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69|回复: 12

法增尊者(观察疼痛的三种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4-2020 03:2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察疼痛的三种方式》澳洲 蓝山佛宝寺 法增比丘。  身体的痛觉,是随时会出现的,当它出现在身里时,一个修行者面对着这些疼痛,有三种不同的观察方式: 1、为了使‘痛苦’能快点消失,而观察疼痛; 2、忍住‘痛苦’,而观察疼痛; 3、为了遍知‘痛苦’,而观察疼痛。第一种观察疼痛的方式,是我们的意识里有不喜欢疼痛感觉的心理,这是背地里有‘嗔心’在作怪,因而希望这不舒服的感觉能快点消失,这是‘贪心’在作怪。因为观察的心被贪嗔污染了,所以这样的观察疼痛不能生起观智。第二种观察疼痛的方式,我们的意识里还是有不喜欢疼痛的感觉,所以还是有‘嗔心’在作怪,但为了能快点认识疼痛,所以忍住,这也是‘嗔心’。因为观察的心被嗔心污染了,所以这样的观察疼痛仍然不能生起观智。第三种观察疼痛的方式,是正确的观照,观察者的心保持平和,不参与、不思惟、不批判,唯有这样的观察疼痛的方式,才会彻底的瞭知疼痛的本质,同时也能清楚的看到疼痛在不停的生、灭。我们观察当下疼痛的现象,是为了遍知疼痛的真相,当我们看到真相,就不会被它迷惑。这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色法与名法。一切只是不断在生灭的色法与名法或行法。一切的现象都是无常的、都是苦、空无自性、无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3: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在以六根做一件事时,就是五蕴开始工作啦!就是你已经落入了五蕴的魔爪啦!你要当下就醒觉,马上就以佛陀在《大念处经》里教导的方法:热诚、正知、正念去对付它。马上把自己抽离出来,观察五蕴的运作,当你舍下它时,这就是法念处,你就能清楚的看到“法”,当你舍下“法”时,就到达七清净的第七“智见清净”或“道智断清净”。~法增尊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3:2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觉得一切是美好的,正常的,或是觉得一切真是糟透了,极厌恶的,你的“我”已经生起,你已经跟烦恼做朋友了,你已经没了如理作意,你已经失去了观照的能力,你已经偏离了当下。”
——法增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3:2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在修安般念的时候,为了使心能够专注,你可以试试以耳朵去听里面的"伊伊"的微细的声音,那是我们体内的生物电的振动声。那样你将能很快的将心转去里面看住出入息,然后跟着每一个入息与出息,心就能像大人看着小孩子在地上爬一样,当你看着他时,眼睛随时看着他就是“寻”(vitakka,vi即是分别,takka即“寻找”),然后不停的盯住他,不让他把肮脏的东西放进口里去,以免他哽到了,那就像是心一直跟着出入息,那就是“伺”(vicara,cara即是“工作”)。有了这两个禅支,心就安定下来了,就进入安般念的初禅。有了禅定的清净心的力量,就能转去观照色身的32身分与四界差别。~法增尊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3:3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请教师父,  以下的几个禅修心态正確吗?如不正確,  该如何纠正 ?

1、观照(內观)是让心自由奔跑,  然后去看心跑到了那里,  就这么去观?
答:心必须有安止,没有安止。根本无从去观。它不是让心自由奔跑,而是在任何境界呈现时,第一时间观察它,而不是去找要观照的目标。
2、只要你知道如何正確的觉知,  使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答:用什么方法都可以这样说也不对。觉知只是让心能面对着境界,不让思想渗揉进内。然后当心是明净的当下观照它们。
3、能不能一开始不去观身、观呼吸,  直接去觉知‘觉知的心’
答:这是不可能的。每一个现象都含有名色法,名法比色法来的细。若是色法未被观察到,如何能观名法?
4、只观身,  不观其他的也能断烦惱。
答:烦恼有很多,凡夫未破色法,身见未破,还把五蕴当作是“自己”,就应该全力去破身见。
5、修行其实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然后努力在一切时刻保持觉知就可以了。
答:不对。修行有次第,必须按戒定慧的次第修。觉知是正念的一份,是心学。戒若不持好,不修习圆满,不知什么是觉知,也觉知不到。

