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072|回复: 71

要如何消除螺旋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5-2006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螺旋菌是什麼?
我知道它是一種胃細菌﹐還會倒置胃癌
那麼有什麼方法去阻止它蔓延﹐
要如何阻止它傳染呢?
需要借口嗎﹐例如不可以吃某某東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5-2006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饮绿茶能对抗胃溃疡

     新华社信息香港8月20日专电(记者熊明山)香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饮三小杯绿茶,尤其是龙井茶,能抑制幽门螺旋菌,减少患胃溃疡的机率。  

      港大医学院药理学系这项研究发现,绿茶的儿茶素具有抑制基至杀死引致胃溃疡和十二指肠  
溃疡的幽门螺旋菌。研究人员发现,在十多个实验样本中,2%绿茶的儿茶素分量已能抑制幽门螺旋菌,若儿茶素分量增至4%,更能把杆菌杀死。  
   
      负责研究的古永亮教授解释,幽门螺旋菌的生长力顽强,能释出一种酵素,进而产生大量硷性阿摩尼亚,形成保护膜,即使酸度再高的胃液,也不能将它杀死。但儿茶素却能阻止幽门螺旋菌生产阿摩尼亚,削弱其活动能力。  

      港大药理系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有饮茶习惯的人,胃部发现幽门螺旋菌的比率比较低,进一步证实了此研究结果。  

      古永亮指出,绿茶的儿茶素含量较红茶高,共中以龙井茶所含儿茶素最高,其次为日本绿茶和茉莉茶。  

      但中医认为,体质虚寒人士不宜饮太多绿茶,饮茶后有胃痛、没有胃口等现象,最好少饮为佳或先吃点东西。  


适度饮红酒可预防胃溃疡

    英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胃肠学杂志》上撰文指出,适度饮红酒可能会降低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旋菌的风险,而幽门螺旋菌被认为是胃溃疡的罪魁祸首。

    但研究人员同时警告,已经患了胃溃疡的病人不应该饮酒,因为酒精可能刺激溃疡部位的神经,增加疼痛感;另外,对有些人来说,酒精可能会促进胃酸的产生。

    幽门菌是人体内很常见的一种细菌,一般不会对人体的内部器官造成伤害。但医学专家认为,胃溃疡的最大罪魁祸首恰恰是这种细菌,另外,儿童时期营养不良也是导致胃溃疡的一个因素。

    研究人员对4902名成年男女的吸烟、喝酒、喝咖啡等许多生活习惯,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有1634人被测出幽门菌阳性。那些每天饮红酒3到6杯的人,与那些滴酒不沾的人相比,感染幽门菌的概率下降11%,饮酒量再适度增加,感染的概率又下降了6%。

    另外,每天喝一杯啤酒的人与一点啤酒都不喝的人相比,也有类似的效果。而吸烟与喝咖啡与感染幽门螺旋菌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研究人员分析,可能是红酒与啤酒中的抗菌成分发挥了作用。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到底应该喝多少酒,研究人员并未提出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6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樓上的資料!
螺旋菌最近都傳到來大馬﹐
我們要多注意身體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6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都有胃病,看过很多医生了,他们都叫我去照胃,请问照胃有什么手续?
辛苦吗?照胃前要注意什么事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06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幽门螺旋菌会导致胃癌?

我在前两年因为胃痛进了医院,医生说我是慢性胃炎。要我持续吃要但我没有依照医生的吩咐。
直到最近胃又不舒服就去检验,才发现我的胃里有这种细菌存在,
也就是幽门螺旋菌它能导致胃癌的。
医生说这种细菌会传染的尤其是家人和的另一伴。
目前我在服用抗菌的药,要持续的吃足两个星期。
我但新的是如果服完后还是有那该怎样呢?

请问你们有经验吗?还是有什么建议吗?
这些药让我的胃口都没有了,正个嘴巴都是要苦苦的药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06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象有很多人有这种问题?我的三位朋友去验了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7-2006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山老妖 于 8-7-2006 01:23 PM 发表
很象有很多人有这种问题?我的三位朋友去验了都有!



