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5073|回复: 15
|
潮洲人的寺庙(欢迎进来讨论、参考、询问、提供资料)
[复制链接]
|
|
|
各位网友,如果有任何关于潮洲人的寺庙,欢迎进来讨论、参考、询问、提供资料。
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地区
柔佛古庙
『市区Jalan Trus』
镇安古庙
『新甘光Jalan Stulang Laut』
新加坡地区
粤海清庙
『30B, Philip Street, Singapore 048696』
有待持续。。。。
[ 本帖最后由 dugong 于 31-3-2007 12:41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5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ugong 于 4-12-2005 03:41 PM 发表
各位网友,如果有任何关于马来西亚的潮洲人寺庙,欢迎进来讨论、参考、询问、提供资料。版主如果发现有何不妥当行为,可以随时采取适当行动。
柔佛州新山地区
柔佛古庙
『市 ...
期待着楼主的其他资料。。。。。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6-2006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粤海清庙
粤海清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庙宇,座落于黄金商业地区的莱佛士坊。尽管四面环绕着高楼大厦,但这座175年高龄的道教庙宇的庄严大门与宽阔的庭院总是格外引人注目。
粤海清庙是19世纪初中国移民南来的第一站。远在宗乡团体组织成立之前,庙宇曾经是移民社交活动的中心点。许多移民都是在庙宇寻找慰藉,当时面海的粤海清庙就是一个例子。
该庙宇由中国工匠设计,并且用自中国进口的花梨木建成。它的屋檐雕工精细,墙上刻有神话人物。此外还有商人与信徒所捐赠的刻有吉祥字样的木制匾额,其中一副“曙海祥云”是清朝光绪皇帝御赐的墨宝。这也昭示了粤海清庙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
粤海清庙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供奉“玄天上帝”(或称大老爷),另一部分则供奉“天后圣母”(或称妈祖)。每逢农历初一与十五,三月初三与廿三,人们庆祝天公与天后诞辰的日子里,庙宇总是香火鼎盛,善信云集。
1845年,義安公司接管粤海清庙,并获得目前庙址所在地的主权。1852年至1855年之间,公司用潮州社群捐赠的基金重建粤海清庙,成为潮州人在新加坡日益彰显的象征。
存在了一个半世纪的粤海清庙,经过中国工匠历时两年的艰苦修葺,终于在1997年完成修复,并被列为国家保留古迹。修复工程包括清洗、修补庙宇的精细木刻与人物雕像。破损的屋瓦与赤陶地砖也都换上新颜。
今天,这座给人印象深刻的庙宇不但吸引无数前来膜拜祈求平安好运的信徒,更吸引了不少游客。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6-2006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6-2006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ta-tang 于 26-12-2005 12:52 发表
期待着楼主的其他资料。。。。。
真让老哥苦等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3-2007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柔佛古庙历史简介
具有超过一百廿年历史的柔佛古庙,座落在直律街,背山面海,居高临下,雄视新山市区。传说它是由十九世纪柔佛州著名港主陈旭年等先贤倡建。虽然没有碑记可考其年份,但庙中现存有两件文物:匾额和铜钟,前者书“同治庚午” (公元1870年),后者刻有“同治乙亥年”(公元1875年),说明了柔佛古庙最少已有一百廿六年的历史。
庙中供奉五位神明:
赵大元帅(琼帮)
华光大帝(广帮)
感天大帝(客帮)
洪天大帝(福帮)
元天上帝(潮帮)
** 主神为元天上帝
每年农历正月廿日众神出巡,一连三天之游神盛会,为新山市年年循例举行之盛事。柔佛古庙 是新山五帮华人共同膜拜的寺庙,它是早期新山华社力量凝聚的核心组织,正如后期的华侨公所,和目前的中华公会,为新山华裔同胞最高的领导机构。
1922年,华侨公所成立后,古庙乃由该所管辖,二战之后,中华公会成立即为中华公会会所管辖,并於1945年起成立“柔佛古庙管理委员会”负责古庙事务。
中华公会鉴於柔佛古庙具有历史价值,应获得完善保存,以作为将来历史学家对华人在开拓、建设新山历史之考证。所以,於1981年,便倡议修复古庙,但直到1990年始正式进行修复工作, 於1994年8月6日举行修复古庙开工大典。
修复工程於1995年12月底竣工,历时18月,耗资150万元,如今古庙已焕然一新,雄伟壮观,屹立於新山市中心。并已於1996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众神回庙登位及开光庆典 。
