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8|回复: 17
|
汉族的腐朽气息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
|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国家。”——考察这句话的历史渊源,你会发现,尽管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语,但是却是历史的真实。不过,我要补充一句:尽管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但是少数民族才是形成大中华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的历史,总使人想起狂人名言:人吃人,其中大半是汉族皇朝的功劳......
历史上,少数民族是扩展中国疆土的决定性力量。首先要声明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少数民族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汉族作为一个因变量,自然也在变化。由于历史上战乱频仍,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所谓的各个民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已,时至今日,无论“纯正血统”的汉族,还是“纯正血统”的少数民族,都很难找到了。
先从夏商周三朝谈起。夏是华夏正朔,汉人的第一个王朝;商在当时就有点是蛮夷篡正的感觉了;到周灭商纣,在当时的史书中,就有蛮夷乱政的指控。这几个朝代离现在太远,所以简单论之。
汉朝是第一个纯汉族的封建王朝,但是汉的疆域其实被牢牢地局限在长城以内。而且汉朝的刘邦开了一个非常没有血性的先例:汉朝打不过当时的匈奴,得了,就用女人的身体去贿赂匈奴,所谓的和亲政策,其实开创了汉族“好死不如赖活”的奴才文化传统。刘邦的老婆吕皇后比之她的老公则更加无赖加无耻:刘邦死后,匈奴的国王写信给吕皇后,要求吕皇后嫁给他,吕皇后回信说:老婆子也想委身侍奉大王,只是年老色衰,对不起大王的眼睛,容易审美疲劳,我汉国年轻美女多不胜数,特地再送去美女若干,供大王享用,云云。应该说,刘邦这个流氓王朝,从源头上用无赖习气污染了给原本还有一些血气的汉族。有血性的项羽则落了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从此成为汉儒“百忍成精”的经典反面说教个案。
恐怕人们闭着眼睛都可以说出,在汉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中,元和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是严格的说,李家唐朝其实是一个带有少数民族血统的王朝。李世民是甘肃武威人,他的母亲有匈奴血统。尽管李家以老子为祖宗,但是鲁迅就尖刻地指出,“唐朝其实是有胡气的”——说的就是李家的匈奴血统。这样算来,李家王朝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少数民族王朝,唐朝的疆域北抵北冰洋,西跨葱领,囊括今天内外蒙古、西藏、越南等地,可谓疆域广阔。
但是汉人的确是文化发达,四体不勤。宋继唐之后,是第一个纯汉人血统的王朝。但是这个王朝太不争气,北宋和兄弟民族辽、金分享江山,还勉强统治到淮河流域;南宋整个南迁,以长江为界,和辽、金和西夏分享江山。声明一句,无论辽也好,金也好,还是西夏也好,都是属于我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的先民,我想说明的是,我汉族其实在历史上太过文弱,开疆拓土的是没有,丢城失地倒是有历史传统的。苏洵的《六国论》,说的大半都是内耗不止、败家有方的汉族王国。
宋后的元朝是蒙族建立的。这个少数民族王朝重新恢复了唐的领域,台湾也正是在元朝正式归附中央政府的。
明朝又是一个汉人的王朝,也又是一个窝囊的王朝,东北三省、内外蒙古、西藏等,统统分离出去了。明朝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残暴、最荒淫、最无聊的皇帝:在大众广庭之下脱了大臣的裤子打屁股,这种严重侮辱人格的刑法就是朱元璋发明的;正德皇帝(民间流传的“正德皇帝戏梅姑”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衰人)屠杀自己的边民,然后伪造成自己的武功,大肆炫耀,还给自己官封“大将军”;万历皇帝20几年不上朝,大臣根本见不到他。至于宦官(《病夫治国》。宦官去掉了男人的命根子,心理多半不正常,所以宦官政治是中国封建专制最残暴、最堕落的典型)专权,那更是明朝的一大特色。汉人、汉文化的腐朽可以说在明朝发挥到了极致。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这个王朝尽管在末期腐败透顶,但是却正是这个王朝奠定了我今天的基本版图:从康熙讨伐葛尔丹到1875年左宗棠底定新疆,再次声明了中央对于新疆的正式主权;1880年在刘铭传的大力推动下,清政府正式在台湾建省;金瓶掣签的制度,是顺治、乾隆确定的;雍正改土归流则巩固了对云贵边境的统治。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这个满族政权奠定了我大中华的主要版图。清的皇帝,每一个皇帝都非常勤政,主观上没有一个想当混蛋的(明朝的皇帝,主观上就很混蛋)。
所以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开疆拓土,但是都被汉文化同化。很多人洋洋自得,我只说两句:第一,中华是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这是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我们要义不容辞地维护大中华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正面的意义。第二,汉文化腐气太重,无赖性太强,太注重权变,没有气节,这也是当今中国人的通病,我们一定要痛下决心,戒除这些毛病。 |
|
|
|
|
|
|
|
发表于 19-5-2007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狼圖騰的影子,那就是少數民族是為漢民族輸血的,將所謂的狼性以及羊性做出一個平衡.
