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不依人】~雷瓦達尊者
在佛陀給予弟子們忠告的例子中,那位自稱教導「法」的是一位比庫,同時也自稱曾經從佛陀口中聽受教導。然而,作為實相的體現或源頭,人和法本身是有差別的。這兩者之中,佛陀更重視法。可是,在實際情況下,人們一般上比較重視人。如果聽到如此這般的一位導師很出名,他們便去親近那個人。他們被那名望和聲譽所吸引,在他們眼中,那就是好的。這是他們瞭解的層面;就大多數人而言,這是世界的趨勢。但在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要讓自己有所提升。
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人們在開始時並不知道法,也沒有見到法;他們首先見到的是人。如果一位導師有名望,有很多同伴和追隨者,人們也想追隨他們。這是普遍發生的現象。假如我們所親近的導師,很有名望也有很多追隨者,固然相當合情理也是好的,但是,我們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去觀察和了解,到底這位導師的教導是否以佛陀教法為依據。如果是符合佛陀教法的,那麼是的,我們一定要遵循─但即便如此,我們所遵循的應該不是人而是法。如果遇到與佛陀教法有衝突的,我們一定要坦然的承認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勇敢地接受法,也一定要勇敢地捨棄非法。這是佛陀的忠告。
然而,我們需要有正確的心態。我們從小就有很多老師,他們教了我們很多善法。他們教我們如何行佈施、持戒和禪修,他們曾經給我們灌輸了許多善法。可是無論如何,解脫是一條趣向涅槃之道,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教的。有些導師強調佛陀教法中的教理(pariyatti)知識,所以他們從教理中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可是卻對實際修行沒有太多認識。若我們向這些導師學習,他們可能就根據本身的理解能力去講解;這是無可厚非的,我們沒有理由純粹因為他們不一定有足夠善巧而批評他們。當發現有必要在這種情況下「捨棄非法」時,不應該懷著瞋怒之心,只是抱著如理作意的態度去處理。這是重要的。由於他們所擁有的一切良善素質,我們應該親近他們,可是,對於他們無能為力的一面,我們也應該懂得撤退。唯有如此做,才會有正面的思惟和正確的心態,既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
有關這點,我們應該學習沙利子(Sāriputta,舍利弗)尊者和馬哈摩嘎喇那(Mahāmoggallāna,目犍連)尊者的榜樣。這兩位尊者都不是以佛陀為他們的啟蒙老師,他們首先是跟一位著名的導師修行,可是在聽聞到佛陀的教法時,他們成了聖者。他們很正確地抱著以下的想法:「我們感恩自己的導師。我們一定要執行善友應執行的義務。」我們都一定要成為自己的父母親、兄弟姐妹、跟隨者以及導師們的善友。
當沙利子尊者和馬哈摩嘎喇那尊者決定要在佛陀座下修行時,他們想起之前的導師,山吒亞悲喇他子(Sajaya Belatthiputta),因而商議:「我們的導師很有智慧,我們應該讓他認識佛陀的正法。」之後他們便來到前任導師面前說:「導師,一切知佛陀已經出世,他正在演說正法,很多人在他引導下獲得了證悟。導師,您也應該親近他,在他座下修行。」可是,山吒亞悲喇他子卻回答:「所有智者會去親近佛陀,愚人將會來我這裡。不必擔心。」他們就此完成了身為弟子的義務。我們一定要做我們所需要做的;最後是由我們的師長和父母來決定,我們無法干預了。我們所需要做的,是成為他們,也成為所有與我們相遇的人的善友。
在這世間,愚人的數量是超過智者的;因此,山吒亞悲喇他子說:「你們不必擔心。世界上有很多愚人,他們會來我這裡。」在此能清楚看到,有時要放棄對不是很有價值的事物的執著,也非常困難;是因為我們的煩惱,由煩惱引起的好惡對我們起著極大的影響。
很幸運的,從小我就是一位很好的觀察者。當遇到和我同齡以及年齡比我大很多的人時,我發現,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是有智慧或通情達理的。我也發現,即使是少年人,儘管年紀小小,有時也很有智慧和通情達理。最後我瞭解到,智慧並不取決於年齡。因此,我從來無法純粹因為一個人的年尊輩長或名聲遠播就生起信心;反之,我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評估那個人。所以,我是幸運的。如果你想要,你也可以這麼做。
因此,我的勸告是:依靠法,不要依靠人。無論導師是誰,也不要依靠導師而是依靠法。 法是可靠的,但人會改變;法從來不會改變。一個人可以毒害他人,可是法絕對不會毒害任何人。所以,依法不要依人。如果你遇到一位教授法的人,你暫時可以依靠他,這是最好的。可是,如果你看到那個人改變了,你就需要小心;你需要成為好的觀察者。法和人需要區分開來。
Sādhu ! Sādhu ! Sādhu !
