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401|回复: 33

巴刻-認識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0-2006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在jb短期門訓時指定要讀的書,看過後收益良多,或許看了可以回答你心中的某些疑團。

http://www.godoor.com/book/library/html/theology/renshishen/

請點擊以上Link來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0-2006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有机会会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06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时期看过,那时看懂一些,看不懂一些。

后现代要拆的台,正是这种以现代性认识、分析、归纳上帝的知识。


p/s:我有这书的zip file。想要可以pm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06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唐牧師的網站看到關於  巴刻   然後本想貼過來。。。怎麼知道你們在說巴特。。。嘻嘻


不過。。唐牧師的網站真的很多知識。。。。

如果誰對聖經和自己的信仰有更多的認識可以去那邊看看

www.stemi.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06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29-10-2006 10:04 PM 发表
少年时期看过,那时看懂一些,看不懂一些。

后现代要拆的台,正是这种以现代性认识、分析、归纳上帝的知识。


p/s:我有这书的zip file。想要可以pm我。



那個網站。。。點擊那圖片也可以閱讀o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0-2006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mwah 于 29-10-2006 10:56 PM 发表



那個網站。。。點擊那圖片也可以閱讀oh..


就是咯。。。没有人去看的,亏我刻意找来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10-2006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cai 于 30-10-2006 12:45 AM 发表


就是咯。。。没有人去看的,亏我刻意找来分享


哦!不好意思。
我以为只是介绍,原来在那网站就可以看书了。
会去看的,不会辜负你的一番心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06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29-10-2006 10:04 PM 发表
少年时期看过,那时看懂一些,看不懂一些。

后现代要拆的台,正是这种以现代性认识、分析、归纳上帝的知识。


p/s:我有这书的zip file。想要可以pm我。

我中学毕业后不久看完这本书。很震撼,尤其是对"父"的见解。可说是把我从一个信仰认知带到另一层面的信仰认知。算是我本身信仰的一个里程碑。

如今,我的脑子比较钟情于后现代。但,我觉得,若把后现代放在一个"企图拆掉一个台来立另一个台"的说法,这其实是把后现代带来的反思给浪费掉了。

与其企图寻找一个"完全解释真理"的画面,不如让各个画面并存,然后从中学习了解多个二元画面所传递的三维世界。这样,我们的视野,除了宽度,也有了深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0-2006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30-10-2006 09:47 PM 发表

多个二元画面所传递的三维世界


我不太明白這句話,我倒認爲世界就是多個二元畫面組成的三維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6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的回应,应该是:

求知就好像视障者摸象。若要一窥全象,最速成的,就是把一小张象图贴在眼前。但,平面的图象,只能传递某距离的某视野所接受的某片面影像。只执着于象鼻或象尾就说是全象,这固然是愚昧。然而,只靠小图就自诩窥得全象,这也实在不会怎么智慧。

这种说法,许多人会说:"谁都懂啦"。只是,在信仰上,或者生活理念原则上,许多人只有知识的认可,并非真正愿意花时间从各个平面来了解立体的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6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3-11-2006 06:44 PM 发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的回应,应该是:

求知就好像视障者摸象。若要一窥全象,最速成的,就是把一小张象图贴在眼前。但,平面的图象,只能传递某距离的某视野所接受的某片面影像。只执着于象鼻或象尾就说是全象, ...


那我誤解了你的回應,我以爲你想表達我們說看見的都是“零零碎碎”的真理,我們其實活在一個“零零碎碎”的真理世界裏面。如何把“零零碎碎”的真理組合起來成爲一個“真理”,就是經過上帝,因爲神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也是智慧的開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06 0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30-10-2006 09:47 PM 发表

我中学毕业后不久看完这本书。很震撼,尤其是对"父"的见解。可说是把我从一个信仰认知带到另一层面的信仰认知。算是我本身信仰的一个里程碑。

如今,我的脑子比较钟情于后现代。但,我觉得,若把后现代放在一个"企图拆掉一个台来立另一个台"的说法,这其实是把后现代带来的反思给浪费掉了。

与其企图寻找一个"完全解释真理"的画面,不如让各个画面并存,然后从中学习了解多个二元画面所传递的三维世界。这样,我们的视野,除了宽度,也有了深度。


嗯。无可置疑,巴刻的这本书是用他的生命体验来写的。重看我的帖子好像带有些贬义。其实对于肯思考、愿追寻 神的人,这本书可以成为入门书。我当时看着看着,只有觉得 神实在是伟大。而且值得穷我们一生去追寻那个关系。