http://www.jb-tionghua.org.my/gumiao/gumiao.htm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3-2007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柔佛古庙建筑特色
古庙整个建筑是根据中国南部建筑而设计,带有浓厚的潮州建筑风格。古庙分为前院、主楼、后院与厢房。它的屋顶设计是采用逐步增高方式,即前院山门屋顶最矮、大厅正门屋顶较高、祭拜厅屋顶更高,而大厅屋顶最高。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物特色,通过屋顶高低层次,以突出大厅的重要性。
古庙前院是被一片围墙(山门)包围,这使古庙看起来更庄严肃静。前院墙上也漆有壁画,屋檐则装上木制或陶瓷饰物,如花朵,凤凰、狮等。
在祭拜厅堂上有两个天井,它使香的烟有个缺口飘出庙外,同时阳光也可照入古庙大厅,形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古庙主楼两侧有两个厢房,是典型的华人传统建筑设计,主要是作为储藏室及供古庙管理人员之居所。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3-2007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柔佛古庙历史价值
* 英国一位古物保护专家 罗德尼尔维尼(Roduei Meloike)说:
“柔佛古庙是我到访马来西亚所唯一保存
完整的古老建筑物, 是一个极有保存价值的历史
建筑物。
* 中国科学院中华古建筑研究社社长 张驭寰 表示 :
从古庙的建筑物手法看来,它是明末清初的建
筑物,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像徵马来
西亚华裔祖先所带来的建筑风格。古庙也代表
了华人到来本土的历史见证,本地华人应该珍
惜与爱护它。
*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副馆长 马瑞田教授 表示:
古庙具有潮州和闽南的特徵与风格,也说明了
它是中国南方的木匠或技师所建。
* 台湾史料研究工作者 李政隆 表示:
“保留古庙是重要的 ,因为它是证明我们祖先
在这里开拓所留下汗血史料。”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3-2007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柔佛古庙照片浏览
http://www.jb-tionghua.org.my/gumiao/gm_picture.htm
2007年游神活动-佳礼柔佛论坛讨论区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viewthread.php?tid=781424&page=1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8-2007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賴益盛:放眼全球絕無僅有
古廟遊神應申請文化遺產
updated:2007-08-05 14:45:52 MYT

■朱志恆(中)贈送紀念品予安煥然(左)、賴益盛(左二)、吳華(右二)與小曼(右)等人,感謝他們前來參與活動。

■黃巧力表示,上下兩集的《神與人的嘉年華》的攝制過程,是這一系列記錄片中最多人員參與,同時也是最具挑戰性的。
(新山訊)回應歷史、展望未來。新山的古廟遊神文化,應該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山中華公會會長賴益盛今天(週六,4日)在《古廟精神與華人紮根》講座上,對全場千餘民眾如此表示。
《古廟精神與華人紮根》講座是由新山中華公會、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新山海南會館、新山福建會館、新山廣肇會館以及新山客家公會共同舉辦的活動。
這項活動也是為了配合寰宇電視的〈紮根系列:南馬巡禮之柔佛首映禮〉而舉行的。講座會除了邀請賴益盛,同時也請來南方學院中文系主任安煥然、本地著名文化工作者小曼和吳華等人,與民眾分享他們對遊神活動的觀感。
百年歷史民俗盛會
賴益盛表示,古廟遊神文化,是能夠讓新山華人回應歷史和展望未來的重要文化遺產。他說,這項超過百年歷史的民俗盛會,即使放眼全球,也是絕無僅有的。
他認為,義興公司領導人在百餘年前,由於與馬來統治者關係密切,因此曾經讓華社享有許多權利。但這些權利後來都漸漸喪失了。
吳華則認為,雖然缺乏正式的文字記錄,但柔佛古廟的創立年代,據估計應在1860年代,其創立人應是當時的潮人領袖陳旭年。
安煥然在會上引述廈門大學學生觀看古廟遊神活動的影片後的感想。其中一名學生指出,新山華人通過古廟遊神所展現的廟會文化活動,正是中國大陸漸漸流失的。他也說,不知會否有朝一日,中國必須前來新山,尋找這些遺失的文化活動。
可成多元社會參照
