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42|回复: 22

我的姓氏

[复制链接]
senna8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2-3-2007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i,大家好。小弟想知道关于我的姓氏,本人姓冼,是雷州人。小弟很想知道关我的姓氏根源,来自中国那州。

请提供资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3-2007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冼(xian):繁体字作洗
古代南方高凉少数民族姓氏。疑为沈氏所改。
郡望: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部一带)。
冼姓起源比其他姓氏迟1000多年。

冼姓太始祖名叫沈汭,战国末期燕国人,祖籍上谷郡沈家集(今河北省怀来县)。父母早亡,童年遇战乱,寄居外祖父赵怀德家,与赵怀德堂侄赵佗私交甚密。

沈汭长大后成了文韬武略兼备的爱国志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荆轲刺秦王事件受到牵连,朝廷要追捕沈汭归案。当时,赵佗正好接到新任南海郡的诏令,被册封为第一代南越王(现象岗山南越王墓主祖父)。于是沈汭请求与赵佗同行到广州,但是为了不影响赵佗上任和减少被追捕的风险,沈汭自愿改姓,将“沈”字加减笔划后,改成了“冼”字。这样沈汭就成了冼汭。

冼汭随赵佗入粤来到南雄珠玑巷定居,在赵佗为王时,一直是其座上宾。公元前155年,冼汭91岁辞世时,把当年改姓的情况告诉了后人,并嘱咐子孙切不可与沈姓通婚。冼姓起源于秦朝,到东晋时才出现翔实的历史记载,至今其后裔达到数十万人。据悉,冼姓可考的世系和族谱,至少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


希望可以帮到你!!!

[ 本帖最后由 Darick_78560 于 12-3-2007 01:2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3-2007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Darick_78560 的帖子

那里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07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烏鴉 的帖子

网上找的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enna8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14-3-2007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帮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housewif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7-3-2007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用发帖的,网上搜搜不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5-3-2007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姓古~~~那我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7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奶奶 于 25-3-2007 02:02 PM 发表
我姓古~~~那我的呢????

姓氏起源∶上古周文王的祖父古直,其后代一支子孙,为了纪念祖上就以祖父称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古。
郡望:未知
堂号:新安郡:魏时置,现在山西省代县。
迁徙分布:未知

古氏来源:(1)出自姬姓。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禀父,为避北方狄人之难,放弃原穴居地,骑马放牧,找到土地肥美的岐山(今陕丁岐山西北)定居,自号古公,史称古禀公。他的子孙大部分姓姬,有一部分以古为氏。(2)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今河南鹿邑),居住该地的人称古成氏,后简化为苦氏、古氏。其望族聚居新安郡(今安徽休宁)、河内郡(今河南沁阳),新平郡(今陕西郴县)。当今列为全国第208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037%,约48万余人。全国分布较广,以四川、广东为最多,占全国古姓人口78%。

    潮汕古氏有一支来自福建安溪县,惟开墓祖及入潮时间均失考。古氏先祖入潮后,初居潮阳县黄陇都呃厝寮(今两英镇),继迁麻竹埔,最后定居茶园村,子孙分衍旗北村(今雷岭镇)。普宁船埔、大平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也是潮汕古氏人口占据一半的地方。惟其先祖何时何处迁入不详。

    潮汕古姓人口约1万。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约1000人;潮阳区100多人,分布棉城、海门;潮南区雷岭1100多人;澄海区隆都等镇100多人;潮州湘桥区700多人,揭西河婆等镇约500人;普宁约6000人,聚居船埔、大平,分布流沙、广太等镇;惠来葵潭、惠城等镇约500人。

    潮汕古氏,不乏英烈人物。古阿抢,潮阳雷岭人,1982年,参加红军47团(战士),1929年在两英战斗中牺牲,年仅19岁;古德良,普宁船埔人,任赤卫队长,于1931年在大南山牺牲,年仅18岁;古求,普宁船埔人,任中共陆丰县南塘区委委员,于1933年在乌石牺牲,年仅35岁。


聚集地(迁徙分布)
      台湾的古姓在诸姓中为第八十二位。其居住地区,以新竹、苗栗等地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数古户而居的形式。这类村庄在苗栗西湖、台中东势、屏东潮州、竹东、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古氏迁台,发生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时,就有古氏从广东五华来台开基,其中义民古兰伯、古芬兴等就居住下淡水港东西二里处。至乾隆年间,又有一支古氏从泉州移台,初居今桃园县龙潭坡,后迁住台北、台东、新竹等地。

堂号
  望出新安、新平、河内。

历史名人
       古公直父——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古弼——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柏——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 本帖最后由 Darick_78560 于 30-3-2007 03:3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2007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姓许的呢?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7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快乐地瓜 于 1-4-2007 09:51 PM 发表
那姓许的呢?
呵呵