我隐隐觉得,现在我们以‘现代性’的方法去‘研究’ 神,列表式地指出 神是如何、什么等等,都会把人陷入一个骄傲里头,以为我们可以掌握 神的喜好或行事方法,以致有人会扮演‘替天行道’的角色。其实我们应该谦卑,‘他行事奇妙可畏’这句话,需要我们再思考。

我认为后现代目前是拆毁的阶段,应该还未到‘另立一个台’的地步。但,人类文明的发展,每一个年代都曾经是‘现代’而步入‘后现代’,在时代巨轮的无情前进下,墨守成规地抗拒‘后现代’,只能再一次地失去影响(已不敢说主导)世界的机会。

我们常说耶和华 神是超越时空的 神,但却想在现实中把 神停留在某一个年代。

我刚看完一本书 《新品种的基督徒》(A new kind of christian)。还在消化当中,看看不久后可否开个帖来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06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cai 于 3-11-2006 10:40 PM 发表

那我誤解了你的回應,我以爲你想表達我們說看見的都是“零零碎碎”的真理,我們其實活在一個“零零碎碎”的真理世界裏面。如何把“零零碎碎”的真理組合起來成爲一個“真理”,就是經過上帝,因爲神就是道路真 ...

原则上来说,你所谓的"零零碎碎",确实可以和我的说法有沟通之处。只是,因着我们的思想和处境背景的差异,我觉得"零零碎碎"还解释得不足够。

若应用你所谓的零碎,我会把经验和理念都加在里头。

让我举一个例子。

一个学走路的孩子,或者因着某缘故而伤残需要重新学行走的人士,他们起初都需要比较吃力的尝试控制到底要先移左腿还是右腿。在这种处境下,两者的先后次序是重要的。日渐熟练后,双腿的先后交替,就更自然的支撑身体并且行走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这人只有在知识上思量要孰先孰后,却没有努力的加以实践(可能是"为了减少跌倒的风险"),那么即使读了多么多的行走运作机制,他始终都不可能懂得走路。

信仰也是这样。有些人当了多年的信徒,依然还拘泥与"信心vs行为"、"理论vs实践"、"神学vs生活"等等事物的先后决定。我认为,这也表现出他们对信仰的了解只停留在"念经"的程度。原因,很可能是他们的信仰只不过是一种"神圣消遣"、"周末充电"而已。这些人最可能变成"讲座会香客":勤于出席一大堆的信仰课题讲座,却很可能在信仰生活中一塌糊涂。这些人在信仰的路上,都是不晓得走路的人,也很可能是劝告别人"为了减少跌倒的风险"而不要走那么多路的孔明。

你会发现到,"信心vs行为"、"理论vs实践"、"神学vs生活"等等事物,虽然看起来是对立,但是这些"零碎"的东西,若加上长时间的信仰旅程,我们就不再以之为对立,而更体会到其中的互动。在我眼里,这些对立的东西,其实就有如左腿的右腿的"对立"一般。当我们懂得行走,以致奔跑跳跃的时候,这些"对立"的互动,就构成了一种"整体"。

换句话说,若信仰理念过度抽离生活,这种信仰态度很可能只是停留在零碎的"破碎"而已。

我想,若用电脑颜色解析度来比喻,也应该挺恰当的。一些比较弱的配件,也许只能够提供16或256色的解析度。用这种程度来处理照片,当然是严重失真了。其中的颜色当然也是"零碎"得很惊人,也很"黑白分明"。所以,若要提升"传神"程度,就要提升颜色的处理能力。

信仰也是这样。我们的信仰生活,若只有16色而已,我们对一些真理(例如道德伦理)的了解自然也只有16色的程度而已。若只用来打机,当然还勉强可以说是"不要紧"。但是,若是用在一些重要事情,16色的视野实在可以说是"扭曲事实"了。

以我个人来说,如今回顾昔日从巴刻作品中的学习,虽然在某些理念上未必苟同,但是却更深切的体会其中对信仰的刻画。看巴刻的文字,也就不会那么16色的解读了。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5-11-2006 05: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06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4-11-2006 01:57 AM 发表

嗯。无可置疑,巴刻的这本书是用他的生命体验来写的。重看我的帖子好像带有些贬义。其实对于肯思考、愿追寻 神的人,这本书可以成为入门书。我当时看着看着,只有觉得 神实在是伟大。而且值得穷我们一生去追寻 ...