那他们做什么治疗吗? 他们不担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06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上,多数人多有,如果超过一定的指数就必须服药!不在意,导致胃癌的可能性较高。这和饮食有关,特别是长期三餐在外的人士换上持证的机率会较高咯!劝楼主,药还是照指示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阿咯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8-2006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体本来就存有这种细菌。。当数量太多时。。。就开始作怪了

一些症状如胃酸,胃风,胃涨,没有食欲等。。。都会出现。

通常会传染给家人, 因为共食。。

所以当其中一人检验出 H.pylori过高时, 他的家人也一定要去做这个检验。

医生通常会要病人吃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的药, 药价大约一百或以上。

三个月后再检验, 看它的指数有无下降到健康水平。

治疗得当的话, 通常不会复发。

如果不管它的话, 久了就会变成胃溃烂, 而造成胃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6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有幽门螺旋菌,只是指数高低的问题。医生配的药一定要吃完哦!切记,切记!这跟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时常外食的人都会有这问题。所以要注意饮食哦!我老姐就面对此问题,除了服药外,医生还建议他吃garlic tablets 和喝水果醋来保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pyWay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0-2006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幽门螺旋杆菌 - 胃疾病

在现今的社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分普偏,几乎不分男女老少,都有着感染此菌的风险! 此菌甚至与各种胃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往往却被忽略了; 人们常误以为胃部或腹部不适,肿胀或胀风,全是因胃酸过多、消化不良、吃错东西等引起,却未联想到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造成的可能性。毕竟,人们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认知仍然有限,或根本不知有此菌的存在也说不定。

本人希望能通过此贴,提升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认识和警惕,不会因不知此菌感染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提高生活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pyWay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0-2006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幽門螺旋桿菌简介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普称胃菌,是一種感染人體胃部的細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Gram-Negative bacteria),微厌氧 (microaerophilic)、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Fastidious),并对氧化酵素(Oxidase)和接触酵素(Catalase)产生阳性测试结果。胃菌呈螺旋形(spiral-shaped),長約2至4毫米,直径0.5毫米,端生4-6鞭毛(flagella),用來協助菌體呈螺旋狀于胃里前進並與胃粘膜進行不良接觸。寄居於人體胃部,聚集在胃壁的黏液層內,並且靠近胃黏膜層的部分,靠粘着素紧贴胃上皮表面吸收营养。也可在牙斑中找到它的蹤影。






胃菌有抗酸抗蝕的特性,是人類已知的生物中,少數能活在強酸環境之下的細菌。它會分泌大量尿素脢(Urease)將尿素(Urea)轉化為鹼性的氨(或称亞摩尼亞/Ammonia)以中和胃酸,形成一層堅固的防護壁壘於菌體四周,以防胃酸的侵蝕,用來保護細菌不被胃酸殺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 收起 理由
cbkl + 20 感谢您用心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pyWay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0-2006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胃菌研究歷史
1875年,德國的科學家在人體的胃中發現一種螺旋細菌,但無法容器中培植,而研究結果也隨之丟失。

1982年,兩名來自澳大利亞(Australia)的科學家,華倫(Robin Warren)和馬歇爾 (Barry Marshall) 再次發現該種細菌,他們以人體的胃黏液來培植。馬歇爾也親身人體試驗,喝下試管內含有十億只幽門螺旋桿菌液体,隨即發生急性胃炎,並以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從此受到醫界相當的矚目。並且證實此菌確實會造成胃炎、慢性胃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及部分胃癌。而非人們長久認為的吃辛辣食品、壓力等造成的。2005年,華倫和馬歇爾因此獲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 Prize in Medicine)。

199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简称NIH)提出大多數常見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門螺桿菌所造成,在治療過程應加入抗生素。
在正確認識該細菌以前,胃潰瘍病人通常會以中和胃酸及減少分泌的藥物來治療,但經此方法治療後大多會復發。而胃炎患者則會服用鹼式柳酸鉍,這方法通常會見效,當時人們仍不知道其機制,後來才發現藥物中的柳酸鹽會殺死胃部的桿菌,可作為抗生素。現時,這類疾病會以抗生素來殺滅病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pyWay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0-2006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胃菌感染率
胃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胃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


胃菌傳染途徑
幽门螺旋杆菌病是后天传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共识。其傳染途徑还不十分明确,至今尚無定論。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棗口(Oral-Oral)、粪棗口(Fecal-Oral)传播,已有以下实验可以证明:
1.利用PCR从病人唾液、牙斑和粪便中检验出幽门螺旋杆菌的DNA;
2.从牙斑和粪便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
3.从同一家族多名成员的排泄物中分离出相同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口對口的傳染
經由口腔吃下帶有胃菌的食物而感染,然後再經由糞便傳染給他人。此外,胃菌也喜歡寄居在口腔的牙斑上,一旦與患者的口腔接觸後,即可能染患此症。

人與人的接觸
家庭中有人感染此菌時,大部分的家庭成員也會受感染;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組織團體,感染率也較高,很有可能通过共用带菌餐具而传染。

經手碰觸或儀器接觸等間接傳染
碰觸到患者胃液、或因胃鏡等檢查儀器消毒不當時,皆會使人感染此菌。


胃菌感染症状
通常感染此菌後,尤其食后上腹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腹鳴、噁心、嘔吐、反酸、食欲减退、打嗝或放屁等症狀,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很容易被誤認為消化性潰瘍,有些人甚至自行服用胃乳,使病情加劇。
但大多數的帶菌者均不會出現病徵,因此不可經忽!

