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渡之时袁强曹弱,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袁绍当时有“精兵十万,骑万匹”(《后汉书·袁绍列传》),至于老曹,顶多也就三四万人吧,可怜老袁却偏偏就败得很惨。当时袁北曹南,袁绍进攻的目的是直捣许都,劫夺汉献帝,在曹操折心脏上扎一刀,迫使曹操中途堵截,以此来逼老曹和他会战,从而战而灭之。
一、从青州南走琅琊、入徐州、西进豫州、直指向颖川——曹操大本营——许昌。
对这样的战役决战来说,这条路明显不行。路途遥远就不说了,青州又是个穷地方,豫州东部、徐州连人都没几个,补给上的困难可不是一般的大。更重要的是琅琊多山,老曹命臧霸带着几千人在山里转来转去,老袁要从这走的话,保证一天好觉都睡不下。
补给线问题可是要命的问题,东走徐州是没戏的。
事实上袁绍的战略是让袁谭摆出南下的姿态,吸引曹操分兵并与之纠缠。由于臧霸的部队与曹操本部的协同作战配合极差,小袁居然没吃什么亏,这一声倒没对对战局造成关键性的影响。
二、中路从黎阳南下、过延津。
黎阳接近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又算是老袁的大本营,控制力之强,基于超过了河北诸郡。
黎阳又前靠黄河,老曹要是能越过黄河玩千里奔袭,那就离谱了,所以直至黎阳,这条路还是不错的。
至于过了延津之后的走向,一条是东走兖州,一条是沿河而下入司隶,然后突破官渡隘口,直指许昌。
东走兖州,先过陈留,入汝南,迂回至颖川,没有官渡这样的隘口。这看似一条不错的战略迂回路线,其实缺点非常之大。
首先这条路是老曹的肚子,老袁要来的话,兵力必须分散,一分兵可就麻烦,内线作战的曹操玩起运动战来,可不比游击队差多少,要是给他抓住战机找几场胜仗,老袁可就惨了,一帮子河北娇兵还不得哭爹喊娘?
其次,这块地可以往而难以返。兖州之地多河,四面没有依靠,补给线很清晰的暴露在曹军的视线之内,老曹可以很方便地从各个方向发动奇袭,一旦双方打起来,老袁想跑都跑不掉,有河挡路,老曹要是玩个半渡而击,那还不是简单得很。
这条路线也不是一无是处,一旦袁军分散,老曹想玩各个击破的话,势必要在局部集结优势兵力。说到优势兵力,老曹他哪来的人?撑死了他也不过五万兵,防守要地又去了两三成,弄万儿八千人的却,岂不是送死?所以只要能盯住老曹的主力,再分兵战略迂回,那么老曹就不知会死成什么样子了。
头痛的问题在于,老袁虽号称兵多将强,却没个能办到这项任务的将领,手下的一帮蠢货,以优势兵力对付曹仁、徐晃的小部队时,居然也会想不败都难,叫老袁有什么法子!
唯一有能力的可能是刘备,并且袁绍也派他去了,却又因为猜忌,而没有给刘备足够的实力,更没有给刘备足够的权力。老曹方曹仁就分析了,老袁总是派与刘备同等级的将领、或者素来不服刘备的将领,名为援助,实则监督,大耳的日子,过得还是很不爽的。
三、最西边的走河东的路线。
曹操最大的依附势力是关中将领。他们从曹操处可以获得的利益,显然大大超过从袁绍处可以获得的利益。袁军不得不考虑在这个方向牵制曹操的援助力量。同时这个防线也存在着可能的迂回路线,走洛阳、出汜水、东南就是颖川。
不过也不是是条路你就好走着玩的,还得考虑关中将领的心情,就袁绍而言,此时哪还想再增加无谓的敌人?
