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289|回复: 85

新加坡国富民穷,又被指为洗黑钱中心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4-2007 07: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觉得以下这篇报道,可以有一些参考的价值,他是从另一面来看待一个国家的经济。


新加坡:“重稅”之下“國富民窮”?      
撰文 Shawn W Crispin     
2007/04/13, 週五  

曼谷 --- 延續著去年7.9%的發展勢頭,新加坡今年的GDP增長率可能也達到7.2%。但強勁的增長數據背後,卻掩蓋了這個島國經濟政策的結構性弱點。從長遠來看,這種弱點對該國的國際經濟競爭力是一種威脅,但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顯然無意改變當前的政策。

本周,由人民行動黨領導的新加坡政府宣布給自己加薪,部長級官員的基本年薪增加60%,最高年薪達125萬新元(82.3萬美元),為世界之最。巨額的預算盈餘,給予了支持人民行動黨政治壟斷背後的經濟力量。而憑著政治壟斷牢牢控制住了國家經濟,實行嚴格的社會控制體系。

為了產生這種龐大的盈餘,人民行動黨政府一直維持財政緊縮政策;徵稅雖多,但開支卻低於任何一個亞洲政府。政府在其官方網站上說,通過“公正的”稅收和 “謹慎的”開支,政府的財政政策主要是為了促進經濟的長期發展,而不是進行政策循環調整或重新分配收入。政府說,它在整個公共部門秉持“誠實的財政道德觀”,以確保價格穩定和人們對當地貨幣的信心。

撇開這類官話不說,新加坡的財政政策,一直是通過一套複雜的收入及其他各種隱性稅收網絡,來產生過多的盈餘的,代價卻是犧牲了國內私人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新加坡國內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20%之間,遠低於人均收入可作大概比較的香港。與國內消費不足相對的是,其預算盈餘去年佔 GDP的28%,這一比例遠遠高於世界上其他的發達經濟體。

一些獨立分析家向《亞洲時報在線》表示,新加坡政府經常通過不合國際準則的手法,在帳目上做手腳,來掩蓋其過度龐大的預算盈餘。他們指出,與政府有關係的公司和投資機構,都在它們自己內部以不公佈的交易價格買賣,掩蓋了它們的收入和虧損情況。而且政府也不會在有關整個國家儲蓄的統計數字中中,公佈政府所佔的份額。

在整個1990年代,政府公佈的盈餘在整個GDP所佔的比例,平均約為3.6%。政府說,這一比例所產生的影響是國家的高儲蓄率;而且新加坡是世界上投資率最高的經濟體之一,但卻無外債之憂。

不過,根據獨立分析家和學者的計算,新加坡同期盈餘在整個GDP所占的比例,平均約達10%,也就是說三倍於政府在帳目上公佈的數字。但即便如此,獨立分析家和學者估算的數字仍有可能偏低,因為他們尚未將政府沒有公佈的數據計算在內。這些數據包括政府土地地租收入、投資收入以及未列入預算的國有實體利潤。

通過新加坡政府對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反應,我們有機會一瞥其預算內和預算外稅收結構,已高得多麼令人難以承受。當時人民行動黨政府在倉惶中批准,給予個人所得稅5%的退稅,地產稅15%的退稅,並免除對開發土地的徵稅,以及廢除對所有金融機構(那些與股票有關的除外)的所謂印花稅,這些退稅廢稅的開支全都列入預算之內。

而在預算外,政府還臨時宣布額外40%的地產退稅、中止停車附加稅和對合同書的印花稅、推遲對未完工地產買家的印花稅、退還10%的公司稅、取消家用開支稅、增加對電費的退款,並全面減少對外國勞工的徵稅、汽車關稅以及機動車燃料消費稅。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統計,這些減稅和退稅措施在1998年為新加坡納稅人節省了31. 8億新元。