但是我不認同漢朝的說法.劉邦沒有想過抵抗匈奴嗎?答案是有的,如果沒有的話為什麼會有白登之圍.
再說漢朝的和親政策,如果沒有和親政策的數十年修生養息,那麼漢武帝時代,漢朝又如何能夠徹底的擊敗匈奴. |
|
|
|
|
|
|
|
发表于 19-5-2007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將神 于 19-5-2007 05:26 PM 发表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狼圖騰的影子,那就是少數民族是為漢民族輸血的,將所謂的狼性以及羊性做出一個平衡.
但是我不認同漢朝的說法.劉邦沒有想過抵抗匈奴嗎?答案是有的,如果沒有的話為什麼會有白登之圍.
再說漢朝的 ...
阁下说得有理!嗯明朝的明世祖也干得不错只是后代太窝囊了。当年的郑和在航海的卓越成就和他脱不了关系。但是朱元璋一族对待官员的做法真的令人发指!唉! |
|
|
|
|
|
|
|
发表于 9-9-2008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9-2008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布楚条约》清廷“盛世割地”的壮举【《尼布楚条约》清廷“盛世割地”的壮举 】
1、从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寻找蛛丝马迹的割地真相
某些清史专家一向宣传康熙"雅克萨之战"对沙俄的“大胜”,真是无耻。
无论从过程上还是从结果上看,沙俄的一小撮冒险家跋涉万里,在天时、地利、人和都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与清廷的正规军、地方武装周旋了几十年,满清却不能歼灭,只能围困或暂时击退他们,1689年,满清不得不与俄国签定有利于对方的"尼布楚条约",割让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在内的大片土地,俄国人合法获得了在远东的战略前进基地,无非少赚一点但绝不是赔,为清廷昏君后来进一步疯狂割地创造了前提,康熙只不过是“土地换和平”,而且是屈辱的和平,怎么可以吹嘘成“大败沙俄”呢?
长期以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不但把伪清国错认成中国,[注解:窃据中华土地的清国根本不是中国,特别显著的证据是,这个伪政权的“国文”、“国语”根本不是中文、华语,而是“清文”、“清语”,也就是满寇侵略者的语、文。
所以尼布楚条约文本只有俄、拉丁、清文三种,充分证明了满清的伪政权本质。]
这是大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下)》某版本的原文节选:
“雅克萨反击战...
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满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鉴于当时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噶尔丹配合沙俄侵扰喀尔喀蒙古,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康熙指示谈判代表做出重大让步。而俄罗斯因军事上未能得逞,加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战线过长,竭力想保持既得侵略权益,也不得不做出相应妥协。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分界线,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拆除俄国在雅克萨和额尔古纳河南岸修筑的据点,撤出侵入的军队。清政府则放弃贝加尔湖以东至尼布楚一带领土...
|
|
|
|
|
|
|
|
发表于 10-9-2008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前期签订的中俄条约属于平等条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为什么“盛世”割地就不叫“割让”,而叫做“放弃”?
南京条约割了香港岛,该骂;糠稀老贼丧失外兴安岭以北、额尔古纳河以西、贝加尔湖以东,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却...
“做出重大让步”还能签订所谓“平等条约”,
拜托教育部的大官人再给我找出另一个例子来!
