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529|回复: 16

壬辰卫国战争 - 中朝联军击溃日寇侵略军之战[多图]

[复制链接]
炎龙噬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9-4-2006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壬辰衛國戰爭,朝鮮半島普遍稱之為壬辰倭亂,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中國稱之為七年戰爭(或萬曆援朝之戰),亦有人稱為壬辰之役,因在農曆壬辰年(1592年)爆發而得名。這場戰爭由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侵略李氏朝鮮為開始。當時朝鮮向其宗主国-中國明朝朝廷求援,明朝皇帝应请求派遣大军救援,明朝和朝鮮陆军及水師多次并肩作战,加之配合上李舜臣設計的龜甲船,中朝军队最终获胜,朝鮮转危为安;日军主力被迫撤退,日本企图侵占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中国乃至亚洲大陆的企图破灭,丰臣秀吉也在希望破灭后不久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被迫全部从朝鲜撤退。


李舜臣铜像






由李舜臣发明,击溃无数日寇舰艇的龟甲船



第一次入侵
圖謀中國
在1592年5月,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在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滿,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並完成其最終統一中國、朝鮮和日本三國,稱霸東亞的圖謀。他在萬曆十九年(1591年)6月,派出使者宗義智通告朝鮮國王宣祖李昖(yán言),表示他有意於明年(1592年)春天假道朝鮮進攻明國,並請多多包涵與協助,但被朝鮮拒絕。而當時整個朝鮮八道武備废弛,朝鮮宣祖李昖(yán言)重文輕武,以致「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全國大多數城池均沒有設防,使得豐臣秀吉欲先吞併朝鮮,再吞併中國。


日本出兵
1592年4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了50萬軍隊,以30萬用於作戰,其中15萬人是先遣隊。他將先遣隊分為八個軍,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小西行長率第一軍,加藤清正率第二軍,黑田長政率第三軍,再加上九鬼嘉隆率4萬水師和700艘艦船作運輸士兵和海戰。而為了補充兵源,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蒲生氏鄉、伊達政宗將他們的旗下的軍隊集結在名護屋作為預備隊,共10萬人。侵朝的日軍首先於釜山登陸,並迅速攻陷朝鮮王京(今首爾/汉城)。

求助明朝
朝鮮国王宣祖李昖(yán言)在倉忙間逃奔平壤,但没过多久,因日軍追击而至,于是只得再继续逃至中朝邊境的義州,並遣使向其宗主国明朝求援。李昖知道若沒有明朝的幫助,根本沒有可能光復朝鮮,因此便派幾批使臣去明朝求救。朝鮮的使臣們用盡方法,除了向萬曆皇帝遞交正式的國書外,還分別去遊說明朝的閣臣、尚書、侍郎、御史,即使是宦官亦嘗試遊說,力圖促使明朝盡快出兵援朝。而明朝朝廷亦認為「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因此不久後便答應出兵援助朝鮮。

明朝出兵
明朝副總兵祖承訓率師渡鴨綠江救援朝鮮,與日軍戰於平壤,但卻首战失利,祖承訓僅能隻身逃脫,這使得朝中震動。同年8月:明朝以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經略備倭軍務,並詔天下督撫舉將材。於9月,明朝命李如松總理薊、遼、保定、山東軍務,並充任防海御倭總兵官,其弟如柏、如梅為副總兵官,一同開赴朝鮮。在1593年1月,總兵官李如松援朝之師很快取胜,收復平壤、開城,並且進攻王京(今首爾),但在碧蹄館(今首爾/汉城西北)遇到日軍反擊,結果戰敗。2月,李如松改變策略,焚燒日軍糧倉粟數十萬,逼使其撤退。4月,日軍因為缺糧,被逼由王京撤退。浙江嘉興商人沈惟敬因长期同日本贸易熟稔(日语)被兵部尚书石星封为神机营游击将军军衔,负责议和事宜。沈惟敬在得知日軍敗陣的消息後,向朝廷提議賜封豐臣秀吉,以平息戰事。5月,日軍撤退至釜山,這時四川參將劉綎率軍五千趕赴援朝,並被任命為副總兵。

