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生活中,如果你感到諸事不順,有心化解,卻又毫無頭緒,不妨試試佛菩薩留下的「懺悔法」,從源頭上根治「倒霉」。 「倒霉」的原因 佛教認為,事物的形成與發展,源於能生的「因」與所生的「果」。 其中,「因」來自於日常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每個想法,我們稱之為身口意三業。 而「業」根據行為時的動機與其導致的結果,又可分為善、惡、不記三類,其中對他人有益的稱為善業,反之則為惡業,除此之外的稱為不記業。 「業」就像是埋下的種子,當因緣成熟後,就結出相應的「苦果」或「樂果」來報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果報」、「報應」。
基於佛教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時間觀與生命觀,我們不斷地埋下「種子」,也不斷地收穫「果子」,而讓我們倒霉的原因,便來源於過去與現在種下的「惡業種子」。 對治的方法 (針對惡業而言) 原因已經探明,那又該如何對治呢? ■第一步是學會判斷 在這些善惡的業力種子裏,按是否一定能結果,可以分為「定業」與「不定業」。 「定業」是指「種子甚麼時候結果、結的果子有多大」都已確定。「不定業」則恰恰相反,一切都是未知數,要等適當的因緣來成熟它,就像種子發芽需要光照、雨露和養分。 ■第二步是分別對治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云:「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在這裏我們可以知道兩種方法,一是從「因」上解決,也即不作;二是從「緣」上解決,也即不提供果子成熟的條件。 對於「定業」,要從因入手,「防患於未然」。 對於「不定業」,由於種子「先天發育不足」,它是否能結果、結多大的果,則取決於後天條件,如果我們不提供給它生長所需的雨露、肥料,便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換而言之,即盡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消業障 關於「消業障」,祖師大德多推崇「懺悔」,其可分為「懺」和「悔」兩部分。 其中,「懺」指陳露先罪,即當自念無量劫中,由貪瞋癡,作諸惡業,障蔽真性,今當清淨三業,於諸佛菩薩眾前坦露過去所作惡業,不加覆藏; 「悔」指改往修來,既已認識到過去所作諸惡,並已飽嚐諸惡所致的苦果,如今更應下定決心,讓自己不再重蹈覆轍。 當然,這樣的「懺悔」並不能做到「一鍵清零」,還需反覆地進行。 這就像清洗髒衣服,一時的洗淨並不代表永遠乾淨,只要還穿依然還會染上塵土,而身口意三業就是我們無法更換、隨時隨地穿著的衣服。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你還願意一直穿著髒衣服嗎?
https://www.buddhistdoor.org/news/%e6%84%9f%e5%88%b0%e8%ab%b8%e4%ba%8b%e4%b8%8d%e9%a0%86%ef%bc%8c%e6%9c%89%e5%bf%83%e5%8c%96%e8%a7%a3%ef%bc%8c%e5%8f%88%e6%af%ab%e7%84%a1%e9%a0%ad%e7%b7%92%ef%bc%9f%e4%b8%8d%e5%a6%82%e8%a9%a6%e8%a9%a6%e9%80%99%e4%b8%80%e6%8b%9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