——法增长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3:3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想一想,真正的修行人,他就是慢慢地自己一步一步地,修自己的。自己一直觉知身体的状况,觉知身体里面的感受,觉知心的状况,心里的感受。一直应用法,法念处,一直应用佛陀所讲的法,知道是五盖,知道是五执取蕴。知道眼根对色尘的执著、知道耳根对声音(人家讲的话)的执著、知道鼻子对香的执著、知道舌头对味道的执著、知道身体对舒服不舒服的执著、知道心中有攀缘没有攀缘。有没有想什么法。~法增长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3:3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教导目犍连尊者克服昏沉睡眠八法
澳洲佛宝寺法增比丘
佛陀教导目犍连尊者克服昏沉睡眠有八种方法如下:
(1)不应注意昏沉的念头;
(2)思惟佛法的内容;
(3)背诵佛法;
(4)拉耳朵,按摩四肢;
(5)从坐位起身,以水洗脸后遥望天空的星辰;
作光明想;
(6)起身经行,并清楚前后方的情况来回行走,
(7)令诸根内摄,不使心向外溜荡;
(8)前七法无效时,小睡片刻,维持正念和正知才躺下,并记得起身的时间,醒来立即起身,而思惟不应纵容自己卧躺和睡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3:3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行时,开始时默念(标记)左右脚一阵子,心没有杂念时就可以舍弃,然后就专注于脚与地的触觉,以触觉做为业处来引导心,生起有寻(vitakka)有伺(vicara)的禅支,进入定境。经行的定境不明显,只要能觉知安静,脚的触觉很明显,就已经达到定境。这时可以继续经行以达更高的定境或是出定观照脚的皮肉筋骨的构造。~法增尊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4: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见:不要以为在学佛的团体与环境当中,人们就会如法的思惟,如法的说话,如法的处理事情等等。实际上在这世界上,不管是在学佛的环境当中,或是在外头的红尘世界,都是纯大苦聚!人们并不会因为他/她学佛了,就会装得一本正经,一切都是友善的。因此,贪嗔痴照样的是在这些人的心中制造执着与烦恼,然后因为不如理作意的缘故,他们的行为还是依照他们平常的惯性习气在进行着,产生纠纷与苦恼,所以是纯大苦聚(即是纯粹许多苦的聚集)。因为不能如理作意或如理思惟,所以他们还是随着自己的意愿和习气,照常的在造贪嗔痴慢疑的业,没有例外。因此一个认真的修行人就会遇到许多的考验,天天都会遇到这些考验,一次又一次的被考验。如果他/她修的好的话,面对着这些境界,觉知当下,正知现象只是色法与名法,心中生起的“我”就被断除了。当内心受到考验的过程,他会一次又一次的生起慈爱心,以慈爱来润泽受震撼的心,让心得到休息,自己爱护自己,然后再把慈爱散发给所有的人与一切众生,包括那些制造苦恼的人。愿他们安乐,愿他们能够在修行的道路上,修的更好,早日成就。~法增比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8:5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觉知的技巧
训练觉知的方法第一是觉知当下的身心现象,一切的现象都是觉知的目标。佛陀在《一夜贤者偈》中说:「不顾于过去,不欣于将来;过去已抛弃,未来还未至;当下愿能见,慧观每一法;肯定不动摇,修习得彻见;今日精勤修,谁知明日死?」我们不需要去发掘目标,或者去创造觉知的目标。任何第一时间显现的身心现象都是觉知的目标。随缘而观察,而不是刻意去找目标,观察者先要安住身心,等待身心自然发生的现象,然后以清醒的觉知力去观察它们,不加以判断,接受一切发生的现象,不论它是‘好’或‘坏’的。在观照的过程,一个行者是在发展他的‘正念’、‘正定’、‘正精进’和‘正思惟’。

