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幫最早由「天地會」、「三合會」、「哥老會」等演化而成。洪幫的祖師,歷來有四種說法。
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謂「洪幫」,就是以朱元璋的年號「洪武」為記而起的名。
二是洪英。洪英,又名洪盛英,公元1631年(明崇禎四年)進士,為人慷慨好義,精明幹練,在任直隸大同參贊軍機時,有不少豪傑之士慕名而來,投奔其門下。清軍入主中原後,他積極從事抗請活動,曾與炎武等人共同創建「漢留」組織,企圖推翻清政府。1645年(清順治二年)5月13日,屢戰屢敗的洪英死於安徽蕪湖的三叉河。「漢留」衍生發展成「洪幫」,尊洪英為祖師。
三說是鄭成功。1661年(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收復台灣,為了增強義軍團結,創立「金台山」、「遠論堂」,據說是洪門最早的「山」、「堂」組織。為了發展反清組織,鄭成功派遣蔡德忠等5人化裝潛入福建九蓮山少林寺為僧,在洪門中被尊稱為「前五祖」,這就是第四種說法,世傳洪門的祖師是和尚。
公元1731年(雍正九年),翰林學士陳近南因反對清帝焚燒少林寺而辭官,在四川組織「漢留」,後又回到湖北故鄉研究道教,與途中結識的蔡德忠等人在紅花亭同盟結義,由陳近南主香,推舉朱洪竹為盟主,並以「洪」字為結盟之姓,把「洪」字拆為「三八二十一」作為會中暗號。這次集會稱為「洪家大會」,「漢留」組織從此演化為洪門團體。
洪門的組織名稱很多。
洪門的每一個團體,各有其山名、堂名、水名、香名,內外口號,還有一首詩。
洪門的組織嚴密,內部規則甚多,有21則、10禁、10刑、18律書、10條、10款、議戒10條等等,稱為「家法」。違背家法的處罰辦法從處以極刑到三刀六洞、40紅棍等等。
洪門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組織,已形成了全國性的幫會,各種支流很多,但都以「洪門」為正宗,統一於五字真言的口號下:「明大復興一」(倒過來念即為「一心復大明」)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清力量。
革命先軀孫中山1893年在美國檀香山參加過洪門組織,並利用洪門組織,廣泛聯絡江湖志士,進行推翻帝制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之後,洪門被反動勢力操縱和利用,日趨沒落。
青幫建於洪幫之後,卻後來居上,發展成舊社會最大的幫會組織。青幫也叫「家理」,入青幫也叫「在家理」。「家理」中有一句話:「有理(指家理的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即是說,青幫是社會上、江湖中以及各階層和各行業中的「通行證」。
青派的創建者是清朝雍正初年的翁巖、錢堅和潘清等3人,他們都是江浙人,結拜為異姓兄弟,利用整頓漕運的機會,聯絡了舊有糧幫和天地會,統一了糧幫組織,並被推為首領,組成了「安清道友會」,或稱「清幫」「清門」。他們大開香堂,廣收門徒,組織迅速擴大。
洪門成員之間是兄弟相稱,而青幫成員之間則是師徒關係,有一套「論資排輩」制度,以便層層控制,秘密活動。青幫的幫規比洪幫更加完備,也更複雜。計有十大幫規、十禁、十戒、孝祖規、學法禮帶、暗語暗號等。幫規及其祖爺,家理的底細,都寫在入幫的小冊子中,稱為「海底」。
清朝滅亡後,青幫迅速超過洪幫,成為遍佈全國各地江湖碼頭的黑社會組織,勢力很大。
解放前的大上海,無論是權傾一時的市長還是有靠山的局長廳長等人,上任之前一定要先拜青幫老頭子。你膽敢不拜,用不了多久,少則一個星期,多則幾個月,就會被趕出上海灘。那些達官貴人,軍閥顯要,見了上海青幫頭子黃金榮都要矮三分。蔣介石再有勢力,到了上海後還必須拜黃金榮為師,當了「委員長」還照例去上海給黃金榮拜壽,足見青幫勢力之大。