已染胃疾的人,或發現胃部常有發脹、疼痛、痙攣等現象,應懷疑是胃菌在作怪,应立即去做胃菌檢查,以對症下藥,以免胃菌的傷害在體內日益俱增。


[ 本帖最后由 SpyWay79 于 16-10-2006 06:4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pyWay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0-2006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式胃疾的真凶
一旦幽門螺旋桿菌在胃部寄生後,它會分泌一些會引起發炎反應的消化酵素: 蛋白分解酶、接触酵素、脂酶、磷脂酶等(protease, catalase, lipase 和phospholipase),破壞胃黏膜原有的保護機轉,再加上它會誘發胃酸分泌增加,使胃部表皮細胞發炎、水腫,甚至變性或壞死,易造成胃黏膜變薄、破洞及胃出血。嚴重時,會进而導致下列各種胃疾,如果沒有適當的診斷與治療,就會形成併發症,包括胃腸道出血、內壁穿孔等。


因幽門螺旋桿菌而造成的潰瘍出血


胃潰瘍
胃潰瘍患者有40至90%為此菌感染者,過去胃潰瘍被認為是一個難纏的病,復發性高,而抑制此菌生長後復發率由80%降至1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造成的胃潰瘍

胃炎
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有70至100%感染此菌;而幽門螺旋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胃炎,雖可自癒,但若無法消退,就可能引發成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

十二指腸潰瘍
据统计,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粘膜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与防御因子(粘液/HCO3-屏障及粘膜修复功能)失去平衡而致。約有70至100%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感染此菌,醫界證實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後,復發率可降至10%以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造成的十二指腸潰瘍


消化不良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但消化不良者感染此菌的比率為30至70%,以兒童來說,消化不良又伴有腹痛現象者,病因多為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
幼年期若感染此菌,經長時間接觸,極易引起胃癌。據統計,在胃癌病人中,有20至70%可找到幽門螺旋桿菌。
注:有些学者用以下公式来表示它和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可见,从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到真正患上胃癌,其间有很漫长的过程,而且还需要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pyWay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0-2006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篩檢幽門螺旋桿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可分为两类,即侵入性方法(Invasive)与非侵入方法(Non-Invasive)。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胃镜检查(Endoscopy):
属于侵入性方法。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多为胃窦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胃菌。其中胃粘膜细菌培养是诊断胃菌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时又能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

血清学檢查(Serology Test):
非侵入方法。目前醫學界已發展出利用抽血,檢查血清 IgG 抗體的方法,來判定是否感染此菌。若檢查時,發現體內有此種抗體,表示受檢者曾被感染過或正受此菌的危害中,是相當簡便有效的方法。

尿素酶检查 (Urease Test):
非侵入方法。因为胃菌是人胃内唯一能够产生大量尿素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素酶来诊断胃菌感染。尿素酶分解胃内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已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如尿素呼吸试验 (Urea Breath Test,简称UBT)、胃活检组织尿毒酶试验、胃液尿素或尿素氮测定,与15N-尿素试验。则以尿素呼吸试验较为普偏。

13C-尿素(13C-UBT)或14C-尿素(14C-UBT)呼气试验:
利用胃菌产生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氨的原理,让病人口服13C-尿素或14C-尿素溶液或胶囊,如胃内存在胃菌感染, 在胃菌分泌的尿素酶作用下分解成13C/14C标记的二氧化碳( 13CO2或14CO2),经胃肠吸收后随呼吸呼出,收集呼出气体标本,用质谱仪分析计算13CO2含量,或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14C量,胃菌感染呈阳性。此法也很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SpyWay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0-2006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根除胃菌

藥物治療法
以藥物治療胃菌时,若單獨使用一種抗生素易让胃菌產生抗藥性(Antibiotic Resistance),還會讓這些已抗藥的菌種趁機作大繁殖,收不到任何效果。故通常得併用多種藥物(或抗生素), 而多数會選用必鹽(Bismuth)或質子抽吸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再加上兩種抗生素,也就是所谓的“三合一療法”,来提高胃菌的根除率。用以治療胃菌藥物有抗生素如:
- 必鹽(Bismuth)
- 質子抽吸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簡稱PPI)
- 奥梅普拉佐耳/奥美拉唑(Omeprazole)
-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Amoxicillin)
- 甲硝唑 (Metronidazole)
-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 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 雷尼替丁(Ranitidine)
- 替硝唑 (Tinidazole) 等

