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美军扛着德裔女星,英军拿英国逃兵当靶子,苏军骑大象
19张历史老照片:美军扛着德裔女星,英军拿英国逃兵当靶子,苏军骑大象 
01、1916年,也就是一战后的第二年,英国远征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去法国参战,索姆河战役过半时,英军伤亡超20万,为了补充兵员,英国本土开始强制男子服兵役。上图就是拒绝服兵役的富家子弟,戴着枷锁,被强制坐在公园一角,此时英国所谓的“绅士”已荡然无存。 
02、1915年,英法联军所在西线战壕内,英军举着叫“彼得·哈特”的傀儡,吸引德军狙击手的火力,通过几次弹痕推理出德国狙击手所在地,然后英军狙击手直接将其击毙。 双方前线距离太远,影像模糊,然后德军也只能看到个帽子,剩下的都靠推理是否是“假人”,很多经验不足的新手,直接就扣动扳机将自己送入地狱。到了二战,狙击步枪上已安上瞄准镜,这种“假人”把戏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03、上图能直接看出一战有多残酷,1914年,英军某步兵营去法国前,共计1000名骁勇善战的苏格兰勇士,穿着整齐划一的苏格兰裙留下最后的合影。 4年后一战结束,仅剩28名士兵胜利凯旋,这死亡率有点大。据历史学家统计,一战时约有570万英军赴法参战,阵亡90万,死亡率为12%。阵亡最高的是沙皇俄军,有181万,德军阵亡177万排第二多。 
04、1914年一战初期,三名英军拿英国逃兵当靶子。这名逃兵进入军营前是名文员,非常讨厌战争,于是在冲锋时临阵脱逃,后被英军俘虏后,就地处死。 有的人可能是真不合适当一个上前线的兵,只能在后方打打杂,硬要把他们送上前线他们也只能选择逃跑。 在这4年一战中,英军总共处决了大约350名逃兵。战场上很多逃兵直接被枪绝,可以震慑人心、以儆效尤。 后来就有了督战队,有畏缩不前的,顶不住撤下来的逃兵。就会被督战队的枪扫射,上是死,退也是死,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05、1941年二战时,67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站在军官们前面,手持"司登"枪打靶,他这眼神够好的,也不花眼。司登枪就是模仿的“MP40”枪设计,结构简单,造价低,二战时生产了375万支,但经常卡壳与走火,英军又称它为“臭气枪”。 
06、1940年6月12日,法国海港瑟堡,英军第51高地师师长弗尔图内将军向隆美尔少将投降,二人的表情真可谓是天壤之别。隆美尔在二战中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而英军第51高地师感觉比隆美尔还精彩。 第51高地师创建于1920年,最初的职责就是本土防卫,人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训练,又被外界称为“周六夜晚的士兵”。1939年,慕尼黑协定后,第51高地师再造了一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副本”,也就是第9高地师。1940年4月,第51高地师去法国防守马奇诺,6月12日,该师基本被隆美尔歼灭,逃回英国的士兵与第9高地师重新组成新第51高地师。新第51高地师如同火中涅槃的凤凰,1942年11月,参与击败隆美尔的北非战役;1944年6月,参加诺曼底登陆;1945年进入柏林并留在了德国。 
07、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时的德军防线,德军手持MG42枪藏在战壕内扫射盟军。这些防线是全长2700多公里,高1米,厚1.8米,全部由混凝土浇筑成,驻扎着德军的15个师,隆美尔元帅负责建设与外敌防御。这些工事在诺曼底之战中给盟军造成了14万人的伤亡,不过在288万盟军的轮番进攻下,不到2周就彻底被撕裂。

08、1944年6月6日,诺曼底朱诺海滩,加拿大第1军第3步兵师第9旅推着自行车登陆。尽管朱诺海滩登陆没有奥马哈海滩死亡惨烈,也是诺曼底登陆中伤亡第二惨重的海滩。当时2千德国服从军躲在战壕里,有心无力地防守登陆的2万加军,还导致2千加军阵亡。与其说德国服从军战斗强,不如说是大潮帮了他们的忙,淹死很多没经验的加军。

09、1944年9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法国当地的“艺术表演团队”去盟军大本营劳军的瞬间。这次演出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舞台下的大兵看得津津有味。

10、1944年9月26日,诺曼底朱诺海滩登陆后,加拿大兵俘虏的德军,也被外界称为“二战最萌身高差”,差60厘米。 左边是21岁的加拿大士兵鲍勃,身高1.6米,也是第二位活着登上朱诺海滩的加军,23岁定居英国并娶了英国姑娘,直到2020年8月1日去世,终年97岁。 右边这位是38岁的德军俘虏纳肯,身高2.2米,据说是当时最高的士兵。纳肯年轻时是马戏团特行演员,后被征兵去法国防守诺曼底防线。纳肯后来在英国战俘营蹲了5年,1950年携带1.73的妻子移居美国,1955年加入美国国籍,直到1987年去世,终年81岁。

11、二战时,德军与英军佩戴短剑的方式截然不同,德军的张扬,英军的收敛,可惜没见过两军拼短剑的照片。

12、1944年,巴黎,法国海军正向美军讲:为何希特勒没登上埃菲尔铁塔?1940年6月,巴黎投降后,希特勒亲临巴黎,并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留影。据野史记载,希特勒认为铁塔是巴黎甚至整个法国的象征,在它前面照相比登上它更有意义!

13、1944年8月,巴黎巷战时,被德军狙击手击毙的美军,班长拿着MP40瞬间隐蔽在墙角处,寻找德军狙击手;另外一名新兵直接吓哭了,瘫蹲在墙前。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后,就有了图12的那一幕,可惜这位美军就死在“黎明前”。

14、1945年,美国纽约港外的蒙蒂塞洛号航空母舰上,从欧洲战场凯旋的美军扛着44岁的德裔女星高兴极了。她叫玛琳·黛德丽,1901年生于柏林,是当时能与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的女星;1930年红遍全球,1936年拒绝成为希特勒眼中的“首席女星”;1939年加入美国国籍,直到1992年死于巴黎葬在柏林,终年91岁。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德军、美军都喜欢玛琳·黛德丽的歌曲。

15、1940年10月,61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秘书及女儿宣布加入美国国籍,并从法官菲利普·福尔曼手中接过他的美国公民身份证书。1955年,76岁的爱因斯坦死于脑溢血,除爱因斯坦的亲人外,谁也不知道他葬在哪?

16、1946年,爱因斯坦在林肯大学(林肯大学的大多数学生是非裔美国人)讲相对论,冒着生命危险用实际行动,消除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右边这位高材生是听入迷了,还是听困了,已不得而知。

17、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红场卫国战争胜利后,朱可夫元帅骑着白马冒雨检阅4万苏军及后面的1860辆坦克,有24名元帅,249名将军参加,一共10个方面军,其中乌克兰占4个军。看台上还有斯大林、赫鲁晓夫等。 朱可夫见证了红军的一些最具决定性的胜利,组织了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其结局也比韩信好多了。

18、1957年,印度,苏军朱可夫元帅骑了一把印度大象,感觉还没图17潇洒呢?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印度脱英,向尼赫鲁推销苏联战机。就在本年10月,朱可夫的职务基本被赫鲁晓夫免完了。 
19、1970年代,正值美苏“超级冷战”时,苏联高中生都开始学习钢枪的原理,台上这个是“波波沙”吗?墙上还贴着各种武器的宣传画,真是“全民皆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