上述減免的稅種,如今若不是完全也是大多數都恢復了。數十年的財政緊縮政策,排擠了私人投資、也阻礙了國民生活水準進一步改善──當然,年薪過百萬的部長們例外。政府經常出手填補私人投資留下的空白,最近就投入量資金於興建賭場。但從歷史上來看,新加坡政府對國內投資的回報率,都低於西方和許多亞洲欠發達鄰國。

新加坡的中低階層直接和間接承擔了稅務的重擔,如今他們的生活質素已停滯不前,甚至下降。就連政府最新的官方數字,也顯示出這種經濟問題。人民行動黨政府堅持說,它支付高薪予官員,是為了吸引頂尖人才和遏制腐敗。但有關高薪與吸引人才和遏制腐敗之間的關聯,究竟是如何做出最後判斷,卻唯有待人民行動黨最終敗選下台,國家預算受獨立機構監督才得搞清楚。

當然,新加坡政府以廉潔而著稱於世,政府廉潔度位居世界前列。但沒人知道這個國家是如何創造和管理收入的,因為其國營實體的盈虧情況細項,並未公諸於眾。[1]

人民行動黨一直爭辯說,由政府管理的1290億新元國家資金,所產生的市場回報高於平均水平。但問題是,政府的投資部門“淡馬錫控股公司” (Temasek Holdings)一直暗箱操作,從不公佈財務報表。它雖然在其網站上,詳細列舉了投資活動,但只是概括性地根據不同領域而不是具體的公司來分類。

在這種情況下,獨立金融分析家就很難證實或反駁官方的說法。特別是自2004年該國總理李顯龍的妻子何晶掌管淡馬錫以來,淡馬錫被指涉及的投資不當行為日益增多,這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新加坡官方說法的質疑。

例如,淡馬錫總計花了39. 6億美元收購泰國秦那越集團(Shin Corp),但要是泰國軍政府決定廢除該集團兩家子公司擁有的移動電話和通信衛星經營權的話,這大筆投資最終有可能泡湯。事實上,泰國軍政府至今已經充公國有的形式,收回了淡馬錫的大量投資,其中包括收回秦那越集團子公司iTV的經營權。

也許更令人擔心的,是新加坡“中央公積金”長期存在的金融健康問題。按規定,新加坡人要向中央公積金交費,其利息由國家決定,但政府所定的利息相對較低。政府利用中央公積金進行不公開的投資,這等於政府從所獲得的實際投資收益,再抽取一次隱性的徵稅。

有些金融分析家相信,新加坡的退休金計劃有可能最終會面臨財政危機,這部分是因為政府准許新加坡人提早拿公積金,用於購房和醫療等開支。

由於近年來新加坡經濟恢復增長,一些金融分析家相信,它去年預算內和預算外的總盈餘,可能己達到了歷史最高記錄。在一定程度上,這能夠解釋政府為何讓政府官員大幅加薪。然而,這也顯示出人民行動黨政府以自我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是多麼的令人難以理解。對這個高度依賴國家為其確定經濟、金融和道德方向的島國來說,這從中期來看是不祥的徵兆。

注釋:[1]
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的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Andy Xie)去年在公司內部發送的一封電子郵件說,新加坡是一個“經濟失敗的國家”,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印尼奸商和貪官洗錢的中心”;如今“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它正在建賭場以吸引中國奸商和貪官的錢財”。彭博通訊社刊載了郵件內容後,謝國忠辭去了在摩根•斯坦利的職務。值得注意的是,喜歡法律訴訟的新加坡政府迄今尚未採取行動,起訴摩根•斯坦利和彭博通訊社。


CC。TAN。

注:文转字亚洲时报。

[ 本帖最后由 cc.tan 于 13-4-2007 07:5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4-2007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7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国 富 民 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7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马来西亚是
国穷民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7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c.tan 于 13-4-2007 07:42 PM 发表
我觉得以下这篇报道,可以有一些参考的价值,他是从另一面来看待一个国家的经济。


新加坡:“重稅”之下“國富民窮”?      
撰文 Shawn W Crispin     
2007/04/13, 週五  

曼谷 --- 延續著去年7. ...