玉浦海戰
在明軍援朝的同時,朝鮮水師在海戰則佔據了主動權。1592年5月4日,當時的朝鮮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統率75艘艦船駛出全羅南道麗水港,準備對日軍發動進攻。日軍則派藤堂高虎率領50艘木製戰船迎戰。5月7日,朝鮮水師偷襲日軍,日軍被殺個措手不及。一輪激戰過後,日軍損失慘重,被朝鮮水師消滅了26艘戰船,剩下的艦船隻得倉皇逃跑。李舜臣繼而在合浦、赤珍浦海面再殲滅餘下的日軍。5月9日,這場海戰最终结束。從此朝鮮水師掌握了制海權。全場海戰朝鮮水師共殲滅日艦44艘,而日軍傷亡則不計其數,相對而言,朝鮮水師只是傷亡了很少的兵力,艦船更是絲毫無損。

這場玉浦海戰是壬辰衛國戰爭爆發以來,朝鮮軍隊的首場大捷,因此大大振奮了朝鮮軍民抗敵的決心,並使得日軍輸送兵力和糧食輜重至朝鮮半島從此變得困難,因為日軍在此戰後已喪失大半制海權。

泗川海戰
1592年5月27日,日本水師不甘失敗,轉而向庆尚南道的泗川進攻。李舜臣得知消息後,立即於5月29日率龜甲船隊23艘出發,迅速駛至泗川海灣外面。當時海灣內共有12艘日本樓船,但日軍對上次海戰失利猶有餘悸,因此當他們見到朝鮮水師馳援,便迅速逃至陸上,在山上布防。李舜臣於是命朝鮮水師假裝撤退,以引誘日軍登船追擊,結果日軍中計。這時正好潮漲,大大有利於朝鮮水師的龜甲船和板屋船這類大型艦船活動,因此當日艦出動時,李舜臣即下令眾艦船迎擊。很快地,日艦便被打敗。而李舜臣雖然在戰鬥中負傷,但仍繼續指揮官兵殺敵,結果12艘日艦全部被擊沉。

經此戰役,日本水師再不主動進攻,而改為防禦和偷襲朝鮮水師。

唐浦、固城、栗浦海戰
6月2日,李舜臣統領的朝鮮水師龜甲船隊主動出擊,進攻在唐浦港內停泊的21艘日艦,日艦被朝鮮水師兩面包抄,最後被全殲。唐浦海戰獲勝後,李舜臣稍事休整。6月4日,與全羅右水使李億祺會師,並於6月5日清晨齊其一起率領51艘戰船,向固城唐項浦的海灣內的26艘日艦進攻,並從兩面對其包抄圍攻。結果日艦除了一艘被故意放走外,其餘全部被殲滅。當晚,該艘故意放走的日艦將岸上日軍接載上船,並欲於6月6日凌晨逃走,但這正中了李舜臣的計謀,結果朝鮮水師殲滅了該艘日艦,固城唐項浦海灣的全部日艦均被殲滅。6月7日,朝鮮水師再度出擊,向栗浦的7艘日艦進攻,日軍不敢迎戰,掉頭便跑,但結果仍被李舜臣全殲。

這三場海戰後,日本水師已被震攝得膽顫心驚,但日軍主帥仍未心息,決定集結兵力,與朝鮮水師進行決戰,結果導致了閒山島海戰。

閒山島海戰
為了與朝鮮水師進行決戰,日本水師在巨濟島一帶集結,準備兵分三路向朝鮮水師發動進攻。而李舜臣則將其全羅道的艦隊和慶尚道的部分艦隊組成聯合艦隊,準備迎戰。7月6日,李舜臣進兵出唐浦附近水域,並於7月7日清晨,將集結於巨濟島的日本水師引至閒山島附近水域決戰。李舜臣選擇在此地決戰是因為這裡有著較為寬闊的深水環境,易於設置埋伏,可以向日本艦隊進行包圍殲滅。

在決戰開始不久後,朝鮮水師的戰船即將日軍包抄起來,而朝鮮水師的龜甲船則向日軍艦隊直撞過去,很快便撞翻了日軍艦隊前列的幾艘大船,而其餘朝鮮戰船也奮勇殺敵,與敵作殊死戰,結果日軍的61艘戰艦被全殲。這就是聞名於世的「閒山島大捷」。