在我国(马来西亚),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法門以“三合一療法”為主,成分多數是質子抽吸抑制劑(PPI)及抗生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與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並用。由于必鹽(Bismuth)的效果似乎不如質子抽吸抑制劑來的好,故在國內也少用。

“三合一療法”,以服用一星期為原則,胃菌根除率可達90%;如果只用質子抽吸抑制劑外加一種抗生素則根除率減為80-85%。目前的健保給付也是以一週為限,除非有特殊病例須要延長治療或再次治療。


以下为“三合一療法” 中所用抗生素剂量参考:
質子抽吸抑制劑(PPI)-20 mg/次
阿莫西林(Amoxicillin)-1000 mg/次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500 mg克/次
甲硝唑(Metronidazole)-0.4 mg/次可用来替代阿莫西林(尤其那些对盘尼西林Penicillin过敏患者)或克拉霉素。


注:以上處方剂量只供参考,有必要时,请咨询您的医生!
初次治療一星期如果失敗,則可改用“四合一療法”(即PPI再加三種抗生素),但第二次治療時,根除細菌的機率自然就沒那麼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pyWay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0-2006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或患者须知
医生劝说抗生素千万不可乱服用,因为这样会導致許多病人體內的細菌(包括胃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后果如下:

1.數年前,一星期的 “三合一療法”的“胃菌根除率”可達80至90%,但由於坊間充斥太多抗生素,導致胃菌已對克拉霉素產生抗藥性,目前我國病人對上述組合療法的根除率已降至70%。
2.醫生於近年已減少使用甲硝唑的處方治療胃菌,因为接獲太多細菌抗藥性報告,尤其女性更多,這可能與婦科疾病常用此藥有關。
3.胡亂,或不依照醫生的提示服用抗生素(如吃了一半覺得辛苦或健忘而停止),都可能造成胃菌產生抗藥性,一旦胃菌沒法根除,得胃癌的機率也隨之增高。
4. 一些小病小痛,不用抗生素也可治好,因人體本身擁有自然的免疫系統。但許多市民无知,從坊間隨便買抗生素服用,或胡亂服用親友“吃剩”的抗生素,使體內細菌對更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從而无法消滅一些未能用自然免疫系統消滅的細菌(包括胃菌)。



最新止血法
以往因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而出血,若出血並不太嚴重,可經由胃鏡檢查的同時進行局部噴灑止血劑或經由胃鏡進行注射止血術来止血,或使用類似鐳射止血的‘氬漿流止血術’(Argon Plasma Coagulation),效果也不錯,但有時止血的速度會比較慢。
醫學界最近使用最新止血夾止血術(Hem clip),經由胃鏡把一個小小的夾子送進出血的胃或十二指腸,夾住出血的傷口,立刻能止血,又快又方便。這類小小的夾子可以長時間留在體內,最妙的是,當胃部或十二指腸的傷口完全痊癒後,這些小夾子就會自動脫落,並經由排泄系統排出體外。



把只有數公分長的止血夾送進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處,就可夾住傷口。


在出血處以兩支小夾子夾住,血就不再噴出。


醫生正以氬漿流止血術為胃出血的病患止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pyWay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0-2006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感染機率只有4%左右
一般而言,在幽門螺旋桿菌經藥物治療根除後,血中的HPlgG還會存在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才消失。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治療,幾乎可以使往年反覆發作的消化性潰瘍得到“根治”,不再復發,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

目前的處方有數十種之多,原則上是以PPI配合抗生素來治療,皆有很好的療效,而一旦將此菌清除,再感染的機率只有4%左右。





资料取自:E民医药网版,人民网,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星洲互動 等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0-2006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pyWay79 于 16-10-2006 07:09 PM 发表
再感染機率只有4%左右
一般而言,在幽門螺旋桿菌經藥物治療根除後,血中的HPlgG還會存在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才消失。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治療,幾乎可以使往年反覆發作的消化性潰瘍得到“根治”,不再復發,是治療 ...


这个真菌多糖产品会帮助到胃病~

http://www.merroint.com/en/zjdtyqnys.asp
http://www.merroint.com/en/ssnxxczg.asp
http://www.merroint.com/ssnxxczg.asp
http://www.merroint.com/hezhong.asp
http://www.merroint.com/en/hezhong.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9-2025 08:39 PM , Processed in 0.13579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