可是每年还是有很多马国人民去赚新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7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若冉 的帖子

说得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4-2007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认同。在新国富有会更富,穷还是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7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 新加坡是一个奇迹。几十年来不断的占大马的便宜,拉大马的人口和人才来让自己的经济成长。

2)。 基本上看两地的官员似乎都是一样的贪心,但不同在于一方有能力而另一方无能。

3)。 我刚刚有两个朋友从柔佛 跳槽到新加坡。现在两人不懂多开心。只要不生孩子,在新加坡工作的购买力超强。

这篇报导似乎有以偏盖全之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4-2007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c.tan 于 13-4-2007 07:42 PM 发表,本周,由人民行動黨領導的新加坡政府宣布給自己加薪,部長級官員的基本年薪增加60%,最高年薪達125萬新元(82.3萬美元),為世界之最。巨額的預算盈餘,給予了支持人民行動黨政治壟斷背後的經濟力量。而憑著政治壟斷牢牢控制住了國家經濟,實行嚴格的社會控制體系。

為了產生這種龐大的盈餘,人民行動黨政府一直維持財政緊縮政策;徵稅雖多,但開支卻低於任何一個亞洲政府。政府在其官方網站上說,通過“公正的”稅收和 “謹慎的”開支,政府的財政政策主要是為了促進經濟的長期發展,而不是進行政策循環調整或重新分配收入。政府說,它在整個公共部門秉持“誠實的財政道德觀”,以確保價格穩定和人們對當地貨幣的信心。

撇開這類官話不說,新加坡的財政政策,一直是通過一套複雜的收入及其他各種隱性稅收網絡,來產生過多的盈餘的,代價卻是犧牲了國內私人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新加坡國內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20%之間,遠低於人均收入可作大概比較的香港。與國內消費不足相對的是,其預算盈餘去年佔 GDP的28%,這一比例遠遠高於世界上其他的發達經濟體。

谁在乎?新加坡不像大马,可以卖地,卖油,有天送的水,土地可以生菜,垃圾可以丢入森林里埋入。新加坡的垃圾需要经过耗资几十亿的垃圾处理厂,水源,食物都得进口。政府一定要强,口袋一定要更多钱。金融风暴时,大马,泰国可以靠自己的人口消费,有国内市场。新加坡呢?连经济都得进口。可是今天新加坡比我们强是事实。


原帖由 cc.tan 于 13-4-2007 07:42 PM 发表

在整個1990年代,政府公佈的盈餘在整個GDP所佔的比例,平均約為3.6%。政府說,這一比例所產生的影響是國家的高儲蓄率;而且新加坡是世界上投資率最高的經濟體之一,但卻無外債之憂。

不過,根據獨立分析家和學者的計算,新加坡同期盈餘在整個GDP所占的比例,平均約達10%,也就是說三倍於政府在帳目上公佈的數字。但即便如此,獨立分析家和學者估算的數字仍有可能偏低,因為他們尚未將政府沒有公佈的數據計算在內。這些數據包括政府土地地租收入、投資收入以及未列入預算的國有實體利潤。

通過新加坡政府對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反應,我們有機會一瞥其預算內和預算外稅收結構,已高得多麼令人難以承受。當時人民行動黨政府在倉惶中批准,給予個人所得稅5%的退稅,地產稅15%的退稅,並免除對開發土地的徵稅,以及廢除對所有金融機構(那些與股票有關的除外)的所謂印花稅,這些退稅廢稅的開支全都列入預算之內。

而在預算外,政府還臨時宣布額外40%的地產退稅、中止停車附加稅和對合同書的印花稅、推遲對未完工地產買家的印花稅、退還10%的公司稅、取消家用開支稅、增加對電費的退款,並全面減少對外國勞工的徵稅、汽車關稅以及機動車燃料消費稅。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統計,這些減稅和退稅措施在1998年為新加坡納稅人節省了31. 8億新元。

社会现实的,经济好的时候,当然趁机提高税务,不然SARS,经济萧条时那里来钱?


