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29|回复: 16
|
壬辰卫国战争 - 中朝联军击溃日寇侵略军之战[多图]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29-4-2006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入侵
戰事再起
在戰爭平息了一年多後,1596年4月,朝鮮的使者李宗城因為犯了貪淫罪,被日本守臣所逐,奔還王京(今首爾/汉城),朝鮮方面隨即下詔逮捕其入獄,但已惹來豐臣秀吉的不滿。5月,明朝再次提議賜封豐臣秀吉,命都督僉事楊方亨、游擊沈惟敬一同前往。9月,明朝賜封的使者楊方亨抵達日本,但豐臣秀吉因朝鮮王子不偕同前來以答謝而發怒。結果豐臣秀吉不肯受封,並决心再次发兵侵略朝鮮。在1597年1月,日軍拒不退出釜山,朝鮮得知日軍再次入侵,於是遣使再至明朝求援。
這次再侵朝鮮,豐臣秀吉吸收了上次海戰失利使得不能大量運兵和運輸補給的教訓,使用反間計誣陷李舜臣陰謀篡權,使得朝鮮宣祖李昖(yán言)將李舜臣下獄,其後將其貶為士兵,只能白衣從軍。
再援朝鮮
1597年初,日本出動14萬兵力,水陸並進再度入侵朝鮮。2月,明朝再次議定征日援朝,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統率南北諸軍。在3月,明朝以山東右參政楊鎬為僉都御史,經略朝鮮軍務,並以兵部侍郎邢玠為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御倭。5月,邢玠趕至遼東。6月,日本兵船數千艘停舶於釜山,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8月,日本攻破朝鮮閒山島、南原(為全羅道外藩,一旦失守,天津、登萊皆可揚帆而至)。守將副總兵楊元棄南原而逃走,結果日軍兵鋒攻至王京(首爾/汉城)。9月,明軍逮補前兵部尚書石星下獄,並與在明軍和日軍之間兩邊獲取利益的沈惟敬一同俱論罪處死,結果石星於1599年死於獄中,沈惟敬則於市集斬首。12月,援朝明軍與日軍大戰於蔚山。
鳴梁海戰
於戰事再起之初,朝鮮水師幾乎全軍覆滅,結果無奈之下,朝鮮政府再次起用本來已遭罷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到任後,面對原來苦心經營的水師,見到只剩下數艘艦隻,百感交雜。但他因為身繫救國重任,惟有在這個逆境裡盡其全力,在全羅道右水營著手重建海軍。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指揮著這支剛重建的微型水師,再度與日本水師決戰,而決戰地就是在鳴梁海峽。
李舜臣守在鳴梁海峽,但因兵力薄弱,所以決定設陷阱,派人乘退潮時在岸邊設置了鐵索與木樁。9月16日,日軍統帥藤堂高虎率領330餘艘戰船和2萬陸軍出發,欲趁漲潮時攻進鳴梁海峽,全殲朝鮮水師。李舜臣首先將海陝內的民用船隻僑裝成戰艦,以擾亂日軍,使其以為朝鮮水師已恢復過來。他自己則親率12艘戰船引敵深入鳴梁海峽。在成功引誘日軍進攻後,李舜臣隨即發起集中的攻擊,對準日軍指揮艦攻去,結果殲滅了日軍指揮艦和其他戰船2艘,並擊斃日軍主帥來島通總。同時間,潮水開始退卻,朝鮮艦船趁勢進攻,日艦因失去主帥,軍心散渙,只得順潮向東撤退,但卻遇上李舜臣事先埋下的鐵索和木樁,無法退卻。結果朝鮮水師全力拚殺,殲滅日艦30餘艘,並擊斃日軍4000餘人,再度重創了日本水師,重新掌握了制海權。
鳴梁海戰的勝利,使得豐臣秀吉再度面對運兵和運輸補給困難的問題,而日軍雖然隨後在陸戰有所得著,但亦已後繼無援,其最後敗局已定。
日軍獲勝
1598年1月,明朝援朝和攻打蔚山的軍隊因為日本的小西行長的援兵突然趕至,大為震驚。楊鎬趕不及下令,便策馬率先趕奔王京(今首爾/汉城),麻貴亦繼而趕之,一時間所有軍隊皆潰敗。只有副將吳惟忠、游擊毛國器斷後,日軍在得勝後暫退以保住勝果,明軍的輜重大多喪失。楊鎬與邢玠卻向明朝朝廷謊報前線大捷。但當時各營欲向明朝朝廷回報,士卒死傷二萬,這使楊鎬大怒,按而不報,只稱死傷百餘人。贊畫主事丁應泰得知戰敗,至楊鎬處商議應對計略,但楊鎬竟出示張位、沈一貫的手書,揚揚自得。這令丁應泰憤而向朝廷回報戰敗事實,明朝首輔趙志皋欲保楊鎬,決定暫時不逮補他,但亦遣官查察。2月,邢玠招募江西水軍,並欲以海路運兵以作持久之計。於是都督陳璘以兩廣之兵,劉綎以四川之兵,邓子龙以浙江、南京之兵趕至增援。邢玠將明軍兵力分為水陸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將,中路李如梅,東路麻貴,西路劉綎,水路陳璘,各自負責握守要地,相機而動。6月,楊鎬罷職候查。
形勢逆轉
就在明軍作出防禦準備時,日本的關白豐臣秀吉卻於7月死於京都,這大大改變了戰爭的局勢。日軍失去領袖,戰意頓失。9月,明軍與日軍於蔚山等處對戰,互有勝負。10月,總兵官劉綎、麻貴分道出擊進攻日軍,並大敗之。然而董一元攻打日軍新起的城寨,卻遭敗績。
11月,日軍無心戀戰,由蔚山出逃,明軍分道進擊。加藤清正率乘船逃去。明軍由陳璘提督水師,副將鄧子龍、游擊馬文煥等皆由其統屬。以戰艦數百,分布忠清、全羅、慶尚各個海口。就在日軍將領逃走之時,陳璘派遣鄧子龍偕同朝鮮名將李舜臣聯合出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日軍援軍,並攻打逃走的日軍。鄧子龍年踰七十,仍然意氣風發,駕駛三巨艦向日軍進攻,並自為前鋒,與日軍決戰。戰鬥時曾攜壯士三百人躍入朝鮮戰艦以救援,直前奮擊,日軍死傷無數。但其他戰艦卻誤擲火器於鄧子龍的戰艦,使戰艦起火,結果鄧子龍無路可退,壯烈犧牲。而李舜臣領兵來援,率龜甲船衝入敵陣,但卻被日軍包圍,結果不幸身中流彈而亡,他死前叮囑不許張揚,並把軍旗交給部下代為發號施令,以繼續戰鬥。隨後副將陳蠶、季金等領軍趕至,夾擊日軍,日軍此時再無鬥志,明軍火燒其艦,結果日軍大敗。得以逃脫登岸的日軍又為明朝及朝鮮陸軍所殲,而焚溺的日軍則以萬計。這時劉綎方進攻小西行長,並奪取橋寨,陳璘以艦隊一同攻擊,再焚燒日軍戰艦百餘艘。小西行長的部屬石曼子引艦隊來援,陳璘亦擊殺之,結果來援日軍只得揚帆盡去。