經此一役,日本水師完全喪失制海權,而在陸戰上則屡为明軍所败,結果豐臣秀吉只有與明朝講和。而李舜臣則被封為二品正憲大夫、三道水師統制使。

和議
1593年6月,日本因海陸兩線皆失利,被逼派使節隨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城議和。7月,明朝廷宣詔援朝軍隊退兵以進行對日本封貢事宜,於是李如松大軍撤退,只留劉綎及游擊吳惟忠共七千六百人分別扼守要口。但兵部尚書石星一意主和,再撤吳惟忠兵,結果只留劉綎兵防守。9月,朝鮮國王李昖(yán言)上表答謝明朝援救及助其復國,但是這時日軍仍然佔據釜山。12月,明朝命薊遼總督顧養謙兼責打理朝鮮事宜,並召回宋應昌、李如松。1594年10月,日本議和使者小西行长終於到達北京,其後於1595年1月,明朝遣使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至此,第一次日軍侵朝戰爭結束。

[ 本帖最后由 炎龙噬日 于 29-4-2006 07:1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炎龙噬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9-4-2006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入侵
戰事再起
在戰爭平息了一年多後,1596年4月,朝鮮的使者李宗城因為犯了貪淫罪,被日本守臣所逐,奔還王京(今首爾/汉城),朝鮮方面隨即下詔逮捕其入獄,但已惹來豐臣秀吉的不滿。5月,明朝再次提議賜封豐臣秀吉,命都督僉事楊方亨、游擊沈惟敬一同前往。9月,明朝賜封的使者楊方亨抵達日本,但豐臣秀吉因朝鮮王子不偕同前來以答謝而發怒。結果豐臣秀吉不肯受封,並决心再次发兵侵略朝鮮。在1597年1月,日軍拒不退出釜山,朝鮮得知日軍再次入侵,於是遣使再至明朝求援。

這次再侵朝鮮,豐臣秀吉吸收了上次海戰失利使得不能大量運兵和運輸補給的教訓,使用反間計誣陷李舜臣陰謀篡權,使得朝鮮宣祖李昖(yán言)將李舜臣下獄,其後將其貶為士兵,只能白衣從軍。

再援朝鮮
1597年初,日本出動14萬兵力,水陸並進再度入侵朝鮮。2月,明朝再次議定征日援朝,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統率南北諸軍。在3月,明朝以山東右參政楊鎬為僉都御史,經略朝鮮軍務,並以兵部侍郎邢玠為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御倭。5月,邢玠趕至遼東。6月,日本兵船數千艘停舶於釜山,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8月,日本攻破朝鮮閒山島、南原(為全羅道外藩,一旦失守,天津、登萊皆可揚帆而至)。守將副總兵楊元棄南原而逃走,結果日軍兵鋒攻至王京(首爾/汉城)。9月,明軍逮補前兵部尚書石星下獄,並與在明軍和日軍之間兩邊獲取利益的沈惟敬一同俱論罪處死,結果石星於1599年死於獄中,沈惟敬則於市集斬首。12月,援朝明軍與日軍大戰於蔚山。

鳴梁海戰
於戰事再起之初,朝鮮水師幾乎全軍覆滅,結果無奈之下,朝鮮政府再次起用本來已遭罷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到任後,面對原來苦心經營的水師,見到只剩下數艘艦隻,百感交雜。但他因為身繫救國重任,惟有在這個逆境裡盡其全力,在全羅道右水營著手重建海軍。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指揮著這支剛重建的微型水師,再度與日本水師決戰,而決戰地就是在鳴梁海峽。

李舜臣守在鳴梁海峽,但因兵力薄弱,所以決定設陷阱,派人乘退潮時在岸邊設置了鐵索與木樁。9月16日,日軍統帥藤堂高虎率領330餘艘戰船和2萬陸軍出發,欲趁漲潮時攻進鳴梁海峽,全殲朝鮮水師。李舜臣首先將海陝內的民用船隻僑裝成戰艦,以擾亂日軍,使其以為朝鮮水師已恢復過來。他自己則親率12艘戰船引敵深入鳴梁海峽。在成功引誘日軍進攻後,李舜臣隨即發起集中的攻擊,對準日軍指揮艦攻去,結果殲滅了日軍指揮艦和其他戰船2艘,並擊斃日軍主帥來島通總。同時間,潮水開始退卻,朝鮮艦船趁勢進攻,日艦因失去主帥,軍心散渙,只得順潮向東撤退,但卻遇上李舜臣事先埋下的鐵索和木樁,無法退卻。結果朝鮮水師全力拚殺,殲滅日艦30餘艘,並擊斃日軍4000餘人,再度重創了日本水師,重新掌握了制海權。