原帖由 cc.tan 于 13-4-2007 07:42 PM 发表
新加坡的中低階層直接和間接承擔了稅務的重擔,如今他們的生活質素已停滯不前,甚至下降。就連政府最新的官方數字,也顯示出這種經濟問題。人民行動黨政府堅持說,它支付高薪予官員,是為了吸引頂尖人才和遏制腐敗。但有關高薪與吸引人才和遏制腐敗之間的關聯,究竟是如何做出最後判斷,卻唯有待人民行動黨最終敗選下台,國家預算受獨立機構監督才得搞清楚。

老实说,我认同。新加坡是要有钱人,外国人才。新加坡中低階層难免被亏待。但没办法,新加坡连经济都得进口,一定要更具竞争力。不然人民更惨。不要忘记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印尼,大马比新加坡人落后,更穷,这是事实。世界没有十全十美。


原帖由 cc.tan 于 13-4-2007 07:42 PM 发
當然,新加坡政府以廉潔而著稱於世,政府廉潔度位居世界前列。但沒人知道這個國家是如何創造和管理收入的,因為其國營實體的盈虧情況細項,並未公諸於眾。[1]

人民行動黨一直爭辯說,由政府管理的1290億新元國家資金,所產生的市場回報高於平均水平。但問題是,政府的投資部門“淡馬錫控股公司” (Temasek Holdings)一直暗箱操作,從不公佈財務報表。它雖然在其網站上,詳細列舉了投資活動,但只是概括性地根據不同領域而不是具體的公司來分類。

在這種情況下,獨立金融分析家就很難證實或反駁官方的說法。特別是自2004年該國總理李顯龍的妻子何晶掌管淡馬錫以來,淡馬錫被指涉及的投資不當行為日益增多,這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新加坡官方說法的質疑。

例如,淡馬錫總計花了39. 6億美元收購泰國秦那越集團(Shin Corp),但要是泰國軍政府決定廢除該集團兩家子公司擁有的移動電話和通信衛星經營權的話,這大筆投資最終有可能泡湯。事實上,泰國軍政府至今已經充公國有的形式,收回了淡馬錫的大量投資,其中包括收回秦那越集團子公司iTV的經營權。

大马有石油,天送的财富。新加坡呢?有个屁!。难道靠国内投资?当然要有temasek, GIC在世界各地投资啦。这是国家的机密东西,不可以公开。那么美国冒险在伊拉克为什么?要美国政府公开吗?投资失误很平常,尤其像temasek, GIC这样活跃的大财团。大马的khazanah 连国内都搞不定,别说国外。

原帖由 cc.tan 于 13-4-2007 07:42 PM 发

也許更令人擔心的,是新加坡“中央公積金”長期存在的金融健康問題。按規定,新加坡人要向中央公積金交費,其利息由國家決定,但政府所定的利息相對較低。政府利用中央公積金進行不公開的投資,這等於政府從所獲得的實際投資收益,再抽取一次隱性的徵稅。

有些金融分析家相信,新加坡的退休金計劃有可能最終會面臨財政危機,這部分是因為政府准許新加坡人提早拿公積金,用於購房和醫療等開支。

由於近年來新加坡經濟恢復增長,一些金融分析家相信,它去年預算內和預算外的總盈餘,可能己達到了歷史最高記錄。在一定程度上,這能夠解釋政府為何讓政府官員大幅加薪。然而,這也顯示出人民行動黨政府以自我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是多麼的令人難以理解。對這個高度依賴國家為其確定經濟、金融和道德方向的島國來說,這從中期來看是不祥的徵兆。

金融风暴前的新加坡,大马,台湾,韩国。金融风暴后的新加坡,大马,台湾,韩国。今天的新加坡,大马,台湾,韩国。大家自己懂谁跑的更快。谁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7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CC.TAN, 你如此痛恨新加玻和新加玻人事出有因.可否告知大家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7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民窮"? 我有没有眼花看错?  

