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回复: 0
|
美國投資巨頭合夥人驚「都在用中國AI」 經濟學人揭殘酷真相
[复制链接]
|
|
據觀察者網報導,走進矽谷著名的大型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的辦公室,合夥人馬丁·卡薩多(Martin Casado)發現,公司投資的初創企業所使用的人工智慧(AI)模型很可能都來自中國。「我會說,(他們)使用中國開源模型的概率有80%」,他補充道。
變革是從今年一月開始的。當時,中國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免費開放了一款低成本開發的先進AI模型,一舉成名,震撼全球股市。
隨後「DeepSeek餘震」不停,來自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的中國AI模型,也順勢悄然在海外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英國《經濟學人》21日刊文分析,與美國巨頭們爭先豪擲千金,試圖破解競爭對手的專有模型(proprietary model)不同,中國企業則在進行一場截然不同的戰爭。在史丹佛大學AI專家、「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口中,這是中國大語言模型(LLM)開發者之間關於誰更開放的「達爾文式生死之爭」。
《經濟學人》指出,在今年發佈的各類智慧測試中,中國開源領域模型的表現均優於Meta等美國企業推出的同類模型,且其能力正不斷逼近頂尖專有模型。文章認為,中國開發者的競爭熱情,應該給西方敲響警鐘。
以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為例。其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Sam Altman)近日接受採訪時承認,中國的「開源之戰」給OpenAI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迫使其改變了模型的發佈策略。
在2010年代中期,OpenAI曾推動過AI領域「更開放」的理念,其公司名稱也源於此。但在2020年後,為了保持盈利,OpenAI不「open」了,轉而只銷售其專有的大語言模型,拒絕將其技術完全開源。
直到最近,奧爾特曼突然發現,苗頭不對了——他的客戶們對包括中國模型在內的開源模型和開放權重模型的使用率顯著上升。
眼饞,想分一杯羹。OpenAI很快在8月推出了兩款開放權重模型gpt-oss-120b與gpt-oss-20b,免費開放且支持開發者定制。
這是OpenAI自2019年推出GPT-2以來,首次發佈開放權重模型,也是其與微軟簽署獨家雲服務協議六年來問世的首批此類模型。
有美媒當時炒作稱,此舉標誌著這家長期對技術實行封閉管理的公司出現「重大戰略轉變」,OpenAI意欲押注「提高技術可及性」以擴大開發者生態,強化對中國競爭對手的優勢。
這些模型採用小寫字母命名的細節頗具深意。它們不僅規模相對較小,推出後市場反響也參差不齊。不少聲音批評其「缺乏亮點」,剝離了OpenAI商業產品中的大量核心強大功能。
就在同一周,OpenAI還發佈了萬眾期待的最新專有模型GPT-5,卻慘遭口碑滑鐵盧,迫於洶湧的批評聲浪,不得不將ChatGPT的默認模型恢復至上一版本。
這樣的挫敗讓奧爾特曼大呼「震驚」。但在《經濟學人》看來,這無非證明瞭OpenAI對開放性的所謂「擁抱」,其實是誠意不足的,其他美國企業可能也是如此。
更不要說,還有一些「開歷史倒車」的美國公司。
就在奧爾特曼驚覺,OpenAI過去封閉模型的做法是「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時,因開放AI模型Llama在開源界廣受贊譽的Meta,反倒要表演「忘本」。
首席執行官祖克伯宣稱,公司將對開放內容的選擇更加謹慎。他還致力於打造所謂「超級智慧」,不惜開啓「重金攬才」模式,以高達上億美元的薪酬待遇挖走OpenAI、谷歌、蘋果、Anthropic等公司的頂尖研究員,惹來同行不滿。
美國AI初創公司Scale AI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王(Alexandr Wang)也被他招攬進團隊,擔任新實驗室的負責人。
而這位曾揚言「美國AI不能輸給中國」的華裔企業家,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台就盤算著放棄Meta最強大的開源AI模型Behemoth,轉而開發一個新的閉源模型。
當時在媒體上看到這一消息的美國學者伊桑·莫里克(Ethan Mollick)唏噓不已。這位深耕開源領域二十餘年的AI專家,很早就開始接觸大語言模型,被美媒評為「美國政策制定者與企業領導者的首選AI專家」。
連Meta都要轉向閉源,讓他不免感慨,「如此一來,美國就已經基本退出了前沿開源大語言模型的競爭。歐洲尚存一個競爭者,其餘市場已幾乎是中國的天下。」
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的阿里·法哈迪(Ali Farhadi)也向《經濟學人》指出,中國企業正全力以赴,公開發佈他們最優質的模型;而美國企業熱衷於將「閃亮的新事物」牢牢攥在手裡,作為專有資產。
他直言不諱,「儘管這麼說讓人難以接受,但我確實認為我們現在(在開源領域)已經落後了。」
從商業角度來看,中美企業不同路徑選擇的結果是差異巨大的。美國專有模型創造的營收遠超中國開源模型,專有模型毋庸置疑更容易賺錢,而且收益也可用於反哺創新研發,這是顯而易見的優勢。
但與專有技術相比,開源模型則能推動截然不同的應用場景。開源權重模型平台「Together AI」的聯合創始人珀西(Percy Liang)解釋說,企業、政府和研究人員能夠更輕鬆地將開源模型適配到各類「細分場景」中。這些模型還能幫助用戶在本地運行AI工具,而無需依賴雲端服務。此外,通過提供定制化支持等輔助服務,開發商仍能實現盈利。
換言之,當美國實驗室大舉押注於通過推動智慧前沿來賺取巨額利潤時,他們的中國競爭廠商們更專注於鼓勵人工智慧的廣泛普及。
這敲響了《經濟學人》的警鐘,「如果他們(中國廠商)成功了,那麼DeepSeek帶來的衝擊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