呵,真的是觉得挺贬义的。

当年的我,即使读了巴刻的书,也当了好多年的"经呆子",是很典型的周末教会人士。对巴刻作品所得到的"深切感动",多半是用在团契或小组,"教导"人们怎么"爱主"。无形中,巴刻的作品变成了我的"判官簿"。

后来,生活圈子扩大了,就不再这么拘泥。

其实,我相当怀疑教会界对所谓"现代"和"后现代"的见解到底是真的懂,还是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称谓。若缺乏对当代历史的了解,对"现代"的意义,即使有现成的官方定义加以解释,读者也未必/不可能懂得什么是"现代"。既然不懂得何为"现代",那就更甭提"后现代"了。

所以,我认为,教会界对"现代"和"后现代"的了解,可以说是只有"罪名索引"的用途而已。

你所说对"现代"的"拆",以我的解读,并非"拆毁",而是"发展"。我不觉得它是一种"cataclystic"的东西。我比较倾向视之为"把没用/多余/有害"的东西拆掉,而并非一味的毁灭。我想,其中最要拆的,是那种对"僵化的应许"的依赖,让人们更勇敢的面对一个"open end"的未来。这对执着于"死后升天""末日审判"等等"僵化应许"的当今教会界而言,无疑是一种"威胁"。这或许说明为何教会界对"后现代"那么过敏。

我觉得,若要客观的善用后现代所带来的反思,那就需要避免采取"拆台/立台"的思想框框,避免/谨慎处理企图以"后现代"作为一种"拆台"的工具。

"拆一台另立一台"的作法,往往是一群乌合之众的"改朝换代"想法。他们对处境更替的看法,是缺乏连贯性的。我见识过一些报章文章对"后现代"的引用,多半都只是把它看为"另一个东西",而缺乏处理其中的历史连贯性。我觉得,这种解读手法,若用在对事物的批判,会很危险,也很误导。因为这不但不能带来历史的反思,很可能只是奉"后现代"之名,召集自己的拥趸来"拆一台另立一台",或者树立罪名来党同伐异。

这种烂作风,竟然就成了教会资讯的主流文化。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5-11-2006 05: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06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5-11-2006 05:09 PM 发表

呵,真的是觉得挺贬义的。

当年的我,即使读了巴刻的书,也当了好多年的"经呆子",是很典型的周末教会人士。对巴刻作品所得到的"深切感动",多半是用在团契或小组,"教导"人们怎么"爱主"。无形中,巴 ...


‘拆台’与‘立台’的解释,我们都用了相当‘现代’的定义。我的‘拆台’意思比较倾向如玩LEGO,哪里不大对,就拆了再重建。(这也是一种发展?!)必要的话,还要拆零再来过。后现代这名词,不过是我们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一个未来,因未能以名之而先‘后’之。

相当赞同你指出教会似乎已把‘后现代’妖魔化,却往往忘记本身亦已经被‘现代化’。
当初罗马教廷不是把改革宗的人逐出教会,判为异端吗?从启蒙时代开始,人类文明(包括教会)已经无可避免地被现代化的潮流推动。现在也是历史重演。
不过我认为,改革与否,总动摇不了上帝掌权的事实。也无法令所有人都接受新思潮。我相信,在耶稣时代犹太教里头会有蒙上帝悦纳的人,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里头也有,关于审判的事,我们只能承认只有上帝能决定。
(正如 X-Men 3, 有些人应该接受治疗,也有些人不接受。我们不该就他们的决定而定他们的罪,这本不是我们的事。)

p/s: 是否该开个帖讨论现代与后现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06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5-11-2006 08:36 PM 发表
‘拆台’与‘立台’的解释,我们都用了相当‘现代’的定义。我的‘拆台’意思比较倾向如玩LEGO,哪里不大对,就拆了再重建。(这也是一种发展?!)必要的话,还要拆零再来过。后现代这名词,不过是我们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一个未来,因未能以名之而先‘后’之。

我觉得,说"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一个未来",可以是很"open end"的。

有些人的"现代的眼光",也许是因为采取"现代主义"的惯性思维来给后现代下定论。然而,其实我们也能够以"现代"作为一个历史时段的指标/标签,说明我们在经历以现代主义作为主流思想/梦想之后所开展的历史空间。