鳴梁海戰的勝利,使得豐臣秀吉再度面對運兵和運輸補給困難的問題,而日軍雖然隨後在陸戰有所得著,但亦已後繼無援,其最後敗局已定。

日軍獲勝
1598年1月,明朝援朝和攻打蔚山的軍隊因為日本的小西行長的援兵突然趕至,大為震驚。楊鎬趕不及下令,便策馬率先趕奔王京(今首爾/汉城),麻貴亦繼而趕之,一時間所有軍隊皆潰敗。只有副將吳惟忠、游擊毛國器斷後,日軍在得勝後暫退以保住勝果,明軍的輜重大多喪失。楊鎬與邢玠卻向明朝朝廷謊報前線大捷。但當時各營欲向明朝朝廷回報,士卒死傷二萬,這使楊鎬大怒,按而不報,只稱死傷百餘人。贊畫主事丁應泰得知戰敗,至楊鎬處商議應對計略,但楊鎬竟出示張位、沈一貫的手書,揚揚自得。這令丁應泰憤而向朝廷回報戰敗事實,明朝首輔趙志皋欲保楊鎬,決定暫時不逮補他,但亦遣官查察。2月,邢玠招募江西水軍,並欲以海路運兵以作持久之計。於是都督陳璘以兩廣之兵,劉綎以四川之兵,邓子龙以浙江、南京之兵趕至增援。邢玠將明軍兵力分為水陸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將,中路李如梅,東路麻貴,西路劉綎,水路陳璘,各自負責握守要地,相機而動。6月,楊鎬罷職候查。

形勢逆轉
就在明軍作出防禦準備時,日本的關白豐臣秀吉卻於7月死於京都,這大大改變了戰爭的局勢。日軍失去領袖,戰意頓失。9月,明軍與日軍於蔚山等處對戰,互有勝負。10月,總兵官劉綎、麻貴分道出擊進攻日軍,並大敗之。然而董一元攻打日軍新起的城寨,卻遭敗績。

11月,日軍無心戀戰,由蔚山出逃,明軍分道進擊。加藤清正率乘船逃去。明軍由陳璘提督水師,副將鄧子龍、游擊馬文煥等皆由其統屬。以戰艦數百,分布忠清、全羅、慶尚各個海口。就在日軍將領逃走之時,陳璘派遣鄧子龍偕同朝鮮名將李舜臣聯合出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日軍援軍,並攻打逃走的日軍。鄧子龍年踰七十,仍然意氣風發,駕駛三巨艦向日軍進攻,並自為前鋒,與日軍決戰。戰鬥時曾攜壯士三百人躍入朝鮮戰艦以救援,直前奮擊,日軍死傷無數。但其他戰艦卻誤擲火器於鄧子龍的戰艦,使戰艦起火,結果鄧子龍無路可退,壯烈犧牲。而李舜臣領兵來援,率龜甲船衝入敵陣,但卻被日軍包圍,結果不幸身中流彈而亡,他死前叮囑不許張揚,並把軍旗交給部下代為發號施令,以繼續戰鬥。隨後副將陳蠶、季金等領軍趕至,夾擊日軍,日軍此時再無鬥志,明軍火燒其艦,結果日軍大敗。得以逃脫登岸的日軍又為明朝及朝鮮陸軍所殲,而焚溺的日軍則以萬計。這時劉綎方進攻小西行長,並奪取橋寨,陳璘以艦隊一同攻擊,再焚燒日軍戰艦百餘艘。小西行長的部屬石曼子引艦隊來援,陳璘亦擊殺之,結果來援日軍只得揚帆盡去。

结束
12月,日本殘兵再次由乙山偷渡,但因為崖深而道淺,將士不敢進。結果陳璘在夜裡潛入,向其連珠炮發,日軍只得逃去。陳璘領明軍追擊,日軍全部就擒。朝鮮之役共歷七載,明軍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才能平息戰事。

影響

明朝
明軍雖然最後成功援朝,但其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使得國庫空虛,國力大為損耗,這使得明朝在面對国内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以及北方新興的女真政权後金時更感军力不济,難以抵抗,最後被李自成攻灭并随后被清朝(即後金)取代。

朝鮮
朝鮮在戰爭裡被日軍侵略,使得人民流離失所。在戰後百業蕭條,農產量更大減,使得朝鮮經濟在多年後仍不能恢復。

日本
日本的豐臣家侵朝失敗,使其損兵折將,失去了拑制另一大名家,德川家的能力,結果為德川家所滅。

[ 本帖最后由 炎龙噬日 于 29-4-2006 07:1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GW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2-5-2006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对朝鲜历史一无所知.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炎龙噬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13-5-2006 0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GW 于 12-5-2006 02:02 PM 发表
本人对朝鲜历史一无所知.
谢谢楼主的分享!