“盛世”割地的原因,据说是“鉴于当时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噶尔丹配合沙俄侵扰喀尔喀蒙古,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为什么不鉴于当时俄国并不是“盛世”,而满清却是领导最有方的“最盛世”呢?
可见,满清的所谓“盛世”,完全是关起门来意淫,自卖自夸,放到国际大背景中,就现了原形。
另一个版本的教科书(张传玺主编)稍好,正确使用了“割让”这个词:
“这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都是中国的内河。
不过在这个条约中,贝加尔湖以东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了俄国,这是清廷在边界谈判中的失策。”
但是其中却竟然说:“平等条约”可以“领土割让”,真是叫正常人哭笑不得。
作者没有正确历史立场(误把伪清当中国),历史观被扭曲,
这样搞出来的历史教科书,就好比平面镜子被扭曲成了凸凹不平的哈哈镜,内容只能荒唐可笑。
康熙不要脸地纵容俄国人,只能刺激对方的胃口,所以俄国压力并没有停,到1728年,雍正学康熙学得青出于蓝,无聊小仗也不敢打就谈判了,也慷慨签订了不平等的《恰克图条约》,贝加尔湖彻底放弃,连同湖西的大片土地(约十万平方公里)又白送俄匪。
俄匪得到这个美丽富饶的世界级大湖,高兴之余,才暂时收手。
我们再来看西元1644-1728年,这段时间的俄国,是什么玩艺? |
|
|
|
|
|
|
|
发表于 10-9-2008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一世1689年改革之前,俄国非常落后。一般认为,开始改革过了十年以后、也就是"尼布楚条约"十年以后,“俄国经过18世纪初的北方战争(1700年一1721年),终于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可见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的时候,俄国根本不是强国。
17世纪初,瑞典、波兰、土耳其这三个国家中的任何一方,都曾经把俄国打翻在地踏上两脚。当时一个波兰骗子自称被篡位的前沙皇;波兰国王听信了他的话,派军队帮他“复位”,竟轻轻松松地使之入主莫斯科。
而俄罗斯全国上下连屁都不敢放,任由俄国女人做波兰大兵的性奴。
好歹把波兰大爷送走了,瑞典大爷又来了,照样是割地求和送女人那一套。
1660年6 月25日,波军又在白俄罗斯大败俄军;接着10月8 日,再败俄军。9 月,波兰- 鞑靼联军在楚德诺夫围攻俄军,俄军投降。波兰迫使西乌克兰宣布脱离俄国,效忠波兰国王。
1667年四月30日,俄波双方代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安德鲁索沃签订停战协定: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部合法归属波兰。
[插曲:1665年,俄人在雅克萨(Albazin)、尼布楚(Nerchinsk)筑城,索伦酋长根忒木尔投降。康熙一伙满 贼无比震惊,要求俄方引渡降人,尼布楚总督冷冷一笑,反而派了一位文盲哥萨克人前来,命令康熙接受俄皇的保护。] |
|
|
|
|
|
|
|
发表于 10-9-2008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17世纪,盲流哥萨克向东扩张,只敢欺负满人在西伯利亚的那些还处于石器时代的通古斯同胞。在中亚游牧的突厥人和东亚的蒙古人他们是不敢惹的。
俄国正规军总兵力才15万人,曾经派出1万人的“强大兵力”远征中亚,不想误入西蒙古准格尔汗国的地盘,被西蒙古骑兵包了饺子。1万人只剩下一个弗拉基米尔伯爵,连滚带爬地回去报丧去了。
他们只好在西伯利亚东部和今中国东北一带的“通古斯圈子”里乱转,不敢南下蒙古高原和中亚。就是“征服”通古斯人,还是靠着他们当地的同盟军----雅库特突厥人帮的忙。
当时的俄国在乌拉尔以东那么大的西伯利亚,其实只有两个据点一个是叶尼塞河上的叶尼塞堡,另一个是勒拿河的雅库茨克。两个军事要塞加起来还不到3000人,大炮不到20门(轻炮),用的是老式燧发枪,射程和射速还不如复合弓。不少人还只装备长矛和马刀。
由此看来清遗说所谓“康乾盛世”时的俄罗斯是强国,纯粹是无知小儿的胡言乱语,看地图就知道,俄国的中心在欧洲,即使倾其全国之力从西伯利亚来,以当时落后的科技水平和穷困的国力根本无法保障漫长的补给线,何况波兰瑞典土耳其任何一国从背后踹一脚他都得完蛋。 |
|
|
|
|
|
|
|
发表于 10-9-2008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帕特里克·奥利沙文《战争地理学》:
“1688年,在摄政王索菲亚统Zhi下的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可汗的第一次战争,其动机既不是要求出海口,也不是为解放君士坦丁堡而进行的圣战,而是为了保留基辅,并不愿意履行对波兰的条约义务。
无论是什么动机,这次战争的地缘政治的影响还是传播的相当远。......