"后"的用法,其实可以挺创意的。比如,若我们以"唐崇荣时代"来标签一个"把唐崇荣捧上神台的大马华人教会时代",那么我们谈论"后唐崇荣时代"的时候,所论及的,可能是"大马华人教会接下来会把谁捧上神台"、"大马华人教会是否还继续坚守这种神台的存在"、"神台空洞的大马华人教会还能如何生存下去"等等。反之,若我们采用诸如"李健安时代"的称呼,眼光很可能是在于"李健安的丰功伟业",就比较难对"唐崇荣时代"教会普遍的"唐氏症侯群"有比较像样的反省了。

若我们分辨不出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偶像/神台所带来的契机和危机,我们就无法善用在"后现代"的种种契机。"后现代"作为"现代"之"后"的一个称呼,其实是很有反思意味的。试想,若我们不称之为"后现代",而称为例如"炒果条主义"的名字,我们还会从中联想到现代吗?若我们不能反思现代,那么这个"炒果条主义"很快就继续重复竖立种种的偶像/神台了。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5-11-2006 08:36 PM 发表
当初罗马教廷不是把改革宗的人逐出教会,判为异端吗?从启蒙时代开始,人类文明(包括教会)已经无可避免地被现代化的潮流推动。现在也是历史重演。

不过我认为,改革与否,总动摇不了上帝掌权的事实。也无法令所有人都接受新思潮。我相信,在耶稣时代犹太教里头会有蒙上帝悦纳的人,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里头也有,关于审判的事,我们只能承认只有上帝能决定。

(正如 X-Men 3, 有些人应该接受治疗,也有些人不接受。我们不该就他们的决定而定他们的罪,这本不是我们的事。)

我觉得,"上帝掌权"这码子事,若要拿来讲,真的要战战竞竞。并非因为怕上帝大怒雷劈惩罚,而是因为我们很容易把"上帝掌权"变成一种"veto statement"、一种"在问题开始之前就划上的全能句号"。

人们对"掌权"这回事,会有什么看法?在一种天朝奴才社会,那些脑袋和心肠被骑劫的老百姓往往是"民以食为天"。只要天朝让他们继续吃饭,即使邻舍被东厂欺压,这些都不关他们的事,他们也觉得"没有能力管"。而,今天,在一个说是"民主社会"的环境下,百姓若依然是那么的天朝奴才,他们能善用民主制度吗?一味的"少数服从多数",在一群没有公民意识的百姓当中,算"民主"吗?若教会人士们以天朝奴才的眼光来看"掌权",他们眼中的上帝随时都会变成"神圣暴君"。而他们,就是凭"上帝子女"身份狐假虎威的太子党。既然如此,"焚书坑儒"也可以算是神圣手段了。这些人口中的"上帝掌权",只有"神圣霸道",不可能深入的谈论道德伦理的。他们所谓的"道德",顶多是"上帝在末日要如何对待你",未必足以让他们对身边社会的道德公义产生关怀。坦白说,这种变相的"末世公义"思想,是对"以马内利"的侮辱。

在一群没有公民意识的平民之中,若要谈"权",需要小心谨慎。相对地,在一群没有信徒意识的教徒之中,若要谈"上帝掌权",也是如此。

接受见解,当然逼不得。但是,若意识到一群人所接受的思想如何好象骨牌效应一般影响群体/社会的前途,我觉得,我们在沉默或介入方面,都要负上责任。有时,沉默也是一种屠杀。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5-11-2006 08:36 PM 发表
p/s: 是否该开个帖讨论现代与后现代?

是挺不错的点子。

不过,我觉得,最好还是尝试让参与者们有一点点的历史观,免得整个讨论变成另一种不需思考的"一百万个为什么"。

只是,现代和后现代的讨论,我还不够资格。

唉。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6-11-2006 06: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1-2006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6-11-2006 06:34 PM 发表

我觉得,说"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一个未来",可以是很"open end"的。


“open end”,是对未来的其中一种阐述吗?期望你在这一点多发表。
我个人觉得 open end 是促使我们更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会否因现在等上天堂的教徒(无论何宗教)太多了,导致原本可以赖以厚望的宗教组织沦落成一班被人嘲笑脱离现实的虚伪人?
我本身相信上帝的国最终是要建立在这个世界上的。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所谓天堂空间。只是,我们若不关心参与,就无法成世上的光盐,更遑论领人入天国了。