新中國成立後,青幫組織才逐漸煙消雲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0-2006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幫與洪門不同的是,洪門顯於外,而青幫隱於市,青幫原稱「漕幫」,擔負反清復明的應徵運糧工作而設幫,但為防清廷猜忌打壓而改幫名為「安清」,因此青幫成員均自稱作「安清(安親)子弟」
由於清王朝採強烈鎮壓行動,因此青幫成員採師徒制,成員秘而不宣,繼而發展出許多複雜的切口、術語、手勢,青幫之後發展很像一般人觀念中的情報系統,負責情資搜集、暗殺等工作,至今仍是擁有神秘色彩的地下組織。
「青門一條線,洪門一大片」,青幫全盛時期擁有128幫半的雄厚勢力,進入民國時代,僅存江淮泗、興武泗、興武六、嘉白、嘉海衛及三杭等六大聯幫,由於青幫吸收成員方案都是秘密進行,採師徒制單線經營及即使對家人也不得公開身份的「祖訓」。
一位青幫成員表示,外傳青幫在台灣有20萬人,但實際成員究竟有多少人,因為「上不能稟父母,下不傳妻子」的家規,故僅能用推估來計算;相較於採兄弟制及可揭示身份的洪門而言,洪門人數較能掌握。
然而青幫算不算黑幫?就某種程度而言,青幫是秘密幫派,在清朝及民國初年,因當時複雜政治環境及使命需求,青幫一度被視為黑道幫派或判亂組織,洩露身份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但在台灣的青幫,因發展組織受限於幫規,導致青幫已漸無昔日色彩,和現代幫派動輒圍事、聚眾滋事或為害社會治安相比,青幫有如垂垂老者,亦未出現對社會具有嚴重危害的影響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10-2006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擁有傳奇色彩的蔣家父子竟是左右擁有近三百年歷史青幫興衰的關鍵人物!據一位「悟」字輩的王姓青幫老爺子透露,蔣中正曾經人引薦加入青幫,也是「悟」字輩的人物,但因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職務,不能具有幫派身分而將師父帖退回,才脫離青幫,但私下仍與青幫關係良好,但其子蔣經國在1948年於上海「打老虎」時,卻得罪當地擁有龐大勢力的青幫頭子杜月笙,吃了鱉後懷恨在心,即大力掃蕩,才造成青幫勢力的日漸衰微。
據這位輩份極高的青幫老爺子表示,蔣中正在北伐期間,結識了一位輩份極高的黃姓青幫人士,而後引薦「進家」,成了第23代「悟」字輩的「安親子弟」,不過在他接任軍事委員長職務後,為避免引人爭議,即將本命師的師父帖退回,當時的青幫組織也能諒解他的苦衷而接受了這項安排。
不過位高權重的蔣中正並未與青幫斷絕往來,在對日侵略戰爭中,蔣中正指派軍統局局長戴笠將軍與青幫在上海最大勢力者,也是被人稱為「上海皇帝」的杜月笙聯繫,建立並發展情報網,由此青幫人士也成為情報系統一環,擔任情蒐、暗殺及破壞等諜報工作。
雖然青幫在蔣中正的幕後支持下,在對日戰爭中進入民國政府成立以來的全盛時期,但在戰爭結束後,卻遭到其子蔣經國的打壓而日漸衰微。
青幫人士指出,蔣經國在擔任贛南專員時,有意要消除惡勢力及剝削不公而在上海實施「打老虎」行動,但此舉卻得罪了杜月笙。據了解,杜月笙運用與蔣中正的良好關係,讓意圖有一番作為的蔣經國碰了一鼻子的灰,但從此也讓蔣經國對青幫懷恨在心,因此在民國40年時,展開了對青幫及其他幫派的大掃蕩行動,並造成杜月笙逃離香港避難。
據青幫人士說,國民政府遷台後,在香港身染重病的杜月笙原本想移居香港,也是因為遭到蔣經國的拒絕而客死異鄉,最後是由家人將其骨灰運回,才能安葬於台北縣汐止鎮的慈雲寺內,從此蔣、杜間的恩怨才正式落幕,不過青幫的勢力已大不如前。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