合抗日,这是最能卫国的策略。
如果说他是败类,那实在是太严重了。
如果張學良是愛國,那爲何他會放棄東北,把整個東北獻給日本人呢?蔣中正從來沒有要他從東北撤離。
首先,日本是沒有這麽快想把中國吞掉的,因爲日本當時主和派爲首的内閣還是反對擴張戰事,只有關東軍才想要打。
再説,那個時候,以中國的整體條件,是完全不適合與日本戰爭的,所以蔣中正那時正在建立80師的精銳部隊,可是因爲張學良被共產黨欺騙,逼蔣抗日,導致蔣中正的計劃破滅。
國共有聯合抗日衛國嗎??從歷史的事實來説,中共只打過一個什麽百團大戰,而且那只是敵後破壞而已,更本不是在打仗。毛澤東也為這件事還生氣彭德懷,爲什麽要這麽浪費軍力??
中華民國在1937年8月在上海地區和日本25万打得驚天地的淞滬會戰,中國75万軍隊中,請問共產黨有派軍隊去支援嗎??
後來的徐州、武漢等大戰,中共更本沒有參與過!!那個林彪的台兒莊所謂的大捷,也不過是偷襲。反而其餘的中共在背後發展軍備,甚至攻擊中國軍隊。:@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1-2007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gwong 于 15-11-2007 12:00 AM 发表
樓主講到醬完全抹殺了張學良的功勞,如果他真的像如樓主所說的是個敗類,那麼蔣介石為什麼不像殺了楊虎城那樣殺了他,而只是軟禁到他去世?
因爲他和蔣中正情如父子。
蔣中正是知恩報恩的人,1930年中原大戰時,張學良是支持蔣中正的,所以蔣中正後來不殺他,以當作報恩。 |
|
|
|
|
|
|
|
发表于 21-11-2007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是张学良的责任,这个没错。
但是,老蒋也不清白。老蒋也有电令为张学良的不抵抗背书。
不同的是,张学良良心上是过意不去的。这才有了后来的西安事变的兵谏。
老蒋呢,每每欲割让东三省甚至华北和内蒙古给日本,以达致议和的目的。 |
|
|
|
|
|
|
|
发表于 21-11-2007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
张学良是东北奉系大元帅,有拥大军,能和蒋介石平起平坐,干吗他要听蒋的??
张学良放弃东北,哪里是蒋介石割让,你有读历史吗??
反而,是共产党把外蒙古送给苏联老大哥拍马屁,至今中华民国的地图还有外蒙古的 |
|
|
|
|
|
|
|
发表于 21-11-2007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cus 于 21-11-2007 10:08 PM 发表
楼上的
张学良是东北奉系大元帅,有拥大军,能和蒋介石平起平坐,干吗他要听蒋的??
张学良放弃东北,哪里是蒋介石割让,你有读历史吗??
反而,是共产党把外蒙古送给苏联老大哥拍马屁,至今中华民国的地 ...
东北军不抵抗,主要责任在张学良,只要他决定抵抗,蒋介石是阻止不了的。
但是蒋介石的确有发电报命令张不抵抗,为他背书。这也是历史事实。
出卖外蒙古的,是国民党。
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和苏联签订《中苏条约》。
-- (中苏)共同经营中国长春铁路;-- (中苏)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根据地。
-- 中苏两国中苏两国军舰及商船使用旅顺口-- 该区域内之民事行政...将顾及苏联在该区域内之利益。
-- 如有争议,则此类事件应提请中苏军事委员会审议决定之。
-- 苏联政府在旅顺口,有权驻扎陆海空军,并决定其驻扎地点。
-- 苏联政府并担任设置及维持为该区域航行安全所必需之灯塔信号及其他设备。
-- 本协定期限定为三十年,自批准之日生效。
-- 承认蒙古民主独立蒋介石对蒙古独立辩解词:我主张放弃外蒙的决心,实基于此。这在现在看来,
退居台湾之后,老蒋才说不认账,意图推卸责任。但是条约都签了,签署一方是当时的中央政府。
继位的共产党也曾想不认账,但是因为这不是城下之盟,不属于不公平条约,所以无法推翻。 |
|
|
|
|
|
|
|
发表于 21-11-2007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回忆 张学良:九一八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与蒋介石无关
有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中国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
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
现在中国的史学界正在对此进行澄清。下面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
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谁下的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中央政府。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
日本广播协会1990年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国民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但日本广播协会的采访录认为:“关于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极力证明并非蒋介石的责任,考虑到他现在所处的立场,不得不做如是说。”意指张学良身居台湾,出于处境,不能不这样说,上述不能代表张的真实思想。
晚年张学良
其实不然,张学良从来是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性格。一般来说,他不大会屈从于形势,言不由衷。特别是到了1990年,不仅蒋介石早已逝去,蒋经国亦已辞世,他已基本上获得自由。是年6月1日,台湾政要张群等人和张学良的亲友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为张九十岁生日庆寿,或可视作张学良获得自由的一个标志。日本广播协会采访他是在这之后。没过多久,他即赴美访游。假如说,蒋氏父子,尤其是蒋介石在世时,他谈历史问题还有所顾忌的话,这时他应是可以直言了。也正因为如此,他这时才主动邀请华人历史学者唐德刚教授“为他的回忆录捉刀”。1991年张学良赴美在纽约期间,他又主动要求与哥伦比亚大学年轻留学生座谈抗日战争历史,由此引发了哥大口述历史处与张学良合作,记录他口述历史的工作。
张学良:此事与蒋介石无关
张学良1991年5月28日在纽约曼哈顿中城贝公馆接受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偕老报人李勇等八人访谈时,有人提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说: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张学良立即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张学良不止一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问题,他都是这样说的。他不仅公开答记者问如是说,即在私下对他所信任的人也同样是这样讲的。有文章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曾给张学良十余件电报函件,令其不抵抗。张学良的部下王卓如、阎宝航建议他将这些电报妥为保存。后来张氏夫人于凤至让张学良赴欧考察时,特地保存在伦敦汇丰银行保险柜中。因为有这些函电,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即以此威胁,使国民中央政府和蒋介石不敢加害张学良。但有的学者指出:阎宝航、王卓如晚年均在大陆,也写过有关张学良的文章,但均未提及将不抵抗命令原件存于汇丰银行这样的大事。
据为张学良所信任,替张氏记录口述历史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张之宇记载:“张氏曾自疚,告诉笔者:我是封疆大吏,中东路,‘九一八事变’,对苏、日关系,平时我有自主权,不能说有了事,就推卸责任。外间传说我有蒋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谕存在于凤至手中,是扯谈。于凤至不是那种人。”张学良说:是我的责任,不能诿过他人
著名华人历史学者唐德刚应张学良之邀,为他录载他的口述历史。唐记载了张学良回答他询问“九一八事变”不抵抗问题的一段谈话。张学良与唐德刚谈话记录中,对“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记述:“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张学良说:“那个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他解释当时他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因为过去对日本的挑衅,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指用武力侵占整个东北),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张学良说明:“这就是我给你的解释。不抵抗,不能把这个诿过于中央。”
唐德刚说:“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都说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又说你拿着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在身上。” 唐德刚探询地问张学良。张学良回答说:“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张学良自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下不抵抗命令者,是他自己,而非中央政府。这是对“不抵抗主义”责任最有力的澄清。
转载iDO社区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