"后"的用法,其实可以挺创意的。比如,若我们以"唐崇荣时代"来标签一个"把唐崇荣捧上神台的大马华人教会时代",那么我们谈论"后唐崇荣时代"的时候,所论及的,可能是"大马华人教会接下来会把谁捧上神台"、"大马华人教会是否还继续坚守这种神台的存在"、"神台空洞的大马华人教会还能如何生存下去"等等。反之,若我们采用诸如"李健安时代"的称呼,眼光很可能是在于"李健安的丰功伟业",就比较难对"唐崇荣时代"教会普遍的"唐氏症侯群"有比较像样的反省了。

若我们分辨不出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偶像/神台所带来的契机和危机,我们就无法善用在"后现代"的种种契机。"后现代"作为"现代"之"后"的一个称呼,其实是很有反思意味的。试想,若我们不称之为"后现代",而称为例如"炒果条主义"的名字,我们还会从中联想到现代吗?若我们不能反思现代,那么这个"炒果条主义"很快就继续重复竖立种种的偶像/神台了。


嗯。所以说,“后XX”,常会给人一种“XX”已过时的印象。当人站在那个XX的台上,一直以来都被教导‘根基要稳’,忽然某方面要在台上作出一些装修或维修以配合下一场的演出,他们就开始慌了,以为别人要拆台。在还不知哪个台最终会以什么主题呈现时,说这是“后XX”,这应该是过渡期罢了。而且,我们这一生走到尽头,可能还是在“装修”。与其乱责备,不如参与“装修”,不然,站着看也只不过是站着看。

我觉得,"上帝掌权"这码子事,若要拿来讲,真的要战战竞竞。并非因为怕上帝大怒雷劈惩罚,而是因为我们很容易把"上帝掌权"变成一种"veto statement"、一种"在问题开始之前就划上的全能句号"。

人们对"掌权"这回事,会有什么看法?在一种天朝奴才社会,那些脑袋和心肠被骑劫的老百姓往往是"民以食为天"。只要天朝让他们继续吃饭,即使邻舍被东厂欺压,这些都不关他们的事,他们也觉得"没有能力管"。而,今天,在一个说是"民主社会"的环境下,百姓若依然是那么的天朝奴才,他们能善用民主制度吗?一味的"少数服从多数",在一群没有公民意识的百姓当中,算"民主"吗?若教会人士们以天朝奴才的眼光来看"掌权",他们眼中的上帝随时都会变成"神圣暴君"。而他们,就是凭"上帝子女"身份狐假虎威的太子党。既然如此,"焚书坑儒"也可以算是神圣手段了。这些人口中的"上帝掌权",只有"神圣霸道",不可能深入的谈论道德伦理的。他们所谓的"道德",顶多是"上帝在末日要如何对待你",未必足以让他们对身边社会的道德公义产生关怀。坦白说,这种变相的"末世公义"思想,是对"以马内利"的侮辱。

在一群没有公民意识的平民之中,若要谈"权",需要小心谨慎。相对地,在一群没有信徒意识的教徒之中,若要谈"上帝掌权",也是如此。


对。上帝不是我们的令牌。也不应该是我们批判当中用以下标签的判词。
我尤其是敏感与当人们说什么什么人会下地狱,因为上帝曾经怎样怎样讲。
参约翰福音21:21-22。

接受见解,当然逼不得。但是,若意识到一群人所接受的思想如何好象骨牌效应一般影响群体/社会的前途,我觉得,我们在沉默或介入方面,都要负上责任。有时,沉默也是一种屠杀。


真的要扪心自问:我是凶手?还是帮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06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6-11-2006 10:01 PM 发表
“open end”,是对未来的其中一种阐述吗?期望你在这一点多发表。
我个人觉得 open end 是促使我们更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会否因现在等上天堂的教徒(无论何宗教)太多了,导致原本可以赖以厚望 ...

我所指的"open end",就像高中物理所说的"sistem terbuka"一样。高中物理所牵涉的运算,当然只足以应用在"sistem tertutup"。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能处于封闭系统之中。在一个实际的处境下,许多事物都是互相牵连的。一个因,可能会引发许多不同的果。而这些因果互动,就形成了各种个样的处境。有些因果是可以运算出来,有一些却不能够。

所以,若要在一个开放系统之中了解真相,我们必须懂得意识/了解/承认"未知"的实在。承认"未知",才有可能"谦卑受教"。一个人若自以为能够靠着某种方程式完全掌握真相,他实在是给自己的愚昧无知留地步。

基督教的"上帝",除了他诸如公义怜悯的原则之外,圣经对他的描绘是"智慧无可测度"、"独行奇事"。以现代人的语言来说,上帝是"粗犷有型"的,绝对不是教徒凭着三两句教条就能指使的一条狗。无论教徒怎么尝试以宗教活动来阿谀奉承,他都可以"管他们去死"。如斯了解上帝,并且学习如何在其公义事业上同行,在我眼里,这就是所谓的"认识神"。