第二是观察者以平静而放松的态度观察它,不参与,不过于专注。我们的目的是在修毗婆舍那(vipassana),即是‘观’,所以不能参与所观察的现象,不要把现象变成‘所缘’,然后变成修奢摩他(samatha),即是‘定’了。所以观察者是不能加入任何个人的感情作用,对所观察到的身心现象,以热诚(atapi)和平等的心态去观察它们。禅修者纯粹的只是觉知或知道所观察到的身心现象。所以我们不须要耗费很大的气力去修,只要能够觉知就够了,越是装作,就越难觉知,因为心已经变的紧绷了,过于造作了,这将会引起疲倦,所以必须要放松。当心粘着于目标时,要觉知它是‘贪’,知道它是‘贪’时就已足够了,不需要克制它。同样的,对任何不愉快的身心现象,心中生起的不喜之念,或排斥它,我们也只要知道它是‘瞋’就够了。这是佛陀在《大念处经》心念处部分的教导,其他的心态也是一样。

第三是让真相自然显现,这即是修慧,即是看到身心现象的‘无常’、‘苦’、和‘无我’。这必须在不想的状态下出现的,任何从想而出现的都不是‘观智’,它是想。想即是五蕴之一。

就如下经所示。舍利弗尊者对焰摩迦(yamaka)说道:「愚痴无闻凡夫对五蕴作常想、安稳想、不会病想、我想、属於我想。对这五蕴善加保护爱惜,终於被这五个怨贼所害,就如那个大富翁,被怨贼假装成亲友所害而不觉知。焰摩迦,多闻圣弟子对这五蕴观察它们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他们对这五蕴不执著、不执著感受、不执著感受故不粘著,不粘著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104经》(同南传《相应部》22 相 应85 经)

我们一愚痴起来,就会执着‘身体是我’,‘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识是我’,一下子二十个‘我’就生起来,结果就是在造业,然后又忘记了觉知,就被贪和瞋控制住。这是修行人常犯的毛病。

那些人会证果就是他们能专注于修定所缘,不论是安般念(Anapana sati)或是经行(cankama),然后以纯净的心观照身心,时间够了就能够看到真相。他是一直认真的按照导师的教导做,在修行上,不画蛇添足,不自以为是,专心的做,安静有序的做,对付心里的贪、瞋和痴,对身体的错误看法是一种邪见,也是痴,贪和瞋也是会随时随地出现的,所以心必须非常安静,一直在觉知!觉知!觉知!佛陀的觉(buddhi)就是觉悟真相,看到了真相,知道了真相。训练觉知的心一直在观察身心,全天候的随时随地觉知它,若不觉知它们的话,那就不是在修行。

认清我们所遇到的色、声、香、味、触、法后心的反应,就是一直在认识我们的心,就是在修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心是一直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而知道的,知道什么?知道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这样,我们的心就会一直起各种各样的念头,就是它会起爱,会起恨,我们的工作第一步是要认识它们,这就是觉知,能觉知,当烦恼(kilesa)持续时我们就要调伏它,以佛陀教我们的各种方法去调伏心中所起的贪爱(kamachanda, tanha)、瞋恨(vyapada)、昏沉睡眠(tinna middha)、掉举(uddhacca kukkucca)、怀疑(viccikicca)、我慢(mana)等烦恼。如果我们一直这样调伏的话,我们就是在修六根,这也叫做律仪,恶未生不生,恶已生即断,这就是在调伏心中的烦恼。