善哉 ! 善哉 ! 善哉 ! |
|
|
|
|
|
|
|
发表于 20-8-2019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也是由人讲出来,如果我们听他说法,我们是依人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8-2019 09:5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钓 发表于 20-8-2019 08:59 PM
法也是由人讲出来,如果我们听他说法,我们是依人吗?
我们依法是佛陀的法,要依人就只有佛陀,不依其他人,其他人说的不是佛法吗?如果不是,那就不能依了,否则你就是依人,在wechat不是说了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8-2019 09: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钓 发表于 20-8-2019 08:59 PM
法也是由人讲出来,如果我们听他说法,我们是依人吗?
因为他说的是佛法,我们才依止,这样是依人吗?如果不管是佛法还是非法,只要他说就依止,那才是依人。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9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已经涅槃,我们也没有见过佛陀,怎样才算是佛法?如果说佛经就是佛法,佛经也是由很多代很多人翻译,怎么可能没有依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8-2019 08:5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歌 于 21-8-2019 09:02 PM 编辑
神钓 发表于 21-8-2019 08:28 PM
佛陀已经涅槃,我们也没有见过佛陀,怎样才算是佛法?如果说佛经就是佛法,佛经也是由很多代很多人翻译,怎么可能没有依人?
佛陀当年说的话,由阿难与其他大阿罗汉重申,每一句都有500阿罗汉见证,很难有误,而当时结集的经典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原文。至于汉文圣典,所有正在流通的都是经过多方认可和多次修改的,原文还在,只要有一点点错误,随时会被提出来和修订,因为巴利文方面的学者很多,中国大陆近年来也大力培养巴利文人才,而他们从来没有停止校对圣典的工作,这样信服了吗?圣典原文是开放给大家看的,不是由某个权威人士密传,谁要看都可以,怎么算是依人呢?说到原文,那也是开放式的,所有常年听闻佛陀说法的罗汉都参加结集,任何一句都不可以有争议,必须全场认可,不是权威人士说了算,怎么算是依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8-2019 09:0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只是限于巴利圣典,大众部的经文,也就是大乘的经典不置于论,毕竟他们的经文很多找不到原文了,即使找到也出处可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8-2019 09:0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结集,出来的经典可能有他本身理解的意思,两三个人也不可靠,可是500罗汉都认可,就很难说里面的内容有个人理解的意思了 |
|
|
|
|
|
|
|
发表于 22-8-2019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歌 发表于 21-8-2019 08:56 PM
佛陀当年说的话,由阿难与其他大阿罗汉重申,每一句都有500阿罗汉见证,很难有误,而当时结集的经典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原文。至于汉文圣典,所有正在流通的都是经过多方认可和多次修改的,原文还在,只要有一点点 ...
就算是500阿罗汉,1000阿罗汉,他们也是“人”,没有“人”,就没有法。
|
|
|
|
|
|
|
|
发表于 22-8-2019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有五百阿罗汉结集的,就不算依人?因为他们数量多,不算依人?所谓的依人是:不依一个人或两个人?
要说清楚。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22-8-2019 09: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19 10:3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钓 发表于 22-8-2019 09:31 PM
所以有五百阿罗汉结集的,就不算依人?因为他们数量多,不算依人?所谓的依人是:不依一个人或两个人?