最糟的,就是教会界在这方面是颠倒得太离谱了。一个无可测度独行奇事的上帝,教会人士最兴趣的不是他的公义,却是如何藉着宗教行为来驾驭之。既然"能够"驾驭上帝,这些宗教人士们自然以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任何事情是他们所"未知"的。至少,连他们要怎么升天都能了如指掌。这种思想最明显的后果就是:

1。教徒没有勇气面对生活旅程的未知。一旦遇见挫折,若不是猛抓住护身符一般的宗教答案或"信心生活模范",这些信徒很可能就是放弃自己的信仰。也许我不应该说"放弃",因为他们很可能从来就未曾开始过自己的信仰成长。

2。既然教条所描绘的世界就是"真理",教徒们就变得以为天下事物的运作都能从教条/典籍里找到百科全书般的现成解释。这样,他们只懂得按图索骥地对异己或者让自己感到不安的东西都标以"罪恶",而信仰原则所极力对罪恶的抨击和批判,他们却学不到,也看不到。

3。既然教条几乎就是"真理",那些"乖"教徒们自然以自己作为别人行事的准绳。若有人在生活中遇见问题,陷入苦难,这些教徒们就按照他们的"智慧"叫人家学习他们的样式,"要顺服"、"不要怀疑"、"凡事忍耐"等等。人家的生活实际光景到底如何,这些都不重要。这些人,是"会友的规范督导",而并非"风雨同路的弟兄"。

4。教徒敬畏的是天堂和地狱。一个"末日才开始操作"的上帝,算是纵容教徒在末日前为所欲为,然后日后再靠着"应许"来敲诈上帝。若上帝是真是这样的,这种上帝比猪还蠢。教会界已经"回埃及"了。若真要谈"审判",他们应当了解到这上帝是时刻与他们同在,愿意帮助他们在真理和公义的学习旅程上同路,而并非"死后才交帐"。再者,今生若连最起码的做人公义都烂得学,凭什么指望日后"与耶稣一同掌权"?

这就是我所看见的"封闭系统教会"。这是一个"神圣地自以为是"的教会文化。

这就有如你所说的: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4-11-2006 01:57 AM 发表
我隐隐觉得,现在我们以‘现代性’的方法去‘研究’ 神,列表式地指出 神是如何、什么等等,都会把人陷入一个骄傲里头,以为我们可以掌握 神的喜好或行事方法,以致有人会扮演‘替天行道’的角色。其实我们应该谦卑,‘他行事奇妙可畏’这句话,需要我们再思考。

而,若要努力打造关怀社会异己的教会,就要学习让自己开放。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6-11-2006 10:01 PM 发表
在还不知哪个台最终会以什么主题呈现时,说这是“后XX”,这应该是过渡期罢了。而且,我们这一生走到尽头,可能还是在“装修”。与其乱责备,不如参与“装修”,不然,站着看也只不过是站着看。

嗯。

今天,是朝向明天的过渡。所以,若一些人"思念天上的荣耀",觉得"明天就升天了",他们既然不对明天的世间有任何关怀,他们的今天也只为升天而存在。即使明天不升天,他们的眼光也只停在升天的那个明天,而并非与身边的人同在的今天。这样,他们更不会关切这些人的明天到底会如何。

这就是我对今人"历史意识"的看法。不止在教会,整个大马社会前景都面对同样的灾难。如今大马华人懒得了解历史,多半只是"投票时才尽公民的责任"。非大选时期,他们在干啥?教会人士们对"上帝的公义"的态度,也是如此。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7-11-2006 08: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06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浪太子 于 6-11-2006 10:01 PM 发表
真的要扪心自问:我是凶手?还是帮凶了。

History will have to record that the greatest tragedy of this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was not the strident clamor of the bad people, but the appalling silence of the good people.
Martin Luther King, J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1-2006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7-11-2006 08:19 PM 发表

History will have to record that the greatest tragedy of this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was not the strident clamor of the bad people, but the appalling silence of the good people.
Martin Lut ...


。。。

上帝问人类的头两个大问题:
1)你在哪里?
2)你的兄弟在哪里?

当该隐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岂是看管我兄弟的么?
就注定要惹上帝的怒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12-2024 04:55 PM , Processed in 0.16576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