让我们看看wikipedia的国民平均收入名单。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28nominal%29_per_capita

在名单里的180个国家当中, 新加坡排列在第24位。
年均收入 USD 29,917。
反观马来西亚排在第63位,年均收入 USD 5,718。
如果新加坡人算贫窮的话,我没话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07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没资格批凭新加坡国富民穷,强要批凭也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马来西亚除了猪比人家多,还能比甚么?比条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07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报道大概不是出自本地的吧?
还有,wikipedia现在的资料已经不可尽信了

新加坡是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几乎是看不见什么kampung,kampung的。
年均收入 USD 29,917。
一个月大概4000多新币,其实不会很高而已,那边的屋都很贵。

ps.我是以普通市民的角度去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07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东西不是我写的,只是我喜欢阅读,看到是另一面的评论,(彭博不是胡乱讲的吧)要驳,不好驳我。

至于新人民的收入,你照官方的平均数目,当然很好。不过没有用,新建屋局的数字,他们的租户,80%是月如800 新元。这类报道我不只看过一次了。

我的用意是要多方面去了解。

CC。T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07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人怎样治国都不会差到那里去
去看看那些猪吧
经济如果不是靠华人支撑着
老早就完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07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cc.tan 的帖子

"新建屋局的数字,他们的租户,80%是月如800 新元。"

是真的吗?令我想起孩子借书时,许多人也会填写少于rm1000,虽然他们当中中有许多收入是3,4千元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4-2007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c.tan 于 14-4-2007 02:41 PM 发表
至于新人民的收入,你照官方的平均数目,当然很好。不过没有用,新建屋局的数字,他们的租户,80%是月如800 新元。这类报道我不只看过一次了


请问你为什么这么痛恨新加坡人?或者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
是不是曾经有过不愉快的往事?还是生意上给人家踩到尾巴了?
我们都很想知道。。。。

关于你说的80%租户月入S$800,请问你有我国租户平均的收入吗?

我在Internet找的新加坡一般人民的收入数据,是2000年的:
      
      

Monthly Household Income ($)
Number (‘000)
Per Cent
1990
2000
1990
2000
Total
661.7
923.3
100.0
100.0
Below 1,000
105.7
116.3
16.0
12.6
1,000 – 1,999
179.3
128.9
27.1
14.0
2,000 – 2,999
133.3
136.1
20.1
14.7
3,000 – 3,999
86.1
121.3
13.0
13.1
4,000 – 4,999
54.0
95.2
8.2
10.3
5,000 – 5,999
33.5
75.4
5.1
8.2
6,000 – 6,999
21.7
57.5
3.3
6.2
7,000 – 7,999
13.8
42.2
2.1
4.6
8,000 – 8,999
9.5
32.4
1.4
3.5
9,000 – 9,999
6.5
23.4
1.0
2.5
10,000 & Over
18.3
94.6
2.8
10.3
   
Average Household Income ($)
3,076
4,943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
2,296
3,6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07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ofong 于 14-4-2007 12:03 PM 发表
这篇报道大概不是出自本地的吧?
还有,wikipedia现在的资料已经不可尽信了

新加坡是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几乎是看不见什么kampung,kampung的。
年均收入 USD 29,917。
一个月大概4000多新币,其实不会很 ...

但是新加坡的物價水平卻沒有我們那麼高.
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如果跟大馬的上班族一樣賺2000新幣,但是他們的食品,交通等的支出都比大馬的上班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07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洗洗蛋.....

新加玻..

洗洗蛋...

大馬好..   


有沒有考慮去外交部上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07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的物价和供应如果便宜,他们的人那里还会老远排队 4,6 个小时来这里买东西。

我们新村人民的物资生活,就不是他们可以比。


CC。T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6-2024 07:57 AM , Processed in 0.06583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