要说清楚。谢谢。
因为不是他们本身的意思,是佛陀说的话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19 10:3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钓 发表于 22-8-2019 09:31 PM
所以有五百阿罗汉结集的,就不算依人?因为他们数量多,不算依人?所谓的依人是:不依一个人或两个人?
要说清楚。谢谢。
他们只是转告,依人是依他个人的理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19 10:4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钓 发表于 22-8-2019 09:31 PM
所以有五百阿罗汉结集的,就不算依人?因为他们数量多,不算依人?所谓的依人是:不依一个人或两个人?
要说清楚。谢谢。
这就是为什么汉传经文要在前面安上 如是我闻 的原因,因为要表明这不是我说的,是我听闻佛陀说的,当然南传五部没有这个开头,但是大家都是要表明一样的立场,南传也是一样的立场。至于为什么是佛陀说的,不会是其他人捏造的,前面已经解释了,是依真理,不是依人。 |
|
|
|
|
|
|
|
发表于 23-8-2019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
【如是我闻】
或是
【经典】
还是
【依法不依人】
都只是后人 定义的结果,
目的只是为了让学习者有个依据而已!
在还无【这些】之前,
佛陀之教导
是这样的
下面是《迦罗摩经》的概要:
羁舍子是乔萨罗王国一个小镇,该镇居民被称为迦罗摩人。他们听说佛陀来到了他们镇上,就到佛处请求开示,说:
世尊,有些行者与婆罗门来到羁舍子,依自所见,为人宣说;但其他人则亦依自所见予以谴责、诋毁、贬斥。另一些行者与婆罗门来到羁舍子,亦复如是。世尊,我等犹豫,怀疑难决,彼等所说,谁真谁伪?
善哉,诸迦罗摩,汝等对值得怀疑之事生起疑心,怀疑正确。
来,诸迦罗摩,
不要被流言或传统所引,
不要被传闻动摇,
不要被典籍所误,
不要只是推论,
不要只在表面,
不要因某种被称赞之理论所影响,
不要被似有可能所引,
不要考虑“此行者是我等之师。”
但是,诸迦罗摩,汝等当自知,
此等事于身心有害,
此等事应受非难,无益。
确实,汝等即应拒绝……。
汝等自知,“此等事于身心有益,无可非难,有益。”汝等应即接受并遵守。
接着佛陀这样问他们:
──现在汝等作何想?诸迦罗摩啊!有人起贪、嗔、痴,于彼有益抑有损?应与非难抑不应非难?
──世尊,于彼有损,应非难。
──现在,诸迦罗摩,有人无贪、无嗔、无痴,汝等作何想?此无贪、无嗔、无痴于彼有益抑有损?应非难抑不应非难?
──世尊,于彼有益,不应非难。
──如是,诸迦罗摩,我现在对汝等所说,亦复如是。汝等不要被报导所引
──盲从。此即为我要说之理由。[xii]《增支部》第一卷第一八八页第六五经。参看《增支部》第一卷第六六经和《增支部》第二卷第一九三《拔提经》(Bhadiya-sutta)。
──现在,若如此,并保存此,汝等是否会说:“我等尊敬佛陀,由是我等尊重彼之教导?”
──不,世尊。
──众弟子啊!汝等肯定之事,只是汝等承认、见到与掌握之事否?
──是,世尊。[xiii]《中部》第四七经。
学习的 重点 是
不要 “执著” 的【盲目】去【依】任何之事物。
先 知道 明白 理解 此等事
于身心有益,无可非难,有益,
才 应即接受并遵守,
培养出自己的 正知、正见与正念,
有了正见与正念之人,
自然能懂得 “辨别”,
懂得了辨别,
自然就能
依 “正法” 去实践。
如不懂得 “辨别”,
难免会被这句
【依法不依人】
造成误导 而 形成执著,
结果
许多人
依来又依去的依了几十年,
老来只是 “执著” 的依了
自己最喜欢的【像法】而沾沾自喜,
就是无 “法” “见” 佛陀所说之 “正法”。
|
|
|
|
|
|
|
|
发表于 23-8-2019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8-2019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8-2019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8-2019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非法不是由人说出,否则我不能接受依法不依人这句。
|
|
|
|
|
|
|
|
发表于 26-8-2019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