河东也没资格做大本营。河东的后方并州,一贯的穷,从邺城西运,那路又太远,好像路况还差,这条路上弄点小部队玩玩还勉强,要来大的,对不起,没门。
事实上,袁军在这条路上输的最多,西线粮道屡次被截,迂回部队又于鸡洛山被曹仁大败——又是曹仁,结果是,老袁就此闭口,再也不谈分兵。
四、过延津、沿黄河南下司隶。
这条路最好,美中不足就是要面对官渡这个隘口。
其他的路线都有补给等致命的威胁存在,而这条路线却没有。首先这条路距离最,只要过了官渡,向南跑上一两天,就直接能到许昌喝茶了。
这条路线还靠在黄河边上,补给线遭袭的可能基本不用考虑。当时袁军可是沿河处处为营的,在这种防御下要偷袭粮道,别说难以获得准确的情报,就算变成孙悟空找条缝追进去,老袁翻翻手也就把它围住了,这样的赔法,老曹会心痛的,哈哈!
事实上,从战役的角度来讲,袁绍的战役部署是很严谨的,有板有眼,虽然有很多小错误,但都不至于影响战局的,包括白马、延津输得虽难看,但延津之战后,很快就在遭遇战中扳回一局,重新恢复了士气。
老袁的致命错误是什么呢?一是没有听从沮授的意见,忽略了对延津的防守;第二个,就是粮了。
没有在延津分兵,等于自截退路。为何乌巢之后袁绍带着800骑兵就逃了?他如果再慢一步,带着大军逃跑,一旦曹操轻兵数千人或在白马,或在延津截断其退路,老袁就给老曹请回许昌喝咖啡去了。
可如果延津要是驻有重兵的话,老袁又怎么会如此狼狈,几万人手指头也没动下就乖乖投降?
至于粮的问题就严重了。袁绍动用了十万大军,如果补给不充分,那么死就要多快有多快。
袁绍补给的失误源于他“急切”和“侥幸”的心理。明明自己最坚固的补给线是从延津到官渡沿河走,他却为了省时,运来河东的补给西走故市东向官渡,结果被曹操抓死了机会,曹仁、徐晃、史涣一拥而上,灭掉了。
最惨的地方在于,本来有足够的时间从延津运粮来,现在运粮没了,反而连从延津再运粮过来也慢了。其实慢点也可以,但袁绍还是心急,这次不让粮队沿河走,而是抄了条直线从乌巢直线运往官渡,却只派了区区一万人去接应。结果乌巢一败,数万人饿着肚皮只能逃跑,偏偏延津又没有接应,弄得老袁忍痛把数万人作为垫背扔在官渡,换取了曹军无法追击,保下了一条老命。
官渡之战,本来就是难以战胜的战争,虽然看起来优势很大,但在“人”上袁绍早已输了。如果袁绍手下有一个曹仁,或者是成熟了的张郃,或者他充分信任刘备,也许战况就不一样了。官渡之战和诸葛亮北伐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有胜利的希望,但前提是要“有人才”。郭嘉、荀彧判断官渡之战前景,就仅仅从“人”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它是最关键的,但曹操也只有这一个优势而已。
官渡之战流程(摘):
200年初,袁绍大军开到黄河北岸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采取声东击西之计,领兵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袁绍中计,大军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却立即调头东向,率轻骑前往白马解围。颜良被杀,袁军几乎全军覆没。袁绍不接受教训,下令全军渡黄河,直扑延津。曹操一边撤退,一边故意将辎重丢弃路上,引诱袁军四散抢夺,趁机反击,打败袁军。袁绍另一员大将文丑被杀。白马、延津二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到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自延津南下。双方在官渡相持。曹操自知兵少粮缺,应该速战。在得到袁绍军粮在乌巢的确切消息后,曹操亲自带领5000步骑兵,打袁军旗号,穿袁军服装,夜行军混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官渡东北方、袁军之后的乌巢,将袁绍军粮全部烧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全军进击,大获全胜。黄河以南袁军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丢弃大批珍宝,只带800骑兵渡过黄河。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袁绍从此一蹶不振。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