——《训练觉知的心》法增长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8: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带动与被带动的色法是色蕴,「我要行走」这样的心包含四种名蕴,总共是五蕴。
如果想在行走时以观智照见五蕴,你就必须有系统地修行四界分别观。首先,在你开始经行之前,先站在经行道的起点。如果你的定力够强,那么你可以先站着入定,例如进入安般初禅乃至第四禅。出定之后,以那样的定力为基础,你应当有系统地修行四界分别观。见到色聚之后就分析它们,并且有系统地辨别带动与被带动的色法。能辨别这两种色法之后,就起步慢慢地行走。然后也要观照「我要行走」那样的意门心路过程。在那心路过程中有一个意门转向心及七个速行心。意门转向心里有十二个名法,每一个速行心里有三十四、三十三或三十二个名法。这些名法是四种名蕴,带动与被带动的色法是色蕴,总共是五蕴。行走的时候你必须有系统地观照这五蕴。能观照五蕴之后,还必须观照五蕴的因。然后必须观照五蕴及其因为无常、苦、无我。若能如此观照,那么你的观智就能去除认为有众生存在的邪见,并且能去除我想。这就是在行走时修行念处的禅修方法。
站立等其它姿势也以同样方法来解释:禅修者了知:当「我要站立」这样的心生起时,它会产生许多风界特盛的色聚。风界会产生身表,而使身体由低下的姿势竖直起来,这称为站立。当「我要坐下」这样的心生起时,它会产生许多风界特盛的色聚。风界会产生身表,使下半身弯曲而上半身竖直,这称为坐下。当「我要躺下」这样的心生起时,它会产生许多风界特盛的色聚。风界会产生身表,使身体水平地伸展或横卧,这称为躺下。在所有这些姿势中,你都必须观照五蕴及其因,然后观照它们为无常、苦、无我。如此你就能去除认为有众生存在的邪见,并且能去除我想。这就是在四威仪中修行念处的禅修方法。
在这里,「谁在行走?」是未事先分辨促成原因与所生动作而提出行走动作之作者的问题。这是借着否定「作者有我」来指出纯粹只有行走的现象而已。换句话说,「谁在行走?」这个问题期望得到否定的答案,因为根据《阿毗达摩藏》(Abhidhamma),没有作者或行走者,只有依靠因缘而生灭的名色法而已。这种名色相续生灭的现象称为行走,没有谁在行走。
因此大家必须了解:在行走时,如果你不能照见究竟名色法,而只是注意身体的移动,那是不够的,那不是禅修的方法。关于站立、坐着、躺着时的修行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二个问题是「行走是谁的?」借着这个问题,注释者以不同的方式来说明相同的道理。在分辨促成原因与所生动作之后,显示根本没有作者存在。
第三个问题是「行走为何产生?」这是寻找行走动作之真正原因的问题,从而否定有行走者存在的观念。
这里显示出:行走是由于因缘和合而造成的单纯移动现象,除了那现象之外没有任何人或众生存在。行走并不被归因于如此的错误推理:「我与心接触,心与感觉器官接触,感觉器官与目标接触。」
「由于心理活动而生起风界的扩散作用」等这些话是用来证明行走纯粹只是名色生灭的现象而已。若能如此观照,你就做到了经文中所说的:「行走时他了知:『我正在行走。』」
借着提到心理活动,注释者排除风界的扩散作用与无生命物的关联。借着提到风界的扩散作用,他排除产生言语动作的心理活动。他借着心理活动与风界作用来解释身体的动作。
注释里谈到「我要行走」这个心会产生风界。而疏钞则解释说:「心会产生风界」是指心会产生风界特别强盛的一群色聚。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了解:「我要行走」这个心并不只是产生风界而已,而是产生了许多色聚。为什么呢?因为名色法都不会单独生起,只会成群地生起。由此可知:「我要行走」这样的心产生许多含有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这八种色法的色聚,而其中的风界特别强盛。依照世俗谛来说,这种风界能造成身体向前移动;然而依照究竟谛来说,风界使新生起的究竟色法在新的地方生起,而不在旧色法的地方生起。行走的时候,你必须照见这样的本质。
在这里,「风界」是主要的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因素。否则,动作中就不可能有所造色与身表存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20 08:5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脱之道----八支圣道
八正道为:
1. 正见,对世间本质的认知
2. 正思惟,无欲,无恚,无害思惟
3. 正语,远离和断除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
4. 正业,不杀,不盗,不邪淫
5. 正命,谋生方式无害于有情众生
6. 正精进,精进于去除心中污染与道德的行为
7. 正念,圆满的专注力
8. 正定,培养心的平静,镇定和专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4-2020 06:0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a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2024 12:21 PM , Processed in 0.13564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