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7|回复: 0
|
台“友邦”不斷減少,外事預算卻增百億惹議
[复制链接]
|
|
9月29日電 台灣近5年“友邦”數下滑,國際組織聲援台灣的數目亦未見顯著增長,然而,2026年度台外事部門主管預算案卻錢數大漲,主要項目為國際合作及國際會議交流等業務經費,淨增約97.6億元(新台幣,下同),引發島內輿論質疑。
對此,台外事部門甩鍋中國大陸,宣稱增加預算是因應大陸擴張。然而,台網友紛紛對增預算後的成效表示懷疑,強調“現在是撒了錢還少了邦交”,“想要拿錢也要有成績”;台灣有學者指出,外事工作“天高皇帝遠”,若外事部門內控力不夠,或被政黨政治力介入,演變為“外交大撒幣”。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台“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2026年度台外事部門主管預算案415億元,比上年度追加預算前增加109.2億元,增幅達35.7%,主要項目為國際合作及國際會議交流等業務經費,淨增約97.6億元。但檢視2021年度至2025年7月,除已參加的國際組織外,台灣“友邦”從14個減少至12個,且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等國際組織中,“為台發聲”的國家數亦未見顯著成長,認為這顯示經費資源未能有效轉化為國際承認度與實質支持。
因此,預算中心認為,為確保資源運用與政策目標相符,應自成效、各項目監督強度及實際需求等面向周延考量。
中國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也指出,除前兩年經費下降外,台外事部門經費逐年增加。且外事部門的媒體宣傳費今年比去年暴增150倍,難免讓人懷疑是否涉及酬傭、設網軍。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亦認為,這樣編列預算明顯有違常理。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所所長李大中指出,當局整體資源有限,明年度外事部門預算增列超過百億,增幅超過35%,認為民進黨當局有必要向“立法院”及社會大眾充分溝通與說明。他強調,要避免把經費用在華而不實的“大內宣”上,應務實檢視政策的實際成效為何。
台灣政治大學教授黃奎博提到,若都以“跟邦交國及理念相近的民主盟友加強互動”去包裝巨幅增長的預算,說服力顯然太弱。他直言,外事工作“天高皇帝遠”,一般民眾很難知悉箇中細節,若外事部門內控力不夠,或被政黨政治力介入,有可能變成“外交大撒幣”,“立委”能否揪出弊端也未可知。
針對外界質疑聲浪,台綠委陳冠廷辯稱,面對中國大陸不斷“打壓”,台灣必須更積極經營“綜合外交”。他認為,外事經費調整是合理的,又宣稱從事外事的價值不應只看“友邦”數字,而要看能否持續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與安全感。
台外事部門29日也回應稱,台灣需結合公私部門資源,發揮經濟、科技與產業優勢,進行所謂“不對稱外交戰略”。宣稱外事預算增加,不僅是維繫所謂“邦交”關係,更是支撐多元戰略、守護台灣利益與尊嚴的必要條件。
然而,台外事部門、綠營的“賣慘解釋”顯然未能說服廣大台灣民眾。
台灣一個擁有22萬粉絲的臉書粉絲專頁就對交流預算須增百億一事表示不滿,質疑是否“花去美國?”所以要如此大筆巨款。
島內網友也紛紛在相關消息下留言批評民進黨當局,“現在是撒了錢還少了邦交”,“想要拿錢也要有成績才對吧,浪費錢不需要”,“民眾海外出事幫不了,友邦斷到快個位數,預算早該砍了還要增加?”怒斥台當局“想方設法就要花納稅人的錢,還稅於民,就哭窮。”
也有網友指出,台灣花蓮正面臨堰塞湖洪災,質問台當局“可以拿去花蓮救災嗎?”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