姓氏∶许
祖宗∶文叔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传说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也称许氏。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

郡望∶
1.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2.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3.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4.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5.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 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堂号∶
1.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2.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3.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迁徙分布
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都。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07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姓林。。。福州人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07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爱
祖宗:爱邪勿
分类:以王父字为氏
姓氏起源:

《姓氏考略》记载:“唐时,回鹘国相有爱邪勿,赐姓爱,名弘顺。”爱姓来自唐代时的回鹘国。1000多年前的大唐声威远播,也许为了布恩树德,曾经把回鹘国的首相爱邪勿赐姓于爱。当时,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所以,爱邪勿的子孙就以爱为姓,称爱氏。所谓回鹘国便是汉代以来就跟中国关系密切的回纥。回纥是一种族,本来是匈奴的苗裔,后来归属突厥,与敕勒同族。到了后魏时,这个种族为高车,或称袁纥、乌护、乌纥;隋朝时,又称为章纥;唐朝时,他们叛离突厥,始称回纥,并且,由于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被大唐皇帝赐号回鹘,拥有内外蒙之地,盛极一时。至于这个种族成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也有一段曲折的经过。原来,他们在内外蒙古称盛了没有多久,到了唐文宗的开成二年,国内大乱,其部属四奔,定居于现在新疆东南部之地。宋元之际,他们为蒙古所并,号为畏吾儿,仍然居有天山南路,清代称其地为回疆,至乾隆皇帝时,正式收入版图。所有的回纥人也自此成为中国人。
郡望:
西河郡
堂号:
不详
迁徙分布
不详
爱姓
爱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历史上 西域 有一个 回鹘 国,国相的名字就叫爱邪勿,他是 唐朝 赐姓爱,名弘顺; 宋朝 亦有人名为爱申。现代仍有此姓,分堃较广。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6-4-2007 02:1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07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心大萝卜 于 5-4-2007 11:38 PM 发表
我姓林。。。福州人的。。。谢谢!

姓氏∶林
祖宗∶比干
分类∶以人为氏

姓氏起源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 敢言知名。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 庶子名开,字林。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以上三 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郡望
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9人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堂号
九龙门∶比干的子孙林皋,在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子9人,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被人称为“九龙”,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10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堂”。

迁徙分布
林坚子孙在博陵一带发展繁衍。至林载时,子孙也在这一广大范围中生活,甚至迁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秦汉时代,在鲁国林雍后人,迁到齐郡县居住,后因齐郡更名济南郡,故称为济南郡人或者称为“济南林”。林懋任下邳郡太守,迁居下邳郡。任满后,便在郡中的梓桐乡定居下来。后来,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颖或林懋就是开基祖。

林姓始祖比干 忠臣出自殷商
三千一百多年前殷商的暴君纣王,在其宠妃妲己的蛊惑之下,曾经把忠心耿耿,进谏三日不去的从父比干,加以惨不忍睹的剖心之刑,这一来,纣王不但失去了一位最忠诚的大臣,而且他杀死自己长辈的罔顾人伦暴行,引起天人共弃,终于加速了殷商的覆亡。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这位被纣王剖心而死的千秋忠义之臣比干,正是后来千千万万林姓人的始祖。

关于这段渊源,许多古籍上都有肯定而详尽的记载,譬如,《路史》上说∶“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姓纂》则指出∶“殷太丁之后,王子比干之子,比干为纣所戮,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传》曰,林楚之先,皆季氏之良也”。

另外一项《晋安世谱校正序》也指出∶“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有相赵者,始居九门(今河北省)。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均在今山东省),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在今江苏省)林氏其后也。”

综合以上的三项文献,关于林氏的来龙去脉就十分清楚了。他们是上古圣君商汤子姓后裔,其直系始祖为公元前1123年被纣王所杀的少师比干,比干是商帝太丁的儿子,与纣王之父太乙为兄弟,论起辈份应该是纣王的叔父。到了他因忠谏而被残杀,他的儿子就逃难到长林之山,不久以后周武王灭纣,就赐他姓林,并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

春秋战国时代,他们的子孙散居于北方的山东及河南各地,然后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逐渐在山东的济南一带聚居,汇为望族,并且渐渐向南繁衍,至晋室南渡之时,江南已经有了林姓的踪迹,到唐宋之际,族人就已经遍及福建各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07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姓姜
福建人
請幫幫忙小弟
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7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nt3r 于 6-4-2007 04:09 PM 发表
我姓姜
福建人
請幫幫忙小弟
謝謝

姓氏∶姜
祖宗∶未知
分类∶由它姓所改

姓氏起源
1.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关于这种说法,在许多文献如《元和姓氏》、《说文解字》、《新唐书》中都有记载。《水经注》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身为我国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于是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子孙世代相传。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姜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以“齐、甫申、吕、纪、许、向”等8氏为姓的。而作为神农氏嫡系的姜氏后裔,国七雄之一。
2.出自亘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