安煥然說,古廟遊神活動所展現的包容精神,可以作為我國多元社會的一種參照。
小曼說,新山每個家庭裡,都有“遊神元素”。所謂“遊神元素”,就是指與遊神有關的故事或影響。他認為,古廟遊神活動是屬於新山的傳奇。
寰宇電視今天(週六,4日)也在會場,特別播放《紮根系列》中有古廟遊神有關的《神與人的嘉年華》精華版。導演黃巧力表示,這兩集的片子的攝制過程,是這一系列記錄片中最多人員參與,同時也是最具挑戰性的。
寰宇電視中文節目總監朱志恆過後也贈送紀念品予各主講人,感謝他們前來參與活動。《紮根系列》將於本月5日起,每逢星期日晚上7時30分,通過寰宇電視19頻道播出。
(星洲日報/大柔佛•2007.08.04)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708050843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5-2009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5-2009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5-2009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5-2009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1-12-2009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6-2010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地学者:宣扬庙宇文化与历史内涵
让百年粤海清庙寻回昔日光辉
(2010-06-14)
谢燕燕 报道
建在金融区内的粤海清庙是一座被高楼大厦包围,封固在近两百年历史的民间瑰宝。这座由早期潮州社群兴建的庙宇,曾经是潮州、广府,客家和海南人的总舵与权力中心,只是昔日光环不复存在。
本地学者、国大中文系副教授李志贤最近在一项公会讲座上,吁请管理粤海清庙的义安公司,以粤海清庙名誉赞助各种文教事业,积极宣传这座深具文化与历史内涵的庙宇,让它再次散发魅力。
曾经统领本地福建社群的天福宫,最近高调庆祝170周年庆典,还首次集合本地一批文化工作者、学者等,深入研究天福宫的方方面面,并集合成书。《南海明珠天福宫》一书就这样诞生与出版。
李志贤不久前在澄海会馆举办“昔日光环的余辉——对潮人古庙‘粤海清庙’的一些反思”讲座上说,粤海清庙和天福宫一样,深具文化历史内涵,值得深入研究,是本地潮州社群应珍惜和重视的瑰宝。
李志贤也是澄海会馆副会长。他说,粤海清庙具体建庙年代有待考证,目前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1826年。一种说法是新加坡开埠前,潮州庵埠东溪人王钦及王丰顺率领潮籍移民建庙,还有一种说法是万世顺公司创办人林冸于1820年在现址搭建简陋庙宇祭拜妈祖。
1840年之前建庙
虽然还无法确定粤海清庙的建庙年代,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的历史要比建于1840年的天福宫还来得早。
李志贤从一些文献中,知道粤海清庙是在1845年转为义安公司产业,而万世顺公司依然负责祭拜妈祖事宜。
目前有待深入考究的是,义安公司在1845年接手粤海清庙,为何迟至1909年,英殖民政府才批准把庙地卖给义安公司?当中相隔64年,究竟遇到什么阻力,至今还是个谜,只知道粤海清庙占地1万3273平方尺,属于999年地契,只能作宫庙之用。
从国家档案馆收藏的蓝图看,粤海清庙曾在1896年扩建,建筑格局却是按照1852年重建时的样貌为基础,今日之规模,便是那时所奠定的。这座古庙,是在1997年被列为国家保留古迹。
和天福宫一样,粤海清庙也有一块由清朝光绪皇帝御赐的匾额,而粤海清庙这块写着《曙海祥云》的匾额,比天福宫的《波靖南溟》早了8年。《曙海祥云》写于 1899年,《波靖南溟》则是1907年。《清代妈祖史料汇遍》收录了两广总督谭钟麟1899年为商民捐赈请颁匾额的奏折,原来粤海清庙的天后宫当时为山东水灾筹了六千两银子善款,谭钟麟因此请求光绪皇帝赐匾。
李志贤用学者眼光看待早期的粤海清庙时,认为这座庙宇除了本体性宗教功能外,还有一层延伸性功能,这包括资助潮人兴办的学校,充当联络中心,它还打破方言群藩篱,不仅是潮州帮权力象征,还是团结了广、客、琼三帮的联盟。
只要仔细研究粤海清庙的匾额楹联,便能看出这一点,例如琼州信众曾在1897年赠《恩敷北极》,琼州商人在同年赠《后戴坤元》,应和会馆1898年赠《溺援天下》、《帝德参天》,茶阳会馆1897年赠《赫濯声灵》,广惠肇三邑赠《泽及斯民》、《德沛于天》等。
在反思粤海清庙为何会失去历史光环、今非昔比时,李志贤指出,会馆后来取代庙宇,成为潮人最高组织,而帮权时代走入历史、年轻人视民间信仰为迷信、地缘维系力被削弱等,都是导致庙宇失去原有地位的重要原因。
在展望未来时,他认为粤海清庙还是可以强化本体性宗教功能,甚至可以进一步提升,和中国、台湾的庙宇一起倡导妈祖文化,加强这方面的国际交流。它也可以赞助文教事业,参与社区活动,更可以好好宣传自己独有的特色,凸显它作为文化历史古迹的价值。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