结束
12月,日本殘兵再次由乙山偷渡,但因為崖深而道淺,將士不敢進。結果陳璘在夜裡潛入,向其連珠炮發,日軍只得逃去。陳璘領明軍追擊,日軍全部就擒。朝鮮之役共歷七載,明軍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才能平息戰事。
影響
明朝
明軍雖然最後成功援朝,但其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使得國庫空虛,國力大為損耗,這使得明朝在面對国内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以及北方新興的女真政权後金時更感军力不济,難以抵抗,最後被李自成攻灭并随后被清朝(即後金)取代。
朝鮮
朝鮮在戰爭裡被日軍侵略,使得人民流離失所。在戰後百業蕭條,農產量更大減,使得朝鮮經濟在多年後仍不能恢復。
日本
日本的豐臣家侵朝失敗,使其損兵折將,失去了拑制另一大名家,德川家的能力,結果為德川家所滅。
[ 本帖最后由 炎龙噬日 于 29-4-2006 07:13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2-5-2006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5-2006 0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GW 于 12-5-2006 02:02 PM 发表
本人对朝鲜历史一无所知.
谢谢楼主的分享!
不客气,有机会的话我去朝韩的话还真想买个龟甲船模型回来作纪念。 |
|
|
|
|
|
|
|
发表于 16-5-2006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時的龜甲船可以算是關鍵之一,日軍完全沒有預算到他的出現以及估計到他的戰力之強.此戰爭同時影響了3個國家之後的走勢,同時硬生的打下了明朝之後滅亡的一定影響力.多面受敵的明朝在裡面投下了太多的人力物力
謝謝楼主的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13-6-2006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6-2006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因为帮了朝鲜而被李自成给灭了。
帮了别人害了自己。真可惜。
谢谢楼主了。见闻增广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2007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潜龙勿用 于 14-6-2006 03:19 PM 发表
明朝因为帮了朝鲜而被李自成给灭了。
帮了别人害了自己。真可惜。
谢谢楼主了。见闻增广了。
以宏观角度来说,我宁愿被自己人灭了也不不能被外寇占领。 中国历史上汉唐宋明来回交替不见中华文化之衰反日增其盛,外族占领的历史中华文化只有暗淡无光。 |
|
|
|
|
|
|
|
发表于 13-2-2007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边打得吃力不讨好  |
|
|
|
|
|
|
|
发表于 15-2-2007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2-2007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2-2007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鬼也来灌一下,李自成起义反明也是情有可原,那时的明朝朝廷内部已经腐败不堪,奸臣当道,要不是忠臣张居正极力改革变法,明朝很可能会加速灭亡地更快,加上此昏君(万历帝)大兴搜刮民间财产,只为了兴建他归西后的‘窝囊’陵墓,弄得百姓民不聊生,简直和秦始皇‘半斤八俩’ :@ 。黎民百姓也不是蠢的,眼见被腐败无能的政府刀俎鱼肉还不揭竿而起咩?!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要不是这个昏君万历皇帝大兴建造什么鬼陵墓,偶看在援朝战争后,要对抗流寇李自成及满清的入侵,以明朝国库纳入军费之用简直绰绰有余。
在这里要谢谢楼主的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15-2-2007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又卡帖了,对不起版主 |
|
|
|
|
|
|
|
发表于 15-6-2008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是 四库全书 看多了吧
满清文字狱的成果有多少可信度
明朝派遣的军队有数十万那么多吗
有十万就不错了 |
|
|
|
|
|
|
|
发表于 7-8-2008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8-2008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會灭,主要原因是在於政治體系的腐敗程度.
軍事方面明朝的武器,素質都比後金來的好.
而清朝入關很多時候都是前明的軍隊去打的.
吳三桂是最為人知的. |
|
|
|
|
|
|
|
发表于 21-8-2008 06: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马特 的帖子
满清的主战部队大都是前明军队,而本身的八旗根本不具备入主中原的能力。
后金的火器大都是因为前明将领投诚获得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