郡望
未知

堂号
稼樯堂∶神农教民稼樯,所以叫稼樯堂。
渭滨堂∶姜子牙在渭水待到80多岁,周文王访

迁徙分布
传说中的炎帝,号烈山氏,亦即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便以姜作姓。姜姓在历史的演进中分布于华夏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的后裔改为别的姓氏。

商周∶四岳是由姜姓的羌族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在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之后,他们与“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他们所结成的盟军后来打败了殷纣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春秋时代的齐国,就是倚了姜氏后裔发展成为五霸之一。齐国在齐威王时,又成为战南),便以姜为姓。姜姓在历史的演进中分布于华夏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的后裔改为别的姓氏。

夏朝∶夏朝,炎帝后裔伯夷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建立吕国。另外姜氏后裔还建有申、许、齐等诸侯国。申国原居今陕西、山西间;许国在今河南昌东;齐国建都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周族部落系古戎人的一支,为姜姓,也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省敦煌西),逐渐东迁,公元前638年迁至晋南,属于晋国。

汉代∶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大族,至西汉作为关东大族迁至关中,此后居天水(今属甘肃)。东汉还有姜诗,广汉(今四川谢洪县南)人,发展为较为著名的一支。这说明汉代已有居住于今江苏、四川的。唐代出现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姜氏。

唐宋∶唐宋时期还有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安徽、山东及广东的。

明清∶明清时期今山西、陕西、贵州、湖南、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姜姓的聚居点。

姜姓,作为一个渊源久远的姓氏,在台湾早有繁衍。目前,名排第六十二位。追本溯源,姜姓是炎帝神农氏之后代。据查第一个到达台湾来的姜姓开基始祖是姜朝凤。他是姜世良(据史料载,明代有一位姜世良,先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在此发迹以后,其后代子孙又迁居广东陆丰县盐墩乡,在广东继续繁荣滋长。以后,正是这支姜姓家族的后代最先由大陆迁居台湾。)的第十一代孙,于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航海过峡,迁居台湾。当时,就住在台湾新竹县红毛港。以后姜姓繁衍增多,又由新竹县分迁台北等地。自姜朝凤入台之后,姜姓人氏来台不断增多。先是秉秀銮于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从广东迁台,居住在新竹县北埔乡;就这样不少福建和广东的姜姓源源迁台,使台湾的姜姓得到繁衍,成为一个重要的姓氏。

家乘谱牒
河北青县·南左所姜氏家谱上下卷
天津    ·姜氏家谱六卷
江苏泰州·维阳泰州姜氏重修族谱四卷
江苏扬中·姜氏挂谱
浙江余媱·姜氏世谱十集
浙江    ·奉化姜氏宗谱六卷
浙江象山·姜氏宗谱八卷一卷末一卷
浙江兰溪·东溪姜氏宗谱六卷
浙江兰溪·姜氏宗谱十三卷
浙江兰溪·姜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兰溪·横潭姜氏家谱卷
浙江常山·定阳姜氏宗谱二卷
安徽桐城·宛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福建漳州·姜林连支同谱序
江西南昌·城塘姜氏七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二卷
山东    ·昌邑姜氏族谱八卷
山东金乡·姜氏家乘二卷
山东烟台·通伸村姜氏族谱不分卷
湖南宁乡·姜氏重修族谱二十七卷
湖南长沙·姜姓十修族谱三十二卷
姜氏族谱十五卷首一卷

历史名人
姜尚∶字子牙。东海人。又名吕尚。是商末姜族的首领,周初齐国的始祖。武王伐商时为军师,立了战功,被封在齐国。他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简化政治制度,发展农业和渔业生产。使齐国成为西周的重要封国。民间称为江太公。

姜维∶伯约。三国时蜀汉天水人。征拜西将军。接替诸葛亮当了大臣。据传胆如斗大。

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字扰章,号白石道人,饶州人。工诗,词尤有名,精通音乐。代表作《扬州慢》。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名。一生未仕。

姜彭∶今江苏扬州人,清初著名书画家,画羽毛盛称天下第一。 

姜映芳:贵州天拄人,侗族农民起义首领。

姜肱∶汉代高士,为后世树立了好的榜样。

姜才∶壕州(今安徽人)南宋名将,以善战有名。

姜洪∶官终山西巡府,广德人,成化进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7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Darick_78560 的帖子

为何没有许氏高阳堂呢?
我家门都挂着“高阳”二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5-2007 0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姓王
福州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07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我姓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07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直接告訴我們那裡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07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姓王.
帮帮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1-2025 04:17 AM , Processed in 0.14694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