俄国向太平洋的推进,由于当时其军队用以对付克里米亚鞑靼人而未能如愿。”
完全是土耳其、克里米亚在西方直接牵制俄国人,才帮了康熙的大忙,让他有“土地换和平”的机会。
到了18世纪,俄国崛起,但还不很强大。
沙皇彼得一世倾全国之力打败瑞典这只病猫(若当时瑞典国王是“北方雄狮”古斯塔夫-阿道夫还在世的话,哪轮到彼得来嚣张?)后,自我感觉良好又去锊土耳其的胡须,此时的土耳其已值暮年情况跟大明帝国后期颇似,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奥斯曼帝国哪会把这一群刚开化的半野蛮的农奴放在眼里?
以前1695年、1696年彼得一世两次远征亚速。根据1700年 7月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约》,亚速划归俄国。
但是,1710年俄土战争又爆发。1711年,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鞑靼军的重围。根据1711年 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俄国还被迫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
奥斯曼“近东病夫”让彼得“大帝”领悟到了什么叫实力。
直到1739年9月,俄土签订《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才再次归俄国所有。
[插曲:1722年,康熙死去。1725年,彼得一世死去。1728年,清国和“强国”俄国签订了再一次“盛世割地”的壮举《恰克图条约》]
小小的克里米亚汗国,是土耳其的小藩属。1430年,拔都之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哈吉·格来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最后一个鉄木真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受到土耳其的保护,在俄国眼皮底下生存了两百多年。最后1774年,俄国人强使土耳其承认了克里米亚汗国的所谓“独立”,1783年才吞并该国。这样,在法国大革命前夜,欧洲的最后一个蒙古汗国才划上了句号。
也就是说到这时,俄国实力才压倒了土耳其;但100年前,康熙已经割地给俄国了。满清清“盛世”是怎么回事,不必废话了吧。所以后来乾隆自然而然地被小小国尼泊尔、缅甸打得一败涂地,满清的画皮被扯得稀烂了! |
|
|
|
|
|
|
|
发表于 13-9-2008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空大道转的这篇文章实在是年度蛋白贴。
明朝其实是被文字狱严重的贬损,先不说明远胜于清,永乐盛世, 仁宣之治,海上
丝路,思想开放,就说文章所提到的‘清的皇帝,每一个皇帝都非常勤政,主观上
没有一个想当混蛋的’,这个如何??
溥仪: 朕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抢走多少粮食和煤,我只要能当皇帝就行了。

 |
|
|
|
|
|
|
|
发表于 6-12-2008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12-2008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的确腐败,可是前朝也不一样?
看历史最重要的是不要加入主观感觉,尽量客观求实。
清朝一度极盛时期也不是百姓安居乐业?
不必说的人家一无是处···
想像溥仪的处境吧···
给人家拿着刀驾着去,难道还能不去? |
|
|
|
|
|
|
|
发表于 9-12-2008 0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12-2008 03: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了秦朝,这个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强大的皇朝,后期的皇朝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秦朝是一个以自己的文化,来扩张坚定以及维护了中华的统一!!!!