不客气,有机会的话我去朝韩的话还真想买个龟甲船模型回来作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5-2006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時的龜甲船可以算是關鍵之一,日軍完全沒有預算到他的出現以及估計到他的戰力之強.此戰爭同時影響了3個國家之後的走勢,同時硬生的打下了明朝之後滅亡的一定影響力.多面受敵的明朝在裡面投下了太多的人力物力


謝謝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6-2006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龟甲船的甲板插着一支支的是什么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6-2006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因为帮了朝鲜而被李自成给灭了。

帮了别人害了自己。真可惜。

谢谢楼主了。见闻增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炎龙噬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6-1-2007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潜龙勿用 于 14-6-2006 03:19 PM 发表
明朝因为帮了朝鲜而被李自成给灭了。

帮了别人害了自己。真可惜。

谢谢楼主了。见闻增广了。


以宏观角度来说,我宁愿被自己人灭了也不不能被外寇占领。 中国历史上汉唐宋明来回交替不见中华文化之衰反日增其盛,外族占领的历史中华文化只有暗淡无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2-2007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边打得吃力不讨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潜龙勿用 于 14-6-2006 03:19 PM 发表
明朝因为帮了朝鲜而被李自成给灭了。

帮了别人害了自己。真可惜。

谢谢楼主了。见闻增广了。


偶也来灌一下   李自成起义反明也是逼不得已的,那时明朝朝廷内部已经腐败不堪,奸臣当道,若没有张居正这个唯一的忠臣+伟大改革家大兴变法改革朝廷内部的运作,明朝可能会加速灭亡得更快,加上这个昏庸皇帝(万历帝)大兴搜刮民间财产,竟然只为了兴建他归西后的‘窝囊’陵墓 :@ (简直和秦始皇半斤八俩)弄得民不聊生。人民百姓当然也不是蠢的,见到酱腐败无能的政府的鱼肉还不揭竿而起?!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此昏君没有酱昏庸的话,援朝战争后,若要对抗满清入侵的话,以明朝国库纳入军费之用还绰绰有余呢...

在这里正要谢谢楼主的分享

[ 本帖最后由 鬼之水刃 于 15-2-2007 10:4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51106 于 13-6-2006 07:57 PM 发表
龟甲船的甲板插着一支支的是什么来?


让我来解答06兄的疑问吧!甲板上所插着一支支正是尖锐无比的利矛,和铁盾甲并合有两大作用,铁盾甲是为了防御敌方的远距离放箭来袭;利矛是为了防止敌方(倭寇)从战艇(Sampan)乘机靠船爬上来偷袭的作用,凡爬上来偷袭的敌人必定‘穿肠烂肚’

[ 本帖最后由 鬼之水刃 于 15-2-2007 11:0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鬼也来灌一下,李自成起义反明也是情有可原,那时的明朝朝廷内部已经腐败不堪,奸臣当道,要不是忠臣张居正极力改革变法,明朝很可能会加速灭亡地更快,加上此昏君(万历帝)大兴搜刮民间财产,只为了兴建他归西后的‘窝囊’陵墓,弄得百姓民不聊生,简直和秦始皇‘半斤八俩’ :@ 。黎民百姓也不是蠢的,眼见被腐败无能的政府刀俎鱼肉还不揭竿而起咩?!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要不是这个昏君万历皇帝大兴建造什么鬼陵墓,偶看在援朝战争后,要对抗流寇李自成及满清的入侵,以明朝国库纳入军费之用简直绰绰有余。
在这里要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又卡帖了,对不起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是 四库全书 看多了吧
满清文字狱的成果有多少可信度
明朝派遣的军队有数十万那么多吗
有十万就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08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马来西亚使者Ⅱ 的帖子

最多十多万而已,军费称进百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08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會灭,主要原因是在於政治體系的腐敗程度.
軍事方面明朝的武器,素質都比後金來的好.
而清朝入關很多時候都是前明的軍隊去打的.
吳三桂是最為人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8-2008 06: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马特 的帖子

满清的主战部队大都是前明军队,而本身的八旗根本不具备入主中原的能力。

后金的火器大都是因为前明将领投诚获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7-2025 04:01 AM , Processed in 0.12138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