战国7雄时期,中国在真真的分裂着,如果哪个时期不统一,一旦思想文化稳定了,那么就无法出现真真强大的中国了!!刚好秦朝把这个未成熟的文化给灭了,形成中华只有1个统一的文化!!! |
|
|
|
|
|
|
|
发表于 24-12-2008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人史綱》
一六八九年,中國代表團團長欽差大臣索額圖,俄國全權公使陸軍上將費要多羅,在尼布楚談判,雙方都戒備森嚴,雙方的態度也都非常強硬,而中國代表更甚。索額圖有兩次在大怒下拍桌子而去,要下令擔任警衛的邊防軍攻城,俄國代表終於採取妥協態度,遂簽訂尼布楚條約:
一、外興安嶺之南屬中國,之北屬俄國。
二、額爾古納河之東屬中國,之西屬俄國。
這是一個重要的條約,使中、俄兩大擴張力量,得到和解,為中、俄兩國帶來一百七十年的和平,跟十一世紀中國與遼帝國澶州和解帶來一百一十四年的和平同樣重要。俄國對遼遠的東方固然力不從心,而中國如果長期從事於東北荒涼寒冷地區的戰爭,也將筋疲力盡。
──中國習慣於把所有的外國都當作藩屬,因為事實是這樣。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以平等地位跟外國簽訂的條約,但獲得的利益卻十分巨大。當時中國的力量,事實上只能到黑龍江北岸,還伸展不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俄國向南侵略,是由冰雪荒原,進入流奶與蜜之地,永不會自動停止。而中國不然,漢人那時仍以遼東半島為主要範圍,有耕種不完的肥沃土壤,滿洲人則爭先恐後入關去當中國的主人,沒有人傻到從流奶與蜜之地,投身到冰雪荒原。這可從對雅克薩城的處理上看得出來,中國人把它焚燬而退,俄國人卻把它當作寶貝,建了又建。所以,尼布楚條約對俄國是一種阻堵,對中國是一種保衛。
[ 本帖最后由 pertama001 于 24-12-2008 11:38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8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人的脊梁第一次被打断就是这满清时期,明朝是烂,但是明朝臣子敢当面顶撞甚至骂皇帝,反驳皇帝意见根本就是家常便饭。明皇帝想换太子,没成功,为什么?臣子不同意。哪像康熙爷,废立太子跟玩儿似的………
至于奴化,的确是哪个朝代都有,但是清朝绝对不是厉害一点那么简单。文字狱从顺治年间开始,康雍乾一代比一代胜。中国从秦始皇称帝来,你排个10大文字 狱,估计前几位都能是清朝的。到了乾隆后期,文人大臣们已经不会对皇帝说个不字了,乾隆几次劳民伤财下江南,文人大臣们哪个不是巴结的要死。想想那个明帝 想下次江南,大臣们都什么反应!
我要指出一点,我并不是说明朝怎么怎么好,清朝怎么怎么烂。当清朝皇帝规定汉人必须剃发易服时,就已经开始阉割传统文化了,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剃发等于是整个自我否定。
满人进入中原,和换了汉人建立王朝,趋势是完全不一样的,汉人是文化的传承,北方游牧民族是破坏(所以元几十年就完了),满清发现破坏会走元老路时,则 开始篡改(没法继承,除非和鲜卑一样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化)。所以文字狱就显得尤其重要,必须不让文人思考,才能永久统治。
中华历史上的民族政权交替时代有过,但从来没有一个像满清统治者这样,彻底摧毁中华的衣冠、 服饰,彻底绞杀中华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彻底把中华弄成完全顺服的走狗!满清统治者非惟酷毒暴虐、戾于刑狱;所“汉化”深者:工于心术而极力摧残 中华,尤其中华士人之民族意识!较之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阴险、卑劣、刻毒!难怪鲁迅先生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是砍了我 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
|
|
|
|
|
|
|
发表于 30-12-2008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伯阳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他是作家,那个历史书,不很正确! |
|
|
|
|
|
|
|
发表于 8-1-2009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7-12-2008 01:34 PM 发表 
清末的确腐败,可是前朝也不一样?
看历史最重要的是不要加入主观感觉,尽量客观求实。
清朝一度极盛时期也不是百姓安居乐业?
不必说的人家一无是处···
想像溥仪的处境吧···
给人家拿着刀驾着去,难 ... ,那你错了,他是自己要去的,没有人逼的,你可以看